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赴外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10-11 16:43:43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赴外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旅游发展经验,加快我县旅游业开发建设步伐, 4月13日至16日,县旅游局局长、姑婆山项目筹备处主任胡琰同志率领姑婆山旅游项目开发筹备处及各景区主要负责人一行9人,奔赴广东乳源、清新、德庆等地考察学习,期间,考察组成员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亲身感受了当地旅游发展环境和氛围,认真考察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经验,并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在景区的开发建设、宣传促销、文化挖掘和发挥旅行社作用等方面,这些地方都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德庆超常规、大力度、全民式发展旅游业做法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发。

赴外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广东省的边区县市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尤以乳源、清新、德庆等县发展为典型。

  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粤北山区,是广东省的绿色生态屏障,乳源县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始终坚持“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旅游业逐步成为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已开发建成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大峡谷、必背瑶寨等以“高山、峡谷、瑶家源”为主题的八大旅游景点,拥有星级旅游接待酒店五家,旅行社两家,旅游从业人员三千多人,20xx年2月,被广东省旅游局授予旅游特色县称号。

  清新县位于清远市郊区,近年来,清新县紧紧抓住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促进旅游大发展、产业大提升的机遇,以全力打造“珠三角后花园的园中园”为目标,并以生态、温泉、农家乐旅游为特色,重点打造和建设了“清新温矿泉”、“太和古洞”、“玄真漂流”、“古龙峡生态旅游区”、“飞来峡水利风景区”五大旅游亮点,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4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

  德庆县地处广东西部,属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德庆县根据全市“营造大环境,着眼大区域、发展大旅游”的部署,积极实施“大抓旅游开发,带旺县域经济”的旅游发展战略,以资源开发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和完善景区、整合旅游线路为重点,大力宣传打造“广东龙之旅--龙母故乡德庆游”旅游品牌,全县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现已建成悦城龙母祖庙、三元塔、德庆孔庙(学宫)、金林水乡、盘龙峡、花世界等六个景区,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6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88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38.3%。

  二、考察感受

  乳源、清新、德庆发展旅游业的成功做法和可贵经验有很多,综合起来,给我们触动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敢”字当头。乳源、清新、德庆等地在发展思路上始终坚持:一是“敢为天下先”,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只要是能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看准了就干并且一直坚持干下去。德庆盘龙峡景区的开发就走在了规划的前面,在总的旅游开发思想的指导下,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打造出了一个成型的景区。他们很多景点实地看了也是一般,但他们命名就不一般,如玄真华南第一漂——清新玄真漂流、中国第一驼鸟养殖基地——驼鸟寨、世界过山瑶之乡—必背瑶寨,四海朝宗—悦城龙母祖庙。。二是“敢无中生有”,其典型思想是一切为我所用。清新县抓住紧邻清远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并把触角伸到了东北等地,走出了一条“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发展路子,叫响了农家乐休闲品牌,“红不让”集团公司本不是旅游景点,但通过开发保健产品使之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实现了农业发展宣传与旅游推介的有机交融。三是“敢全球造势”。近几年,这些县区投入大量资金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大作广告,德庆县旅游宣传以“你可以不来,但你绝不可以不知;只要你打开你的电视机,你就可以看到德庆的旅游;只要你翻开你手中的报纸,你就可以读到德庆的旅游;只要你打开你的收音机,你就可以听到德庆的旅游”为目标,尽最大可能扩大该县旅游在客源市场的影响,仅德庆县每年拨付旅游专项资金800万元,自筹500万元,先后在全国40多个城市召开100多场(次)旅游推介会,邀请900多家旅行社赴德庆考察采线,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强势发展。

  (二)“特”字立足。一是以资源特色立足。我们考察的这些县区在资源方面与我县极为相似,乳源是瑶族自治县,与我县的民族文化背景相同,清新和德庆也是山区县,在地形地貌方面与我县有相似之处,他们紧紧围绕资源优势。突出奇山、险峰、峡谷、秀水、飞瀑、幽林、翠竹、溶洞、温泉等特色,努力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德庆生态旅游资源在粤西地区独具特色,有些景观在珠三角乃至全国都具有垄断优势,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其盘龙峡景区就打出了“广东最美的瀑布群”。二是以生态特色立足。广东许多景点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除景点生态开发之外,全省范围内特别是主要景区、公路沿线大力开展工程造林,我们走访考察的几个县森林覆盖率也都在70%以上。三是以文化特色立足。乳源是瑶族自治县,他们在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时,始终注意景区建设与瑶族文化的融合,就是在一些酒店宾馆或文化风情街的建设上,也很多地融入了瑶族文化的元素,比如,瑶族织锦的图案、瑶族的由来碑刻、瑶族的图腾雕塑以及一些反映瑶族生产生活的图画雕刻等等,还有悦城龙母祖庙,始终围绕龙母故乡,深入挖掘传统的“龙”文化,体现宗教文化的色彩。

