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读书研究报告

时间:2022-10-28 04:15:37 报告 我要投稿

读书研究报告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下面小编整理了读书研究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读书研究报告

  读书研究报告

  摘要:前些年关于中医的科学性曾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有人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当大力弘扬,也有人认为中医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应当摒弃。各种派别纷纷表露观点,中医是去是留,争论不休。本文试着用自然辨证法来探究中医的科学性,并且讨论当今社会条件下应当如何看待中医。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中医,自然辨证法,方舟子,罗永浩

  1.引言

  早在2006年底,一场关于中医理论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的辩论,几乎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科学的真伪大战。方舟子与王琦关于中医是不是一门科学的辩论,罗永浩关于“中医骨子里就是伪科学”的言论,中科院院士何祚麻、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以及张功耀等人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些几乎引起了传统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的大混战。下面就针对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浅谈一下中医的科学性。

  2. 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2.1 科学的含义及特征

  科学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之一,但究竟什么是科学?各说不一。但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理解科学。

  1.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

  2.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特殊的认识活动。

  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而狭义的科学特指自然科学。可见,科学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只能采取阐明性的叙述,从历史的进程中把握。

  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尽管我们不能提供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但是可以从科学的一叠特性去把握,即科学的解释性,科学的精确性,科学的可检验性,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系统性以及科学的主体际性。

  2.2 伪科学的含义

  科学的定义不太好下,可是伪科学却非常好解释,简单地说就是把非科学贴上科学的标签,那么非科学就变成了伪科学。在多数情况下,把原则上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一些胡思乱想,似是而非的东西当成科学原理或科学发现。像炼丹术、炼金术、神创论、玄学、风水、星相、阴阳这些也都是非科学,但是如果拿着这些东西作为科学去给人算命、占卜,那么这只能被认为是伪科学了,

  科学就一定要揭露伪科学。对某些居心不良的人,他们以弄虚作假的方式搞伪科学,但也有很多人搞了伪科学是科学素养欠缺。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

  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而当今社会上,伪科学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伪科学成为形形色色骗子们,小到江湖术士,大到丧失科学精神的学者,他们无不影响着社会的健康运行以及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3.关于中医科学性的探究

  3.1中医的尴尬处境

  我国中医理论发展了上千年的历史,可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合适的科学理论能够解释中医的治病理论。例如感冒,在中医中他的症状可以被描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状,确定症状后选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同样也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基础。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以上这些我们至今没有办法解释所运用的阴阳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它里面所讲的“气”到底明确的指什么东西,而中医类似于“虚”、“亏”、“旺”之类的描述疾病机理的术语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通过现在的科学手段没有办法理解这些术语的确切意思。所以,中医的正处在一个较尴尬的地位。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科学术语去界定就说中医是伪科学,因为中医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的病人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得到康复。显然中医理论是有内在的科学依据的。

  3.2中医的特点

  既然我们前面讨论了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那我们下面就来讨论一下中医是否满足科学或者伪科学的定义或特性。

  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并且是具有生命体征的人。探讨的是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现象,揭示的是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目的是 为了增进人体健康,预防与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现代公认的科学试验方法,如重复、对照、随机、盲法等原则的本质是追求事物或现象的共性。而中医辨证论 治的本质是努力追求事物或现象的个性,最终实现个体化诊疗,这是中医赖以发展的基础。中医理论是“百家争鸣”,中医的研究对象又千差万别。这决定了中医思 维方式的细致性。换句话说,个体化思维是中医的特点,中医具备可变性的特征。

  中医是通过直觉判断和推理反证进行思维和构建理论体系。这种认识方式,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打破常规的 思考,突破思维定式和逻辑规则的束缚。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认识主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单从分析方法所得不到的结果。不难看出中医有着和科学一样的主体际性。

  中医得到的结论是系统的,彼此联系,互不矛盾。中医理论的形成,坚持走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路线。联系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纽带是若干假设的命题。这类命题是一种猜测性的陈述。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历朝历代的医家就是在临床观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并运用各种命题,在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指导原则,然后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之逐步接近于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最终形成今天所倚重的经典理论,并据此作为本学科的检验标准。因此,中医命题的论证,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其在临床上已经证明了自身的规律性和实践性,并表现出部分真理性。

  事实上,在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医命题中,有些已经成熟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则正在向科学理论转化,还有些则由于研究策略或验证能力等原因,还暂时处在“休眠期”。从这一角度看,中医不乏精确性的特征。

  中医的结论在可控条件下,可以接受重复的临床检验。作为一门以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中医客观存在一些未经证实的超前理论。

  尽管中医无法完全运用现代科学 理论解析,但从上面对中医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医理论体系中包含着科学的特征,中医是有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4.结论

  中医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其理论或学说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成果,中医的科学性、真理性通过漫长的医学实践 活动的检验才得以确立。从本质上说,它是一门实用的临床医学。中医理论没有明确地阐述在研究人体的过程中确立的“视察——创建模子——预测——验证”的技 术路线,更没有建立还原性实验室。本学科的全部假设检验都是在临床实践中、在活人身上无序地进行操作。中医强调功能表象,这使传统中医无需提出深入认识物 质结构和弄清功能细节的任务便能取得临床疗效。尽管中医的治病机理没有深入到微观层面,但它经受住了几千年的时间检验,疗效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可以的认定,祖先留下的中医是科学的!

  5.参考文献

  [1]孟庆伟. 科学技术哲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9).

  [2]高扬帆. 试论伪科学.[J]南宁: 广西社会科学, 2002(1).

  [3]祝世纳.自然辩证法原理.上东师范大学

  [4]刘玉珍.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 .

  [5]罗永浩. 我的奋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9).

  [6]方舟子与王琦辩论.优酷视频.

【读书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读书研究报告10-06

饮水机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02-05

环境研究报告11-07

熬夜研究报告12-04

关于研究报告11-05

实用研究报告11-02

我的研究报告11-07

市场研究报告11-08

近视研究报告11-13

近视的研究报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