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

调研方案设计

时间:2022-10-01 22:31:01 工作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调研方案设计模板

  调研方案设计模板【一】

调研方案设计模板

  市场调研就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及专业的软件,有目的地、有系统地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记录、整理有关市场营销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一个市场调研方案应该具有以下内容: 1. 调研主题 2. 调研目的 3. 调研对象

  4.1 调研方法:一般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座谈会等市场调查方法。 4.2 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设计 4.2.1 设计原则

  1. 问卷结构主要分为说明部分、主体部分、访问员记录、被访者记录等; 2. 问卷形式采取开放性和封闭性相结合的方式;

  3. 问卷逻辑采取思路连续法,既按照被调查者思考问题和对班车线路了解的程度来设计,在一些问题上,采用跳问等方式来实现出行者的逻辑思维 4.2.2 问卷题目

  根据需要调研的主题设计题目数量,一般以一页纸为宜,因为题目过多,被访者容易厌烦,影响问卷质量。 4.3 样本量估计 4.3.1设计原则和依据

  对于抽样调查而言,调查结果在样本总体中的代表性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抽样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取决于抽样方法和样本量(或样本规模)两个方面。在同样的样本量下,抽样方法或样本选取越随机,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就越好,反之就差;同样,在抽样方法确定后,样本量越大,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就越好,反之就差。在现实的市场调研项目中,理想的随机抽样是不可能,目前在市场研究行业中的所谓随机抽样是指“等距抽样”或“系统抽样”,是一种简化了的随机抽样;对于样本量,由于与调研费用直接相关,所以在预算范围内,样本量也不是可任意增大的。

  因此,通常我们会提供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案,既能满足数据对准确性的要求,又合乎预算要求。以下是在随机抽样条件下的数据准确性(即抽样误差)

  在95%置信度下与样本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量与抽样误差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一般来讲样本量在300—400例之间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状状况。 4.3.2样本量设计

  根据调研的主体而定,一般调查主体数量很大的情况下,请根据上面表格来定样本的数量。如果调查总量不是很大,一般选取调查总体的5%以上为调查样本。样本占总体比例太小,调查结果误差较大。

  注意:一定要考虑到无效问卷的情况。 4.4分析方法

  问卷回收后,经过整理、编码、录入以后,我们将用专业的市场调研软件SPSS以及Excel2007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的分析有: 1.聚类分析

  它可以将被访者从对线路的熟悉程度、出行目的、经济情况、等方面进行分类,并将这些特性与其出行中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是本次出行者出行心理调研中“消费者分类”划分的主要手段。 2.因子分析

  影响学生购买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些原因是相关的,有内在的必然性,只要深入了解这些内在的必然性,就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项目后期执行中变得轻而易举。还有在性格偏好方面,通过因子分析,也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联系。因子分析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内在的联系,减少决策的困难。 3.交叉分析

  交叉分析提供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价格偏好、品牌及地域需求的内在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可以看到自己项目的市场驱动力(Driver)和阻碍力(Barrier)。从而明确自身定位和努力的方向。 4.5 质量控制

  1.方案与问卷设计的质量控制

  在方案及问卷设计以前,设计人员通过二手资料的收集、自己的出行经验等方式,应对项目的背景、调研的内容、出行者的关注等相关知识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 2.实地调研的质量控制

  (1)调研访问人员在进行实际操作前,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调研场景需提前模拟。

  (2)问卷调研时,多访问5%作为备用问卷,以保证总体样本量与设计数量相符合。

  3.资料整理及分析的质量控制

  (1)问卷回收后,由公司负责人员进行第二次审核。 (2)数据采取双向录入,分析软件采用SPSS。 5. 调研安排

  5.1 调研执行步骤及周期(即调研所需时间) 5.2 调研成员 5.3 调研路线

  5.4 调研任务分解

  各项的负责人及执行模块如下表:

  注:人员培训说明

  1)项目介绍

  介绍本次项目的背景及调研目的; 2)技能培训

  访问的技巧、语气、语言的表达技巧等。 3)模拟训练

  将访员两两配对,模拟访问员和被访者的问答,进一步掌握操作技巧。 5.5 调研费用预计 5.5.1 费用分类

  5.6突发事件处理

  1、在做问卷的过程中注意礼貌以及安全问题,同时注意问卷质量,被访者是否配合等。

  2、调研的时间问题,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调研。

  (注:该模板制作者水平有限,制作的比较粗糙,如有错误请指正)

