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兰河传读后感作文900字

时间:2022-10-11 05:31: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兰河传读后感作文900字

  读过呼兰河传,作者有两个让人惊讶的地方,一个是四五岁孩子记忆力和观察力太强太细了。另一个是作者的太勤奋了。在她的十多年的写作生崖里完成了一百多万的文字的作品,平均每年十万字。

兰河传读后感作文900字

  在作品中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发生在东北大地十分浓郁的风土人情和人生百态,可以说原滋原味东北人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以萧红、萧军和舒群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向当时的中原大地展现了关外地域民俗文化独特的景观。在民俗描写中绝不是简单的民情风俗展览,而是引发作家对“人—家—国”三重问题的深度思考。作者循着民俗描写逐步解读我们民族中深层次矛盾和厚重历史。透过民俗描写反思人的生存价值,体现出“掘”根与“寻”根的双重文化意味。在民俗描写中透露对故土眷恋,透视着作者对东北地域文化品格的投射与认同、承载作家的民族“忠诚”情结。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对文中的三个人物,一个家庭和一件令人深思的现象的理解。

  一是对人物个体生命的刻画,作品展现了东北人二十世纪生存状态。

  第一个人物是作者描写了自己童年的天真烂漫生活。“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也许把蚂蚱腿就绑掉,线头上只拴了一只腿,而不见蚂蚱了。”“别人抱着把我一放在祖母的炕边上,我不假思索地就要往炕里边跑,跑到窗子那里,就伸出手去,把那白白透着花窗棂的纸窗给通了几个洞,若不加阻止,就必得挨着排给通破,若有人招呼着我,我也得加速的抢着多通几个才能停止。”我听到许多人说,这段读起来轻松无忧无虑,自由快乐。但我想读过全篇文章后,感觉到作者将要交待的只是一个序幕,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的所见所闻,绝对真实不参杂任何偏见。随着作者行走半径的扩展,眼界不断开阔,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思想情绪也越发沉重,这样就形成了作品先扬后抑的整体风格。读过呼兰河传让人一个反思是茅盾为其所做的序中说“而且从呼兰河传,我们又看到了萧红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由于可能与大文毫所站的高度和角度不同,我感觉作者童年不是寂寞的,即使她逃离家庭都是寂寞的,即使是内心丰富的大作家可能会更寂寞和孤独。大多所有生命的幼儿时都是活泼的,何况作者是生在福堆里,通过寂述我们看到的作者童年是一段最快乐的时光。

  第二个人物是对冯歪嘴子的刻画,展现了爱情这个许多优秀艺术作品不能放过的千古以来的永恒主题。一个社会底层而又外表残缺的人爱情会是怎样。先是作者发现了磨房里有孩子小手,然后作者好奇地又跑到新搬进的草棚里看,发现原来是同院子里的王大姑娘。接下来左邻右居的都晓得王大姑娘生了小孩了。周三奶奶跑到我家来探听了一番,母亲说就在那草棚子里,让她去看。她说:“哟哟!我可没那么大的工夫去看的,什么好勾当。”杨老太太进来说:“我可不是来探听他们那些猫三狗四的”“怎么的啦?那王大姑娘我看就不是个好东西,我就说,那姑娘将来好不了。”杨老太太说,“前些日子那姑娘忽然不见了,我就问她妈,‘你们大姑娘哪儿去啦?’她妈说,‘上她姥姥家去了。’一去去了这么久没回来,我就有点觉景。”

  冯歪嘴子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冲破了封建樊篱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他们又在穷苦、奚落、中伤中生活得恩爱、兴旺,透出一口气来,表现了生命了坚强和勇敢。

