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时间:2022-10-06 15:00: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1】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

  在我校读书月活动中,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一本书——《教育就是唤醒》,从书名就能看出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

  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这本书,说心里话,确实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有些问题也就不算问题了。

  彭兴顺教授这本书共有八讲,主要是从教师和家庭两个环节阐述教育。

  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二讲和第五讲的内容。

  现在我就第二讲《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和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内容谈谈我的感想。

  第二讲开篇就问:我们做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答案有爱心、能力、专业素质、责任感、亲和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等。

  大家都说的不错,教师除了具有这些条件外,彭教授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

  我也挺赞同教授的说法,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爱学生,再就是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书中把教师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看书中所举的例子,自己偷偷的笑呢,其实我在教学中也存在例子中的某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较消极或被动教学,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无可奈何的选择,我是不是要重新认识我的思想问题呢?改变一下我的思路呢?我能不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呢?第二种,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有时想老师应该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教师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赏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

  学生成长,教师快乐。

  我现在的教学中,基本能达到这种类型的教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

  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看完名人所说的,是不是真的感到幸福的多。

  第三种,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

  作为这一类型的教师,我们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都应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如果教学没有反思,让自己的认识停留于知其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是不明智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自觉调整决策与行为,在提高认识水平的同时也争取实践的成功。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说:'他在教学中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

  '我们在工作中就缺少创造性及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书中第五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不管作为家长,还是教师,在我的生活及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小学的前三年和中学七年级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关键几年。

  苏联作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第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

  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

  一是家长缺少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认为树大自然直,未能抓住机遇的最有利时机。

  二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所做的事情都让大人做了,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在阻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是有

  的家长虽然想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但是缺乏有效的方法。

  另外,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也是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在家庭中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其它方面,不良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后果在不断蔓延难以收拾,并且老师的习惯也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

  最后,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是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本讲中的第三部分是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在书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例如,以身作则,良好示范(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强调四个字:开始,坚持。

  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要抓住两个转化,即从认识向行为的转化,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

  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有以下的习惯的养成: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均衡营养;2.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形成规律;3.自理习惯:力所能及,自强自立;4.学习习惯:积极主动,步步为营。

  习惯的养成要讲求科学,循序渐进。

  教育要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好好学习,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孩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头事。

  我看完的这本书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一种学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问题是我们家长所犯的通病。

  看完书,自己有所反思,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需要改正,掌握正确的方法,教育我的学生和孩子。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

  ”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这段话是彭兴顺老师在《教育就是唤醒》自序中所言,深受感动,唤醒了内心对教育的渴望。

  阅读此书,其中对于“如何成为名师“感受最深。

  下面从“关于读书、关于从教”两方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关于读书

  所有成功的人士都离不开读书、学习、反思,这是最近耳濡目染励志个案得出的一个共同点。

  天下第一好事就是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收藏和阅读数量的教育,科学、人文等方面的书籍,是不可思议的。

  新东方合伙人之一王强在《读书改变人生》一文中提到:他有一个座右铭叫“读书只读一流的书”——他觉得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

  第一,一定要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

  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第二,一定要读哲学。

  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

  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

  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

  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

  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

  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的确!“书到用时方恨少”!最近在写自己的硕士论文时,着实感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可谓则亦此!对于许多问题,不知从何谈起,其内含的因素有哪些,该如何挖掘与延伸,故此,虽认真努力,但也无法深钻,并享受到研究的快乐!可悲!