  调研方案设计模板【二】

  研究目标

  一年多之前斯特林大学房屋建筑服务部实施了一项名为Treecycler系统的纸张回收项目。所有的员工都收到了一封全面详细的电子邮件,解释了这个系统如何运作并且部门秘书都负责这项任务:确保他们所在部门的员工都能使用系统当他们需要进行回收时。尽管如此,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很多员工依然将废纸处置在定期回收箱中,而并没有使用Treecycler系统。事实上,垃圾箱中遗留的大部分垃圾仍然是废纸。因此,我们团队的任务就是探索员工对Treecycler系统的态度,找到他们不适用这一系统的关键原因并且找出可能提高系统使用率的方法。 研究方法

  由于将要探索人们的感受和态度,因此我们决定采取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迷你深度访谈(其中一些事一对一方式,其他是分小组方式)。我们调查了这所大学的每一个学院,同45个员工进行了谈话,其中有3/4是行政人员。访谈由10个开放式问题组成,另加一些人口方面的问题。

  出现的主题

  我们的问题集中于三种不同的类别:交流沟通/培训、操作过程和态度。第一类,交流沟通/培训,通过此试图判定员工是否得到了足够的培训和信息就如何有效地使用Treecycler系统。第二类考虑到该系统的物理特性并且努力去发现使用者是否认为这个系统很方便或容易地使用。最后,我们调查了人们对回收的大致态度并且确认“心态”是否是首要原因。从这些问题中,一些关键性的主题显现出来:

  1. 受访者普遍对这个系统很满意;

  2. 存在于系统的使用者和未使用者之间的差距打破了沿着“专业”的路线:行政人员倾向于使用此系统,而教学人员不愿使用;

  3. 新进员工没能得到充分的培训或被告知此系统;

  4. 提示标志要么被清洁工擦掉,要么未被人们所重视;

  5. 人们想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回收器具是用来回收纸张的;

  6. 受访者相信如果回收的废纸能以目前处理垃圾的同样方式进行,那么大部分回去回收纸张的;

  7. 最后,大部分人认为人们不去回收的原因是他们“懒”,这也表明系统越容易使用,越多的人会回收废纸。

  建议

  基于以上出现的现象,我们得到很多结论并制定了建议,包括进一步的研究领域和具体的行动内容。我们的建议:

  1. 仅以教学人员为目标实施一次更彻底的调查;

  2. 制作一种“回收记录卡”用来测量每一部门的回收量;

  3. 包含关于回收中存在的“新员工方向”的信息材料;

  4. 为回收器具引进选项;

  5. 安排处理已经从各办公室收到的回收原料;

  6. 发起一次小规模的营销活动以此来增强人们的意识和参与度。

  我们认为此次研究成功地找到了人们不适用Treecycler系统的关键原因。我们希望学校考虑报告中的建议,并且一如既往地努力增加校园废纸回收。

  目 录

  1.简介 .............................................................................................................................................. 4

  1.1背景 .................................................................................................................................... 4

  1.2问题 .................................................................................................................................... 4

  2.目标 .............................................................................................................................................. 4

  2.1研究目的 ............................................................................................................................ 4

  2.2具体目标 ............................................................................................................................ 4

  3.研究方法....................................................................................................................................... 4

  3.1研究类型 ............................................................................................................................ 4

  3.2深度访谈 ............................................................................................................................ 5

  3.3样本 .................................................................................................................................... 5

  3.4数据采集方法 .................................................................................................................... 5

  3.5数据采集工具 .................................................................................................................... 5

  3.6质量控制 ............................................................................................................................ 5

  3.7分析方法 ............................................................................................................................ 5

  3.8分析过程 ............................................................................................................................ 6

  3.9局限 .................................................................................................................................... 6

  4.发现 .............................................................................................................................................. 6

  4.1交流沟通和培训 ................................................................................................................ 6

  4.2操作过程 ............................................................................................................................ 8

  4.3态度 .................................................................................................................................... 9

  5.建议 .............................................................................................................................................. 9

  5.1深入研究的领域 ................................................................................................................ 9

  1.对教学人员调查 ........................................................................................................... 9

