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

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

时间:2021-02-12 09:07:09 财务分析报告 我要投稿

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

  要书写财务分析报告,就要清楚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有哪些以及怎么书写!朋友们,以下是关于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的详细分析,请阅读学习!

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

  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1】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

  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或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非流动资产

  解析财务管控的七种有效方式【2】

  1.组织规划控制

  根据财务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是指一个人不能兼任同一部门财务活动中的不同职务。

  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划分为五个步骤: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

  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财务控制作用的发挥。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

  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

  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权利。

  授权批准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3.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财务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

  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

  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

  4.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

  限制接近控制是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定期清查控制是指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如帐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分粗放型成本控制和集约型成本控制。

  粗放型成本控制是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进行控制的方法。

  具体包括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材料使用成本控制和产品销售成本控制三个方面;集约型成本控制一是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来降低成本,二是通过产品工艺的改善来降低成本。

  6.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出现不利于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

  在这些风险中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显得极为重要。

  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而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带来的不确定性。

  由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在进行各种决策时,必须尽力规避这两种风险。

  如企业举债经营,尽管可以缓解企业运转资金短缺的困难,但由于借入的资金需还本付息,到期一旦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必然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7.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它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

  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企业财务管理应远离的八大误区【3】

  一、把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许多人认为,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切实际地拔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甚至还把财务管理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他们的理由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实现企业盈利目标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状况基础上,就必须用财务管理观念统帅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使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都讲求经济效益,注意投入产出比。

  这种人为地把企业财务管理拔高的做法,极易陷入到“资金万能论”的漩涡,误导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妨碍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进行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

  实际上,在当前管理目标多元化、管理领域逐步扩大和员工从经济人变为社会人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既要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也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企业管理有比财务管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内容,除了对有形和无形的管理,更多地还要对人的管理高度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

  比如,日本企业就非常重视生产管理和员工管理;德国企业就视质量管理为神明,但他们都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是强调做好各项企业管理,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财务收益和投资回报。

  二、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景条件,也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

  但有些企业却把利润理解为企业财富,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是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定位为“企业利润最大化”,以为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就越多。

  这就会使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利润而赶潮流、追热点,为追求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而作出错误决策,从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利益、员工利益、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消费者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偏离了企业的总目标要求。

  三、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不能紧密配合企业战略目标

  在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提出切合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使企业财务管理在外部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变化时,不要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使企业步入目标陷阱的误区。

  如果企业真的步入目标陷阱,其危害是很大的:其一是会使企业中相关部门无所适从,无法协调好各种财务关系,无法让人知道是否实现了财务目标,无法对员工产生激励与约束作用,无法开展有效的业绩评价;其二是由于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不明确,极易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难以防范诸如收支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筹资性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和资产利用率;其三是不明确的财务战略目标,会使企业各部门从各自的单位出发,忽视企业的整体战略,造成企业力量的分散,降低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抗风险的整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