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试析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论文

时间:2020-11-01 12:33:43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试析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论文

  论文摘要: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各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或改造。地方本科院校中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在公选课开设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也应有所区分。

试析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模式

  公选课课程体系是为实现通识教育培养目标而将公选课加以排列组合,使其有机连接形成整体结构的动态系统。公选课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按照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全校公选课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地方本科院校将公选课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来构建,将有利于全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非中央部委所属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包括省属、市属和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主力军,普遍属于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相比较于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而言,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小,学科门类不够齐全,办学资源较为紧张,办学基础较为薄弱。此外,地方本科院校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民办院校或刚刚“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其办学实力更显薄弱。我们可从办学层次上,大致将地方本科院校划分为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来进行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研究。

  一、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一般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资源和办学水平等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设计出适应于所有高校的通用模式。各地方本科院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具体选择适合本校的模式,并视情况进行变通或改造。

  1.学校推动型、院(系)推动型与教研室推动型

  从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推动力量来看,可将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分为学校推动型、院(系)推动型与教研室推动型。

  所谓学校推动型即由学校(主要是教务管理部门)发起,整合全校的人、财、物等教学资源,制定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设计方案,由各学院(系)遵照执行的自上而下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迅速整合有限的资源,全面统筹全校各部门工作,高效构建课程体系;缺点在于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的方式,院(系)和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缺乏基层的科学论证和实施,导致课程体系可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该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小、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院校。

  所谓院(系)推动型即由学校下设的二级学院(系)发起,首先构建院系公选课课程体系,再由学校整合全校课程资源,从而完成全校范围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赋予了二级单位较大的自主权,院(系)成为“上传下达”的中间部门,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工作;缺点在于各学院(系)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利于建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该模式适合于规模中等、教学资源相对比较充足的院校。

  所谓教研室推动型即由学校各教研室通过调动本教研室教师的开课积极性,认真研究本学科领域的课程体系,由学院进行统筹规划,构建院(系)的公选课课程体系,再由学校整合全校课程资源,从而形成全校课程体系的自下而上式的构建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教师的工作热情较高,课程体系在正式确立之前经过了比较科学的论证和检验;缺点在于学校不易进行统筹和协调,且课程体系的建立耗时较长。该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大、教学资源充足的院校。

  2.内涵型与外延型

  从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路径来看,可将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分为内涵型与外延型。

  所谓内涵型模式是指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特别注重课程质量、结构合理性和深度的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基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适应就业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的理念而构建的,适合于创建时间较长,课程体系建设有一定基础的老牌本科院校。

  所谓外延型模式是指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特别注重课程数量、覆盖面和广度的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基于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迅速扩大课程体系的规模,满足学校快速发展需要的理念而构建的,适合于创建时间较短,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公选课数量不足的新建本科院校。

  3.拓展融合型与深化特色型

  高校公选课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学科成为课程体系的核心要素。当代科学发展最重要的特点和趋势之一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由于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促使学科不断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因此,根据高校课程设置时对于学科的整合形式不同,可将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划分为拓展融合型与深化特色型。

  (1)拓展融合型。所谓拓展融合型模式是指高校公选课课程体系中以学科横向拓展的“综合课程”为主体的构建模式。显而易见,拓展融合型的`课程体系与传统的按学科专业方向纵向分割的课程体系完全不同,它是一种横向的课程结构。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公选课和其他课程共同构成学校课程的整体,同时二者又是相互渗透的,没有明确的界线。 交融型课程体系的特点从课程形式上看,课程更多的表现为“综合课程”、“隐性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学科课程”不成为主要形式。比如围绕着“教育公平”这个主题,学校可以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以及其他学科等角度开设课程。从课程功能上看,公共选修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之间的界限比较淡化,即专业教育课程要兼顾公选课通识教育的功能,公选课可兼顾专业教育的功能。

  这种模式的构建常常由全校所有的学术组织和专业教师来提供,促进了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进一步充实公选课的课程内容。该模式通常需要组建一个能代表全体教师意见的公选课管理组织以负责学校公选课的开展。我国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由于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便于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的教学,比较适合采用这一模式。

