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宝鸡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的

时间:2022-10-11 16:52:2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宝鸡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的范文

  【导论】

关于宝鸡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的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促进农民增收是用科学发展观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思想。农民低收入问题的出现,已成为关系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新世纪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大的任务。临沂市是农业和人口大市,我们此次深入宝鸡实地调研,主要是了解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探寻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地方各级对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倾听农民的心声,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

  【摘要】

  宝鸡市是农业大市,但是因为存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等制度缺陷,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拉大。近几年,当地政府重视农民增收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持续增收,效果显著。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关键词:宝鸡市 拓宽渠道 农民增收

  宝鸡市作为农业大市,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近年来,在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鼓舞带动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农民增收摆上了“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自2004年以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4.4%,增长速度位居山东省第一位;200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1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3元。

  虽然宝鸡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年均增速只有10%,农民增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在主要存在五大“差距”:一是收入总量差距大,市人均收入水平低于省人均收入水平;二是城乡之间差距大;三是县区之间差距大;四是农户之间差距大;五是与经济增速相比差距大。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和制约宝鸡市农民增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多地少、底子薄、自然条件差、历史欠帐多等先天因素,也有户籍管理、生产经营、土地产权、劳动就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制度缺陷,但政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原因。例如:对农民增收重要性的认识人需提高,对增收办法的研究还要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比较薄弱,“靠天吃饭”现象依然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质量档次尚待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农业投入不足,金融服务不够到位;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就业创业困难较多等等。

  近年来,针对种种问题,宝鸡市各级政府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宝鸡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城乡统筹中推进新农村建设,在调结构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转方式中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大力加强“绿色沂蒙”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等高质高端高效农业,唱响了建设沂蒙绿色新农村和打造“沂蒙优质农产品”品牌的主旋律。实地调查显示,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切实解决城乡差距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一)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增收

  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家庭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其比例分别占56.3%、38.6%、2.1%、3%,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随逐年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做足农业自身文章,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措施,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必须的,单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大力发展立体种植型、种养循环型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生态能源型、绿色有机型、休闲观光型等新型农业;区域结构方面,要认真落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结构方面,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苍山示范园等为例,引进、示范和推广更多的名优希特新品种,不断提高非粮农产品产值的比重。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品牌注册的引导和服务,不断扩大当地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

  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发展大规模生态农业,旅游、餐饮服务、大规模经济作物加工、招商引资等第二、三产业逐步兴起并成为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我们在凤翔县实地考察了两个村庄,分别是彪角镇南旗务村和范家寨镇董家河村,对比两个村的发展模式,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董家河村没有什么地理和自然优势,以传统种植为主,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村里有几家成小规模的畜禽养殖户,分别养猪、养鸡;劳力打工也是村民收入的来源之一,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就近就业。政府招商引资,引进几个大的工厂,例如附近的工业园聚集区,村民可以就近就业,平均月工资1000元左右。由此看来,董家河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种植和劳力打工,据村支书汲书记介绍,董家河村全村人均纯收入5888元左右,属于中等以上水平,很多村庄还不如古泉村。与很多普通农村一样,董家河村的教育问题很突出,大学生还是比较少,缺少标准化的学校,学生上课需要到县里去上学;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每家每户都有补贴,但是因为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平均每年每个人每亩地10元钱,虽然国家的出发点是好的,拨巨资支援农村,但

  是到了每个农民这里就微不足道了,所以国家的补贴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并不能促进农民增收。

  相对于董家河村,南旗务村的发展模式就不同了,本村依托旅游风景区,打造集餐饮、住宿、采摘、观光为一体的多维“农家乐”经济运作模式,并且拥有规模化经济林。南旗务村一共有85户村民,光发展“农家乐”的就有25户,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远近闻名,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且蒙阴的桃子也特别有名,色泽鲜亮、美味可口,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客户,并有大批运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销售。在深市领导的支持和扶助下,村支部书记方书记,依托优势的地理条件,带领村民成立了农家乐协会,进行旧村改造,带头发展农家乐,并发展经济林1300亩。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南旗务村民平均年收入一万多。对于农家乐,村里实行系统化管理,村里还建有远程教育室,定期对村民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让村民接收最新的理念。

  这两个村的比较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单纯靠种植农作物已经不能实现,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可以发展大规模的生态农业、大规模经济作物,依托自然环境,发展旅游、餐饮等服务业,这些才是农民致富的新渠道。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增长

  宝鸡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村劳动力大市,富裕农民的关键就在于千方百计减少农民,实现农民的转移就业。

  一是要突出农民“就业”这个关键。一方面要增强就地吸纳能力,内部多消化一些,积极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方便劳动力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大异地输出力度,向外多转移些。发挥各类劳务输出组织的作用和能人带动效应,多渠道拓宽劳务输出的路子,在全国打响沂蒙劳务的品牌。

  二是要抓好农民“创业”这个难点。据研究,一个劳动者创业可以创造3—5个就业岗位,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所以政府要积极引导,让农民创业有门、就业有路。

  三是要夯实农民“培训”这个基础。长期以来,农民工“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把培训作为解决农民工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结语】

  宝鸡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对于农民增收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式研究发现,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由于高成本、高投入、低回报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作为农民的增收途径,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方式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农村还是经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了进一步普及,形成规模化种植生产,政府还需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宝鸡市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

农民增收调研报告07-07

某市农民增收调研报告05-17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02-07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自查报告04-25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1篇)12-07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报告(通用12篇)12-04

农民调查报告02-16

农民工调查报告09-22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情况报告(通用7篇)07-30

农民工需求调查报告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