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工艺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2022-10-05 22:53:09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工艺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闽东是我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区,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畲族人民虽然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始终保持着热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文化.以下是工艺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请参考!

工艺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及产业化发展的对策【1】

  摘要:深入分析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科学借鉴国内外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在新形势下传承和产业化发展宁德传统工艺美术的对策。

  关键词: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传承

  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闽东传统工艺美术风格独特,品种繁多,既有实用的大众化工艺品,又有收藏型艺术精品,囊括剪纸、银雕、船模、根雕、油画等三十多个品种[3]。

  其中福安畲族银雕、柘荣剪纸、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相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蜚声海内外。

  初步形成了以福安银雕、柘荣剪纸、古田油画、溪竹编等特色文化产业区[4]。

  然而随着文化生态的演变、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曾代表着地域特征的优秀传统工艺美术却渐行渐远,甚至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当前,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传统的工艺美术产业规模小、缺乏资金、人才不足;某些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面临困境;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缺乏创新和竞争力优势。

  二、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1.1首先,应加强对保护闽东传统工艺美术重要性的宣传,让保护闽东传统工艺成为民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形成社会大众关心和支持保护闽东地区传统工艺美术的良好氛围。

  其次,及时利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对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全面、仔细、忠实的记录。

  针对畲族花斗笠和畲族服饰等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其制作工艺以及产品形态进行抢救性收集、整理。

  探索多样化的传承方式来继承和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如现代传媒手段的介入,制作介绍闽东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人和制作工艺的VCD、DVD光碟,通过建立网站、微博、数据库、数字博物馆等网络力量丰富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1.2最后,加强对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保护的各项政策力度。

  在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基础上,细化和制定相关传承与保护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政策和法规[4]。

  组织专家学者确认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种类,进而制定出有效的保护和支持政策,建立科学而有效的机制,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形成自上而下的有序结构。

  加大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一些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建立闽东传统工艺美术博物馆和展示中心,普及保护知识并培养保护意识,使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传统工艺在手工业时代,其使用工具大多是手工工具。

  随着社会的变迁,进入工业化后,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技术层面上面临着传统手工技艺正逐步被机器大工业所取代,如果不注重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牢牢抓住传统技艺保护这一核心,任其被机械化所取代,最终将导致传统工艺美术的消亡。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视传承人的保护

  2.1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工艺美术特殊人才培养制度和教育体系,为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原有师徒传承的单一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宁德师范学院和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势,以互惠互利原则建立各种联合办学方式,共同推进校企产学研一体化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型模式,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应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人的保护。

  一些继承闽东地区传统技艺的继承人,他们是活文物,在他们有生之年,如何加强对这些传统技艺继承人的保护和政策支持,是十分迫切的课题。

  2.2应采取法律、行政、财政等措施,建立传统技艺传承人保障制度,给予应有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责任感,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传统工艺美术的创作中。

  并鼓励他们开班收徒传授绝技绝活,使闽东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最后,对闽东地区技艺精湛、成就卓越、享有声誉并长期从事传统工艺美术制作的人员,各级政府应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

  这一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日本,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人受到日本各级政府和国家的多方面的支持与保护,自1974年起,日本政府每年都会拨付相当多的特别补助金,用于培养继承人和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日本政府还组织力量对濒临消亡的传统技艺和重要文化遗产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记录。

  (三)与时俱进,加快创新步伐

  3.1首先,鼓励民间工艺美术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展当代工艺美术,加快闽东传统工艺品与现代科技、创意设计以及时代元素相融合,对民间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要充分体现出闽东传统地域文化[5],但这种传统地域文化又需要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融合当代艺术元素,开发符合当代人审美需要及时尚趋势的工艺品,让闽东传统工艺真正获得新生,被现代人所认同、所欣赏,增加产品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拓展产品功能和应用范畴。

  如柘荣剪纸产品设计开发可结合现代社会民众生活热点,向印刷包装业、服装服饰业、建筑装饰业和礼品业延伸,利用现代艺术家的创造精神、现代艺术理念和高科技手段让柘荣剪纸这项传统的民间技艺逐渐融入现代生活。

  这样既能保存传统民间文化,又可为当代生活增添新的文化元素。

  3.2最后,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闽东传统工艺美术需要从强化地域特色入手,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从发展地区经济、建设地区文化的角度,加强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的开发和培植工作,充分发挥和利用闽东丰富多彩的民族地域特色文化,将畲族银雕和柘荣剪纸等传统工艺品与相应的畲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打造独具闽东地域特性和畲族特性的闽东传统工艺美术。

  (四)转变营销模式,积极开拓市场

  4.1当前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仍存在布局分散、小规模手工作业、家庭作坊式的零散经营、坐等销售的现象,这极不利于创建工艺美术产业品牌、不利于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必须改变以往的营销模式。

  首先,政府除应加强市场监管,扶持龙头企业外,还应将分散的中小企业集中起来,整合资源,完善生产链,引导企业向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企业应该完善组织模式,明确产品定位,适度扩大规模,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强化市场营销。

