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500字

时间:2022-10-05 18:58: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与黑读后感500字

  《红与黑》(法)司汤达作为被禁读的书,叙述了一个青年的毁灭,是一所解剖恶德败行的手术观察间,来看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500字

  红与黑读后感【1】

  之所以选择司汤达的《红与黑》作为我研究的内容,源于最近在阅读着名企业家万科地产老总王石先生的传记《道路与梦想》过程中,

  读到了王石先生早年在兰州读大学的经历,那时的他因为倔强和骄傲的性格始终不能融入学校的环境,一心向往着于连式的光荣,憧憬着野性和自由的生活。

  于是在了解王石先生的过程中,我对《红与黑》这部小说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在同父母的交流中得知,现今五六十岁的知识分子很少不知道这部小说的,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们都曾怀着激昂和强烈的情感对待其中的主人公,那个叫做于连的年轻小伙子。

  并且以此为伴度过了孤独而迷茫的青少年时代。

  于是我在想,这部小说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和魅力,足以使其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时间依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经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则坚信五十年后这部小说才会有读者,他说:“我将在1880年为人所理解。

  故而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于连,但是我们只有在解“其中味”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能完整揭示整部小说的真实含义。

  在《红与黑·卷上》的卷首,司汤达引用了假托丹东的一句话:“真实,残酷的真实。

  在《红与黑·卷下》的卷首,他引用了圣勃夫的一句话:“她不漂亮,她不搽胭脂。

  同时,作者还有一句题词,至于全书总目录下,用英文书写的To the happy few,意为“献给少数幸福的人”。

  我们将这三句题词串联起来,不难发现作者给我们提出了两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这部小说中的真实?究竟谁是少数幸福的人?实际上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就是敲开《红与黑》这扇大门的两把金钥匙,因此它们也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所要剖析的重点。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真实”这个问题,即《红与黑》中的真实究竟是什么?

  提到真实,在我看来,真实是一种本质,是一种经得起考验、经得起推敲、能够长久存在的东西。

  《六祖坛经》说:“凡有相皆属虚妄”,能够看到的表面现象固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毕竟是虚妄之物。

  司汤达反复声明他五十年后才能得到理解,这就意味着,他所指的真实,绝不仅仅是于连的爱情,于连的死亡,神学院的黑暗,以及种种政治斗争这些故事情节和内容,而是指一种不能为所有人一眼看穿的真理和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真实。

  不过,在剖析内核之前,我们还是要大致了解一下《红与黑》中的故事内容。

  文章的主人公于连·索莱尔快到19岁时到德·莱纳先生家当家庭教师;21岁左右进入德·拉莫尔府做秘书;23岁前后左右入狱,两个月后死。

  从出场到被处决,仅仅四年左右的时间。

  小说第44章描写于连在入狱后的内心独白中有这样两句:“盛夏,一只蜉蝣早晨九点钟生,傍晚五点钟死,它如何能理解夜这个字呢?”“让它再活五个钟头,它就能看见和理解什么是夜了。”这样一个甚至尚未到达正午时光的年轻人到底是怎样的呢?

  文章的副标题是“1830年记事”,事实上,作者通过这部小说,向我们完整展现了整个19世纪法国社会的概貌:在法国小城维里埃,耶稣教会横行霸道,资产阶级自由派虎视

  眈眈,封建贵族生活在危机四伏之中,巴黎的上层社会已烦闷无聊为特征,外省的生活封闭狭隘,心灵被铜臭气毒化,从上到下,从贵族到平民,最高的行为准则只有一个:带来收益。

  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出生于上层社会的人属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社会地位底下的人想要跻身上流社会,无疑比登天还难。

  可惜我们的主人公偏偏是一个不安于现状、进取心极强的人,他聪明、敏感、干练、骄傲而又倔强。

  虽然出身卑微,但在个人英雄主义的理想驱使下,野心勃勃,渴望成功、发迹,宁愿死上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

  他喜欢读自己的“可兰经”:卢梭的《忏悔录》、拿破仑的《圣赫勒那岛回忆录》及大军公报。

  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战和征服中,他似乎一步步在迈向飞黄腾达的道路,然而仿佛在攀登上最高峰时,两记响亮的枪声让于连从云端重重地摔落在地上,所有激荡人心的勇气和野心都灰飞烟灭,他回到了真实的生活里。

  那么,下面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就缩小到于连身上,也即,拨开云山雾罩的重重迷障,在于连的命运中,哪些是虚假的?究竟什么又是真实呢?

  红与黑读后感【2】

  我最近再次拿起了《红与黑》这本着作,研读起来。

  我看了一个上午,终于在每句话都力穷看懂的基础上读完了它。

  这本书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病态爱情的悲剧,也为我们展示了在红道势力和黑道势力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的黑暗和丑恶。

  就我以为,说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

  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深处的本质所发挥出来的。

  他的平民出身,较高的文化,工作是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情暴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

  这是对那个社会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年轻有为的青年于连表面上看是被毁于病态的爱情,实际上是被毁于当时病态的法国社会。

  这正是很好的揭露了当时法国旧社会的黑暗。

  我认为红色象征于连的追求人生意义,而黑色就代表社会中形形色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义的人们吧!

  很多人认为于连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其实这是错误的。

  作者并没有批评和讽刺他,对于他的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同情和无奈。

  这更是《红与黑》经久不衰的原因!

【红与黑读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红与黑经典语录10-20

红与黑的读后感02-13

红与黑读后感02-08

《红与黑》读后感02-19

红与黑英语读后感10-26

《红与黑》的读后感作文10-08

《红与黑》小学读后感07-19

2022红与黑读后感12-13

《红与黑》读后感范文04-03

红与黑读后感范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