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时间:2022-10-05 21:29: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蒋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

  蒋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

  “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

  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

  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

  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着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准确的。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读罢《曾国藩家书》,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

  毛泽东曾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蒋更将曾国藩风味终生学习的楷模,在其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把《增胡兵书》列为必修科目。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信件。

  所涉及广,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政治,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曾说曾国藩一生有13套学问,而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国藩家书》。

  这本书是曾氏几十年宦海浮沉,修身教人的真实记录。

  其中卷九,卷十是曾事业的巅峰时期所作,其攻陷天京,其弟攻陷金陵;这个时期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天津教案使其备受讥讽,唾骂。

  其中多为与四弟国潢,九弟国荃的书信来往;训书卷则多是与两个儿子纪鸿,纪泽的书信。

  书中多涉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在查阅这些人物关系的同时,看到了许多这些任务给予他的评价。

  为了不被这些评价左右,我告诫自己能完全从曾氏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其人格,对人生的感悟,对他人的评判,对修身读书的深刻理解,而对官场上的明哲保身不做评论。

  我读完第一遍时,对曾国藩的印象是他是一个精忍,恳切,有大志,爱护家人,提携下属,关注后被教育的一个人。

  他对自身修身的刻苦已近严苛,自律、慎独的精神是我最敬佩的。

  慎微慎独,有大志,是成为一个精神独立的“完人”必须具备的前提。

  内省自身这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自我监督的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

  他提醒儿子“万事有恒,需从‘有恒’二字下手”,一生身体力行.信奉儒学,每日习字,作文,几十年不辍,但就这样还常常感叹自己“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如果他不是世上最可怕的伪君子,其谦逊谨慎,对“恒”之一字的重视有可见一般了。

  重读一遍,则体悟更深,尤其是养身、修身、守福、内敛更觉得很有滋味。

  我将这次读书的感悟,分了三层:一层是从曾国藩的自省中去体悟他的心境和品质,从中学习;二层是从他对其弟其子的叮嘱、训诫中去理解他对人生、人情、人格的分析感悟;三层是从其对人事、军事的安排上去领会他打仗做人的方法学问。

  剔去官场上的虚与委蛇与明哲保身,这洋洋万言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学生或更广一些,像我这样的当代青年,他的所言所悟是值得我学习的。

  每一读懂他的人,都该佩服他——在军事上,他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平衡各方,思虑极深的优秀将领;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位积极,首创外派留学生,提倡工业化,经济西化的睿智人物,,是咸同中兴名臣;在文学上,自成流派,为一代儒学大师。

  即使有如此大的成就,即使位极人臣,仍强调勤俭持家,诫奢从简,这种身居高位,仍能谦逊,不迷失自己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炼成的。

  没一个大人物,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有自己独特之处,或者说是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他们拥有不同的特质。

  曾国藩最危险、关键的时刻睡午觉的习惯雷打不动,即使攻打太平军也必小憩一会儿,谁若弄醒他,必大发雷霆。

  他不迷信药石,主张生病不要着急吃药,要睡眠静坐,坚持早起,睡前洗脚。

  他告知弟妹家人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这是他的高瞻远瞩,现代人尤其青年人不注意,户外锻炼,体质羸弱,我本身也是,该以此为戒。

  体育老师就跟我们感叹他们毕业那会,大约十年前,跑1000米,最差的也要3分半,而现在3分半基本就是最好的了。

  曾国藩的家训犹在耳畔啊!

  我一直以为人的智慧是不受时代局限的,大凡大智慧,深刻哲理都是普适的。

  曾国藩骨子里是个倔强,绝不倒下,绝不服输的人,但却时常说自己“打掉牙活血吞”,默默地努力,一点点进步,让所有嘲讽自己的人闭嘴,让鼓励自己的人欣慰。

  他一生崇尚节俭,谨遵祖训。

  令家人种蔬菜,视自己为一介农夫,不把官职++当成自己的职业。

  盛时作衰时想。

  我本身是一个冲动的人,而曾国藩快思而慢语,低调,不焦躁,以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给我上的生动一课。

  他对待自己的后辈子侄颇为爱护。

  教育上,他强调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却并不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任其兴趣发展,开明的很。

  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这是士大夫最高的殊荣,被封为一等忠毅侯,是以文官身份成武将爵位的第一人,是中国历史上和郭子仪仅有的两个在官场上全身而退并荫及子孙的人。

  透过这些辉煌,我看到的其实一位双眼欲睡,偶有精芒的严肃老头。

  他严格要求自己,语言迟缓,却思虑极快极深,这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所不及的,也是我该学习的。

  这个老头南征北战,在文学上也独占鳌头,风光得意;这个老头,貌不惊人,矮小身材,但聪明勤奋,拙诚坚韧;这个老头遭人嘲讽,但从不气馁,风雨过后,依旧坚强;这个老头爱护亲人,提携后辈,这个老头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但其人格的魅力有目共睹,对于修身的不懈追求,对于学习的严谨,让我觉得他还是一个智慧可爱的老头。

  历史已经尘埃落定,那个时代已经被划上了句号。

  我们固然要以史为鉴,但没必要再追究某个人的功过得失,因为那已经不可改变。

  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了很多,这个被毛泽东评价为“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绝对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功过任人评说,相比之下,他的拙诚,坚韧,守福,修身之道更值得人铭记!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蒋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

  蒋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

  “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

  在家书里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照顾好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今人看来高不可攀的。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

  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

  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着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说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是很准确的。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他写出的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文坛,可谓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己矣

  现代人有多少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心烦,有多少人为家庭事务所累,心力交瘁,不妨读读郦波教授评说的曾国藩家训,没有古代汉语的生涩难懂,并且尊重历史,把曾国藩家训的精髓剖析的深入浅出,最适合我们这些古代文学功底薄弱的大众阅读,现代教育专家的各种教育理论,各种家教方法,原来我们的先人早已做了精要全面的总结。

  一书在手,所有的家庭教育问题、提升自身修养问题都已迎刃而解。

  时间关系,只是阅读了上部,已是感觉受益匪浅。

  感触较深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读书改变命运

  曾国藩出身于农民世家,天资并不聪颖,如何能够成为晚清一代鸿儒呢?读书是一个重要因素。

  少年时的曾国藩科举落榜,用借来的100两银子买了一套二十三史,可见对书的痴迷程度。

  他在家书里是这样说的“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我们知道,曾国藩是个个人信仰和信念十分强大的人,他之所以能形成这些信仰信念,完全来自于读书。

  曾国藩总结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这三条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二、 自省的力量

  曾国藩一生不仅“无一日不读书”,他修身养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称道。

  32岁的曾国藩,写下了有名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写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历程,他几乎是非常完美的做到了,也是曾国藩最惊人的地方。

  他自己总结为一个字-----恒。

  曾国藩有句名言“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种恒心和毅力,试问有谁能望其项背?这种自省的精神和毅力,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三、 高超的家教水平

  曾国藩的治家也很有名,八字格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是他治家的宝典。

  曾国藩要求曾家每个子弟,都要身体力行,坚持不辍,他自己就一丝不苟的带头去做,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更是不惜在繁忙的公务中抽出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陪孩子研究他们感兴趣的学问,哪怕这种学问他自己并不在行,也能尽自己所能去努力学一点,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曾家子弟代代皆有英才,曾国藩的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有很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总能以高尚的人格与品行彰显家庭教育的成就和家族传承的辉煌。

  我们现代人学习曾国藩,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身上的那种努力与实践的精神。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04-28

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02-01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0-05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02-27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01-14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1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02-06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02-26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想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