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08 10:30:32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通过广泛开展老干部志愿者活动,为老干部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了新载体,为老干部有组织地发挥作用、奉献社会提供了新平台。

  虽然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但还存在组织协调不够有力、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统筹规划不够统一、舆论氛围不够浓厚的问题。

  建立老干部志愿者协会,规范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推进各级各类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有计划、有组织地发挥作用,不断提升老同志发挥作用的整体水平。

  20xx年7月,山东省暨XX市老干部志愿者活动正式启动。为深入了解和掌握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提升老干部发挥作用的整体水平,我们组成专门的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综合分析等形式,就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共涉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30个单位,召开老干部座谈会26个,发放调查问卷195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老干部问卷165份,老干部工作单位问卷25份)。在165份老干部问卷中,离休干部46人、占27.9%,退休干部119人、占72.1%;60岁以下19人、占11.5%,61— 70岁77人、占46.7%,71—80岁50人、占30.3%,80岁以上19人、占11.5%;厅局级2人、占1.2%,县处级25人、占 15.2%,科级以下138人、占83.6%。从调研情况看,全市离退休干部对老干部志愿者活动的看法及志愿者活动开展呈现以下特点:

  1、离退休干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意愿比较强烈。74.5%的离退休干部有参与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发挥自身作用的优势和意愿,50.3%的离退休干部认为自己现有的作用和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或未得到发挥,42.1%的离退休干部还没有加入志愿服务组织或没有社会兼职。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离退休干部有参与志愿者活动、发挥余热的意愿,老干部志愿者活动的潜力还比较大。

  2、离退休干部有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优势和条件。58.2%的离退休干部年龄在70岁以下,66.4%的离退休干部认为自己的身体条件能适应志愿者活动的需要;离退休费在2001—3000元的占51%、3001—4000元的占27.6%、4000元以上的占9%,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的占 90.3%,配偶有收入的占84.8%。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离退休干部特别是退休干部相对比较“年轻”,政治优势明显,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或专业技术特长,收入较高且稳定,无后顾之忧,具有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优势和条件。

  3、老干部志愿者活动的形式较多。离退休干部主要依托主管部门、老干部党支部、老年社团组织和街道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以建言献策、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等为主要方式,涉及领域比较广泛。

  4、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比较积极。66.9%的老干部志愿者经常参加活动,33.1%的有时能参加;56.4%的老干部志愿者认为其所在的服务队开展活动较多,36.5%的认为不是很多,7.1%的认为很少开展活动。这些数据显示,大多数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能正常开展活动,大多数老干部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二、主要做法

  老干部志愿者活动是发挥老干部作用、丰富老干部生活、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制定出台《关于成立“泰山夕阳红”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开展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xx年7月,山东省暨XX市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省局领导和市委主要领导出席仪式,推动了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近200支,老干部志愿者8000余人。通过开展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干部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了新载体,为老干部有组织地发挥作用、奉献社会提供了新平台。

  1、坚持三个依托,组建志愿队伍。本着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的原则,鼓励老干部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志趣爱好,自愿参加志愿者服务队伍。一是依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引导老干部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群众优势,组建成立本部门单位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二是依托政法、科技、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农业等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老年书画协会、老年教育协会、老年科技协会、老年体育协会以及老年艺术团、歌舞队、文体活动队等涉老团体组织,引导老干部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组建成立老干部志愿者专业服务队。三是依托社区,根据老干部志愿者实际情况和居民群众需要,组建成立老干部志愿者综合服务队。

  2、突出五项内容,开展服务活动。以“奉献在泰山,快乐夕阳红”为主题,以群众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志愿者活动。一是服务经济建设。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开展实地调研,提出意见建议。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致富项目下乡推广等活动。二是服务政治建设。按照党委政府要求,配合参与行风评议、党风廉政等工作,发挥好咨询、评议、监督作用。根据原单位工作需要,提供咨询服务。XX市县级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涉及16个方面、 29条意见建议,XX市委高度重视,将意见建议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限期办理。三是服务文化建设。组织开展科普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组织文体活动队伍,指导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市文广新局系统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志愿者1200多人,定期对网吧、书店等文化娱乐场所进行监督;XX区“泰山夕阳红艺术团”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每年义务开展送文化下乡30多场次,发掘创新的传统曲艺形式“汶河大鼓”,被列为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服务社会建设。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提升文明城市形象。关心爱护下一代,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对空巢孤寡老人、特困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帮扶、情感关怀等服务。组织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服务活动。XX区老教协志愿者服务队组织9名志愿者与缓刑青少年结成帮扶对子,被帮扶对象未出现一例违法犯罪现象,绝大多数都有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五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美化绿化、环境整治、卫生环保等公益活动。

