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生漠视档案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9 03:20:21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毕业生漠视档案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对自己的档案不管不问的“弃档族”日渐增多,而这其中,大学毕业生是“弃档”的“主力”。

大学毕业生漠视档案问题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档案

  一、大学毕业生如何漠视档案

  目前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档案的“漠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滞留在高校

  如今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部分毕业生因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把档案暂时留在了学校;找到工作后因身在外地或忘记等各种原因,没有再回学校办理档案转移手续。也有毕业生认为,档案转移手续复杂,放在人才市场每年需缴240元管理费,不如丢在学校安全省事。

  2008年11月底,从"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获悉,目前北京市高校京外生源毕业生户口和档案滞留学校的达到2,2万余名。据北京市教委的数据显示,在这2,2万余户档滞留高校的京外生源中,本科生占七成。这些学生滞留户档的目的明确,其中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超过83%。期满后继续滞留的户档数量逐年增加。超过两年期限的达到9200余人,其中有3800人甚至已经超过了6年。

  2、弃之人才市场

  最近,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对失去联系超过5年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了网上公示。公示档案中,仅北京市市区就超过5000份;加上各区县,此次公示的档案份数超过了3.5万份,规模堪称庞大。2008年11月底,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30天公示期满后,即解除对原档案的托管关系。

  江西人才市场是江西省最大的人才流动管理机构,截至目前,该市场已存放两万多份人事档案。然而,许多档案从放进之日起就成了“死档”。该市场工作人员介绍,有的档案甚至已经有十几年无人过问了。

  二、大学毕业生为何漠视档案

  目前,人们的择业模式越来越多元化,自主择业已成普遍情况。无论是对于企业用才,还是个人择业,已经不再受户口和档案的限制,不再“惟档案是尊”,这是整个社会对于市场运转的一种自我调控,但也引发了大量的“弃档”现象。

  1、企业不看重档案

  近几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事档案已不再是企业考察个人能力和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

  现在深圳某企业工作的黄某曾说:“我换了七八次工作,从来没有人问我档案问题。现在企业看重的是能力,档案有没有,作用不大。”这代人的职业观较以前更追求自由和个性,流动也相对频繁,用处弱化的人事档案便容易被轻视。

  某高校毕业生曾说:“自从大学毕业后,我的人事档案就一直放在学校,反正也用不着。很多同学都将档案留在学校,除非有正规的接收单位才想起档案,否则档案就永远地留在学校或人才市场。”还有学生喜欢频繁调槽,在工作单位变动后,由于嫌转档手续烦琐,便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了档案。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的流动,人力资本的流动也是必然。市场理性对人的要求不再是个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身份,而是专业和技能。用人单位在考察人时,也必然把个人能力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谋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考察档案不如考察现实的人”。

  2、对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

  尽管档案作用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事档案中不客观纪录现象的发生,杜绝了个人生活被他人主观操纵的可能性,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和公众理性的选择。但毕竟目前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事档案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对于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不少毕业生甚至不知档案与自身有何关系。

  广西某职业学院大四学生张某已与湖南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现正在该公司见习。当档案调查人员问他打算如何处置自己的档案时,他表示根本没有想过此事,并发出了“档案不是存在学校吗,还需要迁出来吗”的疑问。

  三、长期漠视档案有何不妥

  尽管档案的作用现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还知之甚少,但是大学毕业生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就业,或是自主创业,都应该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否则,将来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档案滞留高校影响计算工龄

  毕业生如果没有及时地将档案从学校转出,用人单位将不能为其计算工龄。按照有关规定,未就业的毕业生,档案放在学校期间不算工龄;须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代理,中心才能为其办理转正定级、年度考核、档案工资审批等手续,这样才能连续计算工龄。学校代为保管毕业生档案,只是延长了毕业生的择业期,而毕业生与学校之间并不存在人事隶属关系,学校不能为毕业生出具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单位只能按应届毕业生标准为其办理就业手续,而工龄也就相应的从“零”开始。档案滞留学校还将影响今后的转正定级和职称评定。

  2、无法报考公务员

  已毕业多年的饶某这段时间颇为懊恼,年前他本来打算报考国家公务员。但当年毕业时他没有理会自己的人事档案,结果人事档案被学校转回原籍,自己也浑然不知。由于和原籍档案管理部门从未联系过,这几年他的人事档案上没有任何新增记录,导致没有地方及时给他出具报考公务员的政审材料,考公务员的事也因此落了空。

  3、落不了户

  孙某4年前毕业于辽宁某学院,不久前跳槽去了南宁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然而,让她郁闷的是,到南宁上班,没想到才过了几天她就不得不飞回辽宁调档案。原因是公司要帮她落户口,而她一直不知道没有档案就落不了户口这个道理。听孙某讲述说,她大学毕业后,把档案放到人才市场,第一年交了几百元的档案管理费,后来逐渐觉得档案对自己没什么用,就再也没有理会过,再到后来根本就忘了有档案这么一回事,直到迁移户口要用档案,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4、办不了身份证

  刘某几年前从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当时他揣着档案辗转于沿海各城市打工,没有及时将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今年因为需要办理第二代身份证,这才想起,户口从学校转出后一直没有落户。为此,小金在省城和原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折腾了近一年,费了诸多周折,可至今手续还没能办好。

  人事部门一负责人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现在很多以档案为依据的个人证明等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如:工龄、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申报、养老保险办理以及出国、结婚生育等都离不开档案。

  四、大学生毕业后档案该何去何从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进入私企或者自主创业,“弃档”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人事档案,成为这一群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实行双轨制:一种是用人单位直接管理职工档案;一种是县级以上人才市场代理人事档案。这两种是平行运行、且能对接的制度。也就是说,假如你毕业后进入私营企业工作了两年,再考上公务员进入国家机关,你的工龄是从你的档案进入人才市场的时间开始算起。换句话说,是从进入私营企业工作的时间开始计算。因为档案放在学校只是学籍档案,转到人才市场才成为人事档案,才能证明你进入社会参加了工作。 那么,大学生毕业后档案该如何妥善处理呢?专家介绍,对于毕业后找到接收单位的学生,档案可以直接转到单位或者单位主管部门,如果单位不接收档案,毕业生可以将档案存入当地人才市场,由其进行代管。对于毕业后没有找到接收单位的,最好是将档案转入下列部门之一。

  1、生源地人事部门

  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其优点是在生源地办理就业手续时比较方便,但如果毕业生想离开生源地就业,转出时就会比较麻烦。

  2、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把档案转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或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其优点是易于毕业生解决户口、转正定级、评定职称、办理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但结婚后必须把户口迁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大学毕业生漠视档案问题研究】相关文章:

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研究10-08

档案馆危机管理问题研究论文10-09

医院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10-09

国有资产档案管理问题研究10-08

现代化档案管理问题研究论文10-10

人事档案管理改革问题研究论文10-09

档案馆危机管理现状问题研究论文10-01

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档案管理论文10-07

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档案管理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