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祥林嫂的死因调查报告

时间:2020-10-24 10:03:2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祥林嫂的死因调查报告

  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备受关注,也有多种阐释,比较典型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及教师用书。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即要求学生探究祥林嫂的死因,可见此问题对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意义。可是练习提供的探究选项仅为“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是被鲁四老爷之类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这是把祥林嫂的死归咎于封建礼教思想,鲁四老爷之类人以及封建迷信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祥林嫂死于她自身之外的社会力量。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只看到了祥林嫂死的部分外因,没有看到其内因。与之配套的教师用书在第16、17页对祥林嫂的死因有大段阐释,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封建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四大绳索”,二是“祥林嫂周围一大群不觉悟的有名无名的群众”,三是“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这种观点看到了祥林嫂死的社会原因,也看到了其自身原因,无疑比前一观点更全面,但还是没能解释清楚祥林嫂死的'全部原因,因为我们至少没有看到祝福之夜大雪引起的寒冷也是造成她死的原因之一。

关于祥林嫂的死因调查报告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的传统伦理道德即封建礼教,是看不见的无形的力量。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妇女始终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妇女必须坚守“三从四德”,在婚姻问题上“妇无二适之义”,必须“从一而终”。这是“妇节”,违背这样的礼教观念,就是“不洁”,更是“不节”,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伦理道德观,千百年来口口相授,耳濡目染,代代传承,已经在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妇女的内心深处扎根,直到祥林嫂所生存的二十世纪初,虽然封建帝制已被推翻,它仍然根深蒂固,余威犹存,广大妇女的潜意识导致她们遵照执行。祥林嫂抗婚就是遵守“从一而终”原则的具体行动。这样的观念,从精神上束缚并毒害妇女,祥林嫂死了丈夫再嫁就是“不节”,就是有罪,就要被惩罚,而祥林嫂只能默默承受惩罚,哪怕是失去自己的生命。

  封建礼教有忠诚的维护者和自觉的执行者,如鲁四老爷和四婶之类。他们秉承束缚妇女的礼教观念,维护封建伦理的“妇节观”,反对一切社会变革,反对妇女再嫁,认为祥林嫂这样的女子再嫁,是女人最大的罪恶,不能容忍,必须驱赶出门。他们以自己“忠诚”的言行把祥林嫂往死路上驱赶。

  家族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组织单位,家长是家庭秩序的维护者和主宰者,婚姻更是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因此祥林嫂的父母可以把她嫁给年龄小十岁的还未成年的祥林,婆婆可以为了小儿子结婚的八十吊聘礼而把祥林嫂嫁给贺老六,贺老六的大伯可以在祥林嫂丧夫失子、身处绝境的情况下再用力推一把,通过收屋把祥林嫂扫地出门,逼迫她一步步走向深渊。 鬼神的力量,阴曹地府的力量,被封建统治者用作麻痹群众,维护统治基础的工具。随着封建统治的加强,不断固化在柳妈这样的普通民众的头脑中。祥林嫂正是在柳妈的耳提面命之下,深信自己罪孽深重,必须捐门槛赎罪,否则,连鬼神也不会饶恕她。但小小的门槛的力量哪能抵得上强权呢?

  祥林嫂命运悲惨,本想通过对儿子负罪的、自责的倾诉来博得人们的同情和关心,但周围的人们在短暂的眼泪之后,便是冷漠,便是鄙薄,便是对她的的揶揄,祥林嫂简直孤立无援。

  我们看到,祥林嫂所处的社会环境,不论是自己初嫁的卫家,还是被迫改嫁的贺家,不论是帮佣的鲁家,还是鲁镇的人们,都从思想观念上,从精神上,从语言行动上摧残着祥林嫂。

【关于祥林嫂的死因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鱼死因调查报告01-02

齐桓公的死因07-06

死因赠与合同 2篇08-02

死因报告工作总结范文03-27

法医学死因分析及其参与度划分规范的探究论文08-21

关于社区的调查报告11-13

关于饮料的调查报告10-29

关于旅游的调查报告10-21

关于水利的调查报告10-02

关于水质的调查报告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