  2.“回收记录卡” .......................................................................................................... 10

  5.2建议的行动内容 .............................................................................................................. 10

  1.新员工的培训 ............................................................................................................. 10

  2.给出选择 ...................................................................................................................... 10

  3.回收处理 ...................................................................................................................... 10

  4.小规模营销活动 .......................................................................................................... 10

  6.结论 ............................................................................................................................................ 11

  7.附录 ............................................................................................................................................ 11

  7.1 调查部门列表 ................................................................................................................. 11

  7.2 访谈指南 ......................................................................................................................... 12

  7.4 采访记录和分析矩阵 ..................................................................................................... 12

  1.简介

  1.1背景

  近年来,斯特林大学已经承诺自身承担一项保护环境责任的项目,除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之外,这所大学现在已经实施了一些回收项目包括玻璃、纸板和纸张回收。这些回收系统在校园内和大学宿舍中运转实行。

  一年前,学校引进了一种新的废纸回收系统,用来给教学人员、部门办事处和学校管理部门使用。这意味着给每个办公室提供一个Treecycler托盘,使用者被要求将废纸放进托盘替代将废纸扔进垃圾箱的做法。这些单个的托盘接下来将倒进一个安放在部门办公室的大的容器中。当这个当容器装满后,部门秘书会填写一张申请表要求大楼搬运工将其清空。

  1.2问题

  最近一项针对清洁工的调查显示,个人垃圾箱中主要的仍然是废纸。这意味着大多数学校的员工根本没使用这个系统,甚至于在得到清洁工的友好提示后。与这些实物证据相反的是,大部分员工报告称他们正在使用该系统。

  2.目标

  2.1研究目的

  此项研究试图尝试:

  1.找出员工不使用Treecycler系统的关键原因,我们将会探索人们对这个系 统和回收的大致态度。

  2.找到可能提升系统的方法。

  2.2具体目标

  此项研究将深入调查如下方面:

  1.交流沟通和培训

  ●使用者知道Treecycler系统如何工作,或者他们感到自己需要培训吗? ●系统如何提交,并且信息是如何收到的?(当使用者第一次听说这个新系 统时,他们感到恐吓/刺激/安心/怀疑了吗?)

  ●他们对那些清洁工留下的提示有什么反应和态度?

  ●愿意提供关于回收的好处方面的信息来激励员工使用此系统吗?

  2.操作过程

  ●Treecycler托盘方便使用吗?

  ●“清空过程”中会给使用者带来麻烦吗?

  ●整个系统会如何提升?

  ●人们回收到了应该回收的东西吗?

  3.态度

  ●系统使用者会在家中进行回收吗?

  ●回收是谁的责任?

  通过发掘以上三个主观方面的答案,我们的研究小组希望弄清楚系统明显失 败的关键原因。另外,我们认为研究显示了态度、意见和想法,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制定建议。

  3.研究方法

  3.1研究类型

  我们已经了解这所大学的员工不使用Treecycler系统,研究目的就是弄明白他们为什么不使用该系统。为此,我们必须探索态度和感受,并且我们认为完成这个目标的最好方法是实施定性研究。这可以让我们收集到细节描述和意见,并且给我们“现实生活”的见解。

  3.2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提供了一个可以意味深长探讨主题的机会,同时也营造了气氛,促进了质量控制体系。我们实施一对一和小组访谈的方式,因此可以使受访者总数最大化。另外,在我们的研究中包括协商研究的方法,通过手机反映受访者关于如何可能提升此系统具体想法的数据。访谈室在受访者办公室进行的,并且大部分访谈在接近2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3.3样本

  通过使用房屋建筑服务部提供的列表名单,我们确定从每个学院至少选取一人进行采访。一共有22个独立的学院再加校长办公室(附录1)。这些联系帮助我们确定了部门中的其他员工接受采访——一些是教学人员,一些是行政人员,这取决于安排表。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为了反映样本的多样性(性别、年龄和职位),尽管学术日程最终摧毁了这些努力。

  最终的样本组成:

  ● 一共有45个受访者;

  ● 38位女士,7位男士;

  ● 29人属于年龄组1(20-40),16人属于年龄组2(41-61),0人属于年龄组3(62及以上);