  通过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工艺美术大师,以创新思维研究社会生活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关系以及传统工艺美术如何融入当代生活等现实课题,开发既蕴含闽东传统元素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新产品。

  4.2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握社会消费需求,明确产品的定位,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

  其次,结合闽东地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积极引导工艺美术大师及相关企业创作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办闽东地区特色旅游商品专营店,建立相对集中的特色化、专业化旅游产品市场。

  以闽东传统特色化的工艺品制作体验吸引游客参与,既能丰富旅游项目内容,又能扩展闽东传统工艺品自身的市场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单纯从商品角度去考量,应善于利用多种方式及手段,充分展示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这既是提高闽东传统工艺产品附加值的需要,也是提升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4.3最后,在工艺美术产业开发中赋予传统工艺美术鲜明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可以使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拥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当然,我们要拒绝盲目市场化,解决过度的市场化所导致的问题,通过推进有序的、规范的市场化可实现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更利于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单纯的保护,而不与产业结合,不走市场化道路,闽东传统工艺美术只能够养在深闺人不识。

  相反,把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融入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既能使政府拓宽保护资金的渠道,又可为传承人带来经济收益,从而激发其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意识。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强化市场运营,才能保持和发挥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优势,实现发展的新跨越。

  三、结语

  工艺美术产业是美化人民生活、传播民族文化、推进文化建设、解决社会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资源消耗低、产出效益和文化艺术附加值高的绿色环保产业[5]。

  然而,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必须在有效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出人才、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措施,通过有效整合,集中连片经营、发展,形成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群。

  同时结合闽东优秀的畲族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用适当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营销模式来推动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在相关企业和传统继承人层面,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现代科技手段和经营理念,融入到传统工艺美术中去,在继承保护闽东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积极创造出适应当代人需求、体现时代特征的新产品,让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与时俱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砚祖.物质与非物质: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文艺研究,2006(12):106-117.

  [2]刘.民间手工艺变迁中的现代化反思[J].吉首大学学报,2006(3):65-69.

  [3]马宏儒.宁德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16-19.

  [4]马宏儒,蔡志成,宋云珍.闽东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及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J].大众文艺,2016(9):94.

  [5]李绵璐.传统工艺美术是文化产业[J].上海工艺美术,2009(1):20-21.

  唐代诗文与工艺美术分析【2】

  内容摘要:诗文是研究唐代工艺美术的基本文献史料之一。

  它涉及工艺美术的各个品类,包含着相当丰富的重要内容:或在说明装饰主题的演进;或能披露装饰、造型等的定名;或可补充对器物用途的认知;或是重要品种的基本,甚至唯一文献的史料。

  本文拟选择典型诗文,对此略加缕述。

  最后,再对李白衣锦故事的内涵试进一解,以为它可作李白生于碎叶的佐证。

  关键词:唐代、诗文、史料、工艺美术、《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

  1.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曾长期逡巡不前。

  原因自有种种,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就是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没有充分展开。

  诗文占了古代文献的很大比重,它就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宝藏。

  在系统利用诗文讨论工艺美术方面,我曾做过一些尝试。

  下面拟以唐代为例,说明诗文的工艺美术史料价值。

  十年前,我出版过一本书,名为《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全书的文字主体是正文和史料简编,史料简编共收入文献史料735则。

