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

影响基层电大发展的几个倾向论文

时间:2022-10-09 02:15:56 电大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影响基层电大发展的几个倾向论文

  影响基层电大发展的几个倾向论文是小编为电大学校的同学带来的论文范文,写论文时可以作为参考哦。

影响基层电大发展的几个倾向论文

  影响基层电大发展的几个倾向论文【1】

  [摘 要]基层电大是电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基层电大存在的问题,旨在引发深入思考和研究困扰电大可持续发展的症结,从而谋划全系统协调发展,走品牌和特色之路,走质量取胜之路,走服务取胜之路,

  [关键词]基层电大 发展 倾向

  电大办学系统由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和基层电大三级电大组成,基层电大即地市级电大及所辖电大工作站。

  基层电大处于整个电大系统链条的最底端,从业务上受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双重指导和领导,同时,也是电大重要的办学实体,也就是说在整个电大系统中,基层电大承担着最基本的办学任务,因此基层电大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大系统办学质量的好坏。

  近年来,随着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的成功,给基层电大拓展了生存空间,可以说,基层电大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不论是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资源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由于利益驱动的短视行为,造成一些基层电大在发展中出现了违背办学规律的错误倾向,致使电大教育教学质量滑坡,社会声誉下降,这些影响电大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应该引起电大人的高度重视和反思。

  1.招生导向倾向。

  即把招生数量的多少作为教学绩效评估一个首要指标甚至唯一指标来评价的行为。

  以此为导向,就自然导致了学校一切工作围绕招生数量的多少来运转,势必造成后续的教学及管理不能正常开展。

  电大开放教育招生尽管没设门槛,但是并不等于没有门槛,也绝不是泛入的,而从一些基层电大的招生实际情况来看,大有“拾进篮子的就是菜”的感觉,虽有基础学历要求,但是没有进行真正文化课基础测试,尤其专科招生方面更为突出,原因是基础学历造假容易,招生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

  从开放教育招生宣传导向看,在迎合学员,从学员入学水平测试看,可以说流于形式。

  不仅给专科阶段的教学管理带来难度,同时,由于电大本科基本生源来自电大专科继续升本,其带来的教学管理上的负面连锁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知道,按着开放教育的基本招生理念,学校虽不设门槛,但是严格的文化测试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严格的文化基础测试,我们后续教学及管理才能有针对性进行,完全学分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2.重视学制管理忽视学分管理的倾向。

  电大开放教育实施的完全学分制,只有重视完全学分制管理,才能有针对性对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学员的分类管理。

  电大学分八年有效,也就是说学员可在八年内根据自己的文化基础确定自己的每学期的课程学习计划和毕业学分计划。

  然而,目前基层电大不论从招生层面或管理层而均强调的是两年(或三年)毕业,而忽视完全学分制,这样从吸引生源看,迎合了有就读愿望的人的心理,但这个模糊概念却给有就读愿望的人提供了一个错误信息,不论自己的基础如何均能在两年(或三年)内毕业并拿到文凭。

  也给那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个别学员埋下了考试违纪的口实,从而给考试管理带来压力,甚至暴力威胁监考人员,长此以往势必形成考试抄袭、教学无的放矢,教学混乱的无序状态。

  笔者在一次毕业综合实践动员时向学员提过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开放教育实行完全学分制吗?”回答是鲜有人知,当我又提到“你们知道电大学分八年有效吗”,得到的回答是一片嘘声,这就说明,我们的开放教育学员并没有按着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学业,只了解两年(或三年)齐步走毕业。

  这样一来必然导致教学和管理要求与学员要求存在矛盾冲突,若生源短缺、招生竞争压力加大,校方只好在考试管理上持暖昧态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过分强调学员自主学习的倾向。

  电大开放教育模式允许学员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自主学习,但过分的强调就会造成学员缺乏对学校的一种认同,没有归属感,教学质量无从谈起。

  我们认为自主学习适合那些学习目的非常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员。

  诸如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因为应对这类考试的学员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同时也十分清楚自己知识结构与考试要求之间的差距,因此,他们能够针对考试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做出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并一步一个脚印的实施计划,最终实现预定目标。