  ● 35位行政人员,10位教学人员。

  3.4数据采集方法

  在房屋建筑服务部的帮助下我们生成了联系人列表后,我们团队成员开始分组进行访谈。在接触受访者之前,受访者都会从房屋建筑服务部收到一封“热身”邮件,要求他们合作并参与。这种做法相当有用,并且增加了调查的参与度。受访者要回答一些列开放式讨论问题,用来探索他们对Treecycler系统的态度和他们对回收的大致看法。访谈持续了一周。

  3.5数据采集工具

  我们制作了一个具体的采访指南(附录2),每一组成员都用它来进行访谈。这个指南包括一个“导言”和8个开放式问题来解决我们的具体目标。希望这些问题能帮助组织讨论,通过讨论受访者能反映他们对这一系统的真实态度。一些访问员使用刺激来帮助形成热烈的讨论。调查问卷连同研究建议在研究开始前要获得房屋建筑服务部的批准。

  3.6质量控制

  我们用录音机记录数据(45位受访者的访谈)。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做笔记以此来备份以防万一数据丢失。另外,访谈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以确保访问员和受访者能相互理解。我们也咨询大量初始的和二手资源确保进行的数据分析是适当的。

  3.7分析方法

  解读定性研究被描述为难以捉摸、微妙的艺术,我们选择一种人工编辑的方式来分析定性数据。我们参考Gill Ereaut(2002)开发的一套解读程序作为指南。在回顾我们的数据时,采用Ereaut模型来确定关键主题(附录3)。

  这一模型要求六步:

  1. 明确有什么;

  2. 评论一个特定的位的可能意思;

  3. 理论上它的所有意思;

  4. 应用数据和客户的问题与观点的摘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5. 推荐客户应该做的方式;

  6. 反映这到底是一个产品的研究或者研究者(用于过滤的有效性)。 有单个数据回顾之后,我们开会讨论数据集合。在会议上我们运用Ereaut 模型作为指南。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聚焦于“微观”层面——访谈的细节,到聚焦于“宏观”层面——考虑“整张图片”和它对客户的影响。这导致在理论过程中我们必须理解员工对待Treecycler系统和回收是什么样的大致的集体态度和看法。随着我们讨论的进展,清晰的主题开始出现,并且可以清晰确定关键发现。用这些主题构造一个矩阵,它将我们的访谈组合在一起,因此能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数据。我们构造了两个矩阵——一个是为教学人员的,另一个为行政人员(附录4)。

  3.8分析过程

  要分析的研究材料由访谈记录组成:

  ● 录音

  ● 访谈中的笔记——有选择性地突出或显示要点

  每一组重新听访谈的录音并且做笔记,同时几下要点。在小组中做完这些, 数据收集用来讨论结果之后,我们再开会。

  访谈分成三大类,因此我们决定分析编辑风格涉及类别、探索模式和看起来适当的主题。这三类是“交流沟通和培训”、“操作过程”和“态度”。下面的广泛主题从我们原始的分析中得到:

  1. 交流沟通:受访者记得介绍性电子邮件、清洁工没有提醒、新员工没

  有接受任何培训和激励/惩罚的重要性。

  2. 操作过程:人们想要选择(托盘/盒/箱),盒不要装满,不论各部门

  规模大小,都应该有回收“收集”日。

  3. 态度:人们呼吁回收习惯,在家回收,受访者责备懒惰并且将他们描

  述成回收者或不回收者。

  为了组织显示以矩阵形式设计的模块中的数据,每个访谈都加入到这个矩阵 中。矩阵中的数据考虑了相关性选择出来的,有形和无形的内容都包括其中。这样做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因为回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除非我们包含的无形的内容分析太难完成。

  3.9局限

  该项研究主要限于对需要访问的大部分受访者的访问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限制,我们建议尤其针对教学人员进行进一步研究。另外,缺乏访问减少了我们可以完成的访谈总数量,限制了样本的人口多样性并迫使我们以小组为对象进行访谈而不是一对一的访谈。最后,有一个录音机出了点小问题,结果遗失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这些采访的简短摘要与数据矩阵是分开记录的。

