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论文

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

时间:2021-02-06 19:09:00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

  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1】

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

  摘 要 构建职业能力模型能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内容空心化问题与短期行为问题。

  模型以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建模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教育反思法和企业访谈法,从理论、教学、用人单位三个视角分析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依据职业能力属性提炼关键要素,建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模型,同时设立相应的二级三级指标,构造职业能力指标体系。

  最后对职业能力模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同时也讨论职业能力模型的应用限制。

  关键词 职业能力模型;高职院校;工商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两个普遍问题:一是空洞,二是功利。

  前者具体表现为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教师按照偏好随性发挥,没有明确的能力点和训练系统。

  后者为按照参与的各级技能大赛或者定点培养单位的要求,亦步亦趋实施教学,有能力点和训练体系,但是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关注少,学生辨识能力、学习能力、自我成长的能力弱。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前者是教育的目的性不清,后者是教育的短期行为太强。

  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较普通高校学生弱,在高职施行大而化之的放养式教育,会让本没有较强学习自律能力的高职学生失去方向和动力;而高职教育跟着技能大赛走,教师授课关注技能大赛规则、知识点,重点培养参赛学生,结果只能是少数学生出彩,绝大多数学生得过且过,没有达到学生与社会的双满意。

  因此,找到通用人才标准,结合特定的专业技能训练,打造综合素养更强、专业特征更明显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而构建职业能力模型是问题的根本。

  职业能力模型是工具,在职业教育中,能力模型说明了学习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认知条件,才能完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1]。

  职业能力模型也可以作为标准使用,以模型设定人才框架,据此搭建培养体系,确保教育既有目标方向,又有实质性内容。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个好的职业能力模型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有教学可操作性,培养过程可观察,同时又具备开放性,允许自我进化。

  为了搭建起更合理更具有教育实践性的职业能力模型,让更多的学生具备“才”与“能”,建模的方法和过程是:通过文献研究,整理相关理论获得二手研究资料,结合教学实践观察与用人单位调研的一手资源,从理论、教学、用人单位三个视角来提炼职业能力要素,通过要素分析,结合培养过程的阶段性任务,搭建动态职业能力模型。

  为了使探讨更具体,本文选取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

  三、模型的研究视角

  (一)理论视角

  目前对职业能力的定义非常之多,从教育学、教育行政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都有不同的定义。

  综合学者们的论述,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通常包括职业素养、职业资格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其建模的思路是,以职业能力综合属性为基准,框定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能力范畴,提炼职业能力关键要素。

  同时将职业能力模型中的关键要素和指标体系导入核心课程的教学,以此构建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确保职业能力的培养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企业基层管理岗位用人标准。

  从理论上看,职业能力的属性和结构如表1所示。

  (二)教育实践视角

  目前高职职业能力培养分为校内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两个部分。

  前者以理论知识结合实训,侧重方法论,后者通过企业实习,强化技能。

  校内专业课教师教学的重点是知识点与技能点,职业素养、责任感则通过思政、礼仪等课程解决。

  事实上,职业能力是一种整体展示,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一个全时段的过程。

  人为地割裂会降低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教学中如果将职业能力的综合训练融合在某一类课程中,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门的指标体系进行培养观察;同时将通用管理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强化训练,就真正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全时段。

  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结合专业训练进行整体培养,其中最关键的职业能力要素,见表2。

  (三)企业用人视角

  通过走访贵阳城市经济圈具有代表性的商贸企业,辅以问卷调查,发现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精神(吃苦耐劳、坚持执着)和职业素养(职场礼仪、谦虚向学),以及基础技能(计算机应用、文字数据处理)。

  企业用人的关键要素见表2。

  普遍来说,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和信息处理能力偏弱。

  四、职业能力关键要素提炼及建模

  (一)关键要素提炼

  从理论、实践和企业用人视角提炼出三者共同的能力要素,包括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岗位技能、管理能力等。

  研究发现,职业精神是内含的、隐形的,而其他诸如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管理能力是显性的。

  因此,将职业精神作为模型的内核,职业素养、岗位技能以及管理能力作为延展。

  同时模拟高职毕业生从新人、专员成长到企业主管的三级职业成长经历,使职业能力培养呈现动态过程,对各个阶段的关键要素设计为分步分类指标,共同构成职业能力模型指标体系,建立卫星型职业能力模型。

  其中,根据与企业的探讨,结合贵州高职学生的特点,拟订专注、责任和卓越作为职业精神的二级指标。

  如图1所示。

  (二)职业能力模型指标体系设计

  在确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关键要素即一级指标的基础上,从社会、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主流要求及变化趋势,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和三级指标体系。

  其中,与职业素养对应的包括职业礼仪、职业沟通、团队合作3个二级指标,与岗位技能对应的包括岗位认知、基础操作、工作任务执行、工作改进与创新4个二级指标,体现分类分级培养、逐步实施的动态培养进程。

  在职业素养指标体系中,职场礼仪按照新人、专员、主管分类描述,每一级的要求不一样,且一级比一级要求高,具体见表3。

  与管理能力对应的包括自我管理、团队管理两个二级指标。

  初步设置与二级指标对应的,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路径设计的三阶段指标体系,具体见表4。

  上述职业能力的关键要素以及指标体系兼顾了工作岗位要求和个体发展的双重需要,即职业能力开发不仅关注个体的工作技能,还重视人的全人教育和生涯发展,为个体和其未来的职业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5]。