  其中,191则出自《全唐诗》,45则出自《全唐文》,大约分别占到了26%和6%。

  2.此外,我把自认不甚重要的文献史料放入注释,注释又分别引《全唐诗》15处、《全唐文》19处。

  由此可知,在古代工艺美术研究中,诗文极其重要。

  还应说明的是,《全唐文》中的不少工艺美术文献转录自编撰更早的《册府元龟》和《唐大诏令集》等典籍。

  对于它们,我引用的是《册府元龟》和《唐大诏令集》等,而不引《全唐文》,因此,前述的45则史料和15处注释也不包含它们。

  对于本文,逐一录出诗文史料并无必要。

  以下仅挑选若干自认价值甚高的,归类说明诗文史料的重要。

  一、说明装饰演进

  1.1对于工艺美术,装饰至关重要,它涵盖的内容有构图(即图案组织),有色彩,还有包括主题和辅饰或辅纹的题材。

  由于是等级制度的物质体现,由于每每制为服装而最具展示性,装饰的典型是丝绸,丝绸装饰主题的演进最能体现社会审美的变迁。

  隋唐五代完成了中国装饰主题由鸟兽向花卉的转折,丝绸装饰的表现最典型。

  不过,丝绸属有机物,易腐难存,当年的丝绸主要发现在气候干燥、利于保存的新疆、青海、甘肃。

  1.2西北的发现固然重要,但毕竟远离文明的中心区。

  中心区的丝绸采用什么装饰?除去扶风法门寺地宫、苏州灵岩寺塔中心窟的零星收获与日本奈良正仓院、法隆寺等的若干藏品外,实物没有提供更多的知识。

  幸亏有大量的诗文留存,它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

  中国古代,有大批丝绸服装用于国家仪典,它们的装饰都有固定的程式。

  在我讨论隋唐五代丝绸装饰主题演进时,没有把它们包括在内。

  讨论中,共征引文献62则,其中,50则出自《全唐诗》,7则出自《全唐文》。

  1.3从诗文里,可以清晰地看出:隋和初唐装饰主题多系走兽和飞禽,间或有狩猎图像,尽管对花卉纹样也有报道,但它们大多以辅纹的形式出现;盛唐,走兽减少,禽鸟数量大增,花卉和几何纹样大量成为主题;中晚唐和五代的情况相似,走兽纹所占比重还在降低,而禽鸟和花卉已成主流,花卉的种类不断增多,地位在逐渐上升。

  若以诗文对证各地不同材质的考古收获及传世品,丝绸装饰主题演进的轨迹还能看得更加清晰。

  如果弃用诗文,得到这个认识很难想象。

  尤其是诗文提供的是文明中心区的资料,工艺美术品又主要出产在这里,因此,对于讨论全中国的工艺美术,诗文的史料价值绝不亚于得自边陲的考古资料。

  二、提供定名依据

  2.1对于许多古代装饰、造型、作品的命名,学界虽有成说,可惜,其中也包含着若干失误。

  唐代的瑞锦就是命名失误的典型一例。

  20世纪50年代,一位备受敬仰的大家指出,瑞锦的纹样取瑞雪兆丰年之意,其题材为花朵,其结体若雪花,呈放射状(图1)。

  于是,大批专家都将这类纹样的织锦称为瑞锦。

  其实,它的装饰不过是宝相花纹。

  瑞锦一词确实屡见于唐代文献,但梳理文献之后便会发现,瑞锦之瑞,指的是祥瑞,被文献点明的题材主要是盘龙、鸾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等祥禽瑞兽,也包含少量有吉祥含义的花卉。

  2.2当然,这个认识主要得自《历代名画记》卷10《窦师纶》条、《唐大诏令集》卷109《禁大花绫锦等敕》、《册府元龟》卷170《帝王部来远》等。

  不过,唐代诗文已经足以解说瑞锦的装饰主题,如杜甫诗中的花罗封蛱蝶,瑞锦送麒麟(《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全唐诗》卷227);温庭筠诗中的天犀压断朱鼹鼠,瑞锦惊飞金凤凰(《醉歌》,《全唐诗》卷576);佚名诗中的千花开瑞锦,香扑美人车(《浣纱女》,《全唐诗》卷27);李峤文中的跪开缄题,伏视纹彩。

  烂若朝霞之初起,灿如春花之竞发(《为武攸暨谢赐锦表》,《全唐文》卷246)。

  2.3显然,瑞锦之瑞,仅指题材,并不涉及纹样的结构。

  若干文物在当年会有不同定名。

  于此,设计精妙、制作考究的香囊(图2)是个佳例。

  因为法门寺地宫里的实物有石刻《衣物账》对证,称之为香囊并无疑义。

  不过,按字义理解,囊形近袋,如此定名又易于招致对造型理解的迷乱。

  因此,自中唐始,它又被称为香球,如元稹《香球》诗云: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

  爱君心不恻,犹讶火长烧(《全唐诗》卷410)。

  2.4显然,与香囊比较,香球的命名更能体现器物的造型特点,故在后世应用更多,香囊之名反而不彰。

  说到唐代诗文对于文物定名的意义,最好的例证是缭绫。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获得了一种土红色砑光绫。

  它在平纹地上起斜纹花,每平方厘米内,经丝74根,纬丝28根,厚仅0.05毫米,织成后,曾经碾砑加工,故丝线扁平而薄,几乎将织物的孔隙全部填死,使表面光滑如纸。

  称之为砑光绫固然不错,但它在唐代如何称呼,仍然是个问题。

  参加发掘整理工作的王亚蓉女士披阅文献,在唐诗里检出两首诗,诗云:缏处直应心共紧,砑时犹恐汗先融四体著人娇欲泣,自家揉损砑缭绫(韩偓:《余作探使以缭绫手帛子寄贺,因而有诗》《半睡》,《全唐诗》卷682)。

  由此证实,土红色砑光绫就是在唐后期声誉不让织锦的缭绫。

  三、揭示器物用途

  3.1古代一如今日,一器多用的情况往往有之。

  如盏,可以饮酒,同样也能饮水、饮茶;又如注子,可以贮酒,同样也能贮水。

  器物固然常常有其主要的用途,但次要的功能也不该忽略。

  比如香囊,通常是随身携带的熏香器具,但唐诗还记录了它的暖手功能,白居易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江南喜逢萧九彻》,《全唐诗》卷462)的诗句就把这个功能明确点出。

