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毕业论文

爱与法律哲学思考论文

时间:2021-03-17 17:30:22 法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爱与法律哲学思考论文

  一、关于爱的阐释

爱与法律哲学思考论文

  爱是人性的特质那么爱我们为什么会爱,又为什么会不爱甚至走向爱的反面—恨呢?对此卢梭说‘谁喜欢帮助我们我们就爱他……谁企图损害我们,我们就恨他:一这就意味着某个事物对你的存在有利就会爱他J反之对你不利的存在物当然就不爱。在此基础上“爱”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爱、对他人的爱及对欲求的爱。首先爱自己。从人性的角度而言,对自己的爱是基于一种本能。它源于人的动物性也是性恶论的起点。认为人是自私的,其表现在于人首先是爱自己的在有余力之下才会去爱其他。无论是出于生存需要或是免受伤害的需要,爱自己是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无所谓对错,是先天性的而非后天习得。其次,爱他人。在中国人的语境中,爱他人最典型的表现是“亲亲”儒家的情感活动与“自我”有关。儒家强调从身边的人开始爱,主张有差等的爱。主要原因在于亲亲之爱与自我关系紧密,它代表着人的过去、当前与将来‘自我”成为一个过渡和一个载体的作用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爱他人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够“永生”的期待。而基督教中教导我们爱他人则侧重于无等差之爱,以上帝的名义取消了人在自然上和道德上的不平等。最后爱欲求。除了对人的爱以外其他的爱,比如对无物的爱名誉的`爱,赞美的爱权力的爱等等则可归为爱其所欲,即爱欲求。爱欲求是对一种除自己与别人之外对精神或物质上的欲望与追求。这种欲求时常左右着人的行为腔制着人的情绪。

  二、爱与法律的冲突和融合

  (一)冲突

  爱是感性的而法律是理性的。霍姆斯说“如果我们都是天使,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法律”人是由感性所支配的动物。在人的所有情感中爱尤为感性。当法律遇到爱,感性和理性就开始产生极大的碰撞。法律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了保障一直人们所期待的安定的生活。然而,当人们运用法律追求上述目标时法律开始对人的性格加以修剪、裁量和规训,它甚至试图让人们放弃生活中大部分实际内容(如情感体验)过一种制度化、理性化(韦伯说是工具理性化)的“生活”,因为唯有如此,人们才是安全的。这种理性化的过程必然与人充满感性的“爱”产生冲突。至少在法律的规制的空间中人们不能“爱”怎样就怎样。同时爱的不稳定性和法律的稳定性也充满了矛盾。正如黑格尔所云“不是为自己而存在和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爱是一种主观感受,它所表达的远远不如法律规则这般稳定。法律可以制约人的行为,而法律却无法控制爱。冲突就成了一种必然。

  (二)融合

  1.爱与约束

  爱是自律法律是他律启律与他律都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爱所能约束的只是自己的内心与行为而无法约束他人的内心与行为。同时因为爱自身的脆弱性无法逆转和软化坚硬的现实。爱的力量,虽能控制爱欲中人但对于社会层面上的其他人法日显得异常无力。因为爱不是权力爱无法调整他人的行为。因此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不能只有爱我们也需要法律毕竟这个世界是由自己和他人构成的。

  2.法律与同情心

  为什么爱人之心会导致无私利人的行为?原来,正如斯宾诺莎所说,一个人爱谁便会对谁产生同情心,便会与谁发生同样的感情。当一个人想象着他所爱的对象感到快乐或痛苦时,他也将随之感到快乐或痛苦’[2〕爱得越多同情便越强烈;爱得越浅,同情便越淡薄。如果不是爱而是恨那便不但不会同情而且恰好相反:看到所恨的人快乐自己会痛苦J看到所恨的人痛苦自己会快乐。所以,西田几多郎说,同情心是从爱人之心分化产生出来的,是爱人之心的表现‘如果我们对于他人的喜忧完全不分自他把他人之所感作为自己的感觉,共欢笑、共悲泣这个时候就是我在爱他人[3〕这样当一个人在爱他人的时候.pt会与他所爱的人融为一体:看到所爱的人快乐,自己便会同样快乐J看到所爱的人痛苦,自己便会同样痛苦。于是,一个人便会帮助他所爱的人得到快乐、摆脱痛苦就像使自己得到快乐、摆脱痛苦一样J而实际上他这种行为的目的不但毫不为己而且还往往是自我牺牲。所以孟子才说“侧隐之心仁之端也”。法律只有对人们怀有同情心,才能体现出它的爱。

  3.以爱为标准的法律

  法律是约束而法律又何尝不在尽心竭力保障着人们生命、财产等权利绝大部分人无时不刻被法律之爱包围着。有人也谈法律之爱他们将法律比作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厂法病化危、救死扶伤的刀。然而将其比作刀也就还是将法律视为工具。不同的只是为其找到一件温情外衣其实质依然是工具。而如果它仅仅是工具,那么它永远无法拥有和付出它的爱也不可能存在法律之爱。所以我认为法律之爱必须以爱为标准,以秩序为基础的法律能保障人们的安全J以正义为基础的法律能保障人们的利益J以爱为基础的法律能实现人们的幸福。人们无法忽视感情对人的行为的力量。而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行为的约束机制人们为什么必须遵守并信仰法律加果是迫于强制力的威慑那么毫无幸福感可言。而如果是基于爱而产生法律那么人们没有理由去反对法律对他的爱。法律是对人们的爱的承诺承诺为其获得幸福提供保障。而若以人的幸福为目标法律不但不能忽略爱而且必须悦纳“爱”。

  三、爱、幸福与法律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如果法律的制定是出于对人们的关爱而它所关爱的是人们的幸福,那么法律将让人充满幸福感法律将不再冷漠。爱与法律是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但我们或许能寻求某种平衡。正如著名的法学家哈特一直在在自己信奉的自由主义与自己所尊重的文化传统之间、在理性主义与宗教意义之间、在渴望独立与渴望归属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一样。爱与法律也不是绝对对立的他们之间可以有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是美的。如果法律并非某人或某些人的实现其欲求的工具,如果法律是以人们的幸福为目标那么法律的存在一定是基于盈“爱”在这里更像是一个宗教概念,以基督教为例,探究基督之爱不难发现信徒们所遵守的一切规则都源于他们内心确认上帝让其遵从圣经是出于对他们的爱。那么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的法律。国人之所以不信仰法律并不是因为法律之不完善或是法律之内容有何不妥,而是因为法律在人类历史中厂度扮演的残暴、血腥的角色,而忘却其本质却是爱。法律是爱的承诺违反法律等于辜负了对爱的承诺。对于我们来说肉体和精神缺一不可。我们既不可能放弃法律也不可能不要爱爱与法律缺一不可。或许以爱之名构建的法律这仅仅只是自己心中的理想状态只是因为有一颗炙热的心爱着这个世界所以积极地思考着,为更能成功地去争取一个更为美好的社会与更为美好的法律心怀期待。

【爱与法律哲学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沉迷网络哲学思考论文08-29

人的本性哲学思考论文09-01

乡村殡葬的哲学思考论文08-31

对民法的哲学思考论文08-20

哲学观与哲学发展研究论文10-30

企业工会法律顾问制度实践与思考论文04-11

法律涵义与法律概念研究论文12-27

哈耶克的法律哲学思想探究论文08-19

西方法律思想史与西方法哲学的关系论文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