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

时间:2021-05-27 12:31:16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

  车辆需要高额维护费用保证其后期使用价值,如果不及时采取翻新、资产重置或大型维修等技术措施,故障发生概率普遍较高。

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

  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1】

  【文章摘要】本文从铁道车辆故障曲线和磨耗损裕量曲线进行分析,针对车辆故障发生阶段和其发生概率,及两者之间相互联系角度,设计出最佳技术和管理方案,并提出出专门化、科学化、合理化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建议。

  【关键词】

  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模式

  1 车辆维修理论性曲线

  1.1概述车辆故障曲线

  一旦车辆发生故障会使全线运行中断,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对车辆定期维修,可避免车辆突发故障的发生。

  车辆故障曲线又称为“浴盆曲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由曲线可知:

  1阶段是初期故障。

  对于新造车辆或大型车辆的使用初期阶段,一般故障发生率较高。

  其原因是设计制造薄弱环节,新零件、不同零件之间需要一定磨合时间,因此也被名为“锯齿图形故障阶段。”

  2阶段是偶发性故障阶段。

  故障发生概率取决于车辆维护质量与产品制造质量高低,故障发生概率相对平稳,因此是车辆最佳使用阶段。

  3阶段是插入量后期破损阶段。

  车辆需要高额维护费用保证其后期使用价值,如果不及时采取翻新、资产重置或大型维修等技术措施,故障发生概率普遍较高。

  如果想要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需要加强维护成本,不然会得不偿失。

  不同品牌、型号、使用目的的车辆或主要零部件“浴盆曲线”是不同的,需要为每个车辆分别制定专门曲线,或是相近几组类型车辆。

  分析该曲线制定车型维修策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车辆使用效益。

  例如:在1阶段停轮并进行一次检查,可在故障发生点之前或运行3个月后,如果没有异常现象,可以连续使用6年对其不分解检修,并在失效前对其分解检修即可。

  制定故障率曲线目的是降低不必要的分解检修、最佳使用期分解检修,使得车辆运用和检修达到最佳搭配效果。

  但是在实际车辆使用寿命周期维护阶段,由“小浴盆曲线”所组成的“大浴盆曲线”组成,并做好2阶段下分解检修故障预防性技术措施,保证阶段下可进行及时分解检修,使得车辆使用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安全性。

  1.2磨耗裕量

  车辆进入使用阶段,主零件初始化储备较为充足,时间越久,1阶段的磨耗裕量也就越大,随之2阶段会逐渐减小,3阶段表现平稳 ,4阶段磨耗裕量开始一直增加到故障发生临界点。

  临界点与故障发生之间有较小空间,此阶段进行分解检修。

  检修后车辆与新造是有同等技术状态,部件已过磨合期,加上重点部位加强型修理整合,使得车辆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2 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

  2.1事后维护技术

  车辆事后维护技术是指在系统运转一段时间后,发生一定技术型功能故障,导致不能正常使用该系统所进行的事后维修。

  这种维护技术实现电气配件预防维修可能性极低,需要通过弱环节了解故障发生趋势,并相应的开展一些尝试性弥补工作。

  如果和车辆运行安全性能关系不大,应采取事后维护技术保证车辆质量。

  2.2状态修技术

  状态修技术的经济适用性和可行性都较好,前提是对车辆运行系统或零部件进行在线实时检测、监视、周期性检查等,在短时间内采取一定维修技术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性和质量,因此需要借助高科技破损检测设备对其技术处理,但是维修费相对较高。

  2.3预防维修技术

  预防性维修技术是在车辆投入运行开始即对其定期修理。

  新设备质量保证期限内,确定预防性维修周期的是供应商,在质保期限后,需要按照客户经验、随机检查、日常检查、弱点检查等针对性的调整,对设备修正或改进,减少故障发生概率。

  2.4优化维修周期

  将长周期分成若干短周期维修最适宜维护车辆,需要检修和运用人员配合完成此项技术,例如:铁道车司机在车辆运行前进行检查与整备工作。

  在车辆子系统维护周期基础上,维护应该更加单一、小,其具有操作方便、经济、适用等特点。

  而大型维修应该由车辆各系统分包商维修厂管理。(表1)

  3 建立健全车辆维修技术管理结构和系统

  3.1建立专职技术管理部门

  车辆管理机构应建立维护技术管理职能部门,根据领导层、业务指导和监督设计相应的管理体系,并构建管理网络,实现铁道车辆维修技术管理组织、协调、指导与监督一体化工作。

  首先,明确车辆维修技术管理工作室具体内容;其次,建立维修技术咨询台及服务体系;最后,建立车辆维修技术监督检查与反馈机制,从而实现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水平和标准化。

  3.2建立会测量维修和检测技术管理体系

  为了配合车辆综合检测工作,需要分级实施维护前后检测工作,并且现阶段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体系上,以“合理布局”为原则指导并组建检测机构,从而完善技术管理工作,科学指导车辆维修,保证监督和维修质量。

