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时间:2021-07-27 11:15:0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尤显重要且迫切。以下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篇1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的确,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质和最高的价值与目标。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所谓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统一。当人们具有生命意识时,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因此,培养、发展、提升生命意识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上的解释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宏观预测;同时,考虑到研究事实的丰富灵活性,辅之自由访谈,以实现对于社会事实的深入细致理解。

  2、样本的抽取与资料的收集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5 年10 月进行的“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回收及访谈在上海市10 所高校进行。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先选取10 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然后再在这10 所高校内随机抽取学生。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10 所大学等量发放问卷1100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8 份,有效回收率为91.6% 。全部问卷资料经过核实编码后,输入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逻辑纠错处理,并加以统计分析。

  3. 样本的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中,男女性别比例适当,涵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各年级段学生,文科和理工科学生比例比较合理。其中男生占54.4% ,女生占45.6% ;文科学生占38.5% ,理工科学生占61.5% ;大一学生占15.0% ,大二学生占15.2% ,大三学生占31.9% ,大四学生占24.1% ,研究生占13.8% 。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描述

  1、对生命现象的理解

  人总是要认识到某种对象,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时才有意识,生命意识的核心是生命认识。人对某一生命对象的意识,总是将其纳入到客观事物中去感知、观察,从而认识到这一生命对象的意义。但凡生命都是有始有终,对生命现象的基本认知就是对生与死的认知。

  对于死亡现象,调查显示,有69.30% 的大学生认为“人死了,生命就结束了,不会再活过来”,有25.10% 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在这个世界消失,去了另一个世界”,甚至还有5.60% 的大学生认为“人能死而复生”。大学生由于阅历的增加、各种宗教思想的影响,对此问题的思索更为复杂,更易产生困惑。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对死亡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机械记忆水平。而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薄弱与缺失。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未成年人成熟、自我意识强。然而,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甚至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会做出极端行为,甚至走上人生的不归路。调查显示,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6.80% 的大学生“经常有”自杀念头,“偶尔有”的占25.40% ,“没有”的仅为67.80% ,不到七成;当遭到别人严重冒犯时,7.40% 的大学生“经常有”杀死别人的念头,“偶尔有”的占27.20% ,“没有”的为71.10% 。

  性别差异和自杀念头产生频率交互统计及检验表明,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有7.7% 的男生“经常有”自杀念头,女生为5.9% ,略低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和产生自杀念头频率并没有显著相关。

  性别差异和杀死别人念头产生频率交互统计及检验表明,当遭到别人严重冒犯时,10% 的男生“经常有”杀死别人的念头,“偶尔有”的占25.9% ,“没有”的为64.1% 。在女生中,“经常有”杀死别人念头的占4.6% ,“偶尔有”的占16.3% ,“没有”的为79.1% 。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和杀死别人念头产生频率有显著相关。

  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居首位的是“生活压力大”(27.2% ),接下来依次为“看不到前途”(26.6% )、“学业压力大”(20.6% )、“失恋”(15.4% )、、“其他”(10.2% )。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承受着更加尖锐的挑战:他们必须努力完成学业,同时还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塑造能够融入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诸如此类的高期望值,必然给他们带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2、对生命价值的感知

  生命价值,简言之,就是活得有意义。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曾经对48 所学院的7948 名学生作过一次调查,当问及他们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时,78% 的学生回答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寻找人生的目的和意义。[2] 本研究对“生命价值”的操作定义首先是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其次是肯定自己从事的活动的价值,再次是肯定自己之于他人的价值。调查问卷涉及生命价值的项目有:是否自信、对学习生活的评价、朋友关系、生活的主体性等。

  (1 )“你喜欢自己吗?”

  是否喜欢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调查显示,67.1% 的大学生喜欢自己,23.1% 的大学生不置可否,还有9.8% 的大学生称“不喜欢自己”。交叉分析发现,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生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喜欢自己的女生占68.8% ,男生占65.6% ,相比较而言,女生更为“自恋”,高出男生近3 个百分点。

  (2 )“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时,你会如何?”