  可见自主学习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预定目标清晰明确;其二,具备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从电大目前的生源情况看,首先,学习目标是不明确的。

  就笔者了解,到电大报名的学员在选择就读专业方面很少考虑是否能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挂钩,绝大多数是询问哪个专业好过关好毕业, (从目前电大在校生人数结构看,文科专业如法律、行政管理等专业占总人数的绝大比重,而经济类、理工类专业人数则越来越少),这一现象足以说明一个问题――报名者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再加上日前招生竞争也比较激烈,招生人员也只好投其所好,很少引导甚至不加引导。

  出于这样一个动机来上学,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关心自己今后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是再自然而然的事了。

  其次,电大开放教育学员也不具备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方面,由于历年普通高校的扩招以及外地各种办学形式的出现,造成目前电大生源结构只能由层层筛选后文化课基础薄弱人员构成。

  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在此前提下,如果还是教条的强调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特点,而弱化对学员的管理的话,开放教育的自主不学习就是必然的结果。

  学员把钱一交,完事大吉。

  管他学什么、如何学,反正我交了钱,你就得给我“货”――文凭。

  众所周知,电大之所以曾在成人高校中享有盛誉,得益于电大建校初期学员在完成自己的学业过程中电大的严格要求,虽让他们付出了坚韧的努力,但促使他们通过努力不仅收获了知识,并战胜了自我,在自律和他律的双重压力下成就了自我,最终让他们以自己是电大学员而感到骄傲。

  可见,在条件不具备的前提下教条的强调学员自主学习,没有一个严格、完整的学习过程要求,电大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应该通过引导,使学员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加强管理促使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而绝不是姑息、迁就、迎合。

  4.教学过程考核重程序轻操作的倾向。

  以开放教育考核为例:开放教育考核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形成性考核,一种是终结性考核。

  而形成性考核是对传统教育考核方式的一大突破和创新,是终结性考核的重要补充,实现了由传统教育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向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并举的重大转变。

  也是对开放教育学员自主学习过程、效果的检查、督促及评价。

  这一过程的完成,绝不仅仅完成作业,而是一项系统。

  学生通过形成性考核做到:(1)带着什么问题学习:(2)掌握哪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

  老师通过形成性考核应该做到:(3)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4)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5)探索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相当一部分基层电大的形成性考核手段单一,导致形成性考核流于形式;操作不够规范,甚至将形成性考核作为方便学员终结性考核顺利过关的辅助手段。

  因此形成性考核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花架子,与传统教育相比只是多了一道程序而已,没有真正发挥出形成性考核应有的作用。

  5.重模式建设轻具体落实效果的倾向。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较传统教育无疑是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的实施自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然而,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模式都需要与教学实际结合,与学员的适应能力结合,如果脱离实际,那么再完美的模式也是一纸空文,没有实际意义。

  造成这种局面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从主观层面分析,过于教条的理解远程开放教育这一教育形式的特点和要求,并根据其特点和要求建立和制定相应的模式,而脱离学生适应能力的实际,不能很好的边实践边改革边完善。

  从客观层而分析,开放教育实施以来,上级电大各种检查、评估花样繁多,而众多的检查、评估多以指标体系表现,这些指标体系多着眼于考核基层电大是否“有”,而很难做到考核“细”、考核“实”,这也是导致基层电大在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设上下大力气,而不做实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分析,基层电大是电大的组成细胞,透视一些基层电大其办学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把整个电大系统比做长堤,那么一些基层电火的行为将可能成为毁堤的蚁穴,不能不引起我们关注和思考。

  电大要可持续发展,必须站在全系统的高度谋划全系统协调发展,走品牌和特色之路,走质量取胜之路,走服务取胜之路。

  参考文献

  1 《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主编桑新民,副主编张倩苇,中央广播电大学出版社

  2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主编于云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 《完善基层电大教学过程保证远程教育质量》周勇《北京电大学报》2006年2月

