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

牯牛降风景区导游词

时间:2022-10-05 18:31:55 导游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牯牛降风景区导游词

  牯牛降风景区导游词,牯牛降,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大山,下面带来牯牛降风景区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牯牛降风景区导游词

  牯牛降风景区导游词【1】

  中国南方并存着两种文化单元--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受两大文化的影响和冲撞,安徽南部和江西西北部分别形成了徽文化和赣文化。

  在地处皖赣交界的牯牛降地区,则可以看到这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奇特形象。

  如果把牯牛降看作是一个界点,那么它不仅是地质上的界点,同样还是文化风情上的一个界点。

  山北安庆,是黄梅戏的故乡;山南徽州,则是徽剧的故里。

  唯有目连戏是牯牛降大山南北共同拥有的戏曲。

  与关汉卿、汤显祖齐名的明代大戏剧家郑之珍,以牯牛降周边环境和民俗风情为背景,创作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目连戏,与傩舞并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

  戏曲事业的繁荣,推动舞台建筑的快速发展,古戏台群堪称古徽州一绝。

  祁门有闪里坑口会源堂、新安株林馀庆堂古戏台等11 座。

  这些罕见的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不啻于一部完整的徽州舞台史。

  位于皖赣边界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馀庆堂古戏台,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古戏台布局严谨,造型古朴,素雅端庄,雕饰精美,乃徽州建筑之瑰宝。

  会源堂一点也不逊色,《大转折》、《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多部影片曾在这里拍摄,咿咿呀呀的唱腔,喧腾欢快的锣鼓,在每年的春节,还会让习惯了宁静的乡村,一如从前的热闹。

  祁门自古以来,文风昌盛,学者名流,代不乏人。

  唐朝代诗人张志和以一阕“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渔歌子》而流传千古。

  南宋诗人方岳以诗词不拘古律、语出天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著有《秋崖集》。

  明代大医学家汪机医术精堪,为新安医学的鼻祖,著有《医学原理》、《石山医案》等;与汪机同代的御医徐春甫一生清勤笃学、医学颇丰,所撰的《古今医统大全》为中国十大医学全书之一,并首创世界上第一个民间医学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

  祁门人文景观众多,名胜古迹遍布。

  县城平政桥、仁济桥,风格古朴,质地坚凝,横陈阊江,宛如双虹垂地,“双桥夜月”被列为梅城十二景之首。

  敦仁里的洪家大屋,为两江总督曾国藩驻扎祁门时的行辕;县西渚口的贞一堂,宽阔轩敞;以老徽州行政区划设计的民宅---“一府六县”,蔚为壮观。

  城北胥岭塔下村有省级保护文物宋代的千年佛塔---伟绩塔。

  一座座古塔,一间间老屋,一棵棵古树,犹如一个个白发苍苍的历史老人,注视着光阴递嬗、时代变迁。

  牯牛临凡开神秀,秋浦泛舟觅诗魂。

  牯牛降集山水美学、历史文化价值于一身,兼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学探险于一体。

  牯牛降,这位沉睡了千万年的美人,已经撩开了迷人的面纱,张开了热情的双臂,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牯牛降,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大山;祁门,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地方,盼望着,期待着,您回归宁静平和的脚步。

  牯牛降风景区导游词【2】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

  众多山泉,汇成瀑布,汇成溪流,汇成江河。

  发源于牯牛降的两条河流,秋浦河、阊江河,载着太多的故事和传说日月奔流。

  素称“诗之河”的秋浦河,发源于祁门牯牛降,经石台、贵池汇长江,为皖南第三大入江河流,全长149千米,因溪流橙碧长秋而名。

  秋浦河清冽平缓,两岸古柳依依。

  山峰林立,河道曲折,一步一景;村庄依水而筑,掩映在树林中,让人情不自禁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一叶竹筏,把人载向清澈见底的河中央。

  一位诗人的到来,则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秋浦河。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来到秋浦河的李白,情绪是哀愁的,但秋浦河旖旎的风光,抚慰了这位诗仙,并引发了他浓厚的游兴。

  五游秋浦的李白留诗45首,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描写了秋浦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随着秋浦河的水年年流淌。

  被誉为“商之河”的阊江,是祁门的母亲河,旧称“黄金水道”。

  大北河为阊江上游的大支流,源于牯牛降山涧,一路曲折回旋,南下注入景德镇。

  祁门茶史悠久,阊江两岸盛产茶叶。

  早在唐朝,祁门茶事已经非常兴盛。

  歙州司马张途所撰的《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对当时的盛况了生动的描写:“山上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产于祁门南乡一带的安茶,茶性温良,味香生津,具有很好的药用效果。

