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论文

纺织工程专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26 14:23:50 大专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纺织工程专业能力培养

  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提高本国的纺织企业力量,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因此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纺织工程专业能力培养【1】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应根据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确立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纺织商贸实践能力综合培育的指导思想,本文围绕纺织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结合行业与企业对用人的要求分析了本专业的就业领域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纺织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高技术;创新;就业需求

  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早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就提出纺织业发展要强调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

  也就是说,在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力和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品牌,即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需要具有高技术和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1]。

  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提高本国的纺织企业力量,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因此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适应这些需求,纺织工程专业应确立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纺织商贸实践能力综合培育的指导思想。

  专业应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纺织材料科学、现代纺织加工制造技术、纺织品设计与纺织产品检验等工程理论与实践知识,熟悉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与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满足纺织生产一线和纺织贸易的岗位要求,从事纺织生产管理、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纺织产品检验、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的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

  具备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掌握纺织品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纺织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纺织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掌握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纺织专业知识分析纺织品检验、纺织贸易业务中的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掌握纺织生产流程,掌握纺织品开发技术,具有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品产品设计、纺织产品检验和解决纺织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创新的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跟踪纺织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提出解决纺织工程问题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纺织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掌握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能够针对纺织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纺织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6.工程与社会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

  熟悉与纺织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能够客观评价纺织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具有运用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具有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纺织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能够制定项目规划,并整合资源,组织实施。

  12.终身学习

  能够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在纺织工程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采取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及早接触社会提供机会,以便由此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准备。

  纺织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轻工纺织食品类,其中轻工纺织食品类共15个专业,纺织工程专业在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中排名第3。

  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以在纺织企业的技术和业务管理部门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到经营和外贸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外贸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纺织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同时,由于专业调整,毕业生就业面更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大型公司就业,不少毕业生被合资、独资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被国外企业录用,直接到境外就业。

  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销售工程师、面料辅料采购、专业咨询技术人员、机械工程师、机电产品招标与进口业务经理、销售经理、储备干部、纺织助剂销售工程师、面料开发、产品检验工程师、验货员、研发工程师等[1]。

  据统计,纺织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上海、2、广州、3、杭州、4、深圳、5、苏州、6、北京、7、东莞、8、宁波、9、青岛、10、南京。

  参考文献:

  [1]2016年纺织类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形势分析解读,三思教育网。

  纺织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2】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优秀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文对纺织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能力;实践培养

  0 引言

  依据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市场化的特点,结合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开展教学研究与探索,制订出以制订出切实可行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纺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低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水平低于学术型人才。

  此类的认识不仅存在于部分教师,也存在于部分学生,更有很大部分企业人员持类似的观点。

  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师生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和认同,真正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地位。

  1 整合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按照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四个层次设置相关课程。

  公共基础模块所含的课程是每个工科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数学、物理、外语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专业模块由专业课、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

  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中的理论课主要由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审美艺术体卫类组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纺织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把握纺织专业的技术领域状况和发展趋势,确定专业服务面向,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总体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效地保证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 注重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

  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和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分级分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中设置不同教学模块,在教学组织上体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优质服务。

  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

  ?突出两“重”,彰显两“强”?,重视基础理论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注重课内授课学时和课外学习时间的均衡,合理安排自主学习课程和创新环节。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是纺织工程专业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周数,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硬件建设,提升了实验室的功能,较好地满足了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培养的需要,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组织纺工特色的学科竞赛,组织了针织品及服饰设计与制作竞赛、纺织品特种印花印染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是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四是加强专业技能岗位培训,联合市劳动局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纺织纤维检验高级工技能培训。

  3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善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改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纺织类实验教学中去,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样品库,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纺织类实验教学的实效。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及启发研究等,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纺织类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探索, 减少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是专业课的实验,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使专业课更着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和科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实验操作的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加强校企结合,提高纺织专业实习质量。

  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带队指导;聘请企业专家做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出于市场竞争和自身核心利益的考虑,对每年长时间接收多名学生深入参与企业生产实际和产品设计开发存在顾虑。

  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在相应实习过的企业工作,所以企业担心生产技术和产品秘密外流,而且,企业在该项目实施中基本上付出较多,收益较少,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所以,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从税收政策的减免、高新企业的审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等政策方面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企业予以支持,同时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以促进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真正有效落实。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同时,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联合导师指导学生。

  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加以改革,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结语:综上,面对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工程教育担负着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的人才,必须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制度人性化、培养评价全程化的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朱晓莹.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6):18.

  [2]潘维真.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32.[参考文献]

  [3]严雪峰,黄晓梅.基于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改革[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86-88.

  纺织工程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3】

  [摘要]“卓越计划”是为社会培养造就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大项目。

  本文围绕纺织工程本科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从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诉求、培养模式的更新、工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纺织 工程实践 创新

  2009年底,教育部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体现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纺织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优秀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

  应用型纺织工程人才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设计型纺织工程人才在硕士阶段培养。

  本文主要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讨论。

  一、应用型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诉求

  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或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从知识与能力结构看,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基础科学知识;(2)纺织核心工程基础知识;(3)纺织高级工程基础知识;(4)解决纺织专业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5)实验中探寻知识及文献查阅的能力;(6)创新精神与职业道德;(7)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能力;(8)交流能力;(9)项目的构思、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上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除学校内部所提供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外,很大程度上需要在现场真实环境下,通过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进行实战训练。

  必须分析和评价企业实践教育与传统校内教育的差异,提取和形成企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设计和创新能力。

  图1为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获取路径。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代之以“专业能力进阶”的培养方式,多维度、交错融合、螺旋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以专业能力为导向,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进行高度融合。

  可根据每学年学生专业能力的不同,配套安排各类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遵循纺织工程专业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将工程实践分为工程基础实践(第一学年)、工程专项实践(第二学年)、工程综合实践(第三学年)和工程创新实践(第四学年)4个阶段,各阶段逐年为难度和要求提升关系[1]。

  三、工程实践课程的设置

  在“专业能力进阶”模式下,实践课程的设置以时间为主线,在不同学年,根据校内课程教学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采用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进行。

  工程实践课程与校内课程之间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相互衔接,彼此互补,不能逆向、重复和缺损,如图2所示。

  四、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同时,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联合导师指导学生。

  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加以改革,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2]。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一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低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水平低于学术型人才。

  此类的认识不仅存在于部分教师,也存在于部分学生,更有很大部分企业人员持类似的观点。

  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师生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和认同,真正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中需要进一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由于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出于市场竞争和自身核心利益的考虑,对每年长时间接收多名学生深入参与企业生产实际和产品设计开发存在顾虑。

  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在相应实习过的企业工作,所以企业担心生产技术和产品秘密外流,而且,企业在该项目实施中基本上付出较多,收益较少,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所以,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从税收政策的减免、高新企业的审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等政策方面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企业予以支持,同时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以促进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真正有效落实。

  除此之外,企业导师指导能力的认定存在难度和不确定性,在学生多、企业导师缺乏的大背景下,需要加强企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严雪峰,黄晓梅.基于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改革[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86-88.

  [2]樊立萍.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3-4.

【纺织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相关文章:

建环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10-01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10-08

工程管理专业物业管理方向的设置与学生能力培养10-08

纺织工程专业实习报告02-17

纺织工程专业简历模板10-09

医学检验专业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论文10-08

纺织工程专业实习报告通用04-06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土木工程论文10-08

加强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师资建设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