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

香港回归20周年感言

时间:2020-12-06 15:29:35 感言 我要投稿

香港回归20周年感言

  香港回归20周年感言有那些?一晃眼,香港回归20年了,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深厚的“侨”文化便是五邑的“魂”之所在。

香港回归20周年感言

  陈荣濂

  【感言】

  我是江门人,我应该为家乡做一点事情,所以我就希望通过公益慈善,为家乡的贫困学子、孤寡老人解决一点问题,同时也希望家乡的经济发展能够更快一些。

  当前国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对香港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未来香港在广东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包括在江门,都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陈荣濂祖籍台山市三合镇东联村委会潢村海清里,现身居香港。

  香港回归20年,陈荣濂感受颇深:“变化太大了,香港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

  在我看来,稳定是香港繁荣发展的基石,广大香港人更想要发展。”

  记者了解到,作为五邑籍香港人,陈荣濂事业有成后,始终心系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

  一直以来,陈荣濂热心服务社会,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慈善事业。

  陈荣濂坚持为家乡捐款修路、修学校、建医院。

  “我是五邑人,我应该为家乡做一点事情,所以我就希望通过公益慈善,为家乡的贫困学子、孤寡老人解决一点问题。

  我希望家乡的小朋友能够上得起学,老人老有所养,残障人士得到社会的关爱,这些是我支持家乡公益慈善事业的初衷。”陈荣濂说。

  除了公益慈善事业,陈荣濂还非常关心家乡的经济发展。

  “20年来,香港与江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始终密切,香港人回江门投资的人也很多,并且有了很大发展。”陈荣濂说。

  同时,陈荣濂也十分关心香港和江门两地年轻人之间的成长和交流。

  在他看来,国家提出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香港和江门发展有利,两地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受益,如香港有着发达的金融业、江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两地合作机会尤为突出。

  而粤港澳大湾区也将为两地的年轻一代创造更多的机会。

  “在港的五邑人中的年轻一代,需要了解家乡,了解祖国各个地区的发展,我希望他们能够从粤港澳大湾区中,寻找到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机遇,回乡发展、创业。”陈荣濂说。

  昌兴国际主席、香港五邑总会理事长黄炳均:

  不遗余力支持家乡慈善公益事业

  黄炳均

  【感言】

  这些年来,很多受助群众、家庭和公益项目单位都会向我们表示感谢和赞赏,他们中有许多受助学生和家庭因为得到帮助治好了病、孩子考上了大学、家庭实现脱贫等感人例子。

  这些慈善援助活动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反响,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家乡做慈善的决心和信心。

  黄炳均的童年是在蓬江水南、堤东一带度过的。

  移居香港后,在完成学业后跟随父亲创业。

  1979年父亲因病去世,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并继续努力打拼,在祖国繁荣昌盛、香港欣欣向荣的背景下,企业不断壮大成为庞大的企业集团,创立了昌兴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黄炳均的母亲是华侨后裔,热心公益慈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母亲的带动下,黄炳均回到家乡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祖国、香港、江门的繁荣壮大贡献了力量。

  当时礼乐有一批生活困难的残障人士非常需要社会帮助,在地方政府的牵线下,黄炳均捐款支持了礼乐的社会福利企业,帮扶残疾人自立生活。

  为了支持家乡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2011年,黄炳均捐款创立了江门市昌兴关爱慈善会,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残等慈善公益活动。

  黄炳均先生伉俪及其母亲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在中国各地区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江门市昌兴关爱基金的成立,标志着黄炳均家族把慈善公益事业做到了家乡江门。

  截至目前,黄炳均已向该慈善会捐款9000多万元,受助对象超过28万人次,受助公益项目60多个。

  这其中,有很多生活困难的家庭、学生在慈善会的帮助下,改善了生活甚至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我们在全国很多地方做过慈善,在家乡也应该做。

  做慈善,帮助有需要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黄炳均先生由衷的话语,让人感受到的是一名企业家的低调和实在。

