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6 07:29:52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策略研究

  又是一年毕业季!论文这个字眼对于上过大学的人来说都不陌生,甚至有的人提起它仍心有余悸,而那些没写过的听之闻风丧胆。下面文书帮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策略研究

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作者在本科阶段学到的知识,并通过查阅许多相关资料,分析了汽摩配企业的市场环境,阐述了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机会,并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汽摩配、WTO、制造业、关税、出口、国产化、产品结构

  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数量在整个汽摩配行业中占90%以上,其对整个汽摩配行业的贡献很大,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外汽摩配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迎接挑战,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国汽摩配行业是伴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行业而发展起来的。自1955年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个汽车工厂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3年,汽车生产总量达到444.4万辆,已经超过法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同时,产品结构也得到大幅改善,其中轿车总产量达到201.8万部,增长83%,其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也由1995年的28.7%迅速上升到2003年的45.4%,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进入消费品时代。我国的摩托车生产总量已经连续11年雄居世界第一,2003年更达到1465.8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49%,出口量达到302.2万辆,比2002年增长93.6%。和我国的汽车摩托车工业发展相对应的是,我国的汽摩配企业也获得巨大的发展,2003年达到2100.5亿元。

  近几年,世界最大的9家汽车跨国公司:通用、福特、戴-克、大众、丰田、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集团、本田、宝马纷纷进入中国。他们原有的配套厂商,也加大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性竞争。作为一个内资企业,即使不出口产品,也在国内面临着国际竞争。中国加入WTO仅仅三年,国内汽摩配市场已经被涉外企业占据48%,而且,这些涉外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我们不难判断: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应该认清形势,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否则将很难生存下去。

  一、汽摩配企业的市场环境

  加入WTO以后,中国汽摩配行业发展很快,同时,国际零配件企业,如德儿福、博世、电装、伊顿、米其林等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每年都在中国设立新的制造工厂大举进入中国。

  下面是2000年到2003年国企和涉外企业(注2)的生产总值对比情况:

  项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国内企业生产总值 804.8 1066.2 1630.8 2100.5

  增长比例 32% 53% 29%

  涉外企业生产总值 219.0 419.4 641.9 902.4

  增长比例 91.5% 53.0% 40.5%

  所占份额 27.2% 39.3% 40.0% 44%

  从上面的资料看来,中国汽摩配企业的年增长比例基本维持在30%以上,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2003年涉外企业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902亿元。2000年到2003年短短的四年中,涉外企业占国企的生产总值份额从27.2%扩大到了44%。所以,这些涉外企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了,在中国汽摩配行业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讲,能进入中国的涉外企业规模都比较大,所以竞争能力很强,总数虽然只有1200多家,仅占我国汽摩配企业总数的8%,但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涉外汽摩配企业主要进入的是发动机、车载电子设备、ABS等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领域。他们除满足中国国内快速增长的零部件市场需求外,还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利用原有的渠道,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进口产品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海关数据显示,2001年平均进口关税为22.3%,2002年下降到16.3%,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14.3%。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到2006年7月1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进口关税将降至10%。随着关税的大幅降低,进口汽摩配越来越多,2003年, 我国进口零配件达到97.2亿美元(现价)。随着整车行业国产化率要求的取消和进口配额的逐步取消,在近几年,中国一些零配件行业,比如发动机、轮胎,受到的冲击更大。2003年,出口零配件79.3亿美元,净进口17.9亿美元。涉外企业产品再加上进出口差额,外资产品在中国的零配件行业所占比重,已经达到48%,接近一半。目前,涉外汽摩配企业背后依靠的基本上是实力雄厚的国际性大公司,和这些公司相比,内资企业都属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注3)。

  另外,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和整车厂家的合作关系很令人担忧。和国内整车厂家对供应商要求不同的是,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型结构:一家整车厂商直接面对十多家一级供应商,这些一级供应商再层层分包下去,与二级、三级供应商合作。整车厂商与它的一级供应商之间常常有复杂的股权关系,有的供应商本来就是从整车厂独立出来的。目前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体系主要有:围绕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等汽车业巨头的欧洲体系、以美国底特律为中心的北美体系和亚洲的日韩体系。在国外的这些体系中,汽车零配件的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之间联系紧密、整合度高、研发能力强,并且与整车产业的配合也十分融洽。在中国整车厂家纷纷被国外汽车巨头控制的情况下,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整体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散、乱、小、差来概括。“散”就是分布过于分散且不合理,配套能力差。根据行业规律,汽摩配企业要么围绕整车厂家周边,要么位于交通便捷,配套方便的区域。而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分布比较散乱,且各企业之间相互协作比较少;“乱”就是市场混乱,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横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很低的层次;“小”就是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只能生产一种或多种小的零部件;“差”是指我国的汽摩配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普遍比较低下。

  二、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机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最大的待开发的市场,跨国公司纷纷将中国作为他们公司将来在亚洲,甚至亚太地区的制造中心。国际各种制造产业正在向中国大转移,这其中包括与汽车零配件制造密切相关的各种钢铁、橡胶、玻璃、电子等基础材料的制造业;我国工业基础的逐渐完善,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提供了发展基础。比如,我国家电行业已经比较发达,为我国企业制造汽车音响打下基础,我国冶金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制造高品质的紧固件、轴承、链条、千斤顶等金属零配件提供了必要条件等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本土化策略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依靠国外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以后,为了获取更低的成本,他们更倾向于本土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零配件产品。国外汽车及零部件跨国公司生产基地向我国的转移,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培养、挖掘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提供了条件。