  是否自信,还体现在遭遇挫折时,是否仍能相信自己并愿意努力克服困难。调查结果显示,64.60% 的大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认为“没关系,下次会努力做好”,其中男生占65.90% ,女生占63.30% ;27.80% 的大学生因此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用”,其中男生占28.40% ,女生占27.20% ,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比较来看,76.90% 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态度较为积极,大学三年级以上对待挫折的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为52.30% ,年级差异明显,低年级态度更为积极,高年级则趋向消极对待挫折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3 )“你有几个好朋友?”

  人际交往,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好朋友,并且好朋友的数量较多,拥有超过10 个好朋友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34.80% ,其次是有3 ~6 位好朋友的,占34.40% 。

  交叉分析表明,具有较多好朋友的大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为1.80% ,而没有好朋友的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却高达26.10% 。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减少大学生自杀几率。

  (4 )“你自己能做主吗?”

  生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是体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方面,“自主”指的是自己有决定权,而“主动”则反映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生身心已基本发育成熟,有60.10% 的大学生认为“有自己的主见”,但同时也有28.60% 的大学生“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甚至还有2.80% 的大学生“一切听父母的”。

  3、对生活质量的体验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 又称生存质量、生命质量, 它是在WHO 提倡的健康新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是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体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是指大学生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感受。为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本次调查作为衡量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指标有基本心境、对生活的满意度、日常生活的充实程度等。

  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活质量。美国心理学家威斯曼用“个人感受”量表测量得出:快乐被感受为生活是充实的体验。快乐能激励人前进,积极向上;快乐能使人精神振奋,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快乐能激励人努力完成任务;快乐能使人承受生活的压力和负担,提高经受挫折、克服痛苦的能力和耐力。快乐的人善于适应困境,能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等待光明。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34.7% 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很快乐”,58.10% 的大学生“有时快乐有时不”,7.20% 的大学生则“经常不快乐”。

  关于“今天有没有让你开心的事”,36.50% 的大学生能在平常的一天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那些“有开心的事”的大学生,他们的开心大多来自日常的生活,比如“吃了一顿热乎乎的早饭”、“和朋友一起玩”、“看了炫目的绘画,令人倾心”、“和男/ 女朋友散步”、“购物”等。但29.20% 的学生直言当天“没有快乐的事”,还有34.30% 的学生不置可否。一个人快乐与否,取决于他的心态是否积极。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和感受快乐的心。快乐和生活的满意度是直接联系的,是否拥有快乐积极的心态会对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被访者所填内容进行归类,发现大学生的烦恼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其中最大的烦恼是“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满意”,占45.10% 。首先是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比如个子矮、太胖、鼻子塌等;其次是粗心马虎;再次是身体或个性方面的某些欠缺,如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太笨、结巴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不满意都是大学生的主观感受,与他们的客观实际情况并无绝对关联。

  第二大烦恼与学习有关,占21.50% 。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恒不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作出进一步努力。他们或是拼搏于考研,或是参加各种技能的培训班,为的是努力获取各种“证书”。过多的学习头绪、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三大烦恼来自人际交往,占15.60% ,主要包括和同学闹矛盾、被人冤枉或嘲笑、受委屈、被人欺负、没人玩、没有朋友、怕孤独等。

  第四大烦恼是家庭,占9.00% ,主要包括父母处处干涉自己、和父母交流困难、父母不了解自己、父母关系不好等。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篇2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出发,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并为高校大学生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调查设计 统计 分析 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2013年3月份我们作了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一年级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78.95%,女生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41.05%。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是问卷的基本内容。在问卷编制之前笔者先进行了一定的访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问卷。本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对暴力伤人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等等,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回答。问卷回收后,由笔者逐一对问卷检查,剔出了无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总体情况,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大学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被试承认在大学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76.84%的被试认为在大学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试认为无所谓,16.84%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在我国港台地区起步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内地的生命教育还刚刚起步,有关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有关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一片空白。从被试大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他们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渴求。

  其次,大部分被试对生命有一个比较正确地认识,比较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有85.47%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可见大部分被试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正确的。认识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然而仍有7.37%的被试认为生命仅是精神的,3.16%的被试认为生命是物质的,这些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差,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对生命认识存在这种偏差,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是否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担忧上,10.53%的被试选择经常有,52.53%的被试选择偶尔有,22.11%的被试选择较少有,14.74%的被试选择没有,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