  微创新引领下基层电大教学质量论文【2】

  一、基层电大教学质量现状

  (一)基层电大层面

  1.专业设置缺少规划,课程设计不够合理

  基层电大办学规模的稳定乃至扩张,固然有成人教育整体态势发展良好的原因,但也不排除基层电大的盲目扩张。

  为了扩大招生、留住学生,基层电大有专业即招,致使很多专业一季招生的人数在十人乃至五人以下。

  以笔者所在学校两季招生专业及人数为例,十人以下班级数占比44.05%,其中,五人以下班级数占比20.5%。

  这些人数少的班级很多集中在工程造价和数控技术等专业性强、操作要求高的几个专业上,而这恰恰是独立存在的基层电大的弱项。

  学校缺少该类专业的教师,缺乏专业的实践操作场所,基本以外聘或外借为主,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加上本身就较少的班级人数导致相关几个专业的学生到课率极其低下,进而直接影响了这几个专业的教学质量,考试课程通过率普遍低于其他专业。

  通过研究学校2013年两学期的课程及格率情况,发现学校25%左右的课程及格率低于全省水平,而这些课程又集中在英语、数学、计算机、工程及个别经济类课程上。

  此外,基层电大的课程设计也不尽合理。

  如我校有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教学规范和制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推行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形成了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制度。

  同时,学校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和督导评价,极大地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校的教学规范也有其自身硬伤,单一化的教学规范很难适合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

  以一门纯理论课和实践操作类课程的教学类型和教学具体形式比较为例,理论课的教学类型主要有面授辅导、网上导学、自主学习,教学具体形式则有教师主讲、学生自学、网上导学、课堂讨论、答疑。

  操作性课程的教学类型和教学具体形式基本类似,分别是面授辅导、上机实验、网上导学、自主学习和教师主讲、学生自学、网上导学、课堂讨论、答疑、实践。

  文科类专业和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理工类课程使用同一教学规范,其不合理性不言而喻。

  2.教学资源传统单一,教学服务被动滞后

  基层电大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上级电大:纸质资源主要是教材、教学指导书等;网络资源则主要体现在中央、省级电大在线的相关资源上。

  但基层电大对资源建设又有很大的能动性,会对上级电大的资源进行整理过滤重新整合供学生使用。

  以本校为例,电大在线要求教师统一上传规定资源,资料的基本内容、结构形式、上传时间有统一的规定。

  如开学前一周上传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内容;教学辅导按周逐个上传,作业和参考资料与教学同步上传。

  同时对具体内容有详细规定,如教学辅导必须包含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与学的方法、教学具体内容、课后思考与练习。

  可以看出,学校的资源建设还是非常规范有序的,但就资源本身而言又是非常传统单一的,大部分的资源均是WORD形式的文字资料,在信息泛滥的数字化时代,这样的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学生使用是值得思考的。

  从具体的数据看,教师的资源建设较好但学生的使用率较低。

  笔者随机抽取两门课程,发现针对教学大纲、课程说明的这些资源,学生的点击率极低,平均点击率不到十个点(点击数/学生人数)。

  相比较而言,作业答案、复习资料的点击率则较高,作业答案的点击率高达242.9%,复习资料的点击率也达到175.7%。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另一主体,又是我们必须服务好的对象。

  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基层电大对学生的服务都非常到位,手段也很多样化。

  但是,也不乏个别基层电大在对学生服务方面存在态度的被动和手段的滞后。

  3.教学管理有待规范,教师队伍需要规划

  教学管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

  多年的办学经验和每年的教学检查使基层电大的教学管理越来越趋于规范。

  以本校为例,从第一堂课如何传授、如何上好仅有的面授课到如何建设网上资源、如何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等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操作流程,但是,鉴于校情、学情,教学管理只具有普适性,特殊专业、特殊课程则难以适应。

  如面授课安排,只能大致地规定几个大类,如文科类安排9—12课时,财经类安排15—24课时,理工英语类安排24—30课时。

  可以看出,理工、英语类的面授课时相对较多,虽然这几个专业学生的到课率极低,但因为学校传统及考虑到教师考核,这中间的矛盾始终未找到很好的方法加以解决,也成为学校面授课管理的软肋。