  (三)“高”字为先。一是高起点编制规划。乳源、清新、德庆等地在旅游开发中能够坚持“先规划论证,后发展建设”、“发展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原则,制定了“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论证不准实施,项目不经审批不准动工”的“三不准”规定。二是高品位开发景区。这些县很多景区的建设详规都是耗资100万元以上,并确保景区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旅游开发。特别是德庆县为了提高旅游知名度和旅游景区的形象品牌,从2001年开始,该县就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两创”活动,盘龙峡景区和悦城龙母祖庙成功申报全国4A级景区。三是高水平建设县城。为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乳源、清新、德庆非常注重县城的定位,基本上都调整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珠三角后花园”旅游目的地品牌,重新编制了旅游县城建设规划并逐步实施,构筑了畅通的城市环境,呈现出“城在山中、河在城中,楼在

  绿中,人在画中”的靓丽景观。

  (四)“全”面发力。20xx年,德庆县大胆提出“举全县之力、聚万众之心”,创建全国“旅游强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抓,四家班子领导带头抓,督办和协调旅游开发工作重大事项。成立了由5名县级领导为正副组长,25个县直委局一把手为成员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强化对旅游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综合协调,德庆县旅游局也更名为德庆县旅游委,隶属县委直接领导。为开发盘龙峡景区,当年财政拿出了2/3的财力投入建设,交通公路部门负责通畅工程,电力部门保障电力畅通,通讯部门架设电缆,等等,全县形成了开发盘龙峡旅游景区的强大合力,也彰显了县委政府发展旅游的魄力和信心,终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成功开发了盘龙峡景区,创造了旅游发展史上的奇迹。

  为了适应迅速膨胀的旅游市场需要,乳源、清新、德庆县均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多元化投资,狠抓吃、住、购、娱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德庆县在宾馆建设方面提出了“办公场所要为旅游接待让路”的思路,由县财政给予定补经费。同时,狠抓宾馆饭店创星升级工作,提高接待水平。已创建四星级饭店1家,正在申报四星级饭店1家、二星级饭店7家,按四星级标准正在兴建的饭店3家。为了满足广大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大力扶持景区附近农民发展家庭宾馆。通过出台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吸取上海、深圳等地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来开发景区,特别是南湖国旅的加盟,对整合德庆旅游资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政府将盘龙峡景区低价转让给南湖国旅,显示了德庆县委政府在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之间取舍的英明,在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之间抉择的远见。

  (五)“实”字引路。旅游是一项大产业,没有实干是发展不起来的。乳源县在开发广东大峡谷景区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几个月吃住在山上,在冰天雪地中施工,夜间在野外搭棚宿营,连头发都与台阶冻结在一起,像这样认准就干、苦干事、干成事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动。20xx年3月,面对入不敷出的财政形势,德庆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干部职工中开展“我为旅游做贡献”大型捐款活动,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捐款的积极性,仅一个月时间,全县共有2900名干部职工为旅游捐款近百万元,就是这区区百万元资金启动了德庆旅游这艘巨轮扬帆远征,也正是这种精神,凝结了德庆旅游发展壮大的强大原动力。

  (六)“强”势促销。宣传促销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20xx年,县委、县政府为了尽快扩大德庆旅游客源市场,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旅游宣传“营销工程”。通过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坚持捆绑促销、借助强势媒体宣传、策划节会活动宣传等促销手段,德庆县走出了—条独具特色的宣传促销模式,打响了德庆旅游品牌。他们联合南湖国旅,利用其强大的宣传攻势、专业的营销团队和庞大的销售网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客源市场上对德庆旅游进行“立体式”、“轰炸式”的宣传推介,旅游宣传覆盖南和港澳地区,他们还组织全省摄影家现场拍摄,开展漂流宝贝大赛、香港小姐大赛外景拍摄、环球小姐德庆采风等活动,广泛宣传德庆旅游的特点和美丽,大大地提升了德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德庆的客源市场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巩固,市场占有额不断提高,特别是德庆旅游在香港、澳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到德庆旅游的港、澳游客也越来越多。

