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论文

健康养殖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10-05 19:52:40 大专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健康养殖的理论与实践

  健康养殖的理论与实践【1】

健康养殖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现代养殖的生态复杂、形式多样等特点,评价一种饲养模式是否健康,当前来说较难,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某种养殖模式或技术方法健康性的评价体系, 以减少免疫次数和免疫抑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健康养殖;安全;环境治理;疾病控制

  0.引言

  健康养殖,指通过对饲养动物的品种、饲料、饲养、疫病、环境的科学管理,在保证动物及与其接触者健康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动物遗传潜力,从量、质和安全等方面满足人民对营养健康动物产品的需要。

  因此,动物健康养殖应包含:动物健康、环境友好、产品营养、接触者健康等四方面的内容,其最终目的是为人类健康(满足营养、口感、健康等需要)服务。

  健康养殖应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1.健康养殖的要求与操作

  健康养殖应该包括品种创新(提高生产潜能和品种适用性,针对地域、季节、生理阶段等提出推荐需要)、饲料营养全面、饲养管理精细、养殖舍内外环境控制有效、生物安全措施到位、疾病快速诊断和对症下药等。

  1.1种质抗逆性培育

  品种是健康养殖的基础,因追求生长和生产的“高效”,当今培育品种的首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潜能,同时牺牲了动物的适应性(抗应激能力),充分发挥品种的高生产潜能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故此类品种适于控制环境条件的集约化、工厂化饲养。

  我国实际生产中动物养殖环境千差万别,据报道全国80%鸡蛋产自规模小于1万只的养殖户,因此培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较高抗逆性(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等)的自有品种,更加适合我国中小型养殖场(户);或者针对我国不同地区培育品种,如南方、北方等适用的饲养品种,可能更有意义。

  总之,品种培育需要立足国内,可喜的是中国在蛋鸡、黄羽肉鸡等品种培育方面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

  1.2饲料安全

  有效饲料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动物生长、生产等生理过程的营养需要,附带功能包括提高抗氧化力、免疫力和抵御疾病等抗逆能力。

  饲料安全有效,就要求饲料能精准满足动物的生长、生产、保健等需要,不含有毒(如饲料霉变、重金属污染等)、有害(抗营养因子等)物质,不影响动物自身及与之接触的人的健康,不影响环境,有减排(氮、磷、铜、锌、铁等)的功能。

  当今社会,人们对饲料的要求远不止提供营养素,甚至包括抗病、促生长等等。

  保证饲料安全有效须做到:根据季节、地域等条件,参考有关标准精准确定不同生理阶段、健康状况动物的营养需要,查阅和确定饲料原料所能提供的有效营养素含量,调配合适的饲料配方。

  只有饲料营养素平衡地满足动物需要才是保证饲料安全、动物健康的第一道关卡。

  在改善饲料营养素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减少有害气体、生物的产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免疫调节剂,保障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为动物健康提供支持;使用非淀粉多糖(NSP)降解酶消除NSP的抗营养作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可防止毒素的作用等。

  保证饲料安全有效还应做到:饲料加工、储运过程中,保持设备、设施的清洁卫生,防止、霉变和污染,防止交叉污染。

  饲喂时,及时清理剩料,防止变质。

  禁止将各种生活泔水、生活垃圾直接饲喂畜禽。

  饲料中严禁使用违禁添加物质,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防止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

  1.3生物安全

  为防止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等入侵动物群体,扑灭和控制畜禽群内已存在的上述病原,切断其传播途径(污染的空气,携毒野鸟、老鼠、蚊蝇等),保障畜禽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不污染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动物产品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就是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因此生物安全是指生命体的安全,不传播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养殖场生物安全具体措施包括消毒和灭菌、免疫接种(免疫程序及疫病净化措施)、合理的用药及环境控制等。

  近年来,畜禽疫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特点等都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药物控制疫病越来越困难,防控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

  严格控制老鼠、野鸟、蚊蝇等接触饲养动物;及时清理动物排泄物并进行处理,防止其中的挥发性物质污染场舍内空气;使用消毒剂杀灭环境细菌,保持环境健康,从而保证人畜安全。

  因此,建设生物安全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通过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畜禽健康,已成为防控畜禽疫病的重要手段。

  但是,消毒时需考虑消毒剂对畜禽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和消毒后,不给畜禽带来过大的应激;带畜消毒时,须选用对皮肤黏膜无腐蚀、无毒性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饮水消毒时,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次氯酸钙等;冬季鸡舍潮湿最好用干粉消毒剂。

  实践证明,生物安全措施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传播,保证畜禽生产的安全性及畜禽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4环境控制和粪污治理

