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干法的读后感

时间:2022-10-09 03:44: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干法的读后感

  《干法》里谈的都是“做事的道理”,大家读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是干法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干法的读后感

  干法的读后感1

  一年一度的读书月活动开始了,今年的读书月推荐的是稻盛和夫所著的《干法》。每次品读好书,都能有一些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认真品读了《干法》,受益匪浅。

  我对书中的有一点印象深刻:热爱工作。我从工作中可以找到乐趣,一直以来工作和学习都是我最大的乐趣。但只是喜欢,没有到热爱的程度。热爱工作,给了我一定的启示。只要你热爱一件事,你肯定能做好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一定会有所建树。其实任何一项工作,只要钻研进去,都是会有无穷乐趣的,包括在外人看来很枯燥的计算机。我可以找到乐趣,现在我要进一步,要做到热爱。要深刻理解自己的工作,要和自己的工作融为一体。其实,软件开发是很有乐趣的.,尤其是在解决掉难题以后,是有很大的成就感的。我现在就应该把这些一点一滴的快乐,积攒起来,深入钻研下去,以期望达到热爱工作的程度。

  整本书并没有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基本功,一种为人做事的基本功。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你攀登的高度。我们要想走得更远,攀得更高,必须不断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大道至简,这本书所讲的道理其实都很简单。如告诉我们为什么工作,工作是一种幸福,工作是为了度过有价值的人生,工作是医治百病的良药;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这其实告诉我们要下笨功夫,聪明人更要下笨功夫,而不是想着走捷径;设立高目标,只有设立了高目标才能有足够的动力,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持续就是力量,只有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有所成绩,才能将平凡变为非凡;追求完美主义,其实是告诉我们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干法读后感创新,这样就能创造性地工作。道理很简单,关键是我们要能够做到。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做。要不断地苦练基本功,这样才能成功。

  对于这本书,我还想引申谈一下。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更多地代表了一种东方智慧。与强调个性和自由的西方智慧不同,东方智慧更多地强调吃苦耐劳、勤奋、干一行爱一行,更强调一种深沉厚重的素质。这种东方智慧,近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如近来兴起的东方管理学以及中国式管理等,都包含这种东方智慧。以及我中华五千年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也有赖于这种东方智慧。东方智慧是很有生命力的,不断地品悟东方智慧,会很好地指引我们的人生。

  这本书所讲的道理虽然很简单,但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品读和领悟的。对于这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悟。这是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魅力,也是东方智慧的魅力。

  干法的读后感2

  初次接触《干法》是在放寒假前的教职工全体大会上,校长热情的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希望我们能认真的读一下,从中有所收获。假期自己也从网上找到这本书开始读,一读便被它吸引了,无论是稻盛和夫的工作经历还是他从实践中得出的至理名言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开学后拿到这本书后,我便开始了再一次的精神洗礼。从小到大读过的书也不少了,唯有这次让我醍醐灌顶。

  我2004年参加工作,屈指算来也已经有七个年头了,看着以前的同学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了不小的成就,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自己也曾经有过豪言壮志,也曾经为了工作成绩挥散汗水,可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没有太大的进步。读完《干法》从中我找了答案。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讲到的工作的最高境界不是为了多挣工资奖金,而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当然这并不是像僧人那样“苦修”,而是要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把这种乐趣化作自己真正的兴趣,并为之付出自己的真情,就像稻盛和夫在书中所讲到的那样“迷恋”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对于工作的观念还是处于养家糊口的低水平上,并没有从心底里喜欢这份工作,经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些付出有时是迫于竞争的压力,有时是出于自己的虚荣,有时是自己一时的心血来潮,所以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这次我要彻底的改变观念,做一次质的蜕变,成为一个热爱本职工作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其实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就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稻盛和夫的《干法》讲到,以高目标为动力,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细想这几年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幅很潇洒的样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有这种心态的原因就是没有高目标,没有动力,工作起来松松垮垮。目标就像灯塔一样,给在工作中迷茫的人以指引,而高目标就不只是灯塔更是动力机,能源源不断的给你奋进的激情和精力,让你没有时间去迷茫徘徊,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稻盛和夫的《干法》中还讲到,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成“非凡”。我经常给学生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就是胜利”,很多时候,自己也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开始松懈了,这七年就是一个前进倒退前进倒退的反复过程。今天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要努力的改正,以稻盛和夫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一番成就。

  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像是一把火炬,点燃了我心中那未熄灭的工作激情,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树立更高的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干法的读后感3

