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获得调查报告

时间:2020-09-24 18:30:2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获得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在某地方综合性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1491份,回收问卷1412份,其中有效问卷1369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1.8%。样本基本反映了城市、农村、父母职业等不同家庭背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专业涵盖文史哲、社会科学、理工农医三种门类。

关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获得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学习成就与先赋性因素的关系分析

  1.学业性成就与先赋性因素的关系

  从专业门类来看,先赋性因素诸变量对学生专业门类选择有影响。女生更多选择学习文科类专业,男生学习理科类专业多一些;非农业户口与城市大学生、父亲职业地位高或在体制内或具有党员身份以及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大学生学习文科专业的更多。家庭经济状况虽然与专业门类不存在显著相关,但从相关系数上来看,家庭经济状况与专业之间依然是负相关。

  从专业知识技能来看,女生比男生专业知识技能显著要高,户口、家庭居住地、家庭政治资本均对专业知识技能有正向影响作用;在公共性知识技能方面,性别、家庭居住地、家庭文化资本以及政治资本均与公共性知识技能存在相关,具体来说,除计算机水平以外,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越好,公共性知识技能也相应越高。同时,女性也比男性的公共性知识技能水平显著要高。

  2.符号性成就与先赋性因素的关系

  首先,在党员、学生干部、荣誉称号等校内符号性成就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易获得党员身份,有更多的社团经历,但担任学生干部略少。男女生在荣誉称号获得上并无显著差异。非农业户口及在城市居住的大学生、父亲职业地位高或在体制内单位工作、父亲受教育程度高等均有助于子代成为党员、获得荣誉称号,子代更易担任学生干部,更易参加各类社团。但家庭经济资本与党员身份之间相关关系并不明显。

  其次,在长期与短期实习兼职等校外符号性成就方面,女大学生实习兼职次数较男生多;农业户口与农村大学生实习兼职经验较非农业户口和城市大学生多;父亲职业地位高、在体制内单位工作以及父亲具有党员身份、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学生实习兼职次数相对越少。

  从相关系数来看,先赋性因素对长期实习兼职经历的影响要低于短期实习兼职。专业相关的实习兼职总体来说与先赋性因素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性别与父亲职业地位对专业相关实习兼职存在一定影响,女生比男生的专业相关实习兼职次数多,父亲职业地位虽然对实习兼职有负向影响,但对专业相关实习兼职则具有正向影响。

  3.交往性成就与先赋性因素的关系

  首先,从日常交往对象构成及规模与先赋性因素的关系来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亲戚建立交往关系。户口与家庭居住地及家庭政治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提高均对子女与父母亲戚日常交往有促进作用。此外,大学生与校内朋友的交往也受到家庭背景的一定影响。大学生日常交往对象的规模与先赋性因素之间并无明显相关。

  其次,从大学生交往对象的文化程度情况来看,男女生在交往对象的文化程度上并无明显区别。户口与家庭居住地及父亲的职业地位、是否在体制内工作及父亲受教育程度等均对交往对象文化程度存在正向作用。其中,户口与家庭居住地对交往对象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其他方面略强。

  最后,从大学生自我感觉的社会交往广泛程度来看,男生的自评社会交往广泛程度要高于女生。此外,家庭居住地、父亲在体制内工作、党员身份和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自评社会交往广泛程度也具有一定影响。总的来说,先赋性因素对大学生校外交往情况的影响比较明显,对校内交往情况的影响则比较微弱。从性别上来看,女大学生更侧重于校内交往而男大学生的校外交往情况则要强于女大学生。

  总结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先赋性因素对于学习成就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女大学生学习成就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家庭背景的优势与学习成就的高水平之间则有一致性。

  (二)关于学习成就对初职收入的影响分析

  从先赋性因素模型看,性别和父亲职业地位两个变量对初职收入有显著影响。在性别上,男性的收入要高出女性305.597元。父亲职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子女初职收入相应高出55.509元。整体来说,先赋性因素对初职收入有一定正向影响作用。先赋性因素的优势有助于转化为初职收入水平的提高。