  近几年,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基层电大的教师多为“双肩挑”的身份,忙于事务性的行政工作,对自身发展少有规划,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甚重视。

  因此,整体实力无论是师生比、专业配置还是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上级电大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师生比,基层电大基本在1/20,越到县级电大比例越高;专业配置,基层电大的教师专业配置极其不平衡,经常存在“专业课无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却无课上”的情况;业务能力,从全省电大的教学竞赛、科研立项、论文课题评奖等均可直接反映出基层电大与上级电大的差距。

  (二)学生层面

  1.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态度欠端正

  市场经济下的学习带有很大的功利性。

  学校曾经组织学生座谈、班主任调研,60%的学生明确表示,来电大读书就是为了拿文凭;15%的学生表示,既想拿文凭也想学点知识;15%的学生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来干啥,家长叫来读就来了;只有10%的学生表示确实想学点知识,因为知识更新换代太快了,一个专业有时感觉工作上会力不从心,希望拓宽自己的知识范畴。

  学习目的的不正确直接导致了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很多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面授课的到课率也是新生的时候较好,老生基本也就维持在33%左右;完成网上作业、纸质作业均是比较被动,有些甚至由教师、家长全权代劳。

  2.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技术不熟练

  近几年,电大的生源越来越倾向年轻化,很多学生来自职业中专院校。

  这些学生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看,属于学习能力较差的一类,到了电大,以自主学习为主,其学习能力的弱势就更加明显地显现了出来。

  他们无法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融入成人学生学习的氛围,只能被动地跟着班主任、学校的要求逐个打折扣地完成任务。

  电大远程教育的很多教学环节需要在网上完成,但是,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较差,使用各教学网站的技能不熟练。

  学校曾经进行过学生网上学习能力比赛,参赛的四十位学生均是班主任从各个班级中优选出来的,但是面对一些常规的教学平台,很多学生还是不知该如何使用。

  3.自我管理不到位,归属意识不强烈,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极其缺乏

  年龄层次、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对于如何安排生活、学习、工作,如何实现成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淡薄且能力欠缺。

  由于面授课的减少,师生之间的直接见面机会不多,学生来校的时间也有限,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不仅体现在对学校活动参与的不积极、对学校教学要求的不理解,也体现在毕业后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不够。

  从最近上级电大的几次毕业生调查来看,很少有同学会主动承认自己是电大毕业的,对于学校的一些调查要求也是持消极态度。

  二、“微创新”理念

  “微创新”一词来源于互联网。

  周鸿祎在一次互联网行业论坛上如此定义网络发展的新趋势:“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从此,“微创新”一词被广泛应用。

  在教育领域,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可以由政府部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以保证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可以由专家引领,以发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及应用。

  但这些都不能直接解决学校、教师每天遇到的具体问题。

  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对于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同样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

  当然,这不够宏观,也不能一时成为体系,所以,较之宏观层面的教育改革,我们称之为“教育微创新”。

  相对于中央电大的顶层设计,基层电大的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每天所面对的问题更细微更实际,这些都是“教育微创新”的切入点。

  如上所说,基层电大教学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不乏上级电大的原因,如平台的多样化和不成熟、系统的统一性禁锢了地方的独特性、体系内政策的多变性和问题解决的不及时等等。

  这些对于基层电大而言,只能反映却无力解决。

  因此,从基层电大的实际出发,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推进“教育微创新”,才是提升基层电大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三、提升基层电大教学质量的“微创新”举措

  (一)集中专业设置,优化教师队伍

  基层电大位于电大金字塔系统的底部,力薄人稀,其专业设置不宜过多,应该集合学校优势,选择历年招生情况较好同时有本地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

  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师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与已有专业相一致的教师重点培养,其余教师则努力引导一专多能,利用业余时间辅修专业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相关资格证考试,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至于生源稀少的小专业,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奥鹏”网络教育学习,成功实现电大招生零流失。

