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苏东坡传卷一读后感

时间:2021-02-08 16:50: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苏东坡传卷一读后感

  苏东坡传卷一读后感,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传让人忍不住一直读下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苏东坡传卷一读后感,欢迎阅读!

苏东坡传卷一读后感

  苏东坡传卷一读后感【1】

  平凡的人对于“光芒夜半惊鬼神”的天才总是有种不可名状的畏惧,如徐渭、如梵高。

  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和谦恭血液的天才,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和亲切感,比如苏东坡。

  苏东坡是朴实的中国百姓脑海里一切美好形象的真切合体。

  他实实在在就那么人人眼、他轻轻松松就能够暖人心。

  他满足了我们对中国文人的所有幻想。

  顶着一副粗犷老农的外表,不是不英俊,而是让人看得太舒服。

  一脉浩然之气用尽,不只为自己,还将那福音传给大江南北的百姓。

  一声“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可见他清狂而非轻狂。

  一叹“……不思量,自难忘”可知他用情之真思念之深。

  喜爱苏东坡,是因为他在那苍茫天地之间如同一株小草——在奋力钻出黑暗的夹缝之后、在见到惨淡天光的那一刻,以不比常人的坚定之心相信光明,从此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郁郁葱葱,屹立不倒。

  沧桑笔直的树干是他的独善其身,伸展而开的绿冠是他的兼济天下。

  几十年人生跌宕,风风雨雨使得他从肉体到心灵,都变成一个不能被轻易伤害击败的人。

  中国文人敏感脆弱的灵魂,在他这里去掉了多愁与伤怀、抑郁和不安,只留下一种叫“看得开”的心情,叫“想得明白”的心境,和“同情弱者”的心怀。

  走近苏东坡,从他那一句“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开始。

  这种生活不同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净,也没有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么“高水平”。

  苏东坡是和谁都玩得来。

  他可与三教九流为伍,并且从不失那颗赤子之心。

  这不仅是一种本领、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活法!在他眼里,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他心底,一涓宽容之泉早就将政敌带给他的不愉快全部带走。

  因为知爱,因为懂爱,更因为有爱,他成为古今士大夫中最有人情味的一个。

  这种活法是他受人欢迎的原因,是他心灵幸福的秘诀,也是他留给这略显苍白的人间巨大的精神财富。

  感悟苏东坡,从他那一句“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开始。

  一个人能对浩然之气有如此深切之感,想必该精神必定贯穿他人生始末。

  苏东坡正是如此。

  从朝廷上的当仁不让,到贬谪为地方官的身体力行。

  他的奏章、他的功绩无一不透露着那不谋私利,一心为民的感情。

  身在名利场中,诸多不由己。

  却因为有那股浩然之气,他把决心下得更彻底,他把脊梁挺得更硬。

  他像一股旋即有力的清风,吹散了所到之处的污浊之气。

  想起苏东坡,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个大腹微便便,体态微宽的形象,让人安心让人贴心。

  他身上没有“文人相轻”的酸味,他身上只有温温暖暖的阳光的味道。

  时常忍不住在心底唤一句“老东坡”,因为羡慕,因为喜爱,更因为感叹。

  羡慕他的才华横溢,外加那一副好心肠好脾气。

  喜爱他儒者的翩翩风度,那是一个翰林大人美好的形象。

  也更感叹那一颗赤子之心、一身浩然正气、一片坦然心境。

  时光早已涤荡了苏东坡心中那因贬谪、因颠簸、因月光、因夜风而生发出的一切忧忧愁愁不达不快,只留下一个摆脱了官场的羁绊、人事的纠纷的大文学家的形象,由宣纸上的墨迹、石碑上的刻纹穿越千古传递到我们面前。

  翻开旧书,在那无数豪情四射的诗词笔墨之间,我只看见我那温温暖暖的老东坡,带着他的大黑狗,拄着一根竹杖,悠悠然然地行走在世间。

  苏东坡传卷一读后感【2】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

  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

  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尝。

  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

  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

  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伤痛。

  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

  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

  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

  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

  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

  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

  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

  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苏东坡传卷一读后感【3】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

  但这不能阻碍他。

  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

  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

  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

  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

  苏东坡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

  他处处为百姓着想。

  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

  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

  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

  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

  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

  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

  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苏东坡传卷一读后感】相关文章:

张爱玲传读后感04-02

《贝多芬传》读后感7篇04-13

岳飞传读后感15篇03-30

羊皮卷读后感800字03-06

《水浒传》读后感(15篇)05-01

《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03-30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11-22

水浒传读后感(15篇)10-02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09-10

名人传读后感(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