  的健康状况不是很满意。在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上,有84.21%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11.58%的被试认为身体健康一般重要,仅有3.16%的人认为身体健康不重要。大学生普遍来说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都比较重视,身体健康是人生命的本钱,重视身体健康说明能够爱惜自己的生命;在心

  理健康方面,有25.2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很健康,63.16%的被试认为自己的心理比较健康,仅有5.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同时7.37%的人表示经常遇到心理问题,66.32%的被试表示偶尔遇到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整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大学生心理脆弱的现实依然存在,我们对这一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大部分被试在学习、生活中承受一定压力,生活状态欠佳。11.58%的被试承认在学习生活中压力非常大,22.10%的被试经常感到压力,53.68%的学生有时会感到压力,12.63%的被试表示基本不会感到压力。在压力的主要来源中,其中58.95%的被试选择就业,42.11%的被试选择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选择学业不顺,有35.79%的被试选择情感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是就业。在当今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有压力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关键是怎样知道学生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从被试对每天生活的地评价看来,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欠佳。62.11%的被试认为自己每天过得生活马马虎虎,12.63%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无聊,仅有25.26%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非常地充实。

  第四,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大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但仍有学生存在轻生的念头。30.53%的被试认为完全不理解自杀行为,认为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67.37%的被试表示可以理解这种行为,但自己绝对不会自杀。但依然有2.11%的被试认为自杀是一种脱痛苦的方式,或许自己会做,同时有23.16%的被试表示自己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可见从整体上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自杀这种行为都有比较理智、比较正确的看法,但依然有人存在错误的认识。在对待死亡问题上,大部分被试都能够正确的态度。13.68%的被试选择害怕死亡,15.79%的被试选择忌讳谈死,但并不害怕,72.63%的被试选择顺其自然,坦然面对。

  第五,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关系问题上,大部分被试都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38.95%的被试表示很好,58.95%的被试表示还可以,只有2.11%的被试表示不太好。在同学遇到困难是否给予帮助问题上,大部分被试都能够有比较正确的态度。58.95%的被试表示会主动帮助,40.00%的被试表示视与同学的关系而定,只有1.05%的被试表示不会主动帮助。

  第六,在人生的价值标准问题上,存在一定功利化的倾向。51.58%的被试认为人生的价值标准是对社会贡献的多少,10.53%的被试认为是社会地位的多少,

  9.47%的被试认为是金钱的多少,28.42%的被试表示说不清楚。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功利化的人生价值追求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冲突、困惑等生命困境,不少大学生仿徨、无奈、消沉,感到“活得没意思”。当大学生无法合理排解这种种压力、焦虑、冲突时,便极有可能采取自杀或杀人的方式来寻求解脱。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大学生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和感恩生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强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质。有人认为高校生命教育就是对学生自然生命安全保护的教育。其实不然,高校生命教育主要应是关于人的生存能力、生活体验、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生命教

  育的本质属性。我们认为,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教育,要让受教育者掌握生存技能,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第二层次是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生活。第三层次是生命价值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生命教育课程规划,构建生命课程。一方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专门的高校生命课程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呈现出来,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生命教育内容广泛,单靠几门独立课程很难完成任务,所以还应将高校生命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语文、哲学、艺术、体育等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中。这就能使生命教育成为高校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从而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生命教育应是每一个教师在每一门科目中都应融入的内容,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教学都能把生命教育融入之中。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建构生命课堂。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对大学生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形式来进行的。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机制。第一是加强教学内容创新。以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同时充实丰富的贴近大学生生命发展实际的内容,构建大学生的生命课堂。第二是以生命教育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辩论、演讲、自由发言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4、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生命校园。第一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大学生的生命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第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歌咏比赛、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书画摄影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各种校园社团活动和举办一些关于生命的专题讲座,促进大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人生感悟、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为大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5、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构筑保护生命的立体网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爱大学生生命发展的“合力",使大学生的生命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调动高校、家庭和社会的一切力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爱大学生生命发展的网络系统,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大学生的生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从汶川大地震谈起[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刘大中.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浅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01-15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11-24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08-22

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报告07-21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范文07-23

女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06-17

大学生婚姻观的调查报告10-01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模板09-01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08-23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范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