  (二)规范常态教学,尝试特色教学

  1.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预约教学

  人数少的专业适合此种教学模式。

  开学初,根据教学计划和要求,学校给出一个建设性的上课次数提案,在取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双方协商上课时间,可以由学生自定,也可以学校安排出时间供学生选择。

  这样做,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平衡学生的工学矛盾,进而提高到课率。

  从实施的三个学期来看,效果很好,小班预约的平均到课率高于学校整体的平均到课率,个别课程的到课率甚至达到75%以上。

  (2)答疑教学

  在面授课到课率低下的情况下,文科相关专业可以采用少安排面授课乃至不安排面授课,再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时答疑的教学模式。

  开学初,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布置教学任务,下达课程学习任务通知,分阶段通过答疑的形式验收学习成果。

  如果前期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下一阶段则可继续沿用此教学模式,如若情况不理想,则可中间临时安排面授课,解决答疑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3)讲座教学

  学生多且涉及专业多的公共思政或时政类课程、教育前沿课程、经济前沿课程等适合采用讲座教学,以讲座代替常规教学,突出课程重点、难点和特色。

  学期初,根据课程性质,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圈定专题讲座的主题,使其既不偏离课程基础知识点,又不局限于文字知识,以3—4次讲座理清知识脉络、串联前沿信息,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4)案例教学

  法学、教育、工商等专业适合此种教学模式。

  如法学专业的案例教学可以以到法庭听审而后讨论的形式进行,也可直接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就一具体案例进行辩论,找出案子疑点深思进而扎实知识。

  工商专业的案例教学则可以通过学生案例大赛的形式进行,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比赛规则,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本地实际案例收集与分析。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知识不再是教材上枯燥的文字,而变得更加鲜活。

  2.引导性的教学方法

  毕业论文一直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大事,尤其是论文答辩,很多学生在面对答辩时会有一定的焦虑情绪,经常会咨询教师各种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可以尝试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在正式答辩前几天,各专业先找一位学生进行模拟答辩,同时进行拍摄录像,所有的流程要求跟正式答辩完全一致,然后把录像上传到学校网站供学生观摩学习,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答辩。

  笔者学校进行过这样的尝试,效果良好,录像的使用率极高,人均点击达到3.6次,学生论文答辩的质量也明显有所提升。

  (三)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服务

  年轻的学生更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手机开一开,微信扫一扫,一段微课教学就实现了,这既是未来成人教育资源推广的一种必然趋势,也逐渐在有些基层电大成为现实。

  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型的教学平台,还要能吸引学生选择使用,因此,提升教学服务成为必然。

  电大的教学平台较多,而且很多平台之间不兼容,新的平台又很不完善,给学生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学服务可以尝试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新生入学的教学平台培训,应把每个平台的要点、学习方式现场给学生演示,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二是校方应对各教学平台进行图片制作,把每个平台使用过程一步一步截图留存,制作成实际操作的PPT或微课,上传在学校相关页面供学生下载观看,方便学生的使用和随时学习。

  提升教学服务可采用如下方式:一是课程QQ群。

  针对个别学生参与面大、网络技能要求高的课程,学校可专门开设课程QQ群。

  操作上,该群设管理员1人,主要负责群设立、管理等工作;专业教师1人,主要负责专业指导、答疑、教学材料上传及实时、非实时的讨论等工作。

  通过此举,增加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体现网络教学与面授辅导、自主学习与信息交互的结合。

  二是特殊课程AB班设置。

  以《经济数学基础12》为例,该课程涉及学生较多,但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属于学校重点关注课程。

  从历年成绩分析来看,会计专业学生明显基础较好,但工商、电商专业的学生却相对较差。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该课程可以尝试AB班授课制。

  入学时,学校对新生进行该课程的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打乱专业实施AB班分班制教育,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学生学习任务通知书的发放。

  学校和学生是一种实际半分离的状态,学校的很多教学要求没法及时传达给学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可以设计一份学生学习任务通知书,把一学期的学习信息在开学报到时传达给学生,方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任务通知书可包含以下内容:本学期开设课程、每门课的面授时间安排、网上导学安排、作业形式、作业次数、考试形式及其他教学要求。

