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10-06 00:04:32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的调查报告

  进大石山区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的调查报告

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的调查报告

  **县属于**典型大石山区之一,石漠化面积大,石漠化程度高,土地贫瘠,生态脆弱,生活环境恶劣,虽然国家经过许多年对大石山区大石山区环境进行了一系列治理,在大石山区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人畜杂居、污水随意排放、生态破坏等矛盾逐渐成为制约大石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切实推进大石山区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工作,是落实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三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推进大石山区环境及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寻找科学之路进行深入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大石山区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现状

  近年来,大石山区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不断加大大石山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以及植树造林工作力度,着力改善大石山区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饮用水源保护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是认真开展“清洁水源”创建活动。近年来,**县以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开展“清洁水源”创建活动,主要设立在县城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全县9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及“清洁水源”示范村饮用水源地等显要位置,以“清洁水源”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积极宣传“清洁水源”人畜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打造了9个乡镇22个 “清洁水源”标识牌和警示牌,同时开展“清洁水源”保护示范乡镇、村屯评比活动,全面推进“清洁水源”文化阵地宣传建设,为清洁乡村活动增添新力。

  二是加强对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县坚持每月对全县9个乡镇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日常水质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下水所监测的36项指标符合GB/T14848-19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城区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是加大饮用水源地的环境执法力度。几年来全县排查饮用水源地90多个,共取缔了6个位于水源地保护区违法排污口,搬迁2家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污企业,关闭3家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畜禽养殖场。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初见成效。

  一是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等区域。**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环境保护法》为依据,以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生态要求,在全县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内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二是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实事工程,同时纳入生态建设重要内容。几年来,全县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畜禽存栏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也相继出台了不少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鼓励扶持政策。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逐年推进。一是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运行监管。目前已建成日处理量10000吨污水的有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500吨污水的有**镇、下老乡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200吨以下污水有**镇的**、**、**和**乡**以及**乡**等23个乡村。二是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进度推进**乡政府驻地、**镇**、**、**镇**、**等项目建设力度,力争2016年底竣工投入使用。三是积极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

  (四)生态转移支付投入资金逐年增多。结合我县实际,扎实做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重点县的各项指标考核和争取工作力度,逐年提高生态转移支付资金额度。2009年1339万元;2010年2055万元;2011年2372万元;2012年2949万元;2013年3244万元;2014年3623万元;2015年3764万元,年均增加100多万元。

  (五)大石山区绿化面积日益扩大。**县是全国生态重点保护县,有“森林王国、绿色天堂”之美誉;全县林业面积达276135公顷,占总面积的86.72%,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均达84%。在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面积日益扩大的同时,还打造了如都隆、**、森里等一批生态示范村屯。

  (六)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日趋健全。近年来**县不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较好地保障了城乡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置。

  一是城乡一体化“三级”收集处理网络基本建立。全线县各乡镇都建设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大部分乡镇配备了专职环卫工,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三级管理网络已经基本建立。

  二是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渐趋完善。目前,**县已建成规模垃圾填埋场4座,处理能力约为每日1000吨左右,其中县城区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分别为300吨左右,**镇和下老乡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分别为200吨和150吨,基本能够满足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需要,可以有效保证城乡生活垃圾的终端无害化处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随着**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结构性变化,正处于环境整治压力日益加大,而经济实力尚难以支撑污染治理需要的双重困境之中,已经到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最尖锐和最敏感的时期,并且伴随产业转移,在大石山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加快大石山区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大石山区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突出,导致全县水质恶化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全县9个乡镇重点村屯没有建成标准化饮用水系统,**、**、**等乡镇饮用水源经常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下降明显,水库类饮用水源地总氮指标经常超标,部分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取水口附近藻类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大石山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供需矛盾突出,投入相对不足,建设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大石山区建设简易化粪池后,表面看解决了脏乱差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粪便的出路问题,大多数大石山区的旧房子,没有三格式化粪池,更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这些原因导致粪便和洗涤水等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从表象转入附近水沟,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二是乱砍乱伐现象日益突出,导致许多山溪断流、各条小河流量变小,水体得不到更换,自净能力下降,近年来不是旱就是涝,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由于人为开采土地,造成除草剂、化肥等有害成分的积累,污染水质,并有长期潜在危害。