  4 铁道车辆RAMS技术管理

  RAMS技术管理是集合可靠性、可维修性、安全性和可用性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满足了车辆技术和经济性能要求。

  4.1RAMS指标

  一般在新造厂、段修上实行RAMS技术管理,并结合国内现有管理,分别制定货车各项指标,提高铁道车辆维修技术管理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4.2安全性

  车辆使用中,安全性核心内容是完整性,最高目标不大于安全记录数值,用SIL(完全完整性水平)评估,运用概率安全法,编程设备危险事故和电子系统,并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后,处理风险。

  5 结束语

  铁道车辆技术管理属于政策性较强、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的综合性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整、明确分工的管理系统,运用一定技术手段,协调、配合的开展管理工作,保证车辆按期进行维修,提高车辆运行质量和维修质量。

  从整体上加强车辆运输装备性能,从而促进铁路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书和.铁道车辆维护技术管理[J].中国铁路,2013,(5):9-13

  [2]麻冰玲.铁道车辆专业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3,(6):13-14,42

  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2】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道路运输业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行列。

  车辆技术管理是道路运输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如何使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在运输业中发挥其安全保障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文章以道路运输车辆中技术管理工作的现状为出发点,针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改善措施

  道路运输中的车辆技术管理一直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检查工作中,运输车辆的技术情况对运输车辆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因此,提高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据相关资料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底我国的汽车总量已经达到了9086万辆,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2000多万,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也促使着我道路事业的全面发展。

  1 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概况

  1.1 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

  车辆技术管理包括运输车辆的选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首先,车辆的选购需要满足运政管理及经营运输的实际需求,所以应特别关注道路运输实际状况调整车辆比例与选配类型,其中车辆结构的配置需要具备安全性、耐用性、环保性、节能性等技术性能,一方面确保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节约车辆的选购成本,尽量降低成本消耗。

  其次,正确使用车辆,只有在充分了解车辆实际性能和运行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出车辆的运输性能,管理人员应特别注意防止车辆过度超载或者疲劳运行,综合考虑运行周期内便于维修的车辆,并经常进行车辆的检查、维护,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最后,车辆的报废更新应具有明确的档案记录,另外,考虑到运输车辆的成本问题,可以适时改造车辆或者及时报废车辆,车辆的技术改造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车辆改装的恰当性。

  1.2 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

  车辆是道路运政管理的重要内容,车辆技术管理是对车辆实施综合管理的过程,其技术管理就是为汽车运输活动提供低耗高效并且安全可靠的运输能力,其中必须坚持的管理原则包括安全性、效益性及适用性。

  安全性是确保车辆运行管理的基本保障,只有做好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车辆的性能,提高车辆资源的利用率;效益性原则是指车辆运输中经营与成本的协调关系,在开展车辆技术管理中,要确保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和合理的优化配置来完成车辆运输任务。

  另外,车辆购置的成本及运行中的维护等必须以效益性原则为前提。

  适用性原则也是促进车辆运行效率提高的关键,车辆技术管理应在满足运政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对地理环境的桥梁、气候、燃料供应等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管理,确保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当前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现状

  2.1 运输车辆的维护意识不足

  当前的道路运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受经济条件的束缚,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车辆故障出现以后才实施维修检查,这种车辆维修方式将严重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

  目前,大多数运输企业的汽车修理车间比较落后,其中的检修设备和维护设施也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汽车维修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当前运输车辆进入机电一体化的模式下,很多车辆维修人员仍然采用“耳听、眼看、手摸、鼻闻”的修车经验进行维修作业,无法为车辆维修提供准确的检修保障。

  阻碍了车辆维修人员的专业发展。

  2.2 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

  车辆技术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对车辆实施维修、管理、调配等,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实现车辆技术管理目标的重要方式,当前的车辆技术管理中缺乏对二级维护车辆的处罚措施,并且多以警告、罚款方式为主,惩罚力度不足将无法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部分车辆驾驶人员往往认为只要交些罚款就可以弥补过错,并且也影响了车辆维护自觉性的发挥。

  除了汽车企业自身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国家相关部分也应更加重视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2.3 车辆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协调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运输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车辆技术管理体制与运输企业经营机制均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部分车辆企业认为维修不能为企业增加效益。

  因此,仍然将“重运行,轻维修”的车辆管理理念应用于车辆技术管理中,而汽车维修服务一旦被忽略,将直接影响汽车维修设备的采购和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维修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车辆运输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比较多变,不利于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影响企业经营机制的良好发展。

  3 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措施

  3.1 深化车辆技术管理意识

  车辆技术管理是汽车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化车辆技术管理意识是完善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关键,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应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并在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中加强二级维护管理,以汽车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重视企业车辆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