  (四)以技能促能力,转态度明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技能。

  整体而言,电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偏弱,自主学习能力更弱,这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校方的原因。

  仅有的几次面授课,教师都是急于将教学重难点加以传授,而对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引导就略显单薄。

  为此,基层电大可以另辟蹊径,以各项学习技能比赛吸引学生参与,通过比赛提升其学习技能,进而提升其常规学习能力。

  1.自主研读教材的能力

  临到期末,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教材还是新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没时间看书;二是面对厚厚的教材不知道从何下手。

  可见,学生自主研读教材的能力非常薄弱。

  为此,基层电大可以尝试开展“我来读教材,用心记笔记”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赛。

  学期初,每班确定1—2门课程为比赛科目,全体学生参与,期末前上交教材原本及学习笔记,由专业教师组成专家组选评,教材原本主要看学生对教材的使用度及教材上的学习点滴反映(如划线是否为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内容边上有否一定的学习体会、感受或疑问等);学习笔记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能完整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一般的学习笔记应包括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具体内容、学习体会或思考等。

  通过每学期多门次这样的比赛,逐渐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2.熟练进行网上学习的能力

  与自主研读教材能力相匹配的还有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

  较强的网上学习能力是电大学生必备的学习技能之一,网上学习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熟练使用网上教学资源的能力。

  电大的教学资源大部分展示在各教学平台上,学生在自主研究教材的时候必定以各平台的资源为依据;二是熟练完成各教学平台教学任务的能力。

  目前,上级电大的教学平台很多,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较多,没有熟练的学习技能则无法适应电大这种远程学习模式。

  为此,基层电大可以开展以“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多样化,有网上查阅资源的、有开展网上导学课的、有平台学习过程展示的,等等。

  主要目的还是在于通过一系列教学平台的演示和操作,培养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推动各教学平台的有效运用,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通过多层次、多途径的各种技能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加强人性关怀,搭建校生平台

  基于电大的教学特点,校生之间的疏离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这也成为基层电大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一个障碍。

  因此,在既有现实面前,如何改善这种现状,拉近校生距离,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是每个电大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此环境下,各地基层电大纷纷出奇招想妙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进人文关怀,其中,搭建校生平台成为各种选择中的最佳。

  1.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最佳方案应该是各种特色学生墙的设置和展示。

  学生是学校绝对的主角,在一个布满各种特色学生墙的校园内,不仅能展示学生的各种成果,更能体现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学生墙可以分主题布置:如“学生活动墙”,可以是临时性的,随季节随活动而变;而“毕业生墙”、“优秀学生墙”则可以是永久性的,既有纪念价值,更有激励意义。

  2.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设定三个主题,分别为“新生季”“毕业季”“青春季”:以“新生季”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可以包括新生开学典礼、迎新第一课、迎新联欢等,使教学活动和文娱活动有机结合;“毕业季”可以包括毕业典礼、证书发放、毕业照留念、毕业感言、毕业狂欢活动等;“青春季”的主题则有感于电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可以以娱乐为主,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校园鹊桥会等形式均可。

  主题可以固定,内容则时常可以更新,既符合学生的青春动感,又不失学校的文化主题精神。

  3.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文化活动的开展给了学生参与学校建设、投入学校氛围的一个桥梁,真正地融入则需要心与心的交融,为此,走近学生进而走进学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方式有很多:首先,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改进工作方法和教学方法;其次,可以选择走访学生家庭和单位,了解学生的另一面,了解用人单位所需;最后,可以走访特殊学生,如贫苦学生、身患疾病学生,春风化雨,带给学生温暖的同时真正走进学生,搭起校生之间的彩虹桥。

【影响基层电大发展的几个倾向论文】相关文章:

在线学习辅导教学方式对基层电大教师工作的影响论文10-06

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10-01

基层电大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影响因素10-08

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论文10-01

地方电大教学资源建设发展策略的论文10-06

基层电大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分析10-26

优质护理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影响论文10-08

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10-01

物理学发展对现代通信的影响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