MBA毕业论文

美国MBA教育变革对我国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

时间:2021-01-17 13:04:51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美国MBA教育变革对我国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

  美国MBA教育变革对我国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美国MBA教育变革对我国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

  摘要:《MBA教育再思考》是近年来有关MBA教育改革最为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成果。

  强调理实交融、注重能力培养训练、重在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美国MBA教育,通过修改课程方案、加强课程的个性化、运用体验式教学等改革举措应对挑战的思路,不仅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也能给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启迪。

  关键词:MBA教育;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

  《MBA教育再思考》简述

  《MBA教育再思考》一书的作者斯里坎特・M・达塔尔、戴维・A・加文、帕特里克・G・卡伦在广泛调研,并访谈了数十位商学院院长和企业高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11个顶尖MBA项目的课程,研究了影响工商管理教育的三个趋势,提出并分析了目前亟待满足的教学需求与机遇;对哈佛商学院等6所一流商学院在MBA教学改革和创新上正在进行的反思和变革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案例研究,总结了这些商学院为应对挑战而推出的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举措,探讨了商学院应如何借鉴这些措施,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出合适的方案。

  (一)顶尖MBA项目的课程与教学情况分析

  作者以2006年和2007年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对卡内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达特茅斯塔克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商学院、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和耶鲁管理学院等11所商学院的MBA项目关于培养目标、体系架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内容方面――尤其是核心课程和涉及的领域,各项目都非常相似。

  各学院的必修课大致相同,覆盖的领域也大同小异。

  不过各学院在各门核心课程上采用的学时和强调的重点大不相同,核心课程覆盖的领域也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方面――尤其是对案例、练习和习题的使用,各学院大不相同。

  有的学院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另一些学院则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差异因不同的课程和领域成熟度而产生;在体系架构方面――尤其是结构、顺序和要求,必修课的比例、课程的顺序、必修课排序的灵活度、经验和专长不同的学生是否有不同的必修课、课程的整合程度等差异很大;在目标方面――项目愿景或教学目标,异同并存。

  所有的项目都寻求同时为学生提供初入职场和职业发展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硬”技能(分析能力)和“软”技能(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各项目在主要方向和重心上经常有很大差异;在趋势方面――很多项目共同的大方向,各项目都致力于灵活性,尽量更早地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各项目还在国际化、领导力开发、整合性思考和课程顺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二)MBA教育的需求和机遇

  作者分析了经济危机后美国MBA教育市场的形势变化:美国MBA教育从常规的两年制项目发展为形式多样的各种项目,包括一年制MBA项目、在职MBA项目、EMBA以及各类专业硕士学位项目,项目形式日趋多样化;雇主越来越怀疑MBA学位的附加值;更多的雇主和学生不再看重MBA学位而导致入学情况发生变化。

  作者提出了全球化、领导力开发、整合性、组织现实、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企业角色与责任和目标、风险与监管和约束等8个尚未满足而又亟待满足的意味着创新和变革机会的教学需求。

  首先,作者从整个课程体系革新的角度,提出应以课程创新迎接全球化、领导力和整合性的挑战。

  (1)在全球化方面,实地调研和行动学习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让学生了解执行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以及学以致用的难度。

  因此,应提高学院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的比例,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全球化的内容,开设整合性国际惯例课程,拓展国际交换生项目,组织短期访学团和国际项目,建立全球研究中心,在国外建立校区。

  (2)在领导力开发方面,应开设领导力课程、建立领导力实验室、开展小组项目,开设体验式教学项目,通过反思练习法,在教师的个别辅导下培养学生的领导技巧、目标导向和认同感。

  (3)在整合性方面,应让学生自己整合学习专业课,将整合性思维融入专业必修课,开设整合性课程、讲授综合管理观点,设计高度整合的课程方案,围绕整合性思考技能组织整个课程方案。

  其次,作者从单门课程和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的角度,探讨了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的创新。

  (1)在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方面,考察了培养学生因果推理和立论技巧、使学生在阅读和聆听时能批判性地思考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推出的“批判性分析思考”课程(CAT)。

