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交换模式的比较

时间:2022-10-05 22:02:08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交换模式的比较

  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交换模式的比较【1】

  [摘要] 通过分析、比较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中的不同数据交换模式,从而为解决各职能政府间的异构数据库之间采用何种交换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进一步为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增值和共享,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架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模式

  我国的电子政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在信息化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过去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在分散体制下投入的,造成了现有的信息系统相对的分散、异构和封闭,没有统一的体制和架构,相互之间不能互动,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共享。

  电子政务系统面临着普遍的“信息孤岛”问题,如何彻底消除“信息孤孤岛”,有效地整合现有及未来的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数据成为当前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采用一种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相互的数据交流和共享,从而有效地整合现有及未来的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数据。

  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

  将针对信息交换平台中的数据交换的模式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为解决各职能政府间的异构数据库之间采用何种交换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增值和共享,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架构提供理论依据。

  一、数据交换模式分类

  数据交换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上的一个基本信息处理功能。

  由于业务的复杂性,形成的交换应用也比较复杂,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的交换模式适应多种应用的需求。

  在当前的交换应用中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交换模式主要有集中式交换模式、分布式交换模式和混合式交换模式三类。

  1.集中式交换模式。

  共享信息集中存储在统一的数据库中,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的需求者通过访问集中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共享。

  集中交换模式更适用于信息共事程度广泛或信息一致性要求高的应用中(如图1所示)。

  2.分布式交换模式。

  信息资源分布存储于各业务信息库中,信息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通过交换结点提供的交换服务实现两者之间信息资源定向传送的交换模式。

  分布式交换模式可划分为有中心交换和无中心交换,分别如(图2、3所示)。

  3.混合式交换模式。

  集中交换模式和分布交换模式的组合,既可通过共享信息库实现信息交换,又可通过直接互相访问或通过中心交换结点实现信息交换(如图4所示)。

  二、数据交换过程

  1.集中式交换模式。

  通过应用终端访问共享信息实现部门间的信息交换方式(如图5所示)。

  2.分布式交换模式

  (1)经由中心交换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所有前置交换系统对外交换的信息均由中心交换系统(有的文献也称“数据交换中心”或“数据交换系统”)进行传送(如图6所示)。

  注: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信息的流向。

  (2)前置交换系统之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换。

  前置交换系统之间直接交换信息的方式是一种点到点的交换模式,没有中心交换系统,信息由一个部门的前置交换系统直接传递给另一个部门的前置交换系统(如图7所示)。

  三、数据交换模式的比较

  对于集中交换模式,信息资源集中存储于共享信息库中,信息资源提供者或使用者通过访问共享信息库实现信息资源交换。

  该交换模式是信息交换常用的一种模式,也是大型应用系统的首选,目前,也常常用于应用系统整合。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系统运行效率高、易管理、易维护。

  是基于数据整合的一种系统集成方式,主要适合于信息共享程度高、信息一致性要求高的跨部门应用,例如网站系统、综合应用系统等。

  对于分布交换模式,信息资源分布存储在各应用业务信息库中,信息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通过交换结点提供的交换服务实现两者之间信息资源定向传送的交换模式。

  该交换模式是目前跨部门信息交换中的主要方式,多用于异构系统的互连。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系统构建灵活,可扩展性好,可以将政务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通过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连接,充分保护以往系统的投资;还可以有效隔离下层交换服务与上层应用,使信息交换成为公共服务,可为多个应用共享。

  例如企业征信系统、综合治税系统。

  这些系统的信息来自不同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数据库,通过分布交换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信息实时交换、信息适配和信息安全等问题,提高了跨部门应用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混合模式是集中交换模式和分布交换模式的综合运用。

  由于政务部门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信息交换支持的应用需求的差异,在同一个交换区域内,不会是单一的交换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组合。

  在建设规划时,要根据应用需求特点进行台理布局,充分发挥两种交换模式的特点解决特定的问题。

  目前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入手,通过对数据交换模式的介绍和比较,给出数据交换模式适用的场合,从而为解决各职能政府问的资源整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于推进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有着重大的意义。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架构【2】