  三是大石山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落后。大石山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缺乏适应大石山区需要的、成本低廉的污水处理模式,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技术也不尽成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石山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配套严重失衡,导致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大量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禽养殖场没有任何治理设施,尤其是新增的小规模养殖场绝大部分未经环保审批,这些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通常就地简易排放,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禽畜污染治理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污染治理动力不足。

  (三)大石山区城乡环境治理投入不平衡,导致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日益凸显。虽然“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体制基本建立,但实际操作还难以达到全覆盖,公路沿边、河道沟渠垃圾随处倾倒现象时有发生,难以达到环境整治效果。一是垃圾三级收集处置网络的覆盖面、运行效率、清理程度受制于运行成本。

  二是观念认识比较落后,分类收集难以推广。由于观念、认识和习俗等原因,目前**县城乡生活垃圾均为混合收运,收集方式主要是人工清扫、机械清扫以及利用居民区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各种垃圾混在一起,没有做到分类收集,垃圾中可用资源回收利用率不高,增大了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难度。

  三是环保投入存在重城轻农的不公现象。在生活垃圾处理补助政策方面城乡标准不一、差异较大,造成大石山区生活垃圾收集率低的重要原因。

  三、有关对策与建议

  综合分析我县大石山区环境污染的根源,主要在于环境管理重城轻农,环境监管体系缺位;公共投入城乡不均,污染治理能力缺乏;扶持政策措施不力,污染治理市场化难以推进;技术处理模式不当,污染治理效率低下;生态补偿不够到位,治理动力难以激发。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大石山区的改革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大石山区环境治理非抓不可。

  (一)进一步完善大石山区环境治理管理机制。大石山区生态环境污染原因复杂,分布广范,随机性、潜伏性和滞后性强,管理控制难度大等特点,需要从宏观层面对大石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做出科学的筹划,进一步完善大石山区环保管理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部门分工明确、条块协调联动、多方齐抓共管的政府工作机制。

  二是要建立大石山区生态环境干部考核机制。把大石山区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农业面源污染、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生态公益林、植树造林等纳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作为各级党政特别是乡镇领导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出台有利于大石山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一是建立大石山区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大石山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置等环境治理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和补助力度,规范和完善对饮用水源保护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常投入机制。

  二是出台促进有机肥料生产发展和使用的财政补助政策。考虑在地方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方面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使用的污染。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大石山区环境治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并规范用于大石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支出项目,切实解决对大石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绿色农产品生产等方面财政扶持能力不足问题。

  (三)提高饮用水源保护区补助标准,出台生态补偿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于水源保护地的发展受到多种条件制约,致使群众有山不能开,有树不能伐,有水不能用,生存环境相当艰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社会稳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生态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也有所倾斜,只是达到吹糠见米的短期效果,缺乏应有的长效机制和具体的操作办法以及措施保障,临时性、应急性较强,制度性、规范性不足,建议加强调研,深化探索,出台水源保护地保护的生态补偿实施办法。

  (四)加强统筹兼顾,优化城乡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城乡生活垃圾能否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经营、高效化运行是对各级党政公共管理能力的考验,核心是要解决好生活垃圾分类化收集、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问题,必须引入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区域的行政割据,优化组合不同的处理方式,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市场化配置、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资源、可回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城乡生活垃圾“就近、环保、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

  一是试点推广,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是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不从源头上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资源化利用就无从谈起。

  二是加强区域系统优化,充分挖掘现有处理设施效能。只要加强现有处理设施的区域、城乡统筹和优化使用,可以有效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三处理技术创新,着力提高污水垃圾处理资源化水平。先从处理技术创新入手,重点突破分类装备、资源化利用装备等技术障碍,有效提高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

【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环境治理调查报告12-26

关于水环境生态治理调查报告10-07

绿色物流发展思考10-26

环境治理工作总结07-14

环境治理的工作情况报告10-08

绿色的环境作文04-09

学校环境治理简报05-18

关于环境治理的作文10-14

社区环境治理简报05-26

环保绿色发展高中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