  4.发现

  正如之前提到的,数据矩阵显示了很多主题。我们将这些主题划分到三项研究类别中:交流沟通/培训、操作过程和态度。

  4.1交流沟通和培训

  我们在问卷中设立了两个问题来发现交流沟通和培训方面的问题。有趣的是,其中一个原本用来测量操作处理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培训的问题。“如果一个新员工明天将要来工作了,你会如何向他解释这个系统如何工作,”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评估受访者是否能正确描述这个系统是如何运转的。然而,当我们询问这个问题时,发现新员工没被告知或培训该系统,因袭也就不会使用这一系统了。我们用另外两个问题来衡量:

  ● 意识/培训

  当Treecycler系统生效时,一封电子邮件会发送到所有的部门,通知他们关于这一系统。我们想确认是否收到了这封Email,并且这封邮件是否就如何使用这一系统提供了足够的解释。我们也想知道员工是否得到任何附加的信息或培训。

  ● 沟通效率

  清洁工已经得到指示:如果发现员工没有回收废纸,他们就会留下一个“提醒标示”。这些标示看起来不太有效,为了确认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需要建立:

  ˉ他们是否收到这些提醒标示;

  ˉ对于这些标示人们的普遍反应是什么;

  ˉ为了确认人们正在使用这一系统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进一步措施。

  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回顾接收的电子邮件通知了他们关于这一系统。其他的回 忆说从搬运工或部门中的其他员工那里听说了。在一些部门内部,有人承诺说回收的人影响到了其他的人。

  在Pathfoot部门,受访者经常将现行的回收系统和学校以前的废纸回收计划相比较。我们已经提到过的办公室,已经在边上设置“红箱”进行废纸回收。回收方式是多样的。

  “红箱”系统仅仅在Pathfoot部门中被提到过,这让我们提出疑问:是否实施回收系统取决于某些外部因素,是否一些部门介绍了这个系统的更多信息,是否在不同的部门执行的不一样。忽视了学校的回收系统与负责人的办公地点有关吗?信息没有在本部门分享而只是集中分享了吗?

  大部分受访者的一般想法是他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培训来使用这个系统(并且有不少人嘲笑这种进行培训的想法)。考虑到一般回收它可能会对提供额外信息有所帮助,一些人认为教育人们认识到回收的益处会激励他们去使用这个系统并且也会帮助回答他们正在考虑的话题的问题。“我认为这样做很好,通过很多信息,产生一种回收的文化。”

  有两位员工认为提醒人们定期使用这个系统,以确保持续使用会好一些。 仅有两个部门中的受访者收到了清洁工的提醒。他们的反应从感到尴尬到发现这是欢闹的情况,两位教学人员认为期望清洁工为讲师们留下提示可能有问题。

  其他的一些员工(尤其是行政人员)认为如果清洁工确实留有提示会是个好主意。“事实上,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清洁工)给了提示,但是我认为那是个很好的注意。”

  尽管受访者看起来知道如何向新员工解释这个系统,但是他们实际上是否会这样去做值得怀疑。这样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个系统是不言自明的或者不是优先的。

  这个问题是作为一个重大主题出现的,培训很少有,如果有的话,当新员工

  开始在这所大学的任命时他们应当被告知这个系统。这样就能很轻易补救并且在本报告的建议部分讨论。

  受访者的一般观点认为给系统的使用者激励/惩罚的利弊是会有更多的人来使用这个系统,如果回收措施实行而不是留给个人选择的话。“我使用了大量的纸,那让我感到有罪。。。但是对人们来说,我认为如果措施实行的话应该给他们惩罚,以此来强制人们去使用这个系统。

  然而,针对废纸回收也讨论了其他的惩罚或奖励的想法。

  4.2操作过程

  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揭示员工不使用这个系统的关键原因。假设之一是该系统的操作处理是有缺陷的,也就是说,这个系统太不方便和笨重而未被使用。因此,针对操作过程在问卷中有4个间接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早先讨论过的,试图弄清受访者是否知道如何使用这一系统。我们不直接让受访者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通过让受访者告诉我们他们会如何培训一个员工去使用这个系统。然而,通过我们的分析变得很清晰了,没有新员工被告知这一系统,因此,这一问题变成了一个“沟通”问题。我们也询问了他们对于这个系统的“第一印象”。第三个问题是询问是否这一系统影响了使用者的日常工作。我们的目的是调查受访者对这一系统怎么样。。。他们是否有与这一系统运行方式相关的任何负面或正面的感受,废纸收集方法或“收集器具”。

  最后,我们让受访者告诉我们他们希望这一系统做出什么改变来使它更容易使用。为了让受访者畅所欲言或回忆起他们的经历,我们也建议一些主要的讨论点(例如:你认为托盘怎么样?)

