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怀念小叔》读后感

时间:2022-10-05 22:51: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怀念小叔》读后感

  戴助安的《怀念小叔》(散文,原载《杨凌文苑》2008)是一篇普通的怀人文章,但我从此文章中读出了许多内容。作者所写之人小叔,是亲人,可以说在作者生前就已不在人世了,作者并未与其有丝毫培养亲情的机会,也没有任何交往,缺少真切可感的亲情,那么,如何“怀念”?

《怀念小叔》读后感

  听老人讲小叔小时候的事情,历史文献记载,自己零散获得的信息,再结合自己对问题的不断深入认识,想象,推测,寻找生命的蛛丝马迹,这篇散文就是这样写成的。仅从血缘这个自然关系,这个抽象的概念,上升到对生命的关怀,对普通人的生命价值的追问。如此,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也就这样再次呈献在世人面前。可以说作者以文字的方式从历史的废墟中挖掘出了一个生命,给予应有的尊重。一件事情的真相逐渐清晰起来,还历史以鲜活的血液。文章夹叙夹议,全景式立体式的叙述视野,多视角甚至可以说是全息的,跳跃性强,没有刻意去把事件和叙述语言打磨得光滑,保留叙述痕迹和必要的空白,显得大气,显示了作者不凡的笔力。文章提供的审美是多维的,发散的。读者也可以多角度解读。一个年轻生命的死亡,引起作者多方面关注和思考,亲情,社会,历史,并不集中局限于一点。读者也可以多角度解读。作者写了一个人,就因为作者的叙述语言和视角带有很强烈的人性色彩,所写事件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概括性,所以,也可以说作者写了许多人,写了许多无名英雄,或无名普通人。他企图还原历史,以民间的方式注解曾经的历史,追问个体生命的意义,反思历史意义,拷问生命价值。文章具有宏阔的历史感,具有人的生命关怀意识。其实,死去的人如果没有活在后辈人的心中,那么他们就真的死去了,那是真正可悲哀的第二次死亡。

  我认为,在《杨凌文苑》杂志上所发的写人物类散文中,这是少有的一篇好文章,好就好在实话实说,不虚假。《杨凌文苑》原先设有“人间真情”栏目,几年来发过不少写人物的文章,写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也有一些好文章,但是也逐渐雷同琐碎甚至娇情起来,为文造情,不同程度的虚情假意。似乎有血缘关系者都要逐一记之以文,怀念一翻。如此文章别人好意思再写,我不好意思读。我们许多亲人,与其有过太多亲身接触,却没有写出新意,而这篇《怀念小叔》所记之人与作者未有任何亲身接触,却能写得生动而有新意,这值得思考。其实,其中最主要的是看作者是否具有发现的眼光和真诚的勇气。怀人文章,真实是其生命,再者,要有新意,要有思想力度,要有文学性,要能引起别人的共鸣,要用文字去挖掘我们人类心灵的泉水,要能上升到充分的普遍的人性高度。师法上者得乎其中,我们写作者要用文字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珍视我们笔下的文字,要让我们的文字有足够的阅读价值。如果说社会上现在纯文学遭遇冷落,边缘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我们写作者自身,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人格感召力,别人为什么非要读我们的文字作品呢?我们写作者为什么不经常这样自问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是否把我们自认为最好的心灵产品奉献给了读者?我们是否有足够真诚的勇气。已故文学大师巴金,终其一生都强调说真话。强调真实真诚对于文学的重要性。心灵是丰富深广的,那么相对应的文字怎么能是千篇一律的呢?

  所以,尽管这《怀念小叔》在文字和结构方面都有诸多再完善修改的余地,但仍不影响这是一篇相当成功写人的好文章。

【《怀念小叔》读后感】相关文章:

怀念年画10-05

怀念的作文03-03

怀念亲情作文10-08

怀念征文散文10-09

逝去与怀念随笔09-07

怀念小学作文08-19

《秋天的怀念》教案11-15

怀念母亲教案11-15

秋天的怀念教案11-28

相见,不如怀念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