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从47所大学看高师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0-10-31 15:50:57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从47所大学看高师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发展论文

  摘要:以国内部分重点大学的网页调查统计为依据,从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国内当前该专业在目标定位、专业设置等方面的现状,并且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发展进行反思,同时提出了改革建议。

试论从47所大学看高师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发展论文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教育技米本科专业 目标定位 专业设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教育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截至2007年,全国已有220所高校设有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如就业压力增大,很多学生对本专业不了解,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比率相对较低等等。

  纵观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发展,可以发现很多导致这类问题的原因。各个院校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不尽相同,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很多学校开办教育技术专业的时间不长,建设相对薄弱,综合实力欠缺,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定位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发展,而是照搬已有的模式和经验,导致学生对自身专业感到迷茫厂毕业后“就业难、择业难”。

  本文在对国内47所高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比较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发展进行反思,提出改革建议。

  一、国内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差异性比较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学校专业设置,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或调整的依据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不同类别高校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不同高校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索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1.样本情况分析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高校开办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情况,笔者访问了新浪网中的高校集锦,从全国22个省、3个直辖市和3个自治区中选取了147所教育部直属或省属重点院校。在访问了这些高校的网页之后,笔者排除了100所没有或已撤销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剩余47所高校作为此次统计调查的样本。样本中的47所院校包括师范类30所、综合类12所和工科类5所,如表1所示。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通过浏览各个学校的网页或参加会议等途径收集来的。

  2.差异性比较

  在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后,笔者选定了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在各个高校所在院系的分布情况、培养方向、专业培养目标表述、毕业最低学分要求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

  (1)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所在院系的比较。通过统计分析样本学校可以看出,无论是师范类、综合类还是工科类学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在各校分属于不同的学院,差异性较大,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大部分高校都将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设在教育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和传媒学院;也有学校独立成系的,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相对特殊;无论是师范类高校、综合类高校还是工科类院校,都开设有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这说明了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之八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各类别高校教育技术本利专业设置情况的差异之大。

  (2)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向的比较。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提出了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现代远程教育。这为各高校制汀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对样本学校进行了分析统计调查之后笔者发现,只有12所学校在其人才培养方案里明确提出了培养方向,占样本学校总数的25.5%,分别涉及上述所说的五个方向。在明确区分人才培养方向的院校中,师范类院校占16.7%,综合类院校占41.6%,工科类院校占40%。但样本学校中的苏州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不同的是,苏州大学是分两个批次招生,而华东师大则是一个批次招生。由图2可以看出我国我国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明确分培养方向的.比较少,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3)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描述的比较。北师大提出的教育技术本科生应具备的主要能力目标有: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媒体应用与设计评价能力,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现代化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管理能力,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可以把这些目标归纳为五个能力,即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在统计了样本学校的培养目标之后笔者发现,明确涉及这五种能力的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

  在样本学校中,有55.4%的学校在培养目标中都明确涉及到了上述五种能力,但是还有36.1%的学校只涉及其中的几项,甚至有8.5%的学校的培养目标表述不明确、定位不准确。

  笔者在分析各校的培养目标时还发现,有些学校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反复提到“新技术”、“新媒体”这两个词语,但是却没有说明这个“新”到底是指什么。这也是样本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存在的一个很模糊的问题。

  (4)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的比较。在分析了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后,在47所样本学校的资料中共查询到28所学校的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计划,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通过调研发现,在28所学校中最低学分要求为134分,最高的达到198;奴大部分学校的学分要求集中在150个学分到180个学分之间,尤其是要求达到160~170个学分的学校所占比例最大。根据国家对本科专业学分的要求,学分在160个左右最为合适,通过所能调研到的学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学分要求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学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学分设置是合理的。

  二、样本差异性分析

  1.所在院系的差异性表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学科背景较为复杂,专业定位混乱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然而该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却分属于不同的院系,这在其它专业的分布情况中是很少见的。在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应时而动,为求发展而开设了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这导致了不少高校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存在很多问题。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以前的名称是“电化教育”,专业定位也很清晰;然而由“电化教育”改为“教育技术”后,名称较为泛化,专业定位也变得模糊起来。这使教育技术工作者也感到迷茫。专业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本专业知晓度低,学生对本专业不了解,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的比率相对较低。定位的不明确还可能导致师资水平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培养方向的差异性表明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未结合自身实际,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信息社会的教育技术专业,已经形成了利用以计算机媒体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和开发,目的是使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但是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只有极少数学校对教育技术本利专业明确分方向,而大部分都是通才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认识和定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和就业需求。而且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不够重视,或者不系统、不全面。

