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毕业论文

法律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10 12:12:53 法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法律教育毕业论文

  法律教育是以普及法律常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人们维护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关于法律教育的毕业论文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律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法律教育毕业论文

  法律教育毕业论文【1】

  浅论高校法律素质教育法律教育

  一、我国传统高校法律教育的特点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法治经济,市场主体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和平稳运行的必要保障。

  纵观我国的传统法律教育模式,其已经很难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对高校法律教育的改革倾注了非常大的关注度。

  我国高校法律教育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相分离

  从属性上来看,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中调整、约束人们行为以维持正常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从善与恶、好与坏的角度,通过人们内心的价值判断标准、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约束和调整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法律则是利用强制性来规范、确保人们行为的合规合法,保障社会的有序发展。

  道德和法律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道德强调的是自律,将被动的遵守变成主动约束。

  法律强调的是他律,其通过强制性和威慑性约束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

  道德和法律运用不同的约束形式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标,从本质上看,道德和法律是不可分割的。

  但是,在我国传统教育中,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通常是被割裂开来,往往偏重于道德修养教育,因此很难使学生持续性地形成稳定的法律信仰,而这又会反过来对道德认识产生负面的作用,最终影响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法律学科课程和法律活动课程相分离

  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特别看重学科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而忽视活动课程的作用,认为活动课程会扰乱在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还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相符。

  因此,在我国高校的法律教育中,学科课程的比重大大超过了活动课程,有些甚至都没有开设相应的活动课程。

  高校法律教育老师,往往只重视对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略对学生法律素质以及相关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法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对法律知识认知,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法律知识的,对相关法律问题和法律情景的分析涉及过少,师生间缺乏互动。

  但是归根结底,法律都是要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师只阐述某一具体规定,而未能让学生掌握和领会该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的话,一旦学生遇到真实情况的发生,如果缺乏具体的明文规定,往往会束手无策、无法灵活应用,甚至造成学生自身的违法犯罪情况的发生。

  (三)法律教学避重就轻,对法律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

  长久以来,因为我国古代法制的特点,程序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往往只知道实体而不知道程序,将程序法视作实体法的附属品,可有可无。

  受此影响,在我国高校法律教学实践中,“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高校法律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往往会有意识地增加更多的实体法的内容以及相关案例,占用了本该是学习程序法的时间,另外因为学生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也未曾经历过相应的法律执行程序,因此学生对程序法的感知会更加的模糊。

  这就导致高校法律教育的成效有所影响,使得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法律基础知识,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法律实际运用的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法律教学偏向义务本位,权利意识的培养力度不够

  从我国法治观的发展演化历程来看,我国的法治观还是侧重于“义务”的规定,强调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社会控制。

  在我国传统的高校法律教育实践中,仍然还残存着义务本位思想的影子,具体表现在法律教育内容编排上,往往强调学生的守法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用法能力、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的培养。

  在以义务本位思想为指导的高校法律教育过程中,教学主体即老师是以预先设定学生是“恶”的前提下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其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课堂的法律教育活动,使学生知道不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这种教学活动几乎完全抹杀了学生在法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对增强学生的法律素质产生加大的负面作用,甚至会造成学生对法律的片面理解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二、高校法律教育的素质教育发展新取向

  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时代发展节奏,经济建设要有现代化的思想,相应地教育也应当有现代化的理念和策略,在人们思想观念向现代化不断转变的同时,社会的法治建设也要走向现代化。

  现阶段我国高校法律教育已经出现了在要求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和规范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法律实践体验,

  使学生在遵守法律、守护法律、运用法律的前提下,对法律内涵和法治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更多的人参与到立法过程中去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发展新趋势。

  高校法律教育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渐致力于学生法律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法律素质的全面培养

  法律意识指的是人们对于法律现象的想法、观点、心理反应等的总称。

  作为将来市场经济的主体,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是当代大学生未来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

  据有关调查显示,现阶段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在出现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后能够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够诉诸法律。

  学生已逐渐将法律知识、思维以及信念融入自己的主体范围之内,将被动转化为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法律运用能力和法律信仰,从而使得学生法律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逐渐致力于对法律刚性特征与现实社会纷繁复杂性之间的调和

  众所周知,法律是具备强制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就像俗语讲的“法律是完全没有感情的”,但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却与法律的刚性之间往往会出现差异和不适用的地方。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法律的制定、执行、监督等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更高的要求。