  明末清初,祁门安茶顺阊江抵鄱阳湖,南下佛山畅销东南亚一带,被奉为“圣茶”和“灵丹妙药”。

  而现在,祁门最出名的物产要数祁门红茶。

  清光绪二年(1876)祁门人胡元龙创制红茶成功。

  因汤色红艳,清香如兰,渐渐取代绿茶,走上国内、国际市场,并于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祁门红茶以独特的品质,名列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有“茶中英豪 ”和“群芳最”的美誉。

  千年不息的阊水,载着一片片红叶,绕过重重关隘,瓢洋过海,远渡英国,深受宠爱。

  祁门红茶引领了二十世纪初世界最发达地区的时尚生活方式。

  阊江,可谓是祁红由兴起到兴盛的最好见证。

  陶瓷是土和火的艺术。

  一千年前,宋真宗慷慨地将自已的年号封赐于一个制瓷小镇,景德镇由此诞生。

  祁门紧邻景德镇,阊江两岸优质的瓷土和茂盛的林木,是古时景德镇制瓷的主要原料。

  祁门瓷土纯白而带花纹,被称为“瓷土之王”和“天然配方”。

  阊江水质、水量适宜瓷业生产,河流方便了水上运输。

  先祖们充分利用天然水流的落差,在阊江的支流上安装水轮车和水碓,用于制作瓷土和釉果。

  当时景德镇制瓷业对原料的需求量非常大,阊江两岸有水轮车600部,碓最盛时超过6000支。

  当时的盛况,从清代诗人的一首诗中还仍可见一斑:“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舂得泥稠米更凿,祁船未到镇船回”。

  那时的阊江是忙碌的,来往的船只把红茶、瓷器等物产,从大山深处运往世界各地。

  阊江,无疑是一条红茶之路、陶瓷之路。

  牯牛降风景区导游词【3】

  牯牛降坐落在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距石台县城里22公里,核心区面积逾10万亩。

  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以雄、奇、险、秀著称,山岳风光秀美绮丽。

  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

  最高峰“牯牛大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顶天而立。

  登临极顶,南望群山连绵,黄山诸峰尽收眼底,北眺长江如练,蜿蜒西去,美不胜收。

  尤为神奇的是秋高气爽之时,峰顶常有硕大的圆弧状七色光环浮现,随风漂浮滚动,此称“佛光”,为牯牛降景观一绝。

  牯牛降作为国家级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大面积的中亚热带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资源。

  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顶天立地而得名。

  牯牛降是黄山余脉向西延伸的主体,自古享有“西黄山”之名,其主峰海拔1728米。

  这里不仅保存着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绿色自然博物馆”之称,而且自然景观古朴原始,集雄、险、奇、幽于一身,“佛光”堪称牯牛降一绝。

  据安徽省牯牛降综合考察队调查共有植物1300余种、动物园1000多种。

  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理学18种,动物有25种。

  受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鹅掌楸、香果树、永瓣藤、银杏、独花兰等,动物有云豹、金钱豹、梅花鹿、白颈长尾雉、黑鹳等。

  被誉为“绿色的自然博物院”、“华东野生动植物的宝库”。

  牯牛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牯牛降的原始森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的众多野生动植物,被科学家誉为“华东物种基因库”,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级以森林生态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牯牛降被生态学者称为“绿色自然博物院”,拥有华东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是国家级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自然保护区。

  蕴藏着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和植被群落,野生动植物有2000余种。

  牯牛降不仅物种丰富,而且风光旖旎,古称“西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松涛、日出晚霞、佛光晕影,无不神奇诡秘,令人赞叹。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黄山十大景区之一、国家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景区、 华东物种基地、绿色自然博物馆。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牯牛降成为安徽第一个国家级的以森林生态类型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2004年2月又被国土资源部录入国家地质公园名录。

  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以上,空气清新,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和芬多精,高与正常值8倍以上,有清心洗肺的功效,景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被科学家誉为“华东物种基因库”和天然的“森林浴场”。

  黄山市牯牛降旅游发展公司于2002年在保护区内投资开发了祁门牯牛降风景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在景区内修建了游览步道、竹木别墅、红茶坊、徽州艺馆、水上娱乐中心、亲水平台、停车场、登山栈道、晃桥、拓展营地等设施。

  为方便游客游览景区秀丽的峡谷景色,修建悬空木栈道。

  开通了大历山、雪花尖森林探险步道。

【牯牛降风景区导游词】相关文章:

安徽的牯牛降导游词11-20

牯牛降作文10-19

游牯牛降作文范文10-06

黄山、牯牛降旅游作文10-11

游牯牛降作文2篇10-07

游牯牛降作文(精选21篇)08-04

牯牛降之旅作文(精选20篇)08-17

颐和园的风景区导游词10-08

龙宫风景区导游词08-29

著名风景区导游词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