  从学习成就模型显示的情况来看,学业性成就、符号性成就与交往性成就对初职收入均具有显著影响。在学科门类上,社会科学类与理工农医的初职收入水平比文史哲类均高出300元以上,表明不同专业门类之间存在一定收入差距。英语水平的提高与职业资格证书数量的增多均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收入水平。担任学生干部经历越多,参加专业相关长期实习兼职次数越多,初职收入就越高。交往对象文化程度最高与交往对象最多对初职收入有显著影响。总的来说,在三种类型中,符号性成就与学业性成就对初职收入的影响较强,而交往性成就对初职收入的影响较弱。

  对比先赋性因素对初职收入回归模型、学习成就对初职收入回归模型及整体模型,可以看出,在引入先赋性因素以后,交往性成就中交往最高文化程度这一变量变得不再显著,而学生干部、性别、专业相关长期实习兼职、职业资格证书、英语水平、专业门类、交往最多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和父亲职业地位等学习成就,则成为新的对初职收入有显著影响的变量。

  (三)关于学习成就对初职单位类型的影响分析

  从初职单位类型分析结果来看,先赋性因素和学习成就均对大学生能否进入体制内工作单位具有显著影响。在先赋性因素模型中,家庭居住地对于大学生进入体制内工作具有正向影响,家庭居住地每提高一个级别,大学生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可能性就增加0.253倍。那些具有父代工作单位体制内家庭背景的大学生,比父代不在体制内工作的大学生进入体制内单位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0.764倍。男生比女生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0.262倍。

  在学习成就模型学业性成就方面,英语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进入体制内有正向作用,英语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大学生进入体制内的机会就增加近0.5倍。获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比不曾获得相关证书进入体制内机会增加0.685倍。从学科门类看,社科类学生比文史哲类学生进入体制内的概率高出0.787倍。在符号性与交往性成就方面,党员身份、与校外朋友交往关系的建立、及校内交往对象职务的提高等均有助于进入体制内单位。专业相关短期实习兼职与长期实习兼职经历及交往对象最低文化程度水平等,对能否进入体制内的影响也接近于显著(P

  在整体模型中,在增加了11个自由度以后,模型的似然比卡方值变为163.511,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显著(P

  (四)关于学习成就对初职工作地点的影响分析

  从关于大学生初职工作地点的.回归分析结果看,无论先赋性因素、学习成就模型还是整体模型的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均为显著,显示先赋性因素与学习成就均对大学生是否会进入县级以上工作地点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在整体模型中,模型的拟合优度也有所改善,表明整体模型较之两个分模型对初职工作地点更有解释力。

  对比先赋性因素影响模型、学习成就影响模型以及整体模型可以看出,在控制学习成就以后,父亲受教育程度对工作地点的影响不再显著,而在控制先赋性因素以后,学习成就中与校外朋友联系频率这一变量被剔除出模型。同时,学生社团对工作地点的影响作用变得显著起来。

  总体来看,父亲职业地位、党员身份及短期实习兼职对于工作地点有负向影响,而家庭居住地、学生社团、荣誉称号和专业相关长期实习兼职则对工作地点有正向影响作用。

  【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1.学习成就对大学生初职收入、单位类型、工作地点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比较而言,学习成就对初职收入和单位类型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对工作地点的作用则稍次之。从各类型学习成就在初职获得中的作用看:首先,在学业性成就方面,通过观察在各个总体模型中学业性成就在大学生初职收入、单位类型和工作地点中的作用可以发现,在控制了先赋性因素和其他类型学习成就因素的作用以后,学业性成就依然对大学生的初职收入和单位类型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对工作地点的作用则不再显著。其次,在交往性成就方面,在控制了先赋性因素以及其他类型学习成就要素的作用以后,交往性成就对大学生初职收入和单位类型存在显著的影响作用。但是对于工作地点则不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在符号性成就方面,与学业性和交往性成就相比,符号性成就对大学生初职获得的作用更全面。无论是初职收入、单位类型还是工作地点,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以后,符号性成就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影响作用。

  总的来说,学业性和交往性成就对初职收入和单位类型的作用显著,而符号性成就的作用最为全面,对收入、单位类型和工作地点都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

  2.先赋性因素与学习成就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

  学习成就与先赋性因素在初职获得中的作用存在“互动”。这里所说的大学生初职获得中学习成就与先赋性因素的“互动”,是指学习成就可以传递一部分父亲职业地位和父亲单位类型是否体制内这两种家庭背景因素在初职获得中的作用,但是抵消一部分个体由于性别以及家庭居住地的不同而在初职获得中的差异。