  这同时也要求在高校法律教育过程中,要致力于向学生讲解法律的刚性和实际社会情况的多变性之间的协调,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律运用的灵活处理。

  (三)致力于法律理论教育和学生实践的有效结合

  单纯的法律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质的养成是不足的,尤其是对学生正确运用法律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现代高校法律教育新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对法律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对法律理论知识加深体会和掌握,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活跃度,对高校法律教学课堂学习进行巩固和补充,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的目标。

  三、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法律素质教育导向下的高校法律教育,最终是要依靠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得以实现,要以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形成正确的法律体会、法律情感以及法律信仰,进而提升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从而达到高效法律素质教育的最终育人的目标。

  (一)将法律情感教育逐步融入高校法律教育中

  法律情感是指人们对法律现象、法律法规所持有的情绪反馈以及形成的有关体验。

  大学生的法律情感,只有通过特定的法律知识的学习、逐渐的内化,才能真正培养起来。

  一个学生是否具有正确、坚定的法律信仰,能够在充分理解法律知识的额基础上信任法律,进而在主体性作用下对法律加以灵活运用,是衡量一个学生具备法律素质与否的重要标志。

  因此,要在高校法律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明确法律情感教育的培养思路,尽量将法律情感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整个法律教学过程中去,才能真正地提高高校法律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科学、健康的发展模式。

  (二)将个性教育逐步融入高校基础法律教育中

  高校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离不开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个人潜能的挖掘。

  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对学生个性以及潜能的挖掘、发展,摒弃了传统教育中的平均主义,根除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固定、教学方法老旧等弊病。

  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高校法律教育,就是要充分重视个性教育的思维的融入,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善于利用不同学生对法律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兴趣和特长,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的遵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能力。

  (三)不断丰富高校法律素质教育方式

  要使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在高校法律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就要不断地丰富、优化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在高校中增设法律基础专题教育课程、展览、竞赛等方式普及基础法律知识;采用案例教学法,

  节选有针对性的、生动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设有趣的法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精神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高校法律教育的实效,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法律教育毕业论文【2】

  浅谈大学生法律教育

  一、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中,权力与义务都是相统一的。

  没有不履行义务的权利,也没有不享受权益的义务,权力与义务总是相伴相生的。

  大学生要树立这种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在遵守法律,享受相应权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履行与此相对应的义务。

  培养大学生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首先应该培养大学生依法行使相应权利的意识,要不断增强大学生依据法律法规享有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当自身合法利益收到损害时,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自觉维护自身利益。

  当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要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帮助他们维护利益。

  其次,还要不断培养大学生的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定统一、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等,此外,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因此还应该自觉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最后,还应该树立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意识,行使相应权利之后要自觉履行相应义务。

  履行相应义务之后,要主动维护相应权利不受侵犯。

  只有做到权力与义务相统一,才是真正树立了法律主体意识。

  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

  (一)转变教育观念

  法律教育应该成为全民教育,不仅仅只属于法律专业的教育。

  在我国今后的法律教育当中,要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项常规的、普遍的教育推广下去,彻底改变以往教育中把法律教育作为“工具性”教育的错误理念,把法律教育作为一门常识性教育在各个门类学生中进行普遍开设,改变长期以来科技与人文、专业与“非专业”不协调的局面,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改进教育方法

  现代教育要求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法律教育也应该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在法律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纯教师讲授的“单人独奏”为师生双向平等交流、探索的“合奏”。

  此外,课堂教育也不应该继续沿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探究“自主式”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学习新知识,深化对新知识的认知与感悟。

  三、优化社会法制环境

  (一)健全法律运行机制

  法律的制定、执行与监督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要做到立法的民主化、执法的程序化以及监督的常态化与规范化,在完整的法律运行机制中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营造法制舆论氛围

  良好的法制舆论气氛对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日产生活行为中,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的传播媒体,不断宣传法律内容、宣扬知法守法行为,树立监督法律执行过程的意识,以提高大学生对法律地位的认识.

【法律教育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法律毕业论文提纲参考03-04

电大法律毕业论文02-04

法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9-15

谈谈电大开放教育法律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03-11

浅谈电大开放教育法律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05-31

法律硕士的毕业论文12-11

法律硕士毕业论文提纲03-04

法律本科专业毕业论文01-27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格式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