  2011年至今,黄炳均夫妇不遗余力推动我市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他们先后两次荣获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奖”,2012年至2015年连续4年荣获“江门市侨乡慈善楷模奖”,2016年获得“江门市杜鹃花慈善捐赠特别贡献奖”。

  黄炳均表示,他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慈善公益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支持江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市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五邑总会副理事长刘国勋:

  希望家乡江门越来越好

  刘国勋

  【感言】

  作为五邑籍香港人,我一直致力于促进江门与香港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如今,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这对香港、江门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会;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江门和香港有着很好的互补性,未来两地的合作基础、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贸文化交流密切。

  据统计,在700多万香港常住居民中,五邑籍乡亲就有130多万人。

  “我们这些五邑籍香港人,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感情。

  130多万在港五邑人,对两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非常熟悉,所以他们在推动江门与香港两地的交往合作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影响力。”刘国勋说。

  香港回归以后,与内地联系十分紧密,尤其是与广东、珠三角城市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且未来进一步合作互补的空间更加广阔。

  尤其是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的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等,对香港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机遇。

  “香港有着发达的金融业、好的管理理念、高层次的人才,可以为江门所用;而江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发挥粤东和粤西之间的桥头堡作用,并且为香港提供投资、发展的空间。

  两地应该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找准定位,明晰思路,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两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刘国勋说。

  “虽然我在香港出生,但我不会忘记我的祖籍在江门新会。

  我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希望家乡、祖国能够越来越好。”刘国勋说。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刘国勋积极为家乡江门做慈善公益事业,支持家乡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帮助贫困学生能够上得起学。

  “我希望今后在江门做更多的慈善公益活动,最近我也在帮助家乡的贫困儿童上学。

  我本身是香港立法会议员,也是江门市政协委员,我非常愿意发挥这两个身份的作用和影响力,为香港、为江门的发展作出一些贡献,更好地促进香港与江门的合作交流。”刘国勋说。

  香港湾仔中西区工商业联合会主席、

  鹤山(香港)妇女儿童慈善基金会副主席李鋈发:

  慈善需要我们携手努力

  李鋈发

  【感言】

  为家乡筹建新的妇幼保健院大楼,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慈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携手努力,才能实现;只要我们献出爱心与关怀,就能凝聚成为一股巨大的正能量,让我们的家乡、国家、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如今家乡还有很多需要优化、改善的地方,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帮助家乡改善民生,让粤港两地的经贸交流继续深化,早日实现“中国梦”。

  广东和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两地在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上,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

  李鋈发认为,香港和广东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对广东而言,吸引更多香港企业落户,将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充裕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两地企业共同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对于香港而言,则可以通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自己家门口参与“一带一路”,拓展更大的商机。

  广东有市场、有政策、有人才;香港有资金、有企业、有项目,两地可以共商大计。

  粤港两地合作并不局限于传统招商引资,通过慈善扶贫也有很多体现。

  李鋈发表示,广东虽然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一,但是地区经济发展仍然很不均衡。

  以鹤山为例,虽然这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但在民生建设上,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仍较珠三角不少地区落后。

  “例如,数年前回到鹤山,参观了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发现院内的医疗设施和环境已经十分陈旧,不能满足家乡民众的需求,而当地正筹备建设新的妇幼保健院大楼,需要向社会各界筹措建设资金。”

  为支持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当地妇女儿童的就医环境,2011年,李鋈发与兄长李鋈麟及一众在港鹤山乡亲共同发起成立“鹤山(香港)妇女儿童慈善基金会”,并在香港举办成立仪式暨筹款晚宴,筹集善款超过1000万港元。

  2013年3月,基金会举办“慈善单车筹款日”,为鹤山市妇幼保健院新大楼筹集到66万元港币的善款。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这些善款已全部用于鹤山市妇幼保健院新大楼的建设,目前,鹤山妇幼保健院新大楼已经投入使用。

【香港回归20周年感言】相关文章:

香港回归纪念日祝福语精选03-11

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活动简报09-18

结婚感言致辞09-28

军训总结感言10-11

毕业同学感言02-18

毕业感言高中01-30

毕业教师感言01-25

毕业工作感言01-24

毕业结束感言01-21

老师毕业感言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