  3、建立四项制度,规范活动开展。一是登记备案制度。老干部自愿加入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进行登记,并报同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备案。二是菜单服务制度。各服务队建立老干部志愿者专长菜单,并向社会公开。各社区、部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列出需求菜单,有针对性地联系志愿者服务队或志愿者提供服务。三是星级管理制度。以服务队为单位,建立老干部志愿者活动档案,志愿者每服务1次记1分,由服务队负责同志登记分值,按照志愿者积分多少,评定一至五星五个级别,根据不同的星级,所在部门和单位给予志愿者一定形式的鼓励和奖励。四是考核表彰制度。老干部工作部门定期对本级老干部志愿者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评选表彰“优秀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和“优秀老干部志愿者”。

  三、存在问题

  虽然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社会效益,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老干部志愿者活动的规范、健康、深入开展。

  1、组织协调不够有力。组织开展老干部志愿者活动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支持。由于没有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沟通渠道少,协调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当前离休干部的平均年龄已在80岁以上,受身体条件的影响,大部分难以发挥作用,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主体是广大退休干部,而退休干部的管理权限不在老干部局,由于种种原因,各级对退休干部的管理比较松散,体系不健全,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组织发动。

  2、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虽然在老干部志愿者活动管理上建立了一些制度,但在经费支持、后勤保障、表彰激励等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长效机制。特别是没有专门的经费来源,许多单位和乡镇不可能为老干部提供更为充足的财、物等支持,后勤保障能力弱,影响了老干部志愿者活动的深入开展。43.8%的老干部志愿者认为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是阻碍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3、统筹规划不够统一。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组织领导机构,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在组织引导上缺乏统一规划,具有随机性。受经费等条件限制,许多单位组织开展活动仅限于建言献策等形式,离退休干部参与的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影响了老干部志愿者活动的健康、规范开展。

  4、舆论氛围不够浓厚。受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老干部退下来后,主要任务就是颐养天年,享享清福,最多照看一下小孩就够了,对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没有正确的认识,舆论支持不够。这使得许多离退休干部在参与志愿活动时放不开手脚,缺乏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为加强对全市老干部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引导,推进老干部志愿者活动深入开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老干部志愿者协会已于2013年10月正式成立,省局领导出席协会成立大会,对我市的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老干部志愿者协会的建立,对于促进老干部志愿者活动的规范开展,推进各级各类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有计划、有组织地发挥作用,打造我市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亮点和品牌都具有重要意义。协会成立后,建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有关老干部工作和志愿者工作的规定要求,以“服务大局、奉献社会、温暖他人、彰显爱心”为宗旨,以“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为原则,协调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优势,努力搭建老干部参与公益事业、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

  1、广泛组织开展活动。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凝聚力在于服务。注重发挥协会服务、协调、组织的职能,从富民强市建设需要出发,以“奉献在泰山、快乐夕阳红”为主题,以群众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认真组织各会员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注重协会集中统一活动和各服务队日常自主活动相结合,注重参与大型活动和经常性服务相结合。在重要时间节点上,把握好春节、3·5志愿者日、老年节、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节日;在主题活动策划上,广泛组织开展“我为富民强市献计策”建言献策类活动,“争当文明使者”文化体育类活动,“服务民生谋福祉,夕阳生辉献爱心”系列活动,让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始终联系群众、服务社会,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

  2、健全志愿服务网络。老干部志愿者协会的主体是各志愿者服务队,把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积极发展会员,重点发展单位会员,不断壮大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伍规模。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教育医疗机构、街道社区为重点,注意吸纳有专业特长的老干部志愿者,按照省局领导“加快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要求,努力形成不同专业结构、不同行业分布的志愿服务网络。

