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

浅析下肢长短对百米成绩的影响

时间:2021-01-31 16:04:31 电大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下肢长短对百米成绩的影响

  下面是YJBYS为大家整理的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一篇——浅析下肢长短对百米成绩的影响,欢迎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信息技术等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步长、步频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影响短跑的因素有步频、步幅、百米速度受到腿长与身高的比例个人反应能力、肺活量、腿部肌肉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是通过放松协调的技术在快步频的基础上充分加大上,下肢摆动幅度,以取得较大的步长,达到更高的速度 ,有些则是改善髋关节的柔韧性来增大髋关节的运动幅度,但是步幅的提高 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以技术晚上为优势的整体因素影响,没有良好的生理基础为支撑,从而影响步长来提高百米成绩,抛开个人反应能力、肺活量、腿部肌肉能力。

  关键词:身体形态 短跑身高 短跑运动员 选材

  1 前言

  速度素质经后天训练是可以提高的,步频、步幅是决定跑速的两大因素.步幅大、步孩高,速度必然快 这个道理是总所周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步长、步频是影响速度发挥的主要因素。但对矛盾、统一的步长与步频在跑中如何协调配合,在训练中优先发展步长还是步频却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首先身高并不是制约短跑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先进的科学结合经验方能准确地选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短跑运动水平亦不断提高,国内传统的短跑选材理论及指标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研究旨在为我国短跑运动员选材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影响百米的身体形态指标主要指标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身高指标、比下肢长、比大小腿长、比踝围和比跟腱长等,然而下肢的长短也直接影响步长,比下肢长指标在男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的作用与重要性这是反映下肢长度和重心高度的重要指标,在一定身高的条件下,下肢较长的有利于表现较大的步幅,这一指标对以后发展运动员步幅有重要参考价值。

  传统选材学理论表明,短跑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在身高问题上的争议比较大,近代男子100米世界前50名运动员的成绩均在10秒左右,运动员的身高则分布在1.60米-1.93米之间。最高与最矮者相差28厘米,平均身高1.79米,变动率为3.86%,这说明100米跑对运动员的身高并没有定向化的.要求。世界一流的短跑运动员男子身高应该在1.80m左右,因为只有这个身高,人的步频和步幅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结合,人体的协调性也只有在这个身高才能发挥到极限。但实际上我们从北京奥运会短跑世界纪录和历届奥运会纪录上可以看出刷新纪录的却是身材高大的选手,其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则是身高1.96m的牙买加选手尤森~博尔特,他用9.69s的成绩轻松摘得男子100m冠军并且刷新实际记录,与此同时还改写了200m以及4×100m接力三项世界纪录.从男子100m、200m到女子100m、200m和400m栏,接二连三的被牙买加选手夺走金牌的时候,除了感叹牙买加运动员创造的神奇,其实大家更应该从选材学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这一现象.尤森-博尔特、谢莉-安-弗雷泽、特伦-斯图尔特的身高与他们创造的成绩,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适宜从事短跑运动吗?”这一问题.为了探析该问题内部可能的规律,加快我国短跑运动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对论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大小腿长指标在男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大小腿长是构成跑的合理技术的两个主要因素,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无论在的跑的摆动、下压、扒地支撑缓冲等方面都是有利的,在完成折叠前摆动动作的过程中,大腿较短,摆动半径就小,根据运动力学原理,半径越小,转动速度越快,故大腿较短者摆动速度快,并且有力。同样,在完成下压扒地动作过程中,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脚掌对地面扒地速度就大于小腿较短者,从而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和缩短支撑时间。大腿长/(小腿长+足高)×100这一指标反映了运动员大小腿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越小,说明大腿越短,小腿越长,对运动员在运动中加大摆动腿的幅度是很有利的[2]。由此可见,此项指标在选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