  摘要:由于传统的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很多的问题,对政府部门之间在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传输时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因此需要一种统一标准基础上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主要根据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中,数据交换平台架构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建立一个通用架构,以期能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架构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首要应用,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

  推行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随着电子邮件、电子公文传输、政务信息报送、突发紧急情况报送、信息查询等一系列应用的日益蓬勃发展,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逐步形成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政府部门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以及党政机关处理涉密办公业务的涉密专网,如图1所示。

  电子政务系统日益成为全国党政系统办公业务重要的支撑平台。

  然而,国内电子政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存在着各个业务部门系统之间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

  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应用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只有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将各类电子政务系统整合起来,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 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文献[1]对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我国的电子政务仍基本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部门的业务系统都是根据各自业务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规划,而且由于部门垄断和行政体制条块分割现象的存在,各部门的数据资源无法共享,业务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等后果,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2.1 数据库间的交换问题

  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由于所采用的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系统不同,使现有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没有统一的公共原则,而点对点的交换方式,效率低下,缺乏良好的秩序,维护起来较为困难。

  2.2 数据转换格式问题

  异构数据进行转换时,由于系统平台兼容性问题,主要是各类数据库环境支持的数据类型不匹配以及各类数据库结构不匹配,导致转换的数据格式出现错误。

  2.3 数据传输协议问题

  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传送、转换、管理及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数据报文,这些报文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格式与标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不同的计算环境、体系、结构以及不同的网络协议都存在差异。

  那么就要求数据在进行交换、处理、传输时有一个共同的基于TCP/IP协议的数据传输基础标准,如:FTP、MQ service、SMTP/POP3等,以实现多种协议下不同格式及标准的数据传输。

  2.4 工作流管理问题

  WfMC给工作流下的定义为:“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假设部门的系统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开发数据交换系统以适应系统的改变,为了节约开发成本,需要一个具备分布性、异构性的适合多个部门的数据交换工作流。

  3 数据交换平台的相关技术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化产业不断发展,近年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和Web Services技术相关的规范、标准逐渐成熟,基于SOA和Web Services技术来构建应用系统已成为当今企业解决异构系统间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

  3.1 SOA技术

  SOA是一种在计算环境中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离散逻辑单元(服务)模型的方法[3]。

  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联系起来,这使得构建在各类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一种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从而集成现有的各种应用程序。

  3.2 Web Service

  Web Service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的模块化组件,是构建应用程序的普遍模型,能与其他兼容的组件进行互操作,可以在任何支持网络通信的操作系统中运行。

  它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逻辑性数据与服务。

  各类应用程序通过协议和一些标准数据格式(Http,XML,Soap)来访问Web Service。

  基于SOA和Web Service的应用集成[4]是业务集成技术上的一次重要的变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应用集成技术。

  SOA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来实现,例如Web Service、CORBA和Java远程调用技术等。

  同样也可以采用XML接口技术,建立基于Web Service的SOA信息共享模型[5]。

  用于实现SOA构架的Web Service技术建立在标准性与开放性的基础之上,与以前封闭式的实现方法不同,Web Service技术已成为异构系统集成技术的关注重点。

  通过Web Service技术,使用不同语言开发、运行在不同平台上的客户可以无缝的获取所需应用,达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构筑Web Service技术的主要成员有XML Schema、SOAP、WSDL和UDDI,它们都是基于XML实现的[6]。

  4 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功能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需要将信息采编、信息报送、会议通知、公文传输等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以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

  考虑到这些信息系统是不同部门不同时期建立起来的,所采取的技术标准,技术平台,乃至技术路线都不尽相同。

  并且由于系统在设计时不可能预见将来的技术发展,所以只有通过数据交换管理平台的建设,突破系统之间纵横限制,解决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4.1 平台的总体结构

  数据交换平台处于核心位置[7],通过配置在其中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提供的标准化的适配器接口与每个数据交换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政务部门)相连,该结构是一个松散耦合的星形网络,有利于层次化的结构扩展,构建出多级的数据交换中心结构。