  在最初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就如何使用和看待这一系统有着显著差异。很明显,行政人员看起来了解并去使用该系统,而教学人员则没有。一位教学人员说他没有意识他能够在自己的个人办公室进行回收,他认为回收是一项留给并委托给影印室的活动。

  这种意见上的差异影响了为了最终分析而进行数据区分的决定。它也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建议之一的推动力:只针对教学人员进行另外一项调查,在讨论了我们的个人访谈后,关于系统操作过程的5个主题显现出来:

  1. 受访者普遍对当前的系统满意;

  2. 垃圾盒不坚固并且/或它们装得太满了;

  3. 没有一个系统对所有人都适合——人们希望有所选择;

  4. 部门规模太小;

  5. 如果回收和垃圾处理方式一样的话,人们更愿意去回收。

  行政人员

  我们发现尽管行政人员分类中(一共35人)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操作过程很容易理解和遵循,但是几乎1/3的人没有使用固定在他们办公桌旁边的托盘。很多人说托盘不方便也不工作,有的人发现这些托盘难以置信的有用,还有一些人更情愿使用固定在办公桌下面的小垃圾箱。

  对数据更细致的分析发现:不使用托盘的大多数人抱怨托盘太大,但是第二多抱怨托盘的人想要一些更大的东西。另外,一些人希望这些托盘能用耐用材料做成的,这样的话,它就能比现在的这种托盘装更多的纸。

  相反的是,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使用大箱子。很多人将其归因于箱子大,可以装更多的废纸并且它们可以放在复印室,那里用纸量非常大。然而,一些受访者抱怨大箱子太大占用了他们的工作地方。答案的差异让我们得出结论人们寻求

  多样化和选择。什么样的是“最好的”高度取决于终端用户——没有“一种尺寸适合所有的”解决方法。

  我们的分析主要依赖于我们“协商的方法”,通过这,受访者被鼓励提出建议。这样做很有意义,78%的受访者提出了建议,而70%的建议是定期回收(附录5)。例如,在一个部门中回收已经是一星期2次,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这种“特别收集“会对部门回收数量产生重大影响。

  整体来说,行政人员看起来对整个流程都很熟悉,并且大部分反映这个系统很容易用。然而,总的主题显示行政人员关系回收问题和回收器具的选择。 教学人员

  在整个样本中,10个人被分成教学人员。从我们的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大多数对这个系统很熟悉,并且8个人用过托盘和盒子。然而,与行政人员不同的是,很少有人承认未使用这个系统,并且一个人表示他不知道这个系统可以用在他的个人办公室中。虽然他们提出了与行政人员很相似的建议(定期回收、回收器具有更多种选择),他们也关心转变这一过程的成本。因此,尽管有两位很热衷于小垃圾箱的想法或回收时间安排,他们也不愿意为这些改变去牺牲预算。

  4.3态度

  测量人们对回收的态度仅仅代表我们研究的一小部分,然而我们的分析表明很多受访者认为态度决定了谁去回收,谁不去回收。我们的问卷只对态度问一个问题:“你在家中的回收行为是如何影响你在这里的习惯的,反之亦然。”即使我们故意保留“态度”问题到最低限度,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我们的受访者仍然不断提出态度方面的问题。共同的结论包括受访者对他们自己的确认——“回收者”或“不回收者”。经常用一个形容词进行描述:受访者描述他们自己或其他人为“热心回收者”、“热衷回收者”或“狂热回收者”。

  当直接问到问什么人们不使用该系统时,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指责为“懒惰”(要么他们自己,要么其他人)。

  几乎每一个受访者承认(甚至于“吹嘘”)他们在家中都回收。一项活动与另一项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楚,但是它反映大多数人正在形成回收的习惯。

  在家中回收的很多人也就学校应该提高它整个回收项目提出建议的方法。很多人希望该系统拓展成包括易拉罐、塑料和其他物品。事实上,有些受访者收集这类垃圾并带回家对它们进行回收。

  5.建议

  正如前面部分提到的,在我们整个访谈过程中很多主题显现出来。基于这些 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建议,由于时间相对较短,我们强烈感到有必要进行更多研究。另外,我们也有信心建议一些行动计划。