  (2)在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考察了以项目为基础,强调从做中学、学会处理紧急问题的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的“制造流行”课程(CIA)。

  (3)在了解组织现实方面,考察了通过跨学科项目、以行动为基础、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的“跨学科行动”项目(MPA)。

  (4)在企业角色、责任和目标方面,探讨了哈佛商学院的“领导力与企业责任”课程(LCA)。

  (5)在风险、监管和约束方面,以了解市场和模型的局限性为主,探讨了相关课程和教学方法创新问题。

  作者还从各自教育特色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哈佛商学院等6所著名商学院具体的应对策略。

  美国MBA教育变革中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一)通过课程与教学特色体现教育特色

  顶尖的MBA教育项目说明,作为一个组织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育人理念、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创新能力,特色是针对学校的整体教育过程而言的。

  在顶尖的工商管理教育院校中,MBA的教育特色通过课程与教学特色来体现,即便开设的课程和教授的专题一样,在项目的本质、形式和基调上各学校也做到了差异化。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特色是灵活自主和扎实的学科基础;哈佛商学院的特色是综合管理理念;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特色是全球化;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特色是根据学生的经验和技能设计个性化课程;耶鲁管理学院的特色是整合性。

  (二)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与灵活的课程架构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根植于学科、按专业和学科分类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跨学科跨专业思考、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机会很少。

  在一流的MBA教育中,应开设基于综合管理观念的跨学科整合性课程与批判性分析思考课程,设计高度整合的跨学科课程方案,围绕整合性思考技能组织整个课程方案,使学生自己整合学习专业课,将整合性思维融入专业必修课。

  MBA项目课程既有标准化特点,又有差异化特点,多数课程相似,但又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与组合;学生接触很多相同的专题,学习很多相同的课程,但每个专题和课程各有其独到之处;各个项目的培养目标不同,因而体现出不同的准则和特色;内容和目标不同,各项目的体系架构和教学方法也会不同;各个项目的结构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课程特别是核心课程的灵活性不同,学生的体验也不同。

  在顶尖的工商管理教育院校中,直接指导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是课程与教学模式。

  MBA教育面对机遇、应对挑战的措施是课程与教学方法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MBA教育项目并不摈弃学科课程观念,课程与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而又各有特色。

  (三)结合自身教育特色、教育理念创新课程设计与改革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架构、教学方法和项目设计上的不同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

  灵活的课程,特别是核心课程设置可以让背景和基础不同的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经常把经历和观点各异的学生聚在一起上课,不利于开阔视野,但可以给学生带来共同的教育体验,更有利于培养整合能力。

  教育特色最基本的内涵是课程与教学特色。

  毋庸置疑,每种课程模式都有利有弊,没有一种教学方式是完美的,不同的课程模式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课程与教学改革必须依据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来权衡利弊。

  例如,案例教学适合哈佛商学院的综合管理理念,与使用其他教学方法的项目相比,学习模式有很大不同,其MBA项目实行分班教学,每班90名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都一起上课,由于学生之间非常熟悉,因此他们在处理复杂、模糊、有争议的问题时会更加游刃有余,而其他一些项目不太依赖案例教学等基于讨论的教学方法,则倾向于小班教学,确保学生一起上课的时间不太长,以便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避免因为学生呆在一起太久而导致气氛沉闷、表现不佳。

  顶尖的MBA教育项目说明,不同的课程模式应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改变课程设计本质而不考虑相应的教学方式变革,或只改变教学方式而不考虑相应的课程设计创新,或创新不适合学校自身的教育特色和教育理念,教育价值增加都不会太大。

  (四)引领学生整合而不仅是满足学生简单攫取知识

  国际化视野绝不仅仅是指了解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或监管制度,还意味着在与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完全不同的人共事时,具备应有的技能和文化敏感度;了解组织现实也绝不仅仅是掌握协同理论和战略一致性理论,还意味着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组织政治、中层经理小团体、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等工作中的困境。

  管理是一门实践艺术,必须通过人员和组织来执行和落实。

  也正因为如此,仅有管理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况且,知识本身必须立足于实用性强的框架和体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理论付诸实践。