  二、关于从教

  在书中,作者关于名师的成长经历中,不止一次提到“智慧”和“思维”二字,我想这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所必备的,也是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获取的。

  要做到这两点,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创新。

  (一)变思维

  国际公认的教育技术领头人Alan认为:在全球经济化时代的今天,我们需要培养的孩子具备以下三种技能:一是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

  二是需要从幼儿园开始教学生学会全球交流。

  三是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导向,并懂得如何不断组织自己的学习。

  要培养孩子这些技能,我们要改变以往 “不敢、不愿、不会”的“三不”情绪,有冲动没行动的学习态度,敢于尝试,敢于失败。

  在日常教学中,我能运用phonics(自然语音拼读法)、先学后教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单词的发音规律;对以往单一、有趣游戏进行改造,朝着有趣有效的方向努力,发挥游戏的最大效益;不惜放慢教学进度,提供多种情景锻炼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使学生明白知识的语用功能;调整教材内容,通过文本再构,整合知识,通过语篇输出,建立系统学习体系……对于这些新颖的教学理念,自己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尝试,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会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行动背后的理论根源,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如阅读《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明白phonics教学实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和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学生就能自如的阅读。

  又如阅读《为思维而教》,明白游戏的最大魅力在于引起学生的思维,再让其有新的创造。

  又如百度搜寻相关“文本再构”的相关文章,使自己掌握许多有效的重构方式以及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少走弯路。

  做这些尝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对于学困生的学习,似乎并没有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好,心里不禁产出怀疑和动摇。

  但坚持下来,改变策略,又看到了曙光。

  我想做研究也就是这种思维吧,问题与我们日常教学息息相关,来源于课堂,发现于课堂,解决于课堂,就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二)变方式

  新时代倡导 “Teach at home, learn at school.”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我则通过教辅素材、视频交互以及书籍推荐的方式,家校联盟,增强教育的力量。

  1. 教辅素材

  针对三年级开始接触学习语音的情况,我向家长推荐了Phonics Kids的语音素材,包括视频与音频,该素材与我校编制的校本知识荟萃内容是同步的,这样就可以做到家校同步学习,视、听、文本三为一体。

  2. 视频交互

  三年级的英语学习主要以听说为主,除了常规动作跟读课文录音外,我还经常布置学生完成口头作业,内容主要围绕课文的重点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会先在课堂让学生练习,然后回家再向家长汇报,并要求家长用手机拍摄视频,然后通过班级Q群发给老师。

  同时,我也会用手机拍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演活动,然后放在Q群共享,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建议家长和我一起在电脑里设立一个文件夹保存好这些视频,因为它们不仅是我的教学点滴,也是孩子的成长记录。

  不仅是家长的宝贝,更是我的财富。

  3. 书籍推荐

  印象中对一句话特别深刻:可以分享证明你足够强大。

  分享书籍,分享阅读的快乐,是我在一位老师身上感受到的,所以我也想传递这种正能量。

  借家长会的机会,我极力向家长推荐了一些好书,包括《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英文三字经》等,并向家长介绍了如何利用书籍中的信息帮助孩子学习英语,有时候还会和家长作读书交流。

  也许,这样的家长属于少数,可以产生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但我觉得值得。

  读书明理,通过 阅读让自己拥有良好的身心状态,享受快乐的课堂教学,我感觉着幸福和美好!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3】

  《教育即唤醒》是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语文教师杨聪老师的教育手记。

  一位比我还小三岁的老师教育上却比我有思想的多。

  他觉得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更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

  “问题学生”一直都是广大学校、家长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这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采用的教育态度,采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著名的基层教学老师杨聪,摒弃了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忽视、监管、批评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实践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灵,重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和学校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用以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与情况,一个个小故事《蒲公英的约定》《我的“雕虫小技”》《我让学生哭了》《 小敏的课外书》……一个个最直接、最真实的教学案例,叩击心灵,引发思考。

  让我深受感动。

  在为我们这些身处基础教育前线的教师们道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问题学生”指明了新的方向,让孩子回归最本真的情怀,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

  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对于问题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的希望。

【教育就是唤醒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心得09-21

唤醒的作文12-31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06-14

唤醒自己的早安心语10-26

唤醒心灵的歌曲小学作文10-08

《唤醒护理》读后感04-28

唤醒医疗的读后感作文10-12

《唤醒心中的巨人》读后感02-10

怎样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10-09

唤醒护理心得体会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