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1】

  [摘要] 指出了当前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思路,并给出了创新实训新方法。

  总结了在新的形势下,大学创新产品及创业的经验,将创新教育及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整套创新训练及技能训练的方案。

  [关键词] 创新 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

  一、前言

  由于受到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现在的情况是:企业急需人才,而学生又感觉就业困难。

  笔者认为,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需要和人才的缺乏,毕业的学生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所以在大学阶段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现在本科生需要补充的环节。

  安排创新创业实训培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在新生入校半年后,就开始这方面的训练准备,否则大学4年学习时间非常紧张,要求学校加强课程以外的专业知识系统认识,等等。

  同时,随着课程深入的学习,不断增加专业知识的内容和创新创业实训培养内容。

  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有关公司实习打工,初步接触到生产线及生产第一线的知识。

  了解工厂管理,公司运作,各种规章制度典章制定,管理规则制定,掌握产品的从设计到生产、调试、装配的过程,同时亲身经历企业的管理与销售等各个环节,为今后的创新创业打下了基础。

  二、当前课程学习对大学生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动手机会是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课内实验及毕业设计这几个部分。

  生产实习只是应付课程计划,学生在工厂实习只是观看,不能动手,学生多,时间短,只看表面,看不到实质,存在着理论与实际工作环境严重脱节,存在着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分离的状况,学生在实习中并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真实的一面。

  不能接触到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或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竞争的压力等巨大困难,导致在今后的创业中失败,或创新产品不能迎合市场,同时学校的课程太多,不可能以市场为导向,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时无所适从、与现实社会的需求相脱节。

  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创新性不强,只按商家的设计的实验指导书走,认为做完商家规定的实验就是训练好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上商家的大多数课程都大同小异,没有可开发性。

  三、创新环节出现的问题

  现在的教学进度与实践脱节较多,从高中到大学,学生一直是分数的奴隶,以学习衡量学生的标准,但现在各处行业专业融合发展快,每一个行业都是复合性行业,不以单一的专业来划分,各行业都发展快、新技术多,学校教师只对自己专业了解,对专业之间的融合不精通,对企业运行不了解。

  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做了不少,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严重脱节,这些实践环节没有系统性,各个实践环节各自独立分开,连贯性差。

  毕业设计又与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各自独立分开,知识系统互无联系,极大地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创新是每一次都是新的,不如陈年老课上起来容易,从来以教学为主,不是以创新为主,没有奖勤基制和学生加分,学生大多不愿意参与。

  四、创新理念模糊

  在本科阶段,我们所倡导的创新是指利用已学知识探索未知的过程,已知是指学生本人已掌握的知识,创新就是利用所学知识探索自己未知的过程,一定是个探索过程,而不能强求学生有过多的创新点。

  现在很多学校也在提倡创新,但理念模糊,在教学内容上盲目强调将本学科前沿的研究热点问题,过高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提倡创新点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要把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创新和本科生的创新区别开来,要针对本科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把创新定在一个合理的、本科生能做到的位置上。

  五、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措施

  1.增加课题型的综合实训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实训项目的设置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很强的针对性,还要注意能提升学生自我发挥、开拓探索思维的机会和条件。

  不能只是装配调试现成电子产品或者制作几种简单的单元电路,这些内容过于简单,无法与实际相结合。

  为此,我们采用了课题型综合实训,根据学生专业基础,以贴近工程实际为原则选题,根据课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确定方案、技术要求,进行电路设计,制作直到调试,经历全过程,最后进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由于个人基本技术素养的不足,使一些非技术的因素影响了项目的完成,这种经验会收益终生。

  有些问题可以在多个同学中完成,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项挑战,需要长期坚持,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研究和探索。

  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但是在专业技能上让他们有所提高,同时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新的解决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把新理论、新方法等应用到实训中,对学生提出的新方案,给予重视,并对这种探索精神给予肯定。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探索的意识,激发他们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的激情。

  3.改革学生在校评估方式,突出创新与技能能力考核

  在创新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对学生技术等级及个人能力进行分类,不同专业不同技术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因现代创新需要技能,技能也需要创新,两者是分不开的,所以对基础指标严格要求和科学化管理。

  要求学生有始有终按阶段完成各种培训计划,还要特别强调对学生完成基础培训任务,定期检查和考核。

  从学生管理上确保初级阶段基础的扎实坚固,制定一整套培训文件和成绩评定细则。

  四、结论

  本着就业及实用化的方针,我们采取了几项措施:

  1.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专业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题。

  2.校企联合,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3.建立科学的教育测量和评价方式,本着立足于社会、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作品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王锁萍.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4-6.

  [2]张文桂.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管理,2007.

  [3]何锡风,金永茂.安红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的探索[J].高师理科学刊,2007,(27).

  [4]付宝琴.人才培养并行模式下的实验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探,2006,(02):76.

  本科“订单式”培养方式研究论文【2】

  摘 要: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校石油石化类专业与企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了与企业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到就业全面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定位

  近年来,为培养切实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校石油石化类专业与企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了与企业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到就业全面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对于高校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理念和衍生模式可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合理定位的有效方式。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的背景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强,反映了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人才培养数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

  近年来少数院校的部分专业没有稳定的用人单位面向,存在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

  学生就业时在市场上上盲目徘徊。

  2.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