  5.1深入研究的领域

  1.对教学人员调查

  此项研究的局限之一是未能对教学人员进行访问,从我们的访谈中,看起来行政人员充分参与了Treecycler系统,而教学人员并没有。我们也了解到行政人员相信增加系统在教学人员中的使用方法是让系统尽可能简单,并且给他们很多种选择。一位受访者说,“我们要以他们(教学人员)的方式来思考,他们对系统的思考方式是‘最不麻烦,很简单’”。

  听教学人员自己说可能很有用,因此我们建议深入访谈或完全以教学人员为目标以小组进行。这些谈话应该聚焦于操作过程,并且应该有效地让教学人员来

  设计一个为他们工作且他们会真正去使用的系统。另外,它也有普遍提高认识的作用。

  2.“回收记录卡”

  我们采访过的一些员工对他们部门回收的数量与其他部门的比较很感兴趣。在最初的客户会议上,我们讨论了这样一个事实:对进入垃圾箱中物品组成的调查已经完成。也提到了房屋建筑服务部注意到一些部门比其他部门回收的多。

  把这两块信息汇集到一张“记录卡”上将会是理想的状态,因此各部门都将知道他们在如何做,尤其是相关其他部门或学院。这张“回收记录卡”可以用在营销活动中,或者简单地沿着“回收”提示公布。

  我们采访中的大多数人将他们自己描述成关心环境,或者认为回收是重要的或相当重要的人。一张“回收记录卡”可能激发他们的环保责任感,这将加强人们的意识和参与度。

  5.2建议的行动内容

  1.新员工的培训

  我们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是新员工,尤其是新进教学人员,没有得到对这一系统的正式介绍。大多数受访者说他们没有或不会去专门告诉新员工有关这一系统。很多人注意到常常是给与新员工以前用过的办公室,因此这托盘可能就在他们的办公桌上,但是没有任何意思显示这一系统是由新员工组成的。

  这很容易补救。一张Treecycler信息表可以添加到提供给所有新员工的管理信息列表中。另外,“斯都林大学回收计划”可以添加到任一新员工手册中。这一部分可以包含所有校园回收项目类型的信息,包括对如何使用这一系统的解释。

  2.给出选择

  另一重要主题从我们的研究中浮出水面。现行的“一种尺寸适合所有”的系统实际上阻止了人们去回收。分析结果后开始变得清晰:没有一个回收器具优于另外一个。受访者被区分,并且表达了强烈的想法关于什么样的能为他们服务,什么样的不能。有的受访者确实很喜欢Treecycler托盘,有的感觉它太占办公桌空间,还有的表示如果他们有一个小垃圾箱在办公桌下面专门用来回收的话,他们明显会回收的更多。从中可以看出人们有越多可用的选择,他们就越回收的得当。我们建议提供一组回收器具的选择,因此每一个员工都能选择对他们有用的处理方法,这么做不仅可以帮助增加回收人员的数量,而且可以加强大家对这一系统的使用意识。

  3.回收处理

  我们采访过的其中一个办公室按照他们的安排,已经一星期有2次回收了。 这个部门中的每个人都认为这种做法对他们部门能够回收多少有很大影响。另外,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看起来都同意:如果有一个东西能让废纸回收变得简单,他们就会让垃圾箱以他们的垃圾一样被处理掉。我们建议大的Treecycler箱应定期清理干净。另外,如果小型的箱子引进了,我们建议这些小箱子也应该定期清空。

  4.小规模营销活动

  社会影响已经有效地帮助提高了人们的意识并且改变了人们的回收和保护 行为。社会营销活动的结果已经能被量化,就像在新英格兰有环保部门发起的一场大规模运动以此来鼓励回收。

  根据这篇报道,回收者报告在这场运动完成后,“非季节性”回收增加的多

  于20%。虽然发起一场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是不可行的,我们不认为建议一场改变后的营销活动是不合理的,这场活动应当包括传统营销技术的一些内容。一场这种类型的活动应当包括:

  ● 创办一个“环境友好”月;

  ● 实行前面提到的“回收记录卡”;

  ● 为个人和部门设置奖励;

  ● 利用通讯和网站来推动这个系统使用;