  通过观察大学生初职获得各个先赋性因素模型、学习成就模型以及总模型中各变量的具体情况及其变化可以发现,在控制学习成就因素以后,初职收入总体模型中性别的作用相较先赋性因素模型变得更加显著,而父亲职业地位的显著程度则变低。同时,初职工作单位总体模型中,性别和家庭居住地的作用也较先赋性因素模型变得更加显著,而父亲单位类型是否体制内在其中的作用则较先赋性因素变小。最后,在初职工作地点中,家庭居住地的作用也变得更加显著,不过父亲职业地位的作用则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在大学生初职获得中所直接表现出来的性别和家庭居住地的作用有一部分是被学习成就所抵消掉了,而父亲职业地位和父亲单位类型所直接表现出来的影响,则其实包括了学习成就的影响在里面。

  总的来说,女大学生以及家庭居住地处于劣势的大学生通过学习成就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的劣势。但在父亲职业地位和单位类型上居于劣势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对学习成就的建构情况,则逊于那些居于优势的学生,从而导致先天差距在后天中被进一步扩大。

  (二)对策

  学习成就在大学生职业获得中的显著作用预示着个体、高校、社会在学习成就习得过程中应付出的努力。

  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首先突破原有心理认知对自我的束缚,通过沟通、学习与思考努力确立积极的职业认知心态,将是构建学习成就的起始。其次,要擅于认识与利用自身所处的众多情境,引领个体对职业信息的获得,建立更合理的职业心理认知,如通过对就业政策与经济发展方向的合理判断来调整个人努力的方向;通过与师长与同辈群体的互动,为自身学习成就构建与职业获得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等。再其次,根据自己的职业认知心态和对职业信息的把握,积累自身的学习成就,如提高英语水平、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短期实习兼职以及与专业相关长期兼职、获得学生干部和党员身份等,努力实现学习成就效益最优。

  对于高校而言,高等教育要致力于学生职业性的培养。而高等教育职业性的实现往往是以一定的学术性以及人文性为基础的。学术性是指对大学生学业性成就中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强调高等教育在对学问和真理的学习、追求和探究方面的意义,主要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人文性则需要通过通识教育而展开,致力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致力于人性的生成、扩展和人性境界的提升,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讨论与反思人生的意义。职业性强调高等教育为学生毕业后的生活、求职、工作、创业做准备的作用,是在学术性与人文性基础上而形成的。

  对于社会而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通过多种政策的改革与完善,破除城乡分割,东西部分割、体制内体制外分割等多重分割现象,使城乡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之前的成长阶段所享受的教育、文化资源及其他公共设施建设的差异逐渐缩小,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减少社会阶层代际复制,实现社会阶层代际合理流动。

  【调查者说】

  我关注大学生职业获得过程的动因

  近年来大学生职业获得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当前大学生职业获得中“代际复制”以及分割现象日趋明显。个人努力在职业获得中的作用开始受到质疑,同时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更加怀疑学习的功用。大学生就业难之根源是在政府、学校、家庭还是个人?

  在职业获得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推进就业;家庭通过编织各种社会网络,对其子女的职业获得提供帮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与社会需求脱节成为职业获得中的阻力。政府、社会、学校等诸多要素参与作用的发挥,使得大学生在这场“就业大战”中存在被动丧失或主动放弃个人主体性与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倾向。如此一来,“自己在现实中是如此的软弱”逐渐成为许多大学生内心状态的真实写照,这种对自己所处环境控制感的丧失,让个体体验到的是习得性的无助感。那么,大学生本人在就业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一种角色?他们能否通过自身努力左右自己的职业呢?如果存在着这种可能,那么,他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何种努力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提出了学习成就的概念,以此代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通过个人努力而取得的、有利于自身有效进入社会持续发展的各种学习性收获,并分析学习成就在初职获得中的作用,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关于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获得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寒假职业调查报告08-07

关于现今会计职业发展的调查报告01-22

实用的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4篇07-15

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2-01

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十篇07-12

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汇总六篇07-11

【精华】大学毕业生职业规划三篇07-11

关于大学职业规划三篇08-19

关于大学职业规划3篇08-07

关于大学生调查报告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