  一直以来,我对日本没什么好感,也从来没想过要去看日本人写的书,最近学校推荐看这本书,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翻阅这本书。整部书语言很朴实厚重,没有我想象中的过多的废话,一针见血很实在,看了开头我就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真的没介绍错。写的非常好,介绍了一些让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就像书中所说的,平时人都是这样想,每天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有口饭吃,没有激情。稻盛和夫对待工作要用“极度”来形容。他早期便发现了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赚钱吃饭”,而主要是磨练性格、提升心志水平的“自我修炼”的方式。他将生活、修为、才干、业绩、情感都以“工作”为中心地结合起来对待,而成功和回报则像是他“极度工作”后自然而然的东西了。好像他这般地工作,如果不能成功倒成了 “不正常了”。翻开书的第12页,稻盛和夫娓娓道来一个故事。据说,也是他看过的一个电视访谈节目。说是一位木匠,对待树木、对待木料上升到了“对它生命负责”的境界。木匠说“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要经得起千年日月的考验……”书里提到这样一句话,令人冥思:“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样的人最有魅力。”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人也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第二种是点火也着不起来的“不燃型”;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   书中写到了“潜意识”,你全身心投入了一件事,有一种坚强的意愿。这意愿就会慢慢渗透到你潜意识当中,平时它可能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它会突然闪现,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全身心的工作,一心一意。但是这个也考验了自己的意志。一种心态和一种持续的力量。诚如在意义那一篇里提到的`稻盛先生所说,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人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无怨言,也能忍受。就像我踢球时的感觉,哪怕身体累到极限,却还是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我妈经常会对我说,要是我把踢球看球的时间都拿来学习,一定可以考个更好的大学。稻盛先生认为,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一个人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要想实现自己的意义,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非如此不可!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便会进入良性循环。这段话给我自己特别大的感触,有些时候经常会想我到底是否真的喜欢并且适合现在的工作,做一位教师,做一位劳技教师,的确是自己喜欢的。这么一想,其实自己还是挺幸运的,虽然不是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可至少也是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了。

  所以,还是要继续锻炼自己克服困难、做出成果、得到力量,收获热爱。稻盛先生虽然是个佛教徒,可却并不反对甚至鼓励人们在工作的修行中寻找乐趣,对于阶段性的小成功要率真的表达出自己喜悦的情感,只有这样,才有动力,平常人也才能做到持之以恒。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诚挚的对待生活。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

  干法的读后感4

  整整用了三个晚上,看完了稻盛先生的《干法》,感触良多。这是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出任日航CEO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也是稻盛和夫首次与读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该书一经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销量最高达到20万册。 稻盛先生结合自己70余年的切身经历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与我们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为身在职场的我们点燃了指路明灯。

  一个人白手起家一生能够创立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就足以赢得世人的尊敬了,稻盛和夫在42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转而去追求至高财富——提炼心智。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这让人十分的敬佩。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让我真正明白了,“人为什么要工作?”在现如今这个充满浮躁和功利的就业、职场环境中,很多人总是愤恨自己的怀才不遇,在工作中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他们只看到别人成功、光鲜的一面,却往往看不到别人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们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追求和梦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成名。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而稻盛先生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理解了工作的意义,全心全意的.去投入工作,你就能度过幸福的人生。

  稻盛先生在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工作是一种修炼。”工作能够造就人格,努力认真的工作能够扭转人生。作为一名金明小学的老师,我非常的热爱这份工作,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但有时工作中的劳累、孩子们的顽皮、家长们的不理解,也让我非常想发发牢骚。有时候想想,既然有个别孩子的家长都不在意自己孩子的学习,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的帮助这些孩子提升不太理想的学习成绩呢?我的努力和辛劳又能得到什么呢?但是在看完《干法》这本书以后,让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稻盛先生教会了我们,工作真正的“干法”。

  稻盛先生教会了我,首先要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之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练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练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而通过这种心志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对于每天的工作,我们要老老实实地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认真改进。这样度过反省的每一天,我们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败,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像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精益求精,永远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多朴素的观点啊,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工作,不只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更是为了磨砺个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内心,进而提升个人境界。

  当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工作中体验到的快乐;当工作成果受到别人的褒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快乐和感动当作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当成是一个生命体,倾听来自工作的声音,和工作谈心,对工作进行仔细的审视和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的所在,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稻盛先生曾总结过一条成功方程式:人生和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或称努力)×能力。可理解为要度过幸福的人生,把工作做到最好,必须具备正面的思维方式、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能力三种因素。它们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乘关系。相乘就意味着结果可能会是负值或零,如思维方式不正确,结果就是负值,如意志和能力不足,则结果可能是零。能力基本由上天赋予,热情则完全由后天培养。全书围绕这一公式,娓娓道来,令我们领悟到许多。