  国内汽摩配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容量的保证。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由公务用车和商务用车消费,转向私人用车消费。200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608.9万辆,其中轿车的保有量达到625.3万辆以上。2003年预计保有量达到2300万辆,轿车的预计保有量达到850万辆左右。巨大的售后服务市场,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进入汽车、摩托车的售后服务市场提供了机会,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市场的开放会带来压力,也能创造发展机会。我国中小型汽摩托配企业也有着一些自身优势,如能合理利用,也有可能后来居上。

  (一)成本优势

  汽摩配属于制造业,而制造业又是成本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国际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在中国投资建厂。同时,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又十分巨大,企业生产容易形成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这样,一方面,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得天独厚本土优势,获取低成本的制造优势,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可以利用国外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资本大量涌入中国的机会,更加便捷地引进技术、更加便捷地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手段,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产业集群带来的效率优势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虽然有种种弱点,例如:普遍数量多,规模小,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如果布局合理,就能够发挥企业集群优势。例如,浙江的瑞安、玉环,已经形成了汽摩配行业的“小狗经济”(钟朋荣语), 各企业之间分工十分细致,许多公司规模很小,业务非常单一,比如仅仅做电镀、打磨、切割业务的一项,仅仅相当于传统工厂的一个车间甚至一个班组。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认为,“小狗经济”和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公司相比,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用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零部件由垄断性内配转化为竞争性外配,由于激励机制十分到位,整体运作效率丝毫不亚于日本的汽摩配企业。

  (三)后发优势

  由于汽车工业属于集机械、化工、钢铁、电子电器、自动化、信息等行业于一体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非常快。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一些领域具有后发的优势。例如,当代整车中的电子部件成本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已经超过支撑和连接汽车的钢材成本,达到15%以上。我国企业完全可能利用我国这几年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一变化,取得后发优势。

  四、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存在的问题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晚,所以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汽摩托配行业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中小型企业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汽摩配企业大多数为整车的配套厂,具有很强的附属性

  中国现有的零部件企业基本上服务于某一个整车厂商,渠道单一,产品也不成体系。当初,中国很多零配件企业设立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汽车国产化战略服务的。在中国取消国产化率的要求以后,合资整车厂商开始了全球采购。但是,进口零件受关税、进口配额、成本的制约,这些整车厂依然愿意采购国内零配件,只是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游戏规则,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需要由原来依附一个或少数几个整车厂家,变成独立的零件厂商。而国外汽摩配企业大都扮演着供应商的角色,像德尔福、李尔等公司都是独立供应商,为多家主机厂服务。德尔福在全球有35个技术中心,对每一种零部件都进行专业化生产,汽摩配厂商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体系。

  (二)没有核心技术

  由于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基础薄弱,产品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一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国内还无法生产,尤其是涉及节能、增效、环保、 安全、系统控制的关键零部件、核心零部件。产品普遍档次偏低,附加值小。举例而言,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桑塔纳轿车,2003年的国产化率虽然已经达到93%,但大部分零配件还是要依靠涉外汽摩配企业生产。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时常发生

  和许多其他行业相比,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利润相对丰厚,很多公司纷纷进入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行业。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重复建设、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慢的问题,企业规模不大但工艺门类齐全,专业化水平低,产品结构很不合理。科技含量大、效益高的电子类产品比例较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是中国汽摩零部件行业散、乱、差的核心问题,也是企业间恶性竞争的根源。

  (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少,国内目前的电控汽车零部件产品,如电喷发动机等,其核心部件都是国外独资或合资公司制造匹配。出口产品质量也不过关,其原因是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产的经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而且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质量认证总体步伐还不够快。

  (五)出口售后服务弱

  截至2003年,我国出口的零配件为79.3亿美元,不足世界市场的2%。由于我国向国外出口的汽摩配产品批量小,分布面窄,机构不健全,维修服务成本高,零部件供应很难及时,售前售后服务不到家,导致国外用户对我国汽摩配产品的服务失去信心,以至失去订单。

  五、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应当采取的策略

  加入WTO以来,我国汽摩配产品出口(含汽车发动机)增长迅速,2000年出口15.2亿美元,2001年出口17.5亿美元,增长15%;2002年达到24.7亿美元,增长41%;2003年大幅度增长,达到79.3亿美元,剧增221%。2002年之前,我国出口的主力是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产品的出口是以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为主,2002年,制动器及零件出口4.3亿美元,铝制车毂出口4.1亿美元,其他的比如汽车轮胎、散热器、离合器等出口量也比较大。2003年出口的主力是涉外企业,出口的产品是以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发动机及其零件、ABS等为主,其中,仅发动机及其零配件出口就达到65.3亿美元,并且绝大部分是由涉外配件企业制造,并返销回投资国。对于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而言,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产品还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从一般市场规律来看,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当然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我们还应该吸取国外经验,建立国内有实力的集团企业,并发扬集群优势,这样更能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

【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参与课题研究心得体会05-16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小结11-22

企业参与暖冬行动倡议书(精选8篇)12-08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研究阶段性总结11-21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开题报告12-13

军训参与心得06-11

研究生企业奖学金获奖感言12-01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中期报告03-25

律师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革业务委托合同01-09

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