  第三个人物是对有二伯的刻画,揭示了受尽压迫和剥削是造成的他心理扭曲古怪性格的原因。

  他体会了人世的炎凉,使他性情变得古怪了。从他的出身看,他三十岁就来到张廷举家当长工,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地干活,所得到的只是吃点残羹剩饭,他被剥削得一贫如洗。他没家没产。从被角往外流着棉花的被子和一掀动毡片就一片一片掉下来的褥子。他的枕头一动就"哗哗地往外流着荞麦壳"。住的就是这样一套破烂不堪的行李。他穿的是"大半截子的衣裳,不是长衫,也不是短衫",走在街上,人们都不知道他是那个朝代的人。他戴的草帽没有边沿,只有一个帽顶。他穿的鞋,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跟。他前边掌掌,后边钉钉,过了几天,还是掉底缺跟的。因此他的脚,永远离不开地面。他"要猴不象耍猴,讨饭不象讨饭的"。

  有二伯有斗争一面也有虚荣一面。对主子不满,常常指桑骂槐,有时直接谩骂出气。“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骂张家"黑心粒"、"兔羔子"、"尽是些耗子"…。他除了用怒骂对付张家的毒打外,还以偷的办法对付主子。他偷钢酒壶、锡火锅、大钢钱、大澡盆,拿去卖。他还在粮食仓子里边偷米,背到粮米铺去卖。他偷了东西,又爱面子,怕人家提到"偷"字,人家一提,他总是不好意思。他的肚子前压着铜酒壶,我的肚子前抱着一罐墨枣。他偷,我也偷,所以两边害怕。

  有二伯是麻木的,他的性格中有阿Q的影子。他虽然地位极低下,一听人家叫他‘二掌柜的‘,他就笑逐颜开。叫他有二爷,叫他有二东家,叫他有二伯也都是一样地笑逐颜开。他最忌讳人家叫他的乳名有子,但"我"的祖父叫他"有子",他不生气,他说:"向皇上说话,还称自己是奴才呢,总也得有个大小。宰相大不大,可是他见了皇上也得跪下,在万人之上,在一人之下"。封建等级思想他是看得很重的。他和小团圆媳妇都居于地位低下的人。他本应该同情小团圆媳妇,可是他却跟别人一样说"介(这)年头是啥年头呢,团圆媳妇也不象个团圆媳妇了。"对小团圆媳妇的惨死,他无动于衷。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成家,有二伯却认为"那算完,长的一身穷骨头穷肉,那穿绸穿缎的她不去看,她看上了个灰秃秃的磨官,真是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有二伯处于奴仆地位,有时思想却是主子们的思想。作者着重揭示有二伯的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的性格。

  二是通过家庭的描述,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愚昧摧残。

  这里只说说对团圆媳妇一家的生活叙述,团圆媳妇本是一个健康的人。这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

  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这说明她原本是一个多么健康、多么活泼的姑娘。团圆媳妇进入新家庭后就成了异类。老厨子说:“没见过,大模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地转。”周三奶奶说:“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隔院的杨老太太说:“那才不怕羞呢!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有几回来。

  然后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还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

  然后就这样慢慢地成了病人。然后是中药偏方,跳大神,吃带毛的鸡,抽帖,赶鬼。最后又洗上三次热水澡。小团圆媳妇被抬到大缸里去,被热水烫,大声地怪叫了起来,一边叫着一边还伸出手来把着缸沿想要跳出来。这时候,浇水的浇水,按头的按头,总算让大家压服又把她昏倒在缸底里了。害人是谁,是婆婆及左邻右舍的罪恶本性吗?显然不是的。她们的打人、杀人全部本着一种“善良”的愿望。害人的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残酷封建思想。

  三是对路上大坑的描述,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和麻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人、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有的人说拆墙,有的人说种树,就是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这样挡着人们面前。为何就县大人不管,富商大户也不管。其实这是作者对旧社会的质问。问题出在整个社会的黑暗没落和国民麻木愚昧,使人民大众如悲凉死水一般地生活,并且象大坑一样越陷越深。

  读过作品不禁要问,在我们迈向中国的梦的进程的今天,是不是还要受到几千年封建余毒的影响,是不是存在冯歪嘴子、有二伯和团圆媳妇生活形态的人物?

【兰河传读后感作文900字】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心得12-31

呼兰河传读书随笔05-27

呼兰河传读书随笔8篇05-27

呼兰河传读书随笔(8篇)05-27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05-03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03-10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作文10-13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范文10-16

呼兰河传读后感10-28

呼兰河传读后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