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论文

大专毕业论文-大专论文

时间:2021-02-15 13:35:29 大专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专毕业论文-大专论文

  大专毕业论文,你准备好了吗,以下的大专毕业论文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借鉴。

大专毕业论文-大专论文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1】

  摘 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对73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3例产后出血中,63例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63%),其次为胎盘因素(23%)。

  结论:加强孕前、孕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落实外来孕妇管理,杜绝非法接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良好措施。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4020例,发生产后出血73例(1.82%),年龄19~40岁,平均28.9岁;孕周30~42+3周,平均38.6周;初产妇35例,经产妇38例;有人流史45例(62%)。

  剖宫产48例,阴道分娩20例,阴道助产5例。

  诊断标准: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500ml称产后出血。

  测量方法:阴道分娩用弯盘接血计算,剖宫产按负压瓶计量,分娩及手术中纱布和敷料的血量用面积法估算(10cm×10cm=10ml)。

  结 果

  出血原因:宫缩乏力46例(63%),胎盘因素17例(23%),软产道损伤8例(11%),凝血机制障碍2例(3%)。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正常产1564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0例(1.28%),剖宫产2244例中发生产后出血48例(2.14%),产钳助产177例中发生产后出血4例(2.26%),臀位助产35例中发生产后出血1例(2.86%)。

  产后出血的发生时间:分娩即时剖宫产40例,阴道分娩19例;第四产程(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剖宫产2例,阴道分娩2例;产后2~24小时内剖宫产6例,阴道分娩4例。

  出血量与转归:出血量500~1000ml 47例,1000~1500ml 13例,1500~2000ml 10例,>2000ml 8例;保守治疗有效止血59例,宫腔纱条填塞成功止血9例,经保守治疗出血不能控制而行子宫切除5例,发生失血性休克10例,无孕产妇死亡。

  讨 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发生率近年为2%左右,我院为1.82%,与报道基本相符。

  本组资料提示,产后出血的发生以下列原因最常为常见。

  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

  本组资料统计占63%。

  目前巨大儿的出生率明显增加,由于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临产后肌纤维缩变功能降低,使产程延长,宫缩乏力,难产几率上升,也就增加了产后出血的几率。

  因此在产前宣教中,要指导孕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使子宫肌水肿、渗血,产前使用硫酸镁、镇静剂,致产后宫缩乏力,所以注意产前及早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减少产后出血是很有必要的。

  胎盘因素:流产和分娩对子宫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再次妊娠易发生胎盘粘连,甚至植入,且子宫肌纤维弹性降低,结缔组织增多,产后出血率增加。

  因此,推广避孕,避免多次刮宫,防止多产,是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之一。

  分娩方式:本组资料显示,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2.14%,是平产的近2倍。

  剖宫产产后出血存在两个高峰,一个是择期剖宫产,一个是宫口开全剖宫产。

  择期剖宫产孕妇大部分存在高危因素,且子宫缺乏缩复过程,宫口未扩张,可致宫腔积血,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

  过度试产不能准确估计胎儿体质量,可能导致子宫切口撕裂伤及子宫动静脉,导致产后出血。

  因此,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早发现头盆不称,估计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产后观察:绝大部分孕妇产后出血为即时出血,但本组剖宫产有6例发生在回病房后,阴道分娩有7例发生在产后,提示产妇回病房后应加强巡视,观察生命体征,重视产妇主诉,了解子宫收缩情况,严防产后出血。

  眩晕症初诊分析【2】

  摘 要 通过对眩晕症患者病因、病史、症状、体征和眩晕特点的深入分析,对眩晕症患者做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初步诊断,指导治疗或给眩晕症患者指出一个明确的诊治方向,使广大眩晕症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

  关键词 眩晕症 诊断 分析

  眩晕的分析和诊断

  依据病史和临床所得的材料综合分析,达到定位、定性、定因的诊断目的,指导临床治疗。

  在眩晕的诊断上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来综合分析。

  前庭性眩晕与非前庭性眩晕的鉴别:区别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是眩晕诊断的前提。

  非前庭性眩晕为一种假性眩晕,是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贫血、代谢性疾病、眼源性疾病等,表现为头昏、头重脚轻,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无自身和外景旋转感,很少有恶心、呕吐。

  如为神经症则可有失眠、头痛、无力等症状。

  焦虑症、抑郁症可伴有坐立不安、烦躁、恐惧,病前往往有精神剌激因素。

  客观检查,无神经系统损害体征,脑电图、CT、MRI均未发现异常。见表1。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区别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是眩晕诊断的重要方面。

  前庭性眩晕又称真性眩晕,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

  周围性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旋转或上下左右摇幌感,每次持续时间短,约数十分钟、数小时、数天,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症状加重,闭目后不减轻,常伴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

  心率减慢、严重时血压下降、耳鸣、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表现。

  中枢性眩晕程度比周围性轻,表现向一侧运动感、旋转感不明显,闭目后可减轻,持续时间长,约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头位体位改变症状无明显变化,出汗、面色苍白不明显,常伴有头痛、呕吐、行走不稳、肢体无力,抽搐等。

  体检可发现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瘫痪和病理反射阳性等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常见几种眩晕症的表现