  干法的读后感5

  稻盛先生的《干法》是一本容易读的书,相比于他另一本极有名的《活法》,《干法》里谈的都是“做事的道理”,活法则是说“做人的哲学”,这是两种不同的领悟,佛学上讲“修行悟道”,书中也提到“工作造就人格”,再引用唐峻“做事、做人、做秀”的说法,都是说“做事”中如何领悟“做人”的道理,这应该是对于普通人比较容易的途径,也是本书会比较好懂些的原因。本书仍然延续了稻盛先生“大道至简”的风格,但要真正读懂,还是要放到“干”中去琢磨,而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中国企业家》的社长刘东华在序里讲一部分人看到这本书“只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动力而已”,我应该就是这类人,对书中大部分的观点颇有些心得体会,因为程度还比较浅,也常常因各种浅薄念头而产生怀疑,或左或右不够坚持,读此书时就如同注了一剂强心针,为不让这种热情会太快的散失,所以及时把自己的反省记录下来,以便参考修正。

  稻盛先生说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大部分的我们需要“让自己喜欢上工作”,我很认同。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中国有句古话“做一行爱一行”对我很有影响,其中道理是同样的,所以拿这句话来做题目。我是这个道理的受益者,却未能取得太多的成绩,今天反省下来就是不够“爱”,不够持久,原因有三:一是认知;二是高目标;三是完美。

  为什么而工作?“工件是为了获得生活的粮食”,为挣钱而工作,干好工作也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这是今天大多数人的想法,我们拿钱作为工作好不好的标准,也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唯一动力来源,一旦现实未能成正比,人就会因失望沮丧而失去动力。很多人都有曾经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的经历,我在刚进公司工作一年半后,也一度把这句话设为MSN的签名,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呼应,却没能解惑。后来我便留意那些在工作中精力充沛的人,询问他们是什么原因如此干劲十足?发现他们其中的大多数能说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要往哪里去,甚至怎么去,而且他们在说到这些的时候眼睛会放光,而这些事情看起来都好象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职责。后来有一天看到老虎伍兹的一句话,不记得原文,大意是“以世界第一为目标,而不是财富;当你成为世界第一时,财富就会象浪潮一样涌到身边”,才知道自己设错了“工作”的方向,也因此会陷入保“饭碗”的竞争之中,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后来老板又分享了“工作当作舞台”的观点,便很容易从中体会到“展示自己,实现自己”的快乐而获得持续的动力。

  前一段时间与一位刚入职又很快离职的同事面谈,她告诉我 “来的时候感觉自己该会的都会了,跑这里却发现要求不一样,还要学习,压力比较大”,她有点纠结在“要学习”又“没有动力”的矛盾中,再聊下来就知道一切源于她的目标:“原想来一个大点的公司,稳定些,工作几年后,等升职做个主管就可以了,不想让自己太辛苦”。不记得是在哪里读过这样一句“梦想是要伸长胳膊、踮着脚尖还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东西”,跟这位同事相似,过去我大多以略高于公众平均分为自己的目标,稍稍的'努力加上一点小聪明,很快就满了,也因太轻易实现很难带给自己太大的动力,于是长期陷入跟那位同事相似的矛盾纠结中,又体会不到突破自己的快乐。稻盛先生说“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高目标’”,“并坚持每天付出不亚于常人的努力,…这种积累会使我们达到…谁也不曾想到的极高境界”——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我刚进公司的老板是个以追求“细节”的人,他戏称自己是“完美至上”的“处女座男人”。那时候人少工作多,忙起来的时候就会赶着完成,所以经常在各种项目中要面对他对各种细节的“挑战”,小到资料摆放的方向,每每看到他在展区巡查时就会特别紧张,有时候也会因挨批而觉得委屈。后来有一天发现我的下属也开始评论我为“追求完美”,才知道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养成了习惯。书中提到“要求每天的工作都要追求‘完美’,这很苛刻,也很困难”,正因如此我常常会因各种借口妥协自己的标准,用应付的心态,而当有人指出错误的时候,又会因为自己没有100%努力而滋生懊恼、不满的情绪,如此反复,人就变成另一种状态。与“完美至上”一样,“妥协”、“马虎”也会变成习惯,可能一点小错误不会有太恶的影响,当习惯变成一种态度时,影响的就是整个方向。书中还提到“最佳”与“完美”的差异,对这一点我也很有体会,过去我所谓的“完美”都是“最佳”,是跟别人比较,在这种状态下是很难听得进有意义的建议,很容易失去 “更好”的机会。“完美是它自身具备可靠的价值”,当一念转变的时候,任何好的建议都是“创新”的动力,仿佛“聆听到神的声音”,也因此获得追求“完美”无止境的动力。

【干法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干法》读后感10-26

干法读后感10-26

干法读后感05-01

《干法》读后感04-28

《干法》读后感范文03-29

干法读后感范文05-06

《干法》读后感作文10-08

《干法》读后感心得10-09

干法读书心得12-20

读干法心得体会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