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民间戏文收集与初步研究报告

时间:2020-09-03 13:16:48 报告 我要投稿

民间戏文收集与初步研究报告范文

  一. 研究原因与现状分析

民间戏文收集与初步研究报告范文

  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戏曲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与涉及范围之广在文化的长河里熠熠生辉。它所涉及到的文艺领域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等,不同时期的戏曲所反映出的社会现状,历史背景也不同。因此,戏曲不仅可以带领我们感受艺术风采,对我们了解历史也有其现实意义。

  但是,古典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在今日之中国似乎遇到了瓶颈。文化批评家解玺璋先生在其《古典戏曲的魅力》一文中提到:“戏曲的衰落是最近20多年的事,其明显标志是大量观众的流失。……特别是青年观众,喜欢戏曲的几乎凤毛麟角。”他在文中还引用了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傅谨先生的一段话:“知识界之远离戏剧,不仅仅是戏剧的损失,同时也是知识分子们的损失;就像普通民众之远离戏剧,既是戏剧的不幸,同时也是民众精神生活之不幸一样。”同时,傅谨先生也提出:“我们经历了对中国社会政治与文化传统持全盘质疑态度的20世纪80年代,在世纪之交时开始逐渐回归传统,渐渐学习以更理性的态度去重新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绵长的文化源流。”

  那么,在戏曲传承的过程中,什么能够作为我们继承的依据呢?我想,戏文也许是最直观的表现。文字的表现力是无穷的。我们或许不能够去观看每一场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曲的文本来了解和分析它。但戏曲的唱腔、曲谱由于它的专业性,在大众对戏曲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也许会带来一些障碍。因此,戏文因其文学性就成了最好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传承形式。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例如元曲、元杂剧便是戏曲的文本。

  而民间古典戏曲因其口口相传的特性以及方言的使用而不易誊抄,也就更加不易传承。作为老戏迷的我的外婆,今年已有76岁高龄。于她而言,“唱大戏”不仅伴随着她的童年、青中年,在现今也是她自己自娱自乐的消遣。外婆不识字,也不能完整地准确地“唱”出“大戏”的曲调,但是她还记得一些幼时从她的母亲那儿,从戏班子那儿听来的唱词。

  这些用澧水养育、浇灌出来的唱词,在外婆之前,在戏班子之前不知唱了多少年,只通过一代代人的口口相授传递下来,静静地在他们的心中散发出岁月的清香。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当这一辈受过古典戏曲熏陶的老人离开这个世界,他们心中的唱词将何去何从?而现今大众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行动似乎让人有些寒心。因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肩负起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艰苦的使命,并且刻不容缓。因为,这一批老人正在不断老去,也意味着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紧张。

  我愿用我的行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为此,我利用2012年下半年外婆住在我家期间的课余时间与2013年寒假,从外婆处收集了她所记得的一部分戏曲唱词。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二.收集整理的唱词资料汇编

  1.《仁贵打马出长安》:(2012.10.18夜 外婆口述 听记)

  此唱词为外婆小时候所看的戏,用澧县方言唱成,是外婆的母亲口述给外婆的。仁贵打马出长安

  满朝文武泪不干

  老者见我双流泪

  少者见我泪不干

  催马来在汾河岸

  见一娃娃显手段

  箭射半天张口雁

  枪挑鱼儿水上翻

  保举江山万万年

  倘若的弹网(唐王)新改变1

  统领的人马访长安

  麦/勒马踏队可雕鞍2

  见一小哥把话圆

  2.《杨家将》(2012.10.18夜 外婆口述 听记)

  一郎死 二郎亡

  三郎死在沙滩上1

  四郎失舍2在番邦

  五郎怕死做和尚

  把守山关杨六郎

  只有七郎死的苦

  乱箭穿身舍命亡

  八郎不是亲生养

  他也失舍在番邦3

  注:1:三郎死在沙滩上:类似外婆口述的杨家将在网上还有一个岳阳歌谣的版本,其中三郎和七郎的经历和外婆说的不一样,也没有提到八郎。

  附:(引自新浪网友扬之博客:《杨家将的悲剧美》)

