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时间:2021-02-16 19:54: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1】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

  但是为了写读书心得,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

  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

  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

  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

  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

  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

  “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

  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2】

  最近在看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感觉这书太理论化,也就失去了原本看小说的热情。

  对于教育专著,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去消化。

  看了,丢了,也就什么都没了。

  想想这样的读书习惯很不好,所以在没有彻底遗忘之前,赶忙写点什么。

  不管是否有可取之处,多思考总归是好的。

  在专著的第二章,谈到一个话题“教师和儿童”。

  赞科夫提出了教师“教”,那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被视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大大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发展。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时期,文化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渐渐走向封闭。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

  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

  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

  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如果,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只不过像是一种什么容器,可以把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灌到里面去,那么,教师就成为谋杀孩子的凶手了。

  呵呵,可能说得严重了,或许自己早已成为了这样的凶手……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

  “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3】

  看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和教师的谈话》,受益非浅。

  感到自己应该看的书太多。

  就先选择这本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吧。

  我打算看后,按章节写出不能称为读后感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分享。

  “课堂上的生活”这节和教师谈到学生课堂上的生活,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吧。

  首先是对提出的“学习要联系生活”的看法。

  学习怎么联系生活?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用作文写出来吗?不是的,太狭义了。

  联系生活,就是要把时事搬上课堂。

  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在课堂上谈论。

  如果身边发生了大的事情,而课堂却对这些事情只字不提或者只言片语,那课堂学习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要拿出课堂上的时间,让同学来谈论身边的事情。

  “课堂要学习课文,没有时间。”有的老师这么说。

  是的,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很多时间都被浪费掉了。

  在班级里创设一种能够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各种印象、感受和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就要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我们的课堂有这样的内容吗?应该有,学校不应该和社会隔离,这样学知识就是死学。

  接着谈到了教师该如何去上课。

  当时,他们的教师上课旧的模式。

  首先是读书,接着是分段分析,再感情朗读,再列提纲,谈中心思想。

  他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先经过这几个阶段才能开始阐明作品的中心思想呢?为什么加深对课文的完整感知一定要跟阐明它的中心思想分开进行呢?为什么整篇课文的表情朗读要放在末尾呢?表情朗读是跟阐明课文内容和它的语言表达手段无法分割的!这样的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学生没有活力。

  这种模式我们太熟悉了,这是我们沿用的热衷的课堂教学模式。

  赞科夫提倡新的方法,就是老师声情并茂读课文,学生静听感受,之后,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

  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谈了出来,他们积极参与到对作品的理解之中。

  感悟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对于词语的理解,他是主张学生在文中见了几次就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而不是单独的词语解释,单独的词语解释会把文学作品弄得支离破碎。

  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想想他的主张,感到很熟悉。

  这不是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语文课上学生的感悟吗?在读文章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去分析,可以选读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

  这是当时赞科夫的主张。

  我深深感到,我们的步伐晚了太多。

  紧接着,又谈了这样的课堂是不是老师轻松了?不是的,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要求教师对教材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才能在学生的谈话偏离主题而进入细节处进行引导。

  这正是我们课改中对教师的要求!

  作者还谈了如何上数学课。

  他主张数学课上的发现。

  比如乘法口诀的学习,在头天学习的基础上,第二天学下一组乘法口诀的时候,让学生去列,让学生去发现规律。

  作者主张学生在课堂上要时刻处于对知识渴求的状态。

  看了第一章,使我感到震惊。

  为什么没有早看到它!新课程标准颁布了,大力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人感悟。

  而当时赞科夫提倡的正是这样的课堂。

  我们的步伐太慢,我们的起步太晚。

  现在课程标准出来了,可是有好多老师,仍旧沿用就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落后了多少?作为教育,怎么能适应社会?又怎么能促进社会发展?第一章,就深深吸引了我。

  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落后,让我深思自己的课堂,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是利用了时间还是浪费了时间?是不是让学生自己在感受作品?虽是旧作,却可以指导新时代的步伐!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相关文章:

电视谈话节目03-28

人员廉政谈话会议记录09-30

稻盛和夫的活法读后感04-02

关于干部任前谈话会议上的讲话提纲01-06

谈话法在中专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论文10-25

《爱和自由》读后感800字06-25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15篇12-23

电视谈话类节目选题研究艺术论文11-15

掌握谈话艺术,提高班级管理实效论文11-15

教师个人优点和缺点自我评价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