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故都的秋》读后感

时间:2022-10-06 03:06: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故都的秋》读后感

  第二篇:《故都的秋》读后感

  秋,对于我而言,不过是秋风起了,树叶落了,连蜘蛛也上吊了。读了郁达夫笔下的秋后,那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对比,不由让我喜爱上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喜爱上那小院秋晨,秋雨话凉。 倘若我能走进书中,我也想在清晨泡一碗浓茶,向院里一坐,什么也不想只是静静地感受天与地,人与物。听着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我被这份悠闲中的孤寂与落寞吸引,陶醉其中,好好领悟“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倘若我能走进北国之秋,我想淋一淋那秋雨,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一立,遇见熟人用那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互答:“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故都的秋》读后感

  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的,我被秋雨中的闲适寒意吸引。 北京的秋是清、静、悲凉的,却透露出“秋”的独特风姿意境。那是一种可以洗净人心灵污秽的美,是一种可以让人们修身养性的灵药。 即使我不如郁先生那般热爱秋天,我却已经被秋的美深深震撼,一步步的沦陷在秋景秋色的迷人魅惑中。

  第二篇:《故都的秋》读后感

  今天,我又读了一回郁达夫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文开篇即开门见山,切入正题,点明北国之秋的总体特点:“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感到青岛,又从青岛赶到北平,竟为的是一饱故都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对故都的秋的迷恋可见一斑。 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抒发主要是通过和江南之秋的对比反衬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到一点点清凉,使人“赏玩不到十足”,相比之下北国之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那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马川鸽的飞声;五彩缤纷的牵牛花;北国的'槐树;秋蝉的残声;北方的秋雨......”无不展现北方特有的秋意。 家处北方的我,很喜欢诵读郁达夫先生的这篇散文。那缓缓的笔调,略带悲凉的文字每回都能引起我无限的遐思。

【《故都的秋》读后感】相关文章:

故都的秋作文05-27

故都的秋教学教案10-07

故都的秋-教学教案10-07

感受故都的秋的作文素材10-08

《故都的秋》精品教学方案10-08

故都的秋网络教学教案10-07

故都的秋教案(精选12篇)02-16

《故都的秋》教学方案设计10-08

故都的秋的教学方案设计10-08

故都的秋教学方案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