  3、规范协会自身建设。协会自身建设是否规范,关系协会的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科学发展。老干部志愿者协会要在民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协会和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制度,完善志愿服务的动员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以机制建设推动志愿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设计、制作、发放协会会徽、会旗、会员证,统一队伍形象标识,增强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

  4、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老干部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传播老干部志愿服务理念,营造老干部志愿服务氛围,扩大老干部志愿者协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响“泰山夕阳红”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促进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关于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计走访企业8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次,参加座谈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60余份,通过“访、听、查、问”等方式(走访创业户、走访相关农户、走访领导、走访项目实施点,听创业户汇报、听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听调研组干部意见,查看创业规模、查看相关部门实施项目情况、查看领导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和收集广大创业者的意见建议。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外出农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占55.88%;女101874人,占44.12%)。文化程度:小学53313人,初中95941人,高中(职高)26473人,大专及以上20789人。年龄结构:31岁以下66016人,31岁至40岁53041人,41岁至50岁45748人,51岁以上20298人。从事工种: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区分布:广东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 15987人、XX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内县外19411人、县内9266人。截止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在县内创业(其中微型企业 464家,大约占9%),累计从业人员达46463人(企业10790人,个体35673人)。创业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经果林、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电器等)。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特点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色产业(碧峰乡种植食药材玉竹、庙塘镇豪猪养殖、林下养鸡等)数量规模不断加大。

  2、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以上。

  3、青年、妇女创业比重大年龄偏轻。50岁以下人员占了70%以上。20xx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微型企业464户,注册资金4640万,带动就业2320人。

  4、农民工创业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新洲镇活石坝建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5、企业联动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镇丰利木材加工厂与木炭加工厂合作,实现废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资平台,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实现会员资源共享,组织会员外出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在调研中了解,农村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在调研中了解,我县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城镇周边是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大量就近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离乡,改变了以往乡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现象,使老人有人照顾,小孩子有人看管,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雨露。一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XX县城,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XX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二是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配套产业发展。许多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回乡创业者,是一半在外地创业,一半在家乡投资,他们在家乡投资的工商企业,具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企业的发展水平;他们投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既适合当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设施和产业的质量和品位。三是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

  3、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我县农民工在沿海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一是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工商服务业发展重要力量;二是成为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四是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

  二、返乡农民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党政领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

  1、没有把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县乡两级政府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并为之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讲话、邀请上,缺少具体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县政府让引进的大企业进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园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的吸收了城镇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更多的是解决农村不能外出的“40、50”农民的就业。同样是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在城市能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得不到这些政策。这又形成与城市创业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实滞后。据调查,返乡创业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镇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有些是难以操作落实到位。

  (二)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指导不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1、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不力、服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创业就业底数不清,对中央、省、市、县出台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一些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政策落实缓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部分返还缓慢、部分养羊补贴、发展大鲵养殖饲养池补助未落实到位;对已成功申报如著名商标等的企业奖励政策未兑现。

  2、各项审批办证程序复杂。虽已有一些部门进行了改革,例如商事制度改革,但还有很多部门未简化办事程序。我县目前还未完全实现“一站式”服务,创业人员办事要多头跑、来回跑,耽误过多时间。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因办理手续程序复杂而半途而废。例如办理返乡农民工证需要4个单位盖章,程序繁琐,让办事人员多次跑,来回跑。

  3、有些执法单位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执法态度较差。

  4、办事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适合群众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公共管理服务环境,还是采取“管、卡、压”的做法。“办事难”仍然是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更是如此。有些人说返乡前受到热情对待,办厂时也有人服务,但是企业一旦落地,再想找政府部门办事,解决问题就十分困难。根据对返乡创业者反应,认为“审批企业或立项难” “政府部门乱收费、企业负担重”,开办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手续复杂,程序繁多,辗转多个部门,差不多是环环收费。一些部门甚至去企业吃、拿、要。“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一些政府部门的违规行为无疑加重了创业者的经济负担。