  三、对策建议

  乳源、清新、德庆县与我县资源状况趋同,有些旅游资源甚至不及我县,但在短短几年间一跃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旅游大县,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财政收入成倍增长,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其成功做法为我们突破性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乳源、清新、德庆等地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江华旅游业的灿烂明天,更加坚定了我们大力发展旅游,发展大旅游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广东看江华,我们除具备一批资源优良的景点外,更有这些县区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瑶族风情是我县的特色旅游资源。虽然乳源也是瑶族自治县,但它只有3万多瑶族人口,而我县却有28万瑶族同胞,“神州瑶都”的旅游品牌已经在省内外甚至国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开发瑶族风情旅游更具有优势。二是我县地处三省交界之处,是湖南连接两广的交通枢纽。随着洛湛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我县将处于湖南向两广延伸的旅游黄金线上。三是我县生态资源优良,原生态的山水风光更加能够迎合人们返朴归真的心理。利用自身的优势,借鉴乳源、清新、德庆的成功经验,我县旅游业一定会大有作为,一定会成为江华未来经济增长极具影响力的产业。其发展的基本思路应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规划先行,交通先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舞活龙头,全县开花;一年起步,三年见效,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做法为“六突出六抓”:

  (一)突出特色抓规划。要实现我县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必须统筹全局,高起点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聘请知名机构院校专家编制项目详细规划,严格组织评审,确保我县旅游业高起点开发。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文化底蕴是保障。我县旅游景区以山水景观和瑶族风情为主,在开发中要突出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以及瑶族文化的挖掘整理;要成立瑶族文化研究机构,广泛组织开展瑶族文化的深层挖掘、清理、开发工作,形成和发展“唯我独有”的文化特色,与景区开发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二)突出基础抓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突破交通瓶颈,高起点建设旅游公路,以满足旅游业长远发展需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多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高标准建设辐射全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当前要重点抓好姑婆山、务江景区公路建设。同时,加强县城建设,强化服务旅游功能,使县城成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三)突出重点抓龙头。大做旅游业,做大旅游业,打造旅游强县,必须全面开花、穿珠成线、互联为网,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群。当前,要以姑婆山、务江、秦岩景区为旅游产业龙头,举全县之力加快开发建设,用最大的决心、最强的领导、最科学的规划、最硬的措施、最优的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公路沿线绿化、集镇美化、宾馆饭店等配套设施建设,高品位地推进姑婆山、务江、秦岩景区开发,从而达到舞活龙头带龙身、花开一树香满园的效果,进而拉动全县旅游景区建设。

  (四)突出难点抓招商。财力不足、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运用市场的办法,通过招商引资把那些有眼光、有品位、有实力的企业招进来从事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要以成立江华旅游集团公司为依托,整合资源,招商引资。要建设“江华旅游招商项目库”,出台操作性强的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专人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一批大客商到江华来投资开发旅游业,使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突出创新抓推介。借助网站、报纸、电视台、车站、高速公路沿线唱响“江华民俗生态游”、“神州瑶都盘王殿”“秦皇遗宝,天下秦岩”、“没有航标的河流—务江”、“南极潇湘姑婆山”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口号。加强与三省周边县区旅行社合作,通过旅行社了解江华,激发采线旅行社的组团积极性。策划节会活动,参加及引进各类会议活动进行推介,积极发动县直部门进行组团推介。通过广泛宣传江华旅游业,推介江华旅游业,使江华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六)突出效益抓配套。效益是产业的生命,旅游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拉动作用。我县旅游业发展要在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一是交通通讯配套,要争取到2010年全县所有主要景区建成快捷、便利、安全的高标准旅游路网和无线信号覆盖无缝隙的通讯网络;二是住宿餐饮配套,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农家宾馆,引资兴建星级宾馆和景区别墅,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旅游住宿接待网络;三是旅游产品配套,兴建旅游购物市场,立足本地特色产品及纪念品的开发,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赴外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相关文章:

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2-01

学习考察情况工作报告03-29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06-11

外出考察学习情况汇报06-18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11-12

旅游业的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07-13

赴外考察旅游开发和城市经营后的心得体会07-10

赴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的考察报告(通用9篇)11-21

国外旅游情况考察报告05-20

学习考察调研报告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