  一郎死 二郎亡

  三郎马踏成泥浆

  四郎失落在番邦

  五郎被迫做和尚

  六郎把守在山关

  只有七郎最是苦

  芭蕉树下把命亡

  2:失舍:澧县方言音译,失散之意

  3:八郎不是亲生养,他也失舍在番邦:据查证,杨八郎即杨延顺,原名王英,是杨业的老友王子明之子,后王临终托孤,杨业认王英为干儿子,才有后来的“七郎八虎”。

  3.《放羊下海》:(故事梗概、唱词均又外婆口述,故事梗概由我进行了一些加工。外婆十几岁时看戏所记,十几年未讲过遗忘了一些。但此戏为最完整最长的一出戏。)

  1 故事梗概:海龙王的女儿打破了一个金边碗,海龙王责贬她下凡历劫,把她嫁入了凡间的一户人家,在婆家放羊。未曾想到她在凡间饱受丈夫、公婆、姑妹的折磨与虐待。她受尽折磨只能在放羊之时哭泣。一日,书生柳一春经过看见了她,问她为何流泪,她便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柳。柳于是把其遭遇写成书信,欲下海找海龙王告之女儿境况。海女便把自己的八宝耳环取下给柳,交代他到海边将耳环丢进水中。柳到了海边,照海女的话把耳环丢入大海,海水立时分成了两边,中间露出一条滴水不沾扬起灰尘的平坦的大道。柳一春进入海中,一路过了龙王所设关卡,最后将书信交到龙王手中。龙王看了书信,立时派去虾兵蟹将女儿接回龙宫,婆家所在之地顿时沉入海里,海女凡间婆家之人除兄嫂曾对她施予援手而幸免于难外,其他人都得到了报应。

  2 唱词:

  失手打破金边碗

  将奴责贬配凡人

  正月放羊正月正

  辞别爹娘就起身

  羊儿它在前面走

  奴家后面随后跟

  二月放羊是春分

  手拿放羊鞭一根

  羊儿不吃东湖草

  只吃西湖嫩草根

  三月放羊是清明

  ……

  四月放羊插秧青

  手拿放羊鞭一根

  日里放羊三百只

  可恨可恨真可恨

  可恨可恨真可恨

  可恨丈夫心肠狠

  隔层墙来喊不应

  羊儿脚下来翻身

  抻起睡来羊又咬

  Lóng1起睡来又quán2筋

  日里派3麻十三两

  夜晚派麻麻半斤

  粗的只有头发粗

  细的细来说不尽

  只有哥嫂他就好

  隔墙抛麻来zhuàng4称

  六月放羊热茫茫

  天空降下火太阳

  羊儿晒得无处躲

  把奴晒得脸泛光

  七月放羊定了秋

  ……

  八月放羊是中秋

  可恨小妖精苦害奴

  日里派奴九间屋

  夜晚派奴九间房

  奴在前面扫洁净

  小妖精她在后面撒灰尘

  九月……

  十月……

  八宝耳环丢下水

  中间大路起灰尘

  进了头关需要怕

  进了二关需要怕

  二关把守是闪电

  进了三关需要怕

  三关把守是雷神5

  ……6

  注:1:Lóng:澧县方言,缩。

  2:quán:澧县方言,抽。

  3:派:唱时作pǎi音,分配……任务;派麻,分配搓麻线的任务

  4:zhuàng:澧县方言,意思是哥嫂隔着墙抛麻线来替她凑够称。

  5:该段为书生进海寻龙王。头关需要怕,指要怕鬼神,对鬼神有敬畏之心。此时出现演员扮演鬼神打书生演员。书生打鲤鱼跘子(打滚);二关需要怕时饰演电母的演员用镜子晃书生,书生打鲤鱼跘子。

  6:省略号部分为外婆记不起来的唱词。

  4.《蔡鸣凤坐店》:(2012.10.18夜 外婆口述 听记)

  唱词1:

  蔡鸣凤(下称蔡):

  蔡鸣凤坐店房

  前思后想

  思想起我爹娘

  好不惨伤

  蔡鸣凤找店房

  上街跑下街

  胡二姐一眼看见

  (后蔡鸣凤住进胡二姐店中,二人成亲)

  ……

  胡二姐(下称胡):

  八百亩luó róng2田

  一望无涯3

  修东楼和西院

  何等体面

  打一对水银球

  他踢来奴踢去

  二人游玩

  蔡:(接到家信)

  思想起我爹娘

  好不惨伤

  胡:

  猜一猜 蔡郎哥

  接书信

  一字字 一行行

  写的'分明

  ……

  注:1:外婆所述《蔡鸣凤坐店》与黄梅戏《小辞店》中蔡鸣凤虽名姓相同,但故事情节与其他人物似乎没有关联。但因外婆不记得更多,所以不能在两剧关系上得出结论。

  2:luó róng:音,不知字为何。

  3:涯:唱时作yǎ。

  三.存留问题

  1.唱词缺失以及在外婆记忆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2.由于是听记,个别字音字形不能确定,造成理解障碍;

  3.对于剧种、形式等还不清楚;

  四.初步推测

  1.上述四则唱词中,《杨家将》或许不是戏文,可能是老人流传的歌谣。依据:网友扬之的博客中提到的“杨家将”是岳阳歌谣。

  2.《放羊下海》《仁贵打马出长安》有可能是澧州荆河戏,依据:上述唱词与萧耀庭先生编《荆河戏音乐集萃》中荆河戏唱词字数、句式结构等有吻合之处。但不能下定论。

  五.结束语

  经济,是一个国家立足的基石,而文化,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不倒的根本。在滚滚东逝的历史洪流中,繁华胜景如画江山,盛世烟花转瞬即逝。中华民族五千年分分合合,从远古里,从雪山中,从大河旁一路走来,历经沧桑波折。是什么让我们从一个个劫难中走出?是什么让我们从一片片废墟中站起?是什么让我们从一次次涅槃中重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中国魂!无论在何处,无论在何时,我们的身上涌动的是炎黄的血脉,我们的内心潜伏的是华夏的灵魂!我们低喃的是同样的语言,我们吟唱的是同样的歌谣;我们头顶着同一片蓝天,我们脚踏的是同一片土地;我们有着共同的伤痛,也有着共同的骄傲!

  而文化,作为中国魂的载体,出没在我们生活之中。它是孔孟之道的千年传承,亦是唐诗汉赋的不朽风姿;它是生旦净丑的油墨重彩,亦是常德丝弦的雅韵新声;它是胡同里的“面人张”,亦是小路旁的糖画匠……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中国的河流,总量巨大,源远流长但总有地方让人担心是否会断流。文化的干旱比土地的干旱更可怕,土地的干旱最严重的或许断绝一次生命,而文化的干旱则会让民族生命的花朵枯萎凋谢!河流断流我们可以调水,存水,文化的断流则是彻底的断流!中国民间的工艺、技术在分分秒秒的逝去,有许多或许因为曾经的家族传承,如今的后继无人而根本未曾被发现,被记录!

  当我们为古籍中描绘的技艺赞叹不已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语文书中靠一人之力幻化出百千人之呼的口技人神奇了得的时候,当我们看着小朋友从街旁老爷爷手中接过我们口中“童年的回忆”的糖画的时候,或许那一刻,因为一位孤独老人的离世,又有一门让我们以后回想起来咋舌的技艺,有一折令人回味无穷的戏曲,有一种美丽无比的工艺就悄无声息地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因此,尽管我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能做的非常有限,但是无滴水之力无以汇成沧海,我们也已告别青涩的少年时期,成长为了有力量,有担当的中国青年,为什么不从身边开始,从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开始,和时间赛跑,努力地记录一点,挽留一点呢?并且,当离去不可避免,我们为何不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与这已老去的一辈多沟通交流呢?

  如何留住岁月的脚步?于我而言,这厚厚的,如今记载了,将来还会记载更多外婆念给我的戏文、歌谣的本子,外婆和我交谈时印刻在我脑海的苍老的声音,她银白的头发便是她的岁月,也是我永远能够留住的她的东西,时间的东西。

  我将继续奔跑,努力留下更多老人的岁月痕迹。我相信,文化传承,往大了去广阔无边,往小了去,不过也就是身边外婆的“大戏”而已。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才能拨开文化笼罩的薄纱,唤醒我们记忆中真正的民族魂!

【民间戏文收集与初步研究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河北本土民间美术资源的收集与保存03-25

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01-20

资料整理与收集简历模板08-23

民间讣告范文08-27

民间讣告范文08-20

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研究方案大纲12-25

民间年画的艺术特色与影响09-28

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01-15

民间讣告范文大全11-15

民间讣告范文大全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