  应该特别留意的是,记录香囊也被用于暖手的文献仅此一例。

  3.2考虑到香囊内置香火和自身的金属材质利于导热,白诗的记录应当可信。

  已知打造香囊的作坊目前仅知少府监中尚署,而按《唐六典》卷22的记载,中尚署进香囊在寒冷的腊日(十二月初八),这样,香囊的暖手用途就被凿实了。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只金花银结条笼(图3),华美精致,故而备受关注。

  在两位著名专家的导引下,研究者常说,它用来烘焙茶,或者贮存茶饼。

  因为出土在佛教寺院,而僧人与茶事的关系历来密切,故结条笼子的这种用法自然于理有据。

  不过,当年的诗文却另有说法。

  杜甫《往在》诗云:赤墀樱桃枝,隐映银丝笼(《全唐诗》卷222)。

  3.3令狐楚的《进金花银樱桃笼等状》说得更明白:伏以首夏清和,含桃香熟。

  每闻采撷,须有提携。

  以其鲜红,宜此洁白(《全唐文》卷542)。

  已知描述结条银笼的唐代文献仅此两则,它们异口同声,都说这种笼子是采摘、提携樱桃的容器。

  因此,虽然不能说结条笼子不能被用来烘焙茶或贮存茶饼,但采摘、提携樱桃起码是它当年的主要用途。

  这全是诗文提供的知识。

  如果联系到当年的好尚,采摘、提携樱桃的用途还有特殊的文化背景。

  唐人好色,银丝笼上编金丝花,已经华美异常,再内置红樱桃,红樱桃还难免配绿叶,这个色彩效果真可谓华美绝伦了。

  而唐人好色的文献证明也大多来自诗文。

  四、主要知识来源

  4.1从文献的角度讲,对于绝大多数古代工艺美术品类,全面的知识要靠多则记载获得。

  不过,史料价值还有高低之分,而一些诗文则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基本的史料。

  杜甫久享诗史之誉,但对于讨论工艺美术,更有史料价值的是白居易诗。

  在《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的史料简编里,编入诗歌191首,其中,竟有29首为白诗。

  此外,还编入白文三篇。

  白居易诗歌里,《缭绫》《红线毯》《百炼镜》(《全唐诗》卷427)的工艺美术史料价值最高。

  它们都出自不为文而作其辞质而径其事核而实的《新乐府》,都是今日了解这三个品类的基本文献史料。

  如果说,缭绫和百炼镜还有较多的其他文献与实物可做补充,那么,讨论红线毯就必须大抵依靠白诗了。

  4.2诗中说到了红线毯巨大的尺幅,描写了其柔软厚重,提示毯上有花纹,记录了每平方丈用丝的数量,叙述了宣州进毯的具体时间。

  倘若没有这首白诗,关于红线毯,今人只能猜测了。

  唐代的襄阳出产一种著名的漆器,名曰库路真。

  库路真,还有库路贞库露真的同音的两种异写,由此可知,它是个音译的外来语词。

  尽管《唐六典》《通典》《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里的土贡资料都记录过它,但统统语焉不详。

  所幸,还有皮日休的《诮虚器》诗(《全唐诗》卷608)。

  诗云:襄阳做髹器,中有库露真。

  持以遗北虏,绐云生有神。

  每岁走其使,所费如云屯。

  4.3吾闻古圣王,修德来远人。

  未闻做巧诈,用欺禽兽君。

  吾道尚如此,戎心安足云。

  如何汉宣帝,却得呼韩臣。

  虽然皮诗也欠具体,但依然令关于库路真的知识大大拓展。

  据皮诗,库路真是种很华丽、糜费很多,而又不大耐用的漆器,被帝王用来馈赠西北少数民族领袖。

  这应当也为寻找实物提供了线索。

  1945年,阎文儒先生在甘肃武威发掘到吐谷浑王子慕容曦光墓(738年)和出降吐谷浑的金城县主墓(719年),获得了银平脱的漆碗和金平脱的马鞍。

  由于墓主人都与西北民族首领密切相关,金银平脱漆器也极华美,还靡费巨大,且不很耐用,这些都与皮诗的描述吻合。

  因此,可以判断,金银平脱漆器就是当年的库路真。

  工艺美术现象通常要靠多则文献获取知识,其中,诗文发挥的作用往往极大。

  4.4比如刺绣佛像,其文献史料就大多来自诗文,仅只《全唐文》,就有几十篇。

  当然,由于它们大多仅只笼统赞美,虽展现了绣造的兴盛,但未做具体描述,因而没有进入《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史》的史料简编。

  不过,收入的5则十分重要,或者反映了绣像之风由皇家引领,或者记录了刺绣者的姓氏、姓名,而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绝大多数能工巧匠的姓名早已湮灭无闻。