  控制养殖大环境,需要国家、业者的共同努力;但控制养殖场(舍)小环境,可以减少饲养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对单一养殖户来说更易完成,并且若所有的养殖场(户)都能做到不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那么养殖大环境就会显著改善。

  具体包括:“清洁生产”工艺及配套设施设备、环境控制(舍内、舍外)、空气净化、粪污治理等方面。

  养殖畜禽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不但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处理,还要通过调整日粮结构,减轻污染物的排泄;通过调控动物健康,减少粪便排泄量及有害微生物排放;通过隔离处理患病动物,减少病毒、细菌等排泄。

  场址合适:养殖场选址应符合卫生防疫要求,远离交通要道、工业区、居住区和污染区,尽量选用荒山、荒坡地。

  场区内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须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要求,不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有机产物。

  需要考虑养殖场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有机肥的加工运输成本。

  1.5疾病控制

  在疫病控制方面应该做到:先预防,再监测;早发现,快诊断;做药敏,治疾病。

  预防是第一道防线。

  从疫苗预防、饲料营养平衡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环境安全(没有病原微生物)等机体内外环境入手防病。

  选用合适的疫苗,并合理存放和使用;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防止过度免疫对动物健康、生产潜能产生影响。

  饲用必要的免疫调节剂,提高免疫力。

  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做到及时准确免疫。

  通过观察、检测饲养动物的健康状况,评估环境条件、管理制度,查找安全隐患。

  对检查出已携带病原,或者发病个体,进行隔离治疗、饲养和护理,在专用的解剖间分析病因,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

  快速诊断疫病,是及时治病的基础,是健康养殖的技术保障。

  开展药敏试验,对症下药,减少投药量。

  需要研究和采用ELISA、PCR、免疫组化等快速、灵敏技术(最好做成试剂条),快速检测病原、感染抗体、免疫抗体及感染量。

  2.结语

  健康养殖涉及养殖的各个环节,只有从整体设计,关注每个细节(饲养品种、饲料安全、生物安全、环境控制和粪污治理、饲养管理、疾病控制等),才能健康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动物产品。

  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健全动物健康的评估体系、提高养殖户的健康养殖意识、研究和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等。[科]

  【参考文献】

  [1]陈长喜,张宏福,王兆毅,王乙丁.畜禽健康养殖预警体系研究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0,11:215-220.

  [2]周纲贤.创新科技服务推进畜牧生态健康养殖[J].基层农技推广,2013,05:15-16.

  [3]黄若涵.华扬动保:一切为了健康养殖[J].猪业科学,2013,07:64-67.

  水禽健康养殖技术与生产实践【2】

  经济快速进展,畜牧业也加快原有的进展速度。

  然而不应忽视:养殖水禽采纳的现存模式仍含有若干弊病,亟待后续的改进。

  水禽在较多区段内仍被分散养殖,缺失了规模化;日常的饲养设有水准较低的条件,配备的疾病防控也并不完备。

  养殖水禽拓展了固有的总体规模,但平常排放的各类废物也伤害到环境,带来了剧烈状态下的环境损伤。

  养殖户不应单纯顾及可获得的养殖收益,更要兼顾周边生态。

  对于此,解析了水禽养殖可选的健康养殖,归纳实践之中的新式技术。

  1 旧式养殖的弊病

  调研可得结论:设定的现存较多养殖场都并没配备环境处理,缺失了成套的处置设施。

  日常养殖不可规避废水排放,废水直接被排放至土地及水域,伤害周边原本的生态。

  恶性循环形态下的旧式养殖超越了生态原本的净化性能,增设新的污染源头。

  若不加以管控,将威胁到长久的养殖进展,也将减低期待中的养殖收入。

  水禽产业显现了强劲的递增态势,在畜牧范围内进展尤为快速。

  然而,较多农户仍依循旧式路径下的养殖方式,这种模式存有如下的隐患及缺陷:

  1.1 农户养殖并没能注重于防控,缺失根本的认识

  水禽养殖要拥有规模化、显现最佳的集约属性。

  但时至今日,产业规模快速在拓展,养殖水禽选取的区段却日渐集中。

  在这种情形下,排放也将被相应聚集,累积了较高比值的污染排放。

  没能经由处理就直接予以排污,毁损了本该有的区域生态。

  例如:构建养殖场常常选取聚集人口众多的城区,或者选取城郊。

  这是由于,这些区段更能便于选购养殖必备的物品。

  与此同时,养殖区也更为接近区域之中的水源,这就威胁着平日的安全饮水。

  管理趋向于薄弱,缺失了必备的环境认识。

  1.2 养殖水禽可提升的成效仍不够高,没能契合低碳经济设定的根本点

  养殖水禽增添了额外的区段污染,缺失环保内涵。

  例如:养殖场冲刷出来的残存饲料、水禽排出的尿液粪便、死亡的水禽尸体。

  实际上,若能妥善增添后续的处理,水禽平日的排泄物可被用作再次投产的肥料以此来改进土体的特性,提升了有机质。

  但从现状看,较多农户没能慎重去处置排泄物,贪图便利而直接排走。

  土体很难吸纳排泄物附带的养料,反而减低了肥力。

  若人体吸纳了潜在的毒害要素也将伤及原本的免疫及代谢,带来更大的后续伤害。

  1.3 没能妥善保护养殖中的水禽

  为了减低病害,多数养殖户都是每隔一星期才会排掉污水。

  借助于周边河道以便于冲散排泄物。

  鸭鹅出栏以后,将会搬出原有的养殖场地。

  养殖规模日渐变大,累积了更多很难被及时冲走的排泄物,加剧整体涵盖的污染。

  受到这样的影响,单纯考虑搬迁现有的养殖场也并不合适。

  2 健康养殖的新技术

  水禽养殖在较长时期之内一直被看好,因为它附带了多样的附加收入,较多农户也依托于这类养殖而走向了致富。

  健康养殖符合长久的生态目标,也带来了收益。

  健康养殖水禽,农户就要摒除不适宜的旧式思路,逐步接纳多样的养殖模式。

  摒除单一的排放,不应单纯予以衡量养殖得出的短时收入,更应放眼长久。

  唯有采纳新颖的配套技术,从根本上规避偏重的污染,才会获取期待中的养殖进展。

  详细来看,摸索健康养殖必备如下的新技术:

  2.1 野生形态的鸭类饲养

  相比于水面养鸭,稻田养鸭历经长期的变更而拥有更为持久的实效性。

  这是由于,稻田养鸭有着较为粗放的倾向,很近似野生的繁衍。

  选购优良的种类,这样筛选的养殖品种拥有了更优的抗逆及适应特性。

  采纳稻田养鸭,可增添的饲料含有鸭舌草、野生浮萍及野生蘑菇。

  此外,稻田养鸭还可妥善防控毒害的潜叶蝇、防控福寿螺等。

  鸭类平日排出的粪便累积至稻田,供应了最佳的原料。

  改进采光及通风,便于稳健态势下的鸭类成长,绿色产品受到更广的消费喜爱。

  2.2 平地上的养殖

  平地养殖是新近创设的健康模式:在选取的地表上,手动挖掘了较小规模的供水槽及水池以此来供应禽类洗浴。

  在平地上养殖,禽类享受到更为优良的阳光照射,空气也更清新。

  这就缩减了原本的养殖约束,减低根本的环境污染。

  相比来看,杂交肉鸭表现出来的本体性能都会超越常态的笼内养鸭。

  然而,平地饲养要注重规避较差的地表卫生状态,注重防控菌类的后续繁殖。

  2.3 构建合适的养殖床

  构建架床这一新颖模式更能适宜较大规模下的鸭鹅饲养。

  在地表或选取的水塘之上可以架设最佳高度的架床,架床可供日常的禽类栖息、采集食物以及活动。

  模式的优势为:禽类脱离了自身的粪便,免除了侵蚀的毒害菌类。

  与此同时,架床养殖也妥善防控了季节状态下的突发病害,减低了周边设定的环境要求。

  便于随时去清扫架床,减低了饲料耗费且养殖期可设定得较长。

  结语

  从常规视角看,水禽被归为禽类,含有鸭鹅及雁等禽类。

  最近几年,城乡提升了较大范围内的生活水准,人们日渐增添了水禽对应着的消费需要。

  饲养水禽拥有的优势为:水禽很易存活且有着优良的本体性能;可加工肉制品,符合了递增态势下的消费走向。

  水禽养殖原有的农户日渐增多,规模化架构下的养殖要确保健康,符合根本的生态指标。

  健康养殖规避了各时段的传染病,减低了养殖户原本承受的较大损失,从长久来看也吻合了农户的根本利益。

【健康养殖的理论与实践】相关文章:

健康家庭理论与实践征文10-13

社会实践理论10-07

无效信托行为的理论与实践10-06

从理论到实践分析论文10-09

健康教育医院护理论文10-09

分析ARP协议的理论与实践10-05

循环经济理论的实践应用论文10-09

实践教学下旅游管理论文10-09

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学习心得03-29

大豆养殖实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