  (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调查表明,近八成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农民工返乡创业开业时主要靠自有资金,把打工中积累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资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间借贷,到银行贷款的不多。部分企业产品有市场,因融资难,无力扩大规模。90%的返乡创业者反映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造成返乡创业融资难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资金返流城市,供给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供给渠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家。二是贷款利息高。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月息为 9.1厘,加上贷款申请过程发生的交际费用,月息实际超过1分,年利息超过12%。三是缺乏信用贷款,只有抵押贷款。初创企业抵押物缺乏。同时,小企业的设备不能抵押,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对抵押资产的评估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贷;农业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贷款更加困难。四是信贷担保体系发育迟缓,担保机制难以适应。一方面是县的富民担保公司、就业局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挥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视对中小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五是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比如农行、农发行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创业,支持基本没有。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布局。

  县内缺乏科学合理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布局,没有明确主导的发展目标,各自为阵。一是没有依据市场需求和突出我县产业特色,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二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搞重复建设,以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是产业搞起来之日就是败下去之时,这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发展。

  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难。由于城镇建设造成土地紧张,返乡农民创业用地审批困难,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特别体现在 “一城三区”范围内。二是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多。返乡创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事种养殖业,需要大量土地进行规模种植,但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相关参考办法,大多数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转价格不确定而造成合同难以签订情况。三是水、电、路等设施不通畅。发展种养业的一般都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很丰富,但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电力和通讯设施差、交通设施跟不上的问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降低了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六)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不够。

  一是创业者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二是创业培训覆盖不广,缺乏针对性。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

  (七)缺乏对创业就业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

  调研发现很多农民工,他们靠流转土地,大规模搞种养殖业和其他加工业,他们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有些一个小微企业同时从事好几样产业发展,其创业很艰辛,意义非常之大,但是少有人去关注过他们,更多的却是一些服务部门打着服务的旗号去收这要那。党委政府缺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励。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来越变为一种奢求。一方面,子女在亲情上割舍不开、不愿父母离开,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上更难以接受背负不赡养老人的骂名,可是自身的工作不允许长期分心,自己的体力也不允许兼顾老人和事业,往往是病榻上老人身体未好,病榻前的子女已累倒。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子女以赎买劳务的方式使得老人得到妥善的照料,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双重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闲暇之余,仍可以陪伴父母生活在一起,增强感情。作为老人来说,既不再感到自己是子女的负担与拖累,又可以很好地生活在子女的关怀和社区护理员的帮助之下,在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维护了老年人和子女双方的自尊心。这种养老模式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3、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家庭和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及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4、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

  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的财政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及问题分析

  西宁路街道第十四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6年3月,管辖美林花园、众鑫花园两个小区有居民楼108撞,总户数3584户8238人,为进一步摸清十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5月,我们对社区老人进行了清查,共统计辖区老人16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70岁以上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80岁以上老人14人,占老人人口8.48%。并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人均收入、生活自理情况、现实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五个方面调查,为党和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当参谋和助手,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老龄人口现状

  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分析、统计表

  参加此次调查的165名老人中,男性81人,占调查数的49.09%,女性84人,占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有158人,占调查数的95.76%,部分自理的6人,占3.63%,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2人,占1.21%;有子女的有72,子女生活在本区的有40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2人,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140人,子女不赡养的有4人。

  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72人,占调查数的43.63%,亲属照顾的5人,占3.03%,邻居帮忙照料的2人,占1.21%,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为0%。

  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调查,有10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6.06%,不愿意入住的有32人,占19.39%,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

  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有10人,占调查数的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11人,占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6人,占3.63%,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15人,占9.09%,想日托老年人的有6人,占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12人,占7.27%,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5人,占3.03%。

  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赡养4个老人,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广泛推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居家养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内容单一、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际需求不吻合。相关居家养老的法制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主要表现在:

  1、宣传舆论有待加强。对于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致使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建立起相关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参与居家养老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是由民政部门牵头主导,相关卫生、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来看,各部门没有充分整合自身优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问题协调力度不够。

  3、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缺乏专业性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服务上,而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和服务内涵的延伸。

  4、专业人才稀缺,满足老人综合需求难。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老干部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老干部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06-29

群众性税收调研活动开展情况报告10-12

老干部活动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2-07

服务业开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07-17

县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情况调研报告10-12

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情况调研报告工作报告10-12

关于市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通用8篇)05-13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07-11

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06-17

网络安全活动开展情况报告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