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选修课《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09 02:46:46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共选修课《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论文

  公共选修课《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论文【1】

公共选修课《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论文

  【摘要】《公共管理学》开列为公共选修课目的在于普及公共管理知识,树立科学的公共管理观念,这符合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的目的。

  在课程教学与课程管理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公共选修课的特殊性以及《公共管理学》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并实施课程管理,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 公共选修课 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公共选修课。

  受西方通识教育的启发,高校设置公共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其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形成正确的精神价值,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基础课的《公共管理学》于2010年在我校公共选修课中开设,本文将总结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对《公共管理学》这门选修课的教学意义、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进行探讨。

  1 开设《公共管理学》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及意义

  高校开设《公共管理学》公共选修课为各种不同专业背景并对公共事务治理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与思考的平台。

  设置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树立科学的公共管理观念,普及公共管理意识。

  公共选修课的功能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面:知识扩展层面、心智培育层面、价值导向层面。

  《公共管理学》公共选修课程设置,属于介绍或传授这一学科的系统知识,即主要发挥着知识扩展的功能。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公共管理学》课程,还能进一步地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内容,了解公共管理理念、“公共精神”以及这个学科的使命,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的功能。

  2 《公共管理学》教学探索

  2.1教学内容构建

  《公共管理学》开列为公共选修课,其教学内容应与专业课程有所区别。

  在授课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着重让学生了解它是如何从传统公共行政学中转变而来的,特别是在实践当中的起源和演变,应强调它作为当代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存在着哪些交叉与区别;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部门管理或公共事务管理为研究对象,其性质表现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的使命是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来提供广泛而优质的公共服务。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教学目的的实现。

  这里结合《公共管理学》公共选修课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几种教学方法。

  (1)提问式教学。

  提问往往是引起学生注意,启发他们思考的最有效方式。

  提问可以设置在开讲、课中及课后。

  不同阶段设置的提问能达到不同的效果:设问式开讲,将告诉学生这节课会涉及哪些内容或者将解决哪些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层层递进的设问效果较好;课中提问可以随时进行;课程内容完成后提出一些发散性思考的问题,将有效的帮助学生回忆课堂内容,并进行深层次联想与思考。

  如果不同阶段的提问能很好的结合,并由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将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堂的兴趣。

  (2)参与式教学。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一直是大学课堂授课的主要方式。

  虽然按照现在的教学要求,这种传统模式仍将继续发挥主要作用,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在探讨打破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为课堂引入一些新技术。

  参与式便是其中的一种。

  参与式教学方法,即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但对于公共选修课而言,学生不容易进行小组合作,也很难在课外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因此,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介入课程设置是较为可行的。

  (3)案例分析教学

  公共选修课需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效果,而学生多不重视公共选修课的课前预习与课后温习,且课程对作业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也不及专业课程,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就显得更加重要。

  案例分析是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但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教师可以分别针对识记、理解和运用等不同层次的知识内容设置案例。

  学生则可以通过案例回顾知识点,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理论进行综合运用。

  《公共管理学》中,公共政策、公共危机管理、第三部门管理等章节都可以辅以典型案例来讲授。

  当然,案例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教师认真筛选案例、适时更新案例,并仔细设计案例分析环节。

  2.3灵活运用教学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各高校基本上已进入到多媒体教学的时代。

  然而,很多课堂仅仅是将过去板书的内容放入PPT制成的课件播放出来,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在PPT制作过程中,如果能增加多种元素,如添加动画、图像、视频等,把PPT课件制作地更加生动、美观,将能产生传统板书无法比拟的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并整合网络资源,以超链接的方式,把这些资源在课堂上直接分享给学生。

  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也能示范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获取有用的资源。

  3 《公共管理学》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

  (1)对课程纪律的管理。

  作为公共选修课,《公共管理学》受重视程度不及专业课,学生即便没有通过考试,下学期改选其他课程,同样能获得学分,因而肆意缺课现象容易出现。

  而《公共管理学》课程内容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学生缺课不利于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