  五、模型的特点

  模型具有通用性。

  假设将本职业能力模型中的团队管理能力去掉,其实它也适用于其他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这个模型也可以作为初级职场人能力评价的指标使用。

  模型凸显专业特色。

  模型单列团队管理能力,这是工商管理专业中最有排他性的一个要素,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强调该能力。

  模型重视内涵。

  一般的职业能力模型更多关注职场人的外在表现,希望学生的行为“看”起来更接近行业中的专业人士。

  通过架设职业精神要素,试图为高职毕业生加一个精神支柱,让学生在职场有内在信念并能一直坚持下去。

  (2013年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课题《基于贵阳经济圈企业需求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主持人:蔡昆)

  参考文献:

  [1](德)费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8.

  [2]彭庆武,匡水发.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研究[J].新课程研究,2009(6):132-134.

  [3]李爱香.基于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管理类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2(2):21-23.

  [4]朱振光.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9):22-23.

  [5]梁伟,白锋.高职学生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 2010(17): 54-56.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及教学模式创新【2】

  摘 要: 通过社会调研,作者就目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工商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性管理人才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 职业能力构成 教学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

  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变革,旨在实现学生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树立围绕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观念,充分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其专业的建设、教学计划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坚持以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使学生真正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更具竞争的优势。

  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是其培养学生的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度,是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实际能力。

  因此,评判某一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站在学校的角度,只看教了什么课程,教了什么内容,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而要看学生掌握某一职业或某一岗位职业技能的水平和所具有的职业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

  下面我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构成和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1.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

  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专业职业能力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职业综合素养主要指工作的责任心、忠诚度、吃苦耐劳、团队协作和心理承受能力等。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它为工商企业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线管理人才,其专业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从事工商管理职业活动、完成工商管理职业任务、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所应具有的能力,并在对工商企业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中显现出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普通本科及更高学历层次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它的定位应倾向于企业基层和中层的管理人员,更强调动手、动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构成

  社会、行业和企业到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否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工商企业对从事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有何要求?如何评价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状况?围绕以上的问题,我走访了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并对20多个工商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问卷调查表

  通过对回收调查表的汇总、整理和分析,我得出以下的一些结论: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要求较高的是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其中对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精神要求较高;在基本能力方面要求较多的是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应用能力、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能力等,其中要求较高的是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较多的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和指挥能力等,其中要求较多的是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最需要管理类专业学生具有的能力是协调能力、社交公关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企业认为目前管理类专业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意见和建议调查项目中,企业强调的是培养管理一线能解决实际问题、会动脑、会动手的实用人才。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才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学生个人的品质和修养在用人单位看来尤为重要。

  3.以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改革和创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近几年招生不理想,学生就业也较困难。

  究其原因,不是社会不需要,而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其职业能力不能与用人单位对接,导致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下降。

  因此,改革以单纯课堂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创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寻求发展的突破口和必然趋势。

  3.1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

  通过调研我们得知,很多企业认为责任心、敬业精神、承压能力这些基本素养在企业中很难通过短期培训获得,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积累,而这些又恰恰是影响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形成,这大大阻碍了他们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学校应通过德育教育课程和主题班会,着重强化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通过就业、创业教育和邀请企业家、专业人士到课堂现身说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承担、敬业爱岗和百折不挠等方面的精神;通过校院文化、班级文化和集体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敢于克服困难的决心。

  3.2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推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门能力,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

  课程设计及授课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来展开,要坚决抛弃在课程设计上大而统和不切实际的纯理论讲授的惯性思维。

  学校要大胆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那种仅仅看重书本内容、靠死记硬背的考试考核方法,与实际职业实践及需要相去甚远。

  对工商管理专业而言,由于该专业的“特质”,容易造成理论讲授上的空洞化,学生的考试考核方法容易造成以纯理论为主。

  学校应花大力气改变重理论轻能力的考核方式,努力做到行业、协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实习基地共同参与,把职业能力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和技能分解为具体考核项目,由学校和相应的部门制定考核的标准、内容、方式和操作程序,并提供考核的成绩,这样才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和比较真实的反映。

  目前我国实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切入点,双证制(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既是目前大学培养实用人才的一种发展模式,又是高职院校创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应在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技能考核方面尽可能与行业、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内容挂钩,并以此为平台,扩大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领域,提高获证等级,以促进他们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形成。

  3.3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除依赖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巩固和检验。

  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主要的途径有:课堂理论教学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多参与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并让他们参与具体的工商管理活动中去,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接受锻炼和增长才干;经常请行业和企业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把一线工作的知识、技能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的最新动态。

  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如“写作能手”、“营销能手”、“创业之星”、“策划高手”,等等,寓职业技能的培养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的考核和鉴定,储备就业本领,争取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实现上述的改革和创新目标,教师是关键。

  所谓“师高弟子强”,没有职业能力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高技能的人才。

  因此,学校应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制度,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德恩.职业能力评价的三种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1,(1).

  [2]徐侠.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需要调查[J].商场现代化,2009,(17).

  [3]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研究.中国硕士论文网.

【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模型构建】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论文03-17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03-13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1-16

浅谈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01-24

围绕职业能力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论文03-12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论文01-16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12-17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构建论文03-24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模拟毕业实习平台构建探索论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