  之所以说到绣像,是因为它在刺绣史上有重大意义。

  有唐一代,佛教大盛。

  佛教讲究供养,于是,绣像就成了善男信女的功德大事(图4)。

  做功德须精细,越精细才越见诚心,绣像要竭力完美地表现法相的尊严,以至西天乐土的盛况,这就催生出刺绣的新针法。

  中国以前的针法大抵是辫绣,但只凭短针相接,色彩一定滞涩,形象一定呆板。

  大约在中唐,创造出平绣法(图5)。

  它以细密的绒线往复交接,既可使线条光润平滑,又能令色彩浓淡相宜,更适于大面积地表现形象。

  平绣法的出现引来了中国刺绣的革命性进步,以后的针分翰墨之长,线夺丹青之美,令中国刺绣名扬四海。

  而其基础的奠定却是在唐,起因就是绣像。

  五、唯一文献史料

  5.1唐代,烧造白瓷的窑场不少。

  但远在西南,居然也有白瓷窑,其产品的胎体、釉色、烧结程度被诗圣杜甫详细描述过。

  诗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全唐诗》卷226)。

  杜甫流寓四川多年,所言必有依据。

  不过,在大邑,还没有找到唐代的瓷窑遗址,而唐代文献中,谈到大邑白瓷的,也仅知这首杜诗。

  唐五代的长沙窑彩绘瓷(图6)虽畅销海内外,但文献绝少。

  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全唐诗》卷468)中的湘瓷泛轻花,虽被认为是在说长沙窑器,但并未明言窑址,而湘地的瓷窑还有多处。

  这样,肯定谈到长沙窑的唐代文献仅存晚唐李群玉的一首五言律诗《石渚》了。

  5.2诗云: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全唐诗》卷569)。

  之所以认定李诗歌咏的是长沙窑,因为考古学已经证实,长沙窑遗址沿湘江分布,自望城区的铜官镇至石渚湖,绵延十里,如今讨论长沙窑的专家也常常以石渚的发现为依据。

  应当说明的是,李群玉这首幽默诙谐的诗歌,调侃了因烧造瓷器带来的生态危机,包含了破坏地貌、滥伐林木、污染空气、噪声扰民,或许是中国的第一首环保诗了。

  而其工艺美术研究意义在于,生动描述了当年长沙窑的大规模烧造。

  唐代的香囊在今日声名赫赫,不过,为人熟悉的仅是银制品,但是在唐代,最著名的一只香囊却是丝绸制品。

  它是杨贵妃自缢时佩带的那只,被载入《旧唐书杨贵妃传》。

  5.3或许因为当代学人对金属香囊闻见太多,故杨妃香囊也被误判为金属制品。

  可惜,唐人的说法不同。

  已知关于它的最早文献是张祜的一首七绝,赋诗之时,去杨妃自缢尚不足百年。

  诗称: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难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太真香囊子》,《全唐诗》卷511)。

  诗中的蹙金,已经说清质地。

  蹙金是装饰丝绸的一种刺绣做法,即把捻金线盘钉在绣地上以为花纹。

  晚唐的蹙金绣已经出土于法门寺地宫(图7),而在当年的文献里,蹙金也屡见不鲜,仍无一不是在说刺绣。

  如杜甫的名篇《丽人行》便有句云: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全唐诗》卷25)。

  有心人都会同意,不能把艺术史做成现存实物的历史。

  因此,对于那些已无实物对证的艺术现象,现存唯一的文献史料就显得更加珍贵。

  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化转型与创新发展【3】

  [内容摘要]本文以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当代发展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在当代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其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法,对促进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化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转型;发展创新

  引言:

  1.关于民间工艺美术的起源,徐思明老师概括道: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其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产生,虽然远古时代人们的用品相当粗糙,但为人类生活的方便而设计、制作的各种物品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民间艺术逐渐凸显审美功能,也不断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不仅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2.在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由于农耕文明的消逝、大众文化的兴盛,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着凋敝。

  但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民间艺术包含着重要经济价值,因此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区开始了民间艺术的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民间艺术生存、发展等问题。

  本文选取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江苏民间艺术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促进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

  一、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跨长江与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贯穿其中,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古代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其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经过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和传统的精湛工艺技巧,江苏民间工艺美术匠人们发挥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设计生产出大量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使得江苏省拥有影响较大、种类繁多的民间工艺美术。

  有的倾向于装饰,如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有的是生活用具,如扬州的漆器髹饰、宜兴的紫砂陶艺、镇江的竹编;有的是注重实用功能的饰品或器物,如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刺绣、南通的蓝印花布印染、无锡的惠山泥塑、连云港的水晶、丹阳的正则绣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类型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这些形式精巧、构思奇妙的美术工艺品在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要求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艺术审美和精神愉悦,其在中国社会发展变革中几经沉浮,对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1.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总体发展趋势

  1.1新中国成立后,战后重建是国家主要任务,恢复经济发展自然成为首要目标。

  由于资金匮乏、工业化技术缺失,当时中国无法进行大工业生产,这些民间工艺美术通过作坊式手工生产进行商品贸易,不仅为国内提供生活用品,而且被国家相关部门出口到其他国家,换取外汇为国家建设争取资金,促进现代化建设。

