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唐璜读后感

时间:2021-02-09 12:21:2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唐璜读后感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 000行,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

唐璜读后感

  唐璜读后感【1】

  《唐璜》的主题是对英国和欧洲贵族社会、贵族政治的讽刺。

  虽然小说情节发生在18世纪末,但是,描绘的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

  诗人是用过去的革命经验和当时的现实相比,鞭挞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打倒暴君。

  诗歌对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讽刺。

  英国统治阶级夸耀 “自由”和“权利”,但是唐瑛初次来到伦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

  诗歌痛斥英国贵族卡斯尔累爵士为“恶棍”和“奴隶制造商”,谴责当时备受统治阶级称赞的惠灵顿为“第一流的刽子手”。

  英国上流社会外表华丽,内部却糜烂透顶,丑陋不堪。

  《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多次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

  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

  但在拜伦笔下,这个人物在多数情况下却以被勾引的角色出现。

  他的被迫出走,就是因为他或多或少地是那个有夫之妇的牺牲品。

  唐璜不同于拜伦其他诗歌中的英雄人物,作者无意将他塑造成“拜伦式的英雄”,其中却不乏诗人自传的成分。

  唐璜热情、勇敢、拒绝虚伪的道德信条。

  在面临饿死的危险时,他拒绝吃被打死的人,其中不乏象征的意义。

  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

  他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但也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他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对上流社会虚伪道德的讽刺,而他和海盗女儿海黛的经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理想。

  如果说因讽刺的需要,主人公唐璜显得行动多于思想 ,那么诗歌的叙事者则承担起了思考和评论的重任。

  故事之中或故事之外不断出现的议论、感慨、回忆、憧憬,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

  叙事者大量的富有抒情性议论,充满哲理和深刻的思想,以及淋漓尽致的嘲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不仅揭露现实真实深刻,而且想像丰富奇特。

  它描写的风暴、沉舟、战火的场景等,十分精彩。

  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抒情描写非常出色。

  拜伦善于用各种诗体创作,语言幽默洗练,在英语口语入诗方面无人可与之匹敌。

  拜伦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在中国,鲁迅称拜伦是浪漫主义的“宗主”,盛赞其人其诗“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

  唐璜读后感【2】

  “恶魔诗人”之称谓起于拜伦。

  为了500英镑的年金而接受了“桂冠诗人”称号的骚塞,对攻击他的拜伦,名之曰“恶魔”。

  正如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所云,恶魔派的实质是要破坏现存的一切,是要用革命的手段扫荡大地。

  拜伦对贵族统治者的本质洞若观火。

  他认为,海盗比国家宰相还要强些。

  海盗“不过是在抽税/他和宰相所做的差不了许多;不过他比宰相谦虚,宁处身于/较低阶层,职业也更光明磊落”。

  对统治者之间的血腥战争,他较雨果看得透彻,从不寄希望于米里哀主教式的慈悲。

  他认为:“惟有革命才能把地狱的污垢/从大地扫除干净!”

  唐璜自始至终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不仅表现于对海黛的忠诚,而且他从战争中救出了小女孩,细心保护,绝不站污她的贞洁。

  “创作总根于爱”(鲁迅语)。

  拜伦在《唐璜》里所表现的'爱是极其深广的:他爱山川大海,爱纯洁的女人,爱被压迫和被辱者,爱整个的人类。

  憎恨是对付整个丑恶世界的一个坚硬外壳,外壳破裂了,溢出来的是滔滔不已的爱之河。

  读一读《唐璜》中的《哀希腊》吧,你就会领悟到诗人宣称“我从来没有爱过这个世界”时,他明明是说,我太爱这个世界了。

  爱之至极就会对丑类的统治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悲哀,以致渴望早日离开这个世界 。

  罗素称拜伦为“唯我主义者”,这很有点像。

  在拜伦看来,没有比个人自由更重要的东西。

  但由己推人,每个个体的自由都具有同等意义。

  拜伦对个体自由的崇拜,不是单纯的自我崇拜,而是一种社会理想,为了这种理想可以牺牲个人。

  他在 《唐璜》里批判贝克莱主教的“唯我主义”,认为大主教的 “天庭仙酒”自己不敢领受。

  拜伦对自己祖国的情感也是矛盾的。

  作为一个被祖国驱逐的流亡者,他对英国过去的美名和文化,深为景仰,但对它在现世充当的镇压自由的宪兵角色又深感憎恶。

  人类的自由高于民族意识。

  从这个意义上说,拜伦是他的祖国的叛徒。

  《唐璜》把时间转换为空间,把历史变为地理。

  他在空间上的游历其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游泳,经过漫长的情感体验,在《哀希腊》这一名篇中将思想与情感升华到最高点。

  拜伦没有把《唐璜》写完,但可以认为,它是以自己献身于希腊自由事业的行动把这部史诗完成的。

【唐璜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徽唐模古镇导游词10-06

唐蕃文化艺术交流论文04-14

关于唐卡特色课程教学的思考03-13

论唐彦谦诗歌对李商隐的师承01-21

论唐彦谦诗歌风格的多样性05-24

中国山水画成熟的标志-隋、唐时期01-15

唐文化史:对外文化交流编05-30

浅论明清诗学批评对严“四唐”之分的消解02-23

唐卡壁画中的四大天王形象解析01-29

唐伊阙伏牛自在禅师及其文学创作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