  3培养目标表述的差异性表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培养特色

  各高校的培养目标的表述各不相同,涉及的方面也各不相同,虽然部分学校涉及到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五项能力,但是也有高校只涉及了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且没有根据各校所在地的区域性和社会的需求制汀各校的培养目标,缺乏培养特色。从各校的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似乎就业渠道很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三、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准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具有地域特色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各地方院校应该进一步挖掘自身办学的优势,分析所处地区对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社会需要,准确定位本校的总体培养目标,从宏观和微观层次上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规格进行定位和设计。

  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其专业内容发展很快。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对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需求,及时调整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理论和技术,而且要能更好地把理论应用到技术中去,使理论更好地支持技术,技术更好地验证理论,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本文中,笔者对教育技术存在差异性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将各学校分为师范类、综合类和工科类,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类别院校存在的差异,因此,应当坚持分类发展,即区分开办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校类别。各类别学校应结合自己所在地方的实际,结合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本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结合地方特点制订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发展计划,以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来说,更应该重视自身定位的间题,提高本专业知名度,提高就业率。

  2学科建设要规范化,紧跟国家政策,及时调整专业发展计划

  各学校应结合地域优势,针对市场需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求创新”的宗旨,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规范学科建设。规范学科建设要从学科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两个方面进行。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是由学科定位决定的。各专业的课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笔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各个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仅学分要求不一样,而且课程设置也有很大差别。但这并不影响该专业的发展,因为该专业强调各有所长。必修课是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除了理论课和技术课之外,还应增开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以及一些艺术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而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开设,使学生既可以掌握扎实的学科基本功,又能在以后的行业道路上有所长。

  除了要规范学科建设,各学校应密切关注国家的文件和政策,并及时调整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权威性的标准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ETC)》等,各学校应当及时关注国家召开的各类与教育技术相关的会议,及时调整本专业的目标和结构。

  3.理论结合实践,完善实践体制

  笔者在上述的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中就提到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人才的定位是“应用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得不够明显。师范类专业都有毕业实习,但是毕业实习范围较窄,故而应当打破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建立‘种开放式、多元化的实践教育。师范类院校可以吸取工科类或综合类学校的经验,比如工科类院校在实践环节上经常采用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的模式。专业实训是在某学期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的训练,学生刚以真正地去操作和实践,效果也比较好。

  各师范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实习进行改革,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术:

  (1)在各学期中,开展专业实训,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并设定严格的制度,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提高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人。让学生可以无顾虑、放心大胆地设想,放手去做,加大师资力量的支持。毕业设计一般都安排在大四的下学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提前一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让学生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或者是做调查研究、亲身实践。

  (3)在进行教育实习的时候,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控。首先是学生自身,要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重视实习,毕业实习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段实战演习,所以,学生本身必须态度端正,对实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认真重视。其次是指导实习的老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实习时应当随时给学生指导。最后是接收实习的学校或者单位,应当给学生真正的锻炼机会,而不是就上几节课就算了,更不是给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学生讲授数学或者物理知识。这些问题,实习指导老师也应当与实习学校或单位进行沟通。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提高教育技术专业的知名度,加大了社会对本专业的了解,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教育实习的价值也可以充分体现出来。

  四、结束语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从引人我国至今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办学经验日趋丰富,各类别的学校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当明确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紧跟国家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和计划,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师范类高校是教师的摇篮,而师范类的教育技术本科生更是担负着推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重任。因此,我国的高师院校应当重视教育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变革和改进,更好地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教育技术人才。

【试论从47所大学看高师教育技术本科专业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从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看高师音乐教育改论文12-16

浅谈对河南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考教育论文01-15

从文化视角看计算机技术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论文09-23

试论从关联理论文化语境看化妆品翻译策略的选择03-17

高师艺术教育的人性化论文01-07

从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看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论文12-16

实践教学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分析论文12-29

试论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05-06

浅谈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论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