  由于特殊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使得20世纪中后期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出现过两次发展高峰。

  如南京绒花曾盛极一时,以前在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有很多的作坊与商店,20世纪80年代还成立南京工艺制花厂,当时生产的大部分动物类绒品都用于外销,年出口额最高有100万人民币,是南京乃至全国重要出口创汇工艺品之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化的演变,这些包含着社会历史、民族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融于一体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

  1.2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为载体的大数据时代到来,加之外来文化的渗透、大众娱乐文化的兴盛,民间工艺美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市场与消费群体。

  现当代的大众越发享受工业化带来新生活、新体验,沉浸互联网虚拟的世界和大众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与视觉震撼之中,享受西方文化的亮丽风景。

  欣赏与使用民间工艺的受众群体逐渐消解,使得很多工艺品种萎缩、凋零,不少民间工艺匠师们的技艺后继无人。

  随着匠师们的老去,这些绝技面临失传的边缘。

  这不仅是民间工艺产品消逝的问题,更关键是从一方面体现出现当代社会与本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面临断裂和失语的境地,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民族内在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缺失。

  2.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的初步发展

  2.1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创意产业正在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文化产业目前被视为绿色经济、朝阳产业,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说道:文化产业是一个智慧型的产业、知识型的产业,一个创意和一个创新,就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现代发展需要把握时机,将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发展联合起来。

  一方面民间艺术为商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一些有价值、有历史的民间艺术处于一种无人继承、自生自灭的状态。

  民间手工技艺的流散势必导致文化记忆的丧失,与这种情形相伴随的总会是复杂化的抢救与保护行为。

  2.2市场经济下,部分民间工艺美术自发地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但由于民间工艺美术生产特点不同,产业化发展水平不一致,整体产业化水平低。

  面对民族传统文化断裂的实际现状,国家领导积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要求与文化强国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地倡导各省加强文化改革发展。

  江苏省民间工艺种类繁多,无论艺术性还是文化价值在全国都享有盛誉。

  江苏省借助该地区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声誉,积极挖掘工艺作品的商业价值与市场潜力,开启了产业化的初步尝试,如江苏宜兴紫砂陶产业、连云港的水晶以及无锡惠山的泥塑等已经具备了产业化规模。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始于宋代,明代后发展迅速,至今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其名工艺匠师人才济济,所遗留下来的产品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文化审美语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随着当代茶文化的兴起,作为茶文化的衍生产品紫砂茶壶市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2.3江苏省敏锐地观察到宜兴紫砂陶的当代市场需求,工业化、批量化的大生产形式取代原始小规模或家庭作坊式的手工艺生产,同时注重上游的研发和创意、中游的创作和生产、下游的营销和引导以及现代创意产业的中介、代理、赞助等各项服务,突破了封闭的经意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品牌+艺人现代市场运营模式,不仅继承、发扬紫砂茶壶的民间工艺,带动江苏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民间工艺的产业化发展。

  近些年来,江苏宜兴紫砂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吸引国企、民企和上市公司等市场资本投资,搭建了全新的陶艺发展平台。

  如江苏中超集团2015年成功开发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2016年又将计划投入50亿元资金,搭建以紫砂壶数字防伪云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壶联网项目。

  而且当地老牌的紫砂产业积极尝试互联网+的电商模式,此外还与高校进行合作,开办与陶艺专业、茶文化产业等相关的研习班。

  江苏省委响应文化强国的号召,创新经济发展,从各个方面建设紫砂陶艺的产业链,但在现有的条件下,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

  下文将重点概括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江苏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江苏地跨长江南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包括民居建筑、服装饰品、娱乐玩具、生活用品以及美化环境的物品等领域。

  丰富的民间文化是我省的文化瑰宝,但在目前整体形势下,民间文化产业现状不是很乐观。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各类工业产品批量化,价格低廉且品种丰富,对民间文化冲击很大,原有的消费市场被侵占,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大量的民间手工艺人为了生计改行,使得传统的民间文化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面临消失。

  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民间艺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欧美、韩流、日式等对现代人影响很大的外来文化的渗入,再加上年轻人对本土民间文化的漠视,使得传统民间艺术的消费人群逐渐萎缩。

  (2)2016年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等要求。

  工艺美术的发展说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通过所获得的技能和智慧以表达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历史过程。

  在悠久的工艺美术创作活动中,人类不仅提高了对各种材料的加工技术和把握能力,而且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创造意识。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观念逐渐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娱乐化特征,民间工艺美术若想继续生存,就必须契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思想开发、研制产品。

  但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工艺产品市场较为混乱,不少民间工艺产品产业化发展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1.缺少正确、科学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产业化划分

  1.1民间工艺产品是否适合产业化运营的大规模、批量化、大众化生产与消费,需要相关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产业化进行划分,区分出哪些工艺产品适合产业化生产,哪些工艺产品因具有高度依赖而不具备产业化生产条件。