  每个数据交换节点不需要相互直接连接访问,只需通过XML与数据交换中心进行交互,就可获得所需数据。

  数据交换中心将系统的协作、安全管理平台所提供的信任与授权服务、应用层与数据存储层的隔离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大量的异构数据的共享和相互访问,进而实现电子政务建设浑然一体。

  如图2所示:

  4.2 数据交换中心

  数据交换中心包括了数据交换器及其与数据交换管理的交互,以及提供交换接口的数据交换适配器和负责整个数据交换系统的监控、管理及维护的监控中心。

  (1)数据交换器

  数据交换器是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它是基于Web service技术和SOAP协议来构建数据交换的接口标准与服务标准,具备强大的分布式信息流引擎和XML数据的处理能力。

  数据交换器的核心是数据流引擎,它负责业务流程的任务调度。

  构建信息流引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实现电子政务内网上各个应用的协同工作。

  其核心功能如图4所示。

  数据转换模块:数据交换器提供了强大的XML数据处理能力,针对异构子系统间不同数据进行配置,建立映射关系模型,定义数据交换标准,从而实现各子系统间的数据格式转换。

  数据路由模块:对XML数据进行描述校验,选择正确的地址连接子系统与交换平台,读取子系统数据。

  同时通过图形化流程设计器,让管理者及时定义数据交换过程,用最快的速度设计或修改业务流程,以适应不同数据流转程序的需要。

  数据传送模块:集成了现阶段多种通信协议(SOAP、HTTP、SMTP等)与接口,对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分别处理,通过路由传送出去,最终解决由于通信协议不统一而产生的数据传输不畅,实现了多渠道信息的自由沟通。

  (2)数据交换管理

  数据交换器以数据流引擎为核心,来实现数据流设计、运行、和管理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数据交换标准定义管理、数据交换流程定义管理[8]。

  数据交换标准定义管理:根据对辅助决策、各部门政务合作、公共服务等综合性应用内容的需求分析,定义出一系列的数据交换标准,从而反映各个应用所需数据的结构。

  同时在标准中定义的还有数据来源位置等信息。

  数据交换流程定义管理:数据交换基于数据交换流程来实现,不同的数据需要设定和管理不同的数据流程。

  该模块的作用是提供图形化界面,供给数据交换平台的管理人员实现数据交换流程的定义。

  交换标准与内部数据结构的映射关系管理:业务系统内具体数据的相关信息并不为数据交换标准所知,因此需要为交换标准与其在系统数据结构内的对应项定义映射关系,从而确定数据项之间的对应和组合对应、位置描述及类型转换匹配关系等。

  (3)数据交换适配器

  数据交换适配器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库及跨平台应用系统提供桥梁,实现多种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及协同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库接口、应用系统接口及文件接口。

  数据库接口实现了现在很多主流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应用系统接口改变了传统的点对点模式,通过配置具有数据交换能力的Web service或直接构建数据SOAP服务器,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信息;而文件接口主要是可以提供不同的数据文件格式,例如PDF格式、HTML格式。

  (4)数据监管中心

  监控中心作为数据交换平台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完善数据交换起着重要的监控作用,监控中心主要由数据监控、安全支撑、错误处理、日志管理四个部分组成[9]。

  数据监控:负责对数据交换工作流、数据交换状态的控制,对控制数据的维护、对数据交换任务的执行监督。

  安全支撑:负责保障数据交换与数据传输安全,并且在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前提下,控制用户的数据请求与访问权限。

  其管理权限及身份验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协议进行,从而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错误处理:负责保证数据在交换、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事务化交换流程,使交换平台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也能保证数据安全,传输可靠、高效。

  日志管理:负责数据交换备份、系统、网络异常信息记录。

  5 结束语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使数据共享及交换以集成化的形式出现,解决了跨平台共享数据时的数据格式差异问题,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用性大大增强。

  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中,由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经常要对某些数据进行共享和交换,那么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随时对自己权限范围内需要的数据进行获取,再也不需要将信息先存入本部门系统内,再进行数据转换,然后才能查询的麻烦,数据交换平台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数据的实效性、安全性及准确性,对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是很好的支持。

  通过对数据交换平台工作流的配置,有效的对部门内部的运作流程进行了改变,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系统的灵活性极大的提高,在后续系统的加入方面也非常方便。

  综合分析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技术后,可以发现,该系统拥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对未来电子商务的扩展也可以支持,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

  参考文献:

  [1]王长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繁,蔡家楣.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平台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7):226-229.