  ● 如果可能给员工更多可用的回收器具类型的选择,可以利用这次营销活动来介绍和分发这种新式回收器具。

  或许奖励可以用在独立营销活动中。尽管很多受访者说惩罚比奖励更有效, 很多人也认为任何一种惩罚系统都会有不足之处。有些人友好地建议像“排名表”这种竞赛报告了每一个部门在回收方面做得如何好或不好,这种奖励可能是某些“环境后果”。

  6.结论

  过去的三个星期,我们团队已经完成了这些研究,可以用来帮助确定为什么 这个系统没有达到它的最大使用容量。我们已经采访了45位,来自于这所学校每个学院,希望能够捕捉到他们对回收和Treecycler系统的态度与感受。我们的研究和分析产生了几个关键主题:受访者普遍对这一系统满意;教学人员和行政人员对这一系统表现了不同的态度;新员工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或未被告知关于这一系统的情况;如果提醒标示被擦掉了,他们就不会成为改变行为的有效工具;这种“一种尺寸适合所有的”系统阻止了人们进行回收;受访者相信如果回收废纸的处理和垃圾的处理方式一样的话,将会有更多的人进行回收,大多数人认为人们不回收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懒”。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已经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我们真诚地希望报告中的信息能对学校有用,尤其是对房屋建筑服务部。

  7.附录

  7.1 调查部门列表

  1会计,金融,法律系

  2.应用社会科学学院

  3.水产养殖学院

  4.艺术学院

  5.生物与环境科学系

  6数学与计算机科学

  7经济学院

  8教育学院

  9英语研究系

  10电影与媒体研究学院

  11历史学院

  12人文科学学院

  13管理系

  14管理与组织学院

  15市场营销系

  16学校的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

  17自然科学系

  18护理和助产学院

  19政治学院

  20心理学院

  21宗教研究学院

  22体育研究学院

  23 校长办公室

  7.2 访谈指南

  Treecycle回收系统的采访指南

  谢谢你们能够花时间来会见我们,正如你所知道的学校现在正在利用treecycle来回收废纸已经一年了,Gordon让我们帮助他评估这个回收系统通过收集你们对于这个系统如何工作以及你们认为它将如何改进的想法和意见。你的反馈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请说实话,这项调查是完全保密的。

  1.你在在斯特灵大学的身份是什么?在这儿工作或者是学习多长时间了

  2.请告诉我你第一次是如何发现the treecycler 系统的?(问题要点:你是否认为开始使用这个系统很简单?我们的训练是否足够?)

  3.你对这个系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问题要点:进程,可用性,收集方法)

  4.如果一个新雇员明天要开始使用这个系统,你会怎样向他解释系统如何工作?(讨论要点:告诉他们多长时间清空托盘?为了使系统简单化你会给他们一些提示吗?)

  5.你曾经收到过清洁工的通知吗?(如果你收到过,你的反应和态度又是如何呢?如果你没有收到过,你对那些收到过提示的人的反应和态度又是如何呢?)

  6.treecycler 系统是怎样影响你一天的工作的?(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就跳到下一个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问使用者是否认为对这个系统还有哪些可改进的地方?)

  7.怎样才能使这个系统更简单?(讨论要点:你对托盘有什么看法?这些托盘 用起来是否方便?空进程是否阻碍了使用者的使用?用一个接受器会不会更好呢?)

  8.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描述你对treecycle 系统的感觉你会怎么说?

  9在家里回收时如何影响你的习惯的,在这儿反之亦然

  7.4 采访记录和分析矩阵

  必须承认有七个被采访者的记录由于我们一个录音机的技术问题丢失了,我们正努力确保精确的记录。

  然而,通过总结这些被采访者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所采访的几乎所有的职员都认为treecycle 的过程是非常简单的,而且托盘的用法也是没有问题的。被采访者中有四个人非常赞赏treecycler,他们建议到如果制造托盘的材料更耐用一些那么这个系统将会更好。此外,他们认为如果回收收器以垃圾及时被收集的方式或者是按日程进行收集的话那将会更有用。

【调研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网站方案设计02-17

教学方案设计精选10-08

《ɑ》教学方案设计10-08

教学方案设计10-08

班级活动方案设计02-18

方案设计阶段11-11

建筑方案设计论文10-08

滑板活动方案设计10-05

《掌声》教学方案设计10-07

《草原》教学方案设计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