  一是从生态资源角度考虑。

  不少民间工艺美术产品生产素材源自于珍稀动植物,比如象牙雕刻、红木家具等,或者来源于不可再生天然资源如紫砂制品、天然水晶等。

  这些资源的缺失,使得其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更容易以假充真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因此这类民间艺术工艺产品应该走精品化路线而不适合产业化发展道路。

  但江苏省在发展民间工艺产业化过程中并未注意这一问题,地方政府大力扶持该地区进行产业化发展,为谋求最大化的市场效益,各企业之间打价格战,有的甚至通过低价销售进行不良竞争,在不良竞争的背后,工艺产品的真假、质量优劣无法得到保证。

  尤其在地方旅游业发展中,如无锡旅游无论哪个景点都有紫砂茶壶的销售,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

  1.2且不说这些茶壶的真假,单就茶壶造型做工粗糙、品质低劣毫无艺术美感,无形中就降低了紫砂茶壶艺术价值。

  二是手工艺依赖程度高的民间工艺产品,即那些制作程序复杂、手工技巧性强、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如南京绒花、无锡纸马、惠山泥人中的手捏戏文等在现有条件下无法通过机械替代进行批量生产的民间工艺艺术,从市场需求来说,也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

  虽然不少民间工艺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是否适合产业化发展有待全方位考证。

  著名作家冯骥才从文艺本体角度对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个性独特、传播扩散呈现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也具有传承脆弱、非物质形态流变或无形特征,其无法完全像工业化产品一样无限制地批量化、标准化生产,甚至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本无法进行产业化生产。

  比如剪纸和皮影等民间工艺,不少地方进行产业化生产前景暗淡、步履维艰,而且负面效果较大。

  原因在于这些原本纯为手工制作的工艺产品,现在几乎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从本质上改变了剪纸和皮影的艺术性,无法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2.传统工艺断裂,产品创意不足

  2.1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由诸多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的,与经济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和技术的一体化、文化的全球化给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难题。

  很多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种类遭遇市场淘汰而濒临消亡。

  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也是如此,曾经技艺精湛的民间匠人年事已高而且寥寥无几,如南京工艺制花厂的车间主任柯秀英老人因年龄、身体原因已无法从事绒花制作,目前全南京市只有赵树宪和王乐平会做绒花。

  但绒花制作工艺复杂,且全部为手工制作,从煮绒到粘接有近十道工序,绒花制作基本功学成至少要三年。

  2.2但当代南京绒花一是无市场需求,二是技术难学,赵树宪至今也未招到徒弟,绒花制作手艺没有了传承,将面临失传或灭绝。

  除此之外,江苏民间工艺美术还面临创新发展的问题,比如新中国成立后无锡惠山泥人获得长足的发展,泥人一条街小作坊与惠山泥人厂文化产业并存,也有喻湘莲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个人工作室,在市区各个景点都设有自己的专卖店,进货渠道多样化。

  但其泥人作品层次参差不齐,有的作品并没有掌握惠山泥人的传统工艺,更没有创新意识,甚至有的制作粗糙、劣质。

  由于当代惠山泥人工艺人才匮乏,其作品艺术性大大降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

  又如南京云锦现在基本上只能看到龙、凤、牡丹等常见的图案,而双鱼图、娃娃莲藕图等吉祥图却很少见到。

  此外,当前不少的云锦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省去了设计环节,直接购买现成的图案,这些都不利于云锦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3.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缺失品牌形象

  产业化生产是当前全国各地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方面各地竞相模仿开展产业化运营模式,在产业化过程中基本都以掠夺式开发、追求经济利益为第一要务,而忽略了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挖掘,在产业化发展中重量不重质,加上国家、政府、行业等监管不力,导致市面上劣质工艺品大肆横行,民间工艺产品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已大不如从前。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程度还不高,达不到法国文化自主式集约化管理、英国深挖传统式开发与保护等程度,甚至还不能较好地建设民间工艺产品的品牌形象,大部分民间工艺产品以旅游品的形式存在于世人视野中,不注重品牌包装,没有规范化、集约化的市场销售,使得老一辈逐渐遗忘、新生代却不知道存在过一些工艺产品,如南京绒花。

  三、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创新发展

  1.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进行分类、评估以及层次开发模式的探讨

  1.1民间工艺美术资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非所有的民间艺术都可以进行产业化运营。

  因此,江苏省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生产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分类,对不同民间工艺资源采取不同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一是基于产业化语境下民间艺术资源的分类。

  如前所述可以从生态资源、手工艺依赖程度高等角度进行划分。

  当然这些划分并非一成不变或完全正确,却从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民间工艺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1.2或许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原本不适宜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民间工艺艺术,在未来也可以进行产业化生产,这需要国家、政府因时因地制宜,进行正确、科学的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资源划分。