  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认真执行教学管理规范,严控课程纪律。

  (2)对课程考核的管理。

  公共选修课学生往往不会选购教材,这给课程的考核带来一定难度。

  为此,教师可以自编讲义资料,或给学生列书单,让学生有自学的材料。

  另外,教师也可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论文、报告、设计作品、开放式问题回答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总之,《公共管理学》公共选修课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一门学生喜爱并能切实扩展学生视野的选修课,授课教师需要注重课程规划、授课技巧、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不断从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不断改革创新。

  公共选修课《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2】

  摘 要: 公共选修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管理学》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其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为此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关键词: 《土地管理学》 公共选修课 教学改革

  上世纪90年代末,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开始成为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推行文化素质教育,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不断深入,选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大学选修课课程建设逐步发展完善,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土地管理学》课程于2009年列为我校大学公共选修课,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门课程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本文谈谈在公共选修课《土地管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与体会,以期为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土地管理学》列为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由稀缺的土地资源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矛盾也日益尖锐。

  尤其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经济关系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管理职能与方式也需要转变,这些均是新时期的土地管理所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在社会经济中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越发凸显。

  《土地管理学》作为选修课,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用性、知识性、可操作性,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主要涉及土地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依据我国土地管理实践的要求重点介绍了土地产权制度、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管理、征地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及农村土地管理等基本内容。

  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在其身边到处都有关土地方面的问题,诸如农村土地承包或流转、土地征收、城市里的拆迁等,最为直接的就是大学生的承包地的权益及其衍生权益问题等都有可能亲身经历。

  “切实保护耕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早已写入我国宪法,可见国家对土地管理非常重视,合理利用土地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基本准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这是《土地管理学》被列为大学公共选修课的重要因素。

  从开课以来共五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该门课程安排24学时,选课学生均超过百人,涉及学校几十个专业,由于教师资源有限,为便于对学生的管理,将选课人数减为120人,同时为满足学生选课要求课程安排也由一年一期改为一年春秋两期。

  目前,随着大学生就业的多元化,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我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土地管理学》的教学调查,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广大学生受益,增强了公选课的教学效果。

  二、《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安排方面

  由于《土地管理学》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以及不同校区,而课程安排又是集中上课,尤其是秋冬季节的课程,这样上课极为不便,也会相应地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这样的问题有待学校的重视。

  2.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

  课堂上教师讲授过程中不给学生以独立思考与独立活动的机会,学生就会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很难培养出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也就违背了选修课设置的初衷。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辅助以案例教学和图片音频等设施。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得知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的疲劳,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选用的案例有些年代较久,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有些案例较为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

  同时讲课对课件的依赖性较大,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设施,板书较少,幻灯片的制作不是很讲究技巧,如对某个问题的讲解时,整个幻灯页全显示出来,学生听课时就会将后面要讲的全部浏览了,使学生对后面的内容没有学习欲望,可以一条一条显示,讲到哪里显示哪里;有些可以制作表格或图片显示的,却用文字,其直观效果不是很好,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考核方式方面

  作为公共选修课《土地管理学》安排了24学时,由于课时安排较少,考核以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结合,课程论文占80%,平时作业占10%,考勤占10%。

  这种考核方式有些缺陷,布置的作业大多有抄袭行为,甚至好些学生就是为拿学分,只要及格就行,就不会重视平时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就会使其钻空子,达不到预期目的。

  4.学生管理方面

  选修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人数较多,这样一个临时组建的集体没有一套班委也没有班主任等,对其约束性较小,管理起来较为困难,尤其是课堂纪律方面。

  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选修课认识不足,学生为学分而选修的思想还没端正。

  部分学生对公共选修课不够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选课时不是考虑是否与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爱好有关,而是抱着“及格万岁”或者盲从的态度,无计划选课,结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与必修课程上课时间冲突,因此认为上课可来可不来,大不了不要成绩下次重新再选,导致选修课的出勤率不高或出勤率虽有了保证但听课质量没保证,人在教室心不在。