  [3]王洪伟.SOA介绍.blog.省略,2007,4.

  [4]杨昌锋,王冠,司建辉.基于SOA构建新一代的企业应用集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5]Erickson,J.,Siau,K.,Web services,service-oriented computing,and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eparating hype from reality,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2008,19(3):42-54.

  [6]Lin,C. S.,Liang,C. H.,XML-based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to implement aprototype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Defence Science Journal,2006,56(4):591-597.

  [7]高云君,张学杰,章方铭.XML技术在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3,23.

  [8]赵亮.面向整合的基础架构软件平台的开发与应用[D].上海:复旦大学,2005:27-28.

  [9]江湧,于建武,刘镇,李征.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交换平台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7.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3】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即时整合,避免数据被重复采集,使得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基础数据得以共享。

  方案概要

  中创软件推出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创软件Infor系列中间件技术,结合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需求而推出的,它使得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基础数据得以共享,让基础数据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帮助政府从宏观上把握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

  该方案主要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数据的可靠交换和共享,避免了数据重复采集,保持各部门基础数据的一致; 实现了数据的即时整合,并对全局数据进行灵活的多维度分析和多样式展示,为管理层监控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系统概述

  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有限公司与联盟伙伴合作,深入分析各级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的现状,并综合考虑未来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在大量成功实践的基础上,采用应用集成和应用平台中间件成功地构建了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框架。

  该平台主要包括: 可扩展的数据交换平台、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平台和统一的应用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快捷、便利地整合政府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例如财政、地税、国税、经贸、工商、人行、统计等; 数据中心平台可以保证基础数据和综合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在数据中心建立数据仓库; 统一应用平台基于J2EE的多层B/S架构,并集成了业务门户、单点登录、报表和数据分析服务,为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管理提供了经济、可靠和高性能的基础设施。

  该解决方案能更有效地提升政府部门形象,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详实数据和可靠依据。

  1. 业务逻辑框架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可对分布在不同部门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和统计分析,并将其统一展示。

  系统包含对各部门数据的综合查询分析、报表生成及发布功能,为领导提供决策分析界面,使领导能够直观地了解全局和综合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主要划分为部门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统一应用平台和系统管理平台等五个部分。

  目前政府各部门现有系统包括: 财政、地税、国税、经贸、工商、人行、统计等信息系统。

  数据交换平台将现有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价值的数据整合到数据中心,在整合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过滤、安全传输,并在数据中心构建完整的基础数据库和综合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据仓库。

  在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的应用平台,该平台集成企业业务门户功能,实现用户的单点登录。

  系统的管理维护贯穿系统的各个层面,主要功能有系统的配置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证书管理、传输管理和日志审计等。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应用部分包括综合查询分析和内容管理。

  (1)综合查询分析

  综合查询分析支撑平台包含对各部门财税数据的综合查询分析、报表生成及发布等分析功能,主要涉及到财政分析、税收分析、资金使用分析、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和统计分析等,同时能满足各业务部门间的数据交换需要。

  (2)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平台具有栏目管理、内容管理、发布管理、模板管理、用户管理和角色管理等完善的门户功能,能够支持网站设计、模板制作、内容录入与内容发布等完整工作流程,并提供全文检索功能。

  内容管理平台主要用于解决网站的采编发管理、信息检索和内容扩充,它将个性化与通用统一、安全与开放统一,使用便捷高效,安装配置简单,并支持多种平台,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2. 技术体系架构