  二是对适宜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民间艺术进行评估与层次开发模式的探讨。

  民间工艺美术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特殊民族文化艺术形式,是否可以适宜产业化生产?如何进行产业化生产?当代学者刘昂在向勇、喻文益以及顾江等人研究民族艺术资源分类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民间艺术资源品相要素、文化价值、经济效用和产业开发要素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29个指标指示因子的评估体系来考察山东省民间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对其开发潜力进行排序。

  这对江苏民间艺术产业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江苏地区应该通过调查,对技艺、形态等进行详细记录,对民间艺术资源濒危程度做出等级划分,进而有步骤地采取产业化开发。

  三是江苏应该做到民间直接产业开发与间接产业开发相结合,对不适宜直接产业开发的民间艺术挖掘其形态中蕴藏的民俗文化、民俗思维与个性化审美意境运用于设计领域或开发衍生产品。

  比如我国民间美术如绣花、剪纸、年画等图案讲究成双成对的原则,可以运用到当代情侣款的衣服、装饰、手表等设计中强化情感诉求等。

  2.加强民间工艺集约化管理,打造产业品牌形象

  2.1集约化管理是当代企业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资源整合,统一配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进行高效管理,获得竞争优势。

  民间工艺美术在特定时代与环境下形成分散性的生产方式,但当代社会环境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民间艺术传统的生产方式已无法在当代生存,需要当地政府从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整合资源。

  如惠山泥人、南京云锦、苏州刺绣等产业化生产,需要江苏政府对其进行艺术人才的集约化管理,打破地域、师承界限以及作坊式传统生产方式的限制,整合行业内人才、智力与技术优势。

  当前常州梳篦工艺正在实施产业集约化管理,形成知识与信息累积效应,整合知识、市场、艺术等内部资源与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市场营销等外部资源,为创新梳篦工艺产业提供重要资源,促进更多梳篦的产出。

  以江苏经济为依托,根据民间艺术资源的分类形成产业集群化,在加强民间艺术产业集约化管理的同时,要注重打造产业的品牌形象。

  2.2形象经济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品牌形象、品牌社会等理念在当代已深入人心,是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条件之一。

  但当前江苏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中忽视品牌形象的创造,我们只知道南京云锦、苏州刺绣、宜兴紫砂茶壶等却不知道其品牌,更不了解品牌形象。

  就南京云锦来说,在政府支持下,南京云锦产业化发展一直高歌前进,其产品以及包、领带、衣服、手机壳等衍生产品远销海内外。

  目前生产销售南京云锦的企业达到300多家,有吉祥祥云金发祥等数十个品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锦市场的活跃性,但从当前云锦产品来看,这些品牌产品大同小异,图案花色单调划一,基本上都是龙、凤、牡丹,消费者也无法辨识云锦的真假,对其品牌认识自然大打折扣。

  3.传承、发展民间艺术,创新工艺品的表达形式

  3.1传统民间艺术技艺濒危、消逝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又是民族文化宝贵的财富,传承、发展民间艺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立足世界之林的根本。

  当前江苏地区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不少民间艺术在当前获得一定发展空间,但由于当前传统人文环境的缺失以及传统手工艺技艺与产品知识的不足,导致留存于世的民间工艺艺术形态自身发展处于倒退阶段。

  因此,要加强民间艺人的人才培养,通过学校教育承担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开设相关的课程,加强民间艺术的研究力度等。

  在社会上办民间艺术的培训班,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又可以保证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这些都需要国家、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3.2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谈及创新产品,民间艺术大师们首先应当从当前大众审美需求出发,创新民间艺术的表达形式。

  传统民间艺术大都追求色泽光艳璀璨、绚丽多姿,图案典雅大气等,但当代人以自然、质朴为美,追求线条的简约、流畅,色彩的清新淡雅。

  可以在材质上注重环保,以天然材料如纸张、石头为主等打造自然肌理与纹饰,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其次,要结合当前消费习惯、流行趋势、市场信息等各方面的因素,只有做到与时代接轨,才能创新传统民间艺术的表达形式。

  此外,建设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文化艺术品生产平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牢固把握江苏文化产品内涵的先进性,鼓励原创作品,弘扬本土特色文化,坚持新兴文化产品与增强文化软实力结合。

  可搭建科技创新研发与生产平台,建设上利用当下艺术设计手法,借助3D打印等高科技技术。

  江苏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化创新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课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在立足于保护、传承、发展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处理好文化与产业的关系,才能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化转型,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徐思民.中国工艺美术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张文珺.江苏传统手工艺及产品市场研究.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3.陶亚萍.江苏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1

  4.赵辉.宜兴艺术陶产业活力倍增.中国江苏网.

  5.徐勤主编.新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学林出版社,2007

  6.冯骥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第二轮破坏.新华每日电讯,2013.6

  7.邱春林.设计与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8.刘昂.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工艺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10-01

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0-01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本科毕业论文10-08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10-01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11-21

浅谈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10-01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10-02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0-26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