  MBA教育呈现出一个方向性的转变,就是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开发个人的潜能和多元视角。

  MBA在教学方法上,在讲授使用概念和框架,使学生掌握多种重要技能的同时,通过领导力开发、符合伦理的决策、权力的使用和滥用、激发创造力的最佳方式等课题的教学,运用反思讨论、实践练习、个人辅导和体验式学习等方式,从管理的角度,激发学生的目标感和认同感。

  顶尖的'MBA教育项目应对挑战的思路和实证案例说明,学习不仅是“知”(事实、框架和理论)的过程,还应包括“行”(技能、能力和技巧)的过程和“省”(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过程。

  缺乏相匹配的“行”的技能,“知”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如果不能通过“省”来审视和反思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理念,那么在“行”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执行不力、迷失方向;反思讨论、实践练习和体验式学习等是体现“知”、“行”、“省”相结合的最佳教学方法;“知”和“行”是对知识与技能的简单攫取,“省”则是在知识与技能基础上的综合整合,MBA的教学方式重在引领学生整合知识与技能。

  对我国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

  强调理实交融、注重能力培养训练、重在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美国MBA教育,通过修改课程方案、加强课程的个性化、运用体验式教学等改革举措应对挑战的思路和实证案例,不仅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也能给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要求动手能力强的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启迪。

  (一)要探索具有自身教育特色的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与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分专业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最终体现在课程与教学模式上。

  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综合融合发展的必然和普遍规律,各国的职业教育特色多是在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下,通过课程与教学模式来体现的,如澳大利亚TAFE学院采用的基于国家培训包TP的模式,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等都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本身并不反映各国某种类型高等教育的特色,也不能体现某种类型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层次特点。

  事实上,从实践到理论目前尚未形成从总体上把握高职教育共同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课程与教学的主流模式。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教育要求,探索真正能够指导财经类职业要求的,具有自身教育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是高职财经类专业建设的重心。

  (二)要探索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与灵活的课程架构

  高职教育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探索了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职业能力系统化、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双证”融通、职业导向、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学期项目等课程模式,在财经类专业某些领域或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究其实际,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岗位技能操作知识和技能与能力、简单摈弃学科课程观念的缺少相关交叉学科内容的课程模式。

  人才市场并不单纯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来选择人才,在关注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规范的同时,还关注人才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基本价值观等,关注人才在社会、历史、文化、现实中的生存状态。

  加之在劳动力市场中各种职业都可能存在不同人才之间同行业或跨行业替代的现象,除了某些特定的职业外,具有不同学历的人可以适应相同的职业,具有相同学历的人也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职业。

  刻意突出操作技能的课程模式,可能会解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忽略课程设计创新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关联性、忽视高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及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上理解为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导致培养目标与评价机制低移化。

  默会知识具有情境依附性的特征,没有一种课程体系与架构是完美无缺的。

  对于财经类专业而言,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与灵活的课程架构是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特色的要求。

  (三)要探索引领思维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理念指导下,围绕岗位技能操作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开展教学,难以引领学生思维,只是高职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技能操作型的转变。

  默会知识的理论说明知识的本质是默会的,所有的知识不是默会知识就是根植于默会知识。

  默会知识通常是在个体实践过程中不自觉地显现出来的。

  教学过程是一个传授和掌握显性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的默会知识或直接体验默会知识的过程。

  默会知识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知识具有内生力,即具有渐进的自生力。

  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引领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激活个体默会思维因素的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自由式教学等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美)斯里坎特・M・达塔尔,戴维・A・加文,帕特里克・G・卡伦.MBA教育再思考:十字路口的工商管理教育[M].尹志宏,徐帆,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建松,唐林伟.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十年(2001―2010)[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鲍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4]方燕.默会知识的教育价值探索――基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美国MBA教育变革对我国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相关文章:

美国MBA教育变革01-21

MBA教育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02-01

MBA教育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01-28

我国MBA教育培养的融合模式论文03-14

市场营销课程在我国MBA教育中的定位12-05

关于我国MBA教师教学水平评估指标研究02-0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论文03-14

MBA课程教育对学员人力资本提升影响02-05

试议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变革论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