  中创软件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技术体系架构由政府部门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和统一应用平台组成。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本方案引入了基于EAI的数据交换平台。

  EAI的核心提供了一个基于发布/订阅的消息代理中间件,支持消息路由与集群,能够轻松灵活地实现全网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数据交换平台由各部门数据交换平台和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组成。

  部门数据交换平台中部署了数据发布的源适配器,实现数据的抽取、转换、过滤和发布等功能,并支持数据的定时发布或实时发布等策略。

  部门数据交换平台和中心交换平台可配置为集群,数据将先发布到部门数据交换平台,再正确地传送到中心数据交换平台。

  该模式称为“集群模式”。

  系统也可在部门数据交换平台上安装一个数据库,作为交换数据库使用。

  它通过部署数据复制适配器,实现共享数据从部门业务系统到交换数据库的数据转移任务,然后在部门数据交换平台中部署数据发布源适配器,将数据进一步发布到中心数据交换平台。

  该模式称为“交换数据库模式”。

  在中心数据交换平台中部署数据订阅目的适配器,订阅来自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共享数据,并存储到中心数据库中。

  部署完毕后,部门业务系统的可共享数据就可以定时或实时集成到中心数据库中,形成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库。

  反之,也可以将数据中心的数据,根据访问权限要求,按主题发布给政府各部门。

  部门和中心数据交换平台上部署的各种适配器,可通过可视化建模工具组装和配置完成。

  用户无需编程,只需关注于业务自身,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和系统质量。

  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综合多个部门的有价值信息,为市政府领导提供市场监管、辅助决策等各类服务,以及为各政府部门提供数据共享和交换服务。

  基于数据中心构建的统一应用平台,能为最终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直观、统一和集成化的应用界面,同时方便用户的接入和个性化服务的定制。

  对于系统建设来说,灵活的管理维护和可靠的安全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综合EAI中间件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则贯穿于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和统一应用平台。

  优势特点

  1. 高效、易用、可扩展的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是应用集成中间件Infor EAI,它遵循OMG的CORBA、EAI和EDOC等标准规范,并采用XML用于消息、数据表示、构件建模以及系统配置,为应用集成提供了良好的灵活性和扩展能力。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通过图形化构件拖放、编排和配置,就可以实现各部门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和数据同步,快速构建新的政务应用。

  所有的数据交换整合过程可以在统一的图形界面下完成,不需要用户编写代码,既快速又直观。

  2. 直观、多模式的分析展现手段

  综合查询分析支撑平台可以实现各部门数据的综合查询分析、报表生成及发布等功能,能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信息挖掘和分析,主要包括现状分析和发展分析。

  现状分析包括: 80/20集合分析、绝对值分布分析、比重分析、异常值分析、中心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80/20区间分析、Top N分析、强度分析和平衡性分析等。

  发展分析主要包括: 基比分析、环比分析和增长率分析等。

  信息展示方式包括: 线性趋势图、柱状图、饼状图、水平柱状图、区域图、散点分布图、金字塔图、仪表盘图等。

  3. 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和应用平台

  在进行应用系统建设时,安全管理始终是重要的一环,它贯穿了系统建设的全过程。

  各部门业务系统需要交换和共享的财经数据和基础数据透过物理隔离网闸被发布到数据交换平台上,或由部门从数据交换平台订阅共享数据,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与数据交换平台是相对独立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业务系统的安全。

  在系统各个层面上的数据访问、数据发布和订阅,都需要数据交换平台的统一授权,这样既可以防止不相关的数据在数据交换平台上的发布,造成平台负担,影响系统效率和安全,又能保证订阅者只接收自己关心的主题,过滤掉垃圾信息,防止消息被不该接收的人接收。

【电子政务系统中数据交换模式的比较】相关文章:

数据交换实现模式10-05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10-05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问题与思考论文10-08

法学教育模式比较分析10-26

中日法学教育模式之比较09-30

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10-05

电子政务系统档案管理问题分析论文10-09

电子政务系统档案管理问题与思考论文10-09

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比较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