  而且选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这与学生的部分必修课程以及一些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可能会有冲突,有些学生一开始听课,等老师点名后就离开了,上课较为随意。

  从以往选课的学生情况看,大都是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平时的课程相对高年级来说较重,但为了学分,这势必会造成本身课程繁重的学期任务更加繁重,学生也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及选修课,必然导致选修课成为学生休息的课堂,而高年级的学生有些专业需要外出实习,例如美术专业外出写生,体育专业要集训,还有一些自然学科要做专业实验等,只能是选修课让必修课,这样无法保证有时间完整地上课,学生上课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现象不仅挫伤了教师的授课热情,也会影响其他选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对《土地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完善教学安排

  针对大学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多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的现状,加上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以及不同校区,需要大学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等多方协调,尽量避免时间冲突和保证学生的安全稳定性。

  可以根据学生选课情况适时安排授课地点,或者根据学生所在的校区将一个大班分成两个小班授课等。

  2.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选课指导

  针对学生对公选课的消极态度,要提高公选课质量,必须通过宣传和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设立公选课的目的,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及责任,更重要的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展知识面,增强自信,勇于探索和创新。

  这样学生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到公选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正确对待所选课程。

  另外要加强对学生选课及学习方向的引导工作,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知识结构及专业等方面的局限,学生不可能对所学的学科全面了解,选课时根据课程名称来选或者仅凭一时兴趣,甚至有的仅为拿学分而学,盲目性很大。

  为了防止这种随意选课现象发生,应加强教务处的选课引导工作。

  建议每学期末都必须做好下学期学生选课预备工作,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需要与个人爱好来进行合理选择。

  一旦选择了适当的选修课,确定了学习目标,就要自始至终地进行学习,不准随意退选,最大程度杜绝“选而不修、混学分”的现象出现。

  3.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公选课的学分较少,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与宏观上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的取舍,还取决于微观上在每堂课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置。

  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里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三种教学方法的改革:

  (1)精选案例,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分析为核心,由学生充当课堂主角而教师只作为主持者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公选课《土地管理学》中会涉及众多的案例分析,教学实践中也引用了不少的案例,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这就涉及如何选择合适案例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认为案例教学是一个“框”,只要是相关的案例就往里装,而且有些案例时间久远或案例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讲不易理解,最终也就失去听课兴趣,因此案例选择应该精选,有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编案例,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2)设问式开讲,启发式教学。

  公选课学生较多,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适当采取师生互动环节,以设问式开讲,启发式教学便可起到这样的效果,好的开讲具有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唤起求知欲、启发思考的作用。

  在每次开讲前先提出几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课过程中再由学生逐一解答,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3)参与式或讨论式教学。

  在公选课《土地管理学》中,为了授课需要有时会给学生播放视频,但一般是观看后写观后感,并没有参加讨论,建议观看前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将学生分组,观看后将问题以讨论的形式解答,由各小组讨论甚至开展辩论,之后老师进行分析讲解,这样便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有时也可引用案例设疑方式进行课堂讨论,如涉及土地使用权抵押、农村土地流转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案例并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出将要讲解的内容。

  4.健全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在现有的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的方式下,加大平时成绩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如把学生的课堂提问、出勤、平时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并加大比例。

  也可以要求学生记笔记,这样在平时上课期间可以灵活出题当堂考试,既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既全面考核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又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变了一些学生认为写篇论文就能拿到学分的想法。

  参考文献:

  [1]刘庆,张坤,何长元.关于高校土地管理学课程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与探讨.科技创新导刊,2010(28):153.

  [2]何峻,黄丽仪,黄树林.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初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9):903-905.

  [3]课题组.我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丽水学院学报,2008(4):75-79.

  [4]李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调查与改革建议——以某地方院校为例.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6-118.

【公共选修课《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公共管理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论文10-09

公共管理学改进论文10-01

美国公共管理学论文10-08

公共事业管理学论文10-01

公共管理教学论文10-01

高校公共管理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08

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论文10-09

公共管理学研究性论文10-01

公共管理公共利益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