  (2)深化特色型。所谓深化特色型模式是指高校公选课课程体系中以学科纵向深化的学科课程以及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为主体的构建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追求知识的深度而非广度,强调各学科的前沿和校本特色。一般认为,现代化专门人才的最优化知识结构应当具有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有一定深度的专门知识;掌握主要学科以及相邻学科的动态、趋势,也就是所谓“前沿”知识,以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知识。

  深化特色型课程体系具有的特点是:从课程形式上看,课程以学科课程为主,主要侧重于各门学科领域的最为重要和前沿的课程,并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综合课程”相对较少;从课程功能上看,公选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公选课和专业课程分别承担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功能。

  深化特色型构建模式对师资、财力、物力的要求相对较低,回避了跨学科开设课程的技术问题和学术壁垒,主要是在院(系)的层面上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调整,并结合本校的特点和优势学科,有针对性地开设校本课程。我国的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门类比较单一,比较适合采用这一模式。

  二、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选择

  从推动力量来看,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由于规模中等,办学资源相对比较充足,应当选择院(系)推动型模式,但最好能够设立独立的公选课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公选课的课程论证、评估与日常管理,沟通与协调各院系的关系,积极开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等多元化的课程,增强开课的科学性。

  从发展路径来看,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由于办学历史较长,课程体系建设已有较好的基础,应当选择内涵型模式。首先,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应采取各种措施,如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增加课时津贴、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培训机会等,鼓励教师开设高水平的公选课。其次,学校应考虑将选课方式调整为限选和自由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增强课程的稳定性和针对性。

  从学科整合方式来看,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门类比较单一,应当选择深化特色型模式。首先,这类高校应以开设学科课程为主,并可以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特色学科和所在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有针对性地开设校本课程。在这方面,一些研究型大学己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湖南大学利用岳麓书院来开设公选课,让学生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厦门大学利用靠近台湾的地理优势,开设民族精神方面的公选课。其次,地方教学研究型大学由于缺乏雄厚的资金、师资以及专门的本科生培养机构,故不宜采用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方式。当条件成熟时,该类大学可以考虑围绕一些主题开设不同类别的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比如围绕着“教育公平”这个主题,学校可以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开设课程,并聘请多学科的教师共同授课,或者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理论研讨等活动。

  三、地方教学型大学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选择

  从推动力量来看,地方教学型大学由于规模较小,办学资源相对比较紧张,应当选择学校推动型。由于学校采用自上而下式的构建模式,容易产生整齐划一的局面,故应当尽可能多征询院(系)的意见,调动院(系)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考虑聘请各学院的领导和专家组成评估组,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科学论证。

  从发展路径来看,地方教学型大学由于创建时间较短,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公选课数量不足,应当选择外延型。首先,地方教学型大学可以淡化公选课和专业课程的界限,在现有的某些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兼顾通识教育的目的,鼓励非专业的学生选修这类课程,从而解决课程数量开设不足的问题。其次,在注重课程数量、覆盖面和广度的基础上,一定要制定明确的课程体系发展规划,防止课程体系规模的过度膨胀。再次,由于开课数量较少,学生的选修方式尽可能为自由选修。

  从学科整合方式来看,地方教学型大学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门类比较单一,应当选择深化特色型模式。首先,地方教学型大学应以开设学科课程为主,并有针对性地开设反映学校特色和学科前沿的校本课程。其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课外形式的公选课,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比如可考虑在校园网的论坛上开设公选课专栏,让任课教师做版主,以发帖的形式开设相关专题的讨论或者借助其他知名大学的名师资源开展远程教育。再次,该类大学可尝试公选课教师跨校开课,高校之间实现公选课的学分互认等,尽可能实现公选课教学资源的共享。

【试析地方本科院校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的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10-22

建筑经济管理课程体系研究论文11-26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汇报范文11-13

小学英语模式课会议记录03-03

经济管理创新的模式分析论文01-12

加强地方财税法制建设论文01-04

关于建筑工程经济预算管理的构建的论文07-28

建筑经济管理本科论文05-24

试析管理经济学中案例教学问题的思考论文12-29

农业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模式论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