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毕业论文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必然性

时间:2022-10-07 20:26:47 档案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必然性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必然性

  摘要:保护档案文献遗产就是保护其价值,这是由档案文献遗产的历史和现实所决定的。

  本文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必然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档案 文献 遗产 保护 必然性

  “有档案就有档案的保护技术。”档案文献保护活动是档案文献出现后的产物,而记录方式和记录载体的出现是档案文献产生的前提。

  保护档案文献遗产就是保护其价值,这是由档案文献遗产的历史和现实所决定的。

  1.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起源

  在自然载体出现之前,为了保存先前实践活动的成果,先民只能靠口耳相传将其一代一代地传递。

  即使是自然载体出现以后,人脑仍然是重要的记忆载体。

  张衍田在研究先秦典籍记载的古事古制时指出,“不仅是通过典册的记录阅读来的,还有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口耳相传听来的。

  这些口耳传闻的重要古事古制,都记录在博物君子的脑子里”。

  然而,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及人的主观性,天长日久,“口耳传闻”可能会在传递中产生流变、失真,丧失准确性。

  这时,一旦出现了记录的载体,各种个人的、无形的“传闻”便被“移接”到社会的、有形的载体上,这样,记忆便会留存下来。

  先民们期盼着这种记忆方式的出现,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结绳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记忆方式得以固化,这便是档案文献的萌芽。

  “原始萌芽时期的档案有两种,物件记事档案和结绳记事档案。”先民们的这种记事方式的改进不仅推动了图画的产生,而且导致了文字的出现,进而出现了最早的档案文献。

  人类早期的书面语言的发展过程大致为:图画一记号一文字。

  尽管对于档案文献遗产起源的具体时间目前还无法得出确切的答案,但考古发现,西安市西郊斗门乡花园村发掘的原始社会遗址内原始先民刻写的甲骨文,距今4500年至5000年。

  由此推断,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至少有4500年。

  正是因为记事的需要,先民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载体。

  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限制,先民们最早从自然界中寻找答案。

  中国先民选择了石头、龟甲、兽骨、贝叶,西方国家采用了棕榈叶、泥版、贝壳等,这些都是取自自然的档案文献载体。

  如今,从现存为数不多的自然载体中依然可以追寻古代先民探索档案文献记录方式的艰辛。

  以甲骨文为例,从出土的甲骨档案文献可以看出,一篇完整的甲骨文的制作大体分为取材、锔削、刮磨、钻凿、灼兆、刻辞、书辞、涂辞、刻兆等九道工序,程序非常复杂。

  甲骨文字除了偶有用笔书写外,多数是用铜刀或石刀刻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其文字大者径逾半寸,小者细如芝麻。

  在考史证史方面,甲骨文的出现使得当年孔子所叹“文献不足“的中国上古史研究别开生面。

  它与巴比伦的泥版文书、埃及的纸草等相辉映,成为世界文明宝库中熠熠发光的瑰宝。

  正是因为档案文献在人类发展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它一旦产生,人们便会想方设法地加以保存,作为个人的或者集体的、社会的财产加以继承。

  与此同时,还发明了各种技术加以保护,尽量延长其寿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这一切,都是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使然。

  2.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根源

  根源是指“使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

  促使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活动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当属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

  遗憾的是,将档案文献遗产价值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

  目前,关于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档案文献遗产组分价值的探讨,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成果相当丰富。

  以档案文献遗产的组分之一——档案为例,《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扼要地将其概括为“档案具有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冯惠玲、张辑哲认为档案具有“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

  浏览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术成果不难发现,国内关于档案价值的讨论非常热烈,出现了许多观点,张斌将这些观点总结为“客体价值说”、“主体价值说”和“主客体价值说”三种主要理论观点。

  傅荣校则将其归纳为档案价值客体决定论、档案价值主体决定论、劳动价值决定论、档案价值主客体关系论,并阐释了档案的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现行价值与非现行价值、暂时性价值与永久性价值、潜在价值和直接价值。

  凡此种种关于档案价值的研究,尽管并不是针对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的专门论述,但有助于认识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

  同理,图书是人类积累、存储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保存人类精神产品、交流传递知识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和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等多种社会功能。

  文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

  它能帮助人们克服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记录、贮存和传递人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从而推动人类知识的增加和科技的进步。

  这些关于图书价值、文献价值的认识,也无不有助于发掘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

  应当看到,这些关于档案文献遗产组分价值的深人研究和系统揭示,为从整体上认识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然而,如果只看到档案或者图书、文献的价值而忽视了作为整体的档案文献价值的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显然也是不完备的。

  因此,需要从整体上对于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进行梳理。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试图采用“层析法”对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进行探讨。

  层析法是把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当做一个整体性事物,通过层次分析使之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价值梯度图的方法。

  其基本出发点是,档案文献遗产是抽象和具体的有机结合,它既可以是一个可数名词,也是一个不可数名词,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其价值构成的不同层面,即整体价值、部分价值和个体价值。

  整体价值是将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作为一个整体考察时所具有的宏观价值效应,它是广义价值与狭义价值、相对价值与绝对价值、现实价值与潜在价值、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的统一。

  其中,广义的价值又包括正价值和负价值。

  当档案文献遗产的客体属性和功能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它具有正价值;反之,它给主体带来了危害时,就产生了负价值。

  狭义的价值则指正价值。

  绝对价值指遗产价值的绝对性,它表现为对现在和未来的“有用性”,这是不容怀疑的。

  相对性指它对主体的价值有大有小,对社会的影响有远有近,这是有条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

  现实价值是已经实现了的价值,而潜在价值则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及主体认识能力的变化而改变,其价值会逐渐得到体现。

  静态价值表现为实物价值和信息价值,而动态价值主要指档案文献遗产在制作、加工、复制等过程中产生的价值附加。

  参考文献

  [1]郭莉珠,冯乐耘,等.档案保护与复制技术学(上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2]张衍田.“文献”郑玄训释说.文献,1988

  [3]丁海滨.档案起源新论,辽宁大学利税文化学院.档案学研究文集.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必然性】相关文章:

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10-26

保护文化遗产的英语作文03-29

保护文化遗产倡议书12-30

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12-29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02-20

保护文化遗产的倡议书06-05

档案管理体制相关文献统计研究论文10-08

文化遗产保护建议书范文04-24

关于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05-30

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全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