  内耳眩晕症梅尼埃病:多发于中年女性,占眩晕病人的9.7%~30%。

  病因可能由于迷路循环障碍、自主神经障碍、代谢障碍、变态反应、病毒感染等。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旋转感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症状,水平或旋转性眼球震颤,眩晕与眼球震颤成正比伴耳鸣、重听,每次眩晕发作历时数小时至数天,不超过1周,多数在1~2天逐渐减轻而自行缓解,发作间隙期长短不一。

  听力减退呈波动性、渐进性,早期为低音调减退,晚期高音调也减退,眩晕的发作往往随着耳聋的进展而减轻,至完全耳聋时迷路功能消失眩晕发作终止。

  发作间隙期一般无症状,检查可发现单侧感音性耳聋,前庭功能试验一部分病人显示功能减退。

  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在临床极为常见,行眩晕病人18%,女性较男性多发,常发作于50~60岁妇女。

  病因:耳部外伤、内耳疾病、老年、噪音性损伤及药物性等,可使椭圆囊的耳石变性,由于地心引力作用而使耳石移位,于是发生眩晕和眼球震颤。

  临床表现:眩晕呈旋转性、位置性的特点,眼球震颤为旋转性或水平旋转混合性和易疲劳性,重复某种头位可重复出现头晕,一次持续10~20秒,于短期内重复连续检查可逐渐适应而不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无听力及前庭功能障碍,亦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50 岁以上病人。

  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颈椎病、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头晕、呕吐、耳鸣,部分病人可与头位、体位有关,可有小脑、脑干症状如行走不稳、猝倒,半数以上病人由于颈部活动而猝发,这是由于椎体交叉区缺血导致一时性四肢无力所致。

  间隙期检查无任何神经系统体征,由于影像学的进展如CT、磁共振等检查往往是腔隙性梗塞的表现,如反复发作建议做上述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

  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延髓外侧综合征:病因: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行走不稳等。

  体征:病灶侧共济失调,贺纳氏征、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麻痹,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面部对侧肢体)。

  脑磁共振检查可以证实。

  听神经瘤:临床表现:以前庭神经受累出现的不稳感为首发症状者占10%,应注意与其他可引起眩晕的疾病相区别。

  根据慢性发展的病史,仔细地检查听力,其他如小脑症状三叉、外展、面神经等损害,晚期可有高颅压。

  磁共振检查可以确诊。

  皮层眩晕-癫痫:前庭系统的皮层中枢位于颞叶(颞上回后部、上半部,颞-顶交界处和岛叶的上部),这些区域的病变,包括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或损伤后疤痕形成等均可刺激皮层,作为一个发病灶。

  临床表现:眩晕可作为癫痫发作的先兆,病人突然发生旋转感或外界物体向一侧运动感伴恶心,当发展至皮层听、嗅区则出现幻听、幻嗅,多数病人可出现精神运动性发作症状(如突然与外界失去接触、自动症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强直-阵挛发作。

  少数病人有眩晕先兆感而不出现其他症状,所谓流产型发作以动态脑电图阳性率较高,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寻找病因。

  其他如脑干肿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多发性硬化、外伤等引起眩晕。

  非前庭性眩晕:如眼源性的眩晕、耳鼻喉科疾病、各种心血管疾病、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眩晕。

  参考文献

  1 粟秀初,黄如训.眩晕.西安:第四军医出版社,2005,1-2:117-199.

  2 杨期东,刘政.眩晕的分类和诊断.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10:584.

  3 关秀萍.国人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综合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8:755.

  4 谢涛,王龙成,王全山,等.322例老年人眩晕病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91:22.

  农户借贷行为分析【3】

  摘要:本文通过在晋江的`调查,结合各方面因素,选择4个样本村进行入户调查,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一系列分析,了解到民间借贷行为在晋江较为盛行,且利率较高,同时用聚类的方式将民众分为3类,第一类为普通人群。

  第二类人群为弱势人群,第三类人群为较高端的人群。

  关键词:民间借贷 聚类分析 借贷行为

  一、民间借贷基本情况

  民间借贷又称“民间信用”或“个人信用”,指居民个人向集体及其互相间提供的信用,一般采取利息面议,直接成交的方式。

  我国民间借贷的存在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整以及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的影响,民间借贷市场更趋活跃,呈现出借贷规模扩张化、借贷用途多样化的特点,对金融业的影响日渐加深,已引起社会尤其是金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我们以农户需求为主要分析方向,通过对比,选取了中小企业相对较多的晋江作为调查地点,走访了海镇菌柄村、深沪镇东山村、陈埭镇坊脚村、西园街道后间村,进行入户调查,以求可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信息。

  二、借贷需求情况

  (一)分析当地的民众对于借贷的了解程度

  对于当地存贷款的利率,有36.95%的人表示理解,可见当地的存贷款资金流通还是较为普遍的,有36.95%的人比较频繁的进行借贷,并对利率进行关注。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有一半以上的人对此并不熟悉,这或许不能说明他们的借贷行为少,只能说明他们对银行的了解较少,不经常使用银行这种金融服务系统。

  (二)分析调查地点的民间借贷是否盛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 我们对问卷结果进行平均,发现当地民众可以接受的长期利率为34.83022%,短期利率为40.16705%,远远超过任何期限的人民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通过这个结果我们可以推测,在调查地点,异于银行借贷的融资形式是能够生存的,甚至我们可以大胆的估计,这种融资形式——民间融资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大多数农户可能对高利贷等也有所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