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管理实践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4:56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公共管理实践论文

  公共管理学的实践是怎么样的?我们该怎么实践?实践后要写的论文又是怎么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公共管理与实践的相关论文吧!

公共管理实践论文

  论文1:公共管理新理念及社会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政府公共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过于片面化,在很多方面缺少相应的政策,影响了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

  在政府和相关人员的不断改革和探索下,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被研发出来,并逐渐在社会中扩展了运用范围。

  文章针对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和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有利于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的进一步落实。

  [关键词]公共管理;新理念;社会实践;分析

  0引言

  随着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展开,深刻分析了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任务,在客观分析党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党在新的形势下自身存在的问题,把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作为目前重要的发展目标[1]。

  在这一前提下,政府相关人员根据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现状,制定了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提出意味了我国新一轮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始。

  随着公共管理新理念的逐渐落实,有效的解决了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了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

  1公共管理新理念

  公共管理新理念打破了传统公共管理理念的束缚,把以前政府一手承包的项目逐渐下放到人民群众手里,政府给予技术上和政策上的扶持,不直接参与到其中,注重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的培养,积极开展社会公益项目,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运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动公务服务社会化。

  进一步的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思想,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证。

  2传统公共管理理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公共管理理念影响,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使部分人民群众的自身权益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

  2.1公共管理理念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理念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下岗工人的安置、城市建设中拆迁居民的赔偿、计划生育等等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处理,部分地方政府在处理拆迁问题上,对人民群众态度恶劣,使用不法手段进行逼迫搬迁,使人民群众自身合法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激化了人民群众和公共管理理念之间的矛盾[2]。

  在面对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部分人民群众受条件限制,接受的文化水平较低,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了大量失业的情况,使我国部分人民群众产生盲动心态。

  2.2公共管理理念在新形势下的不足

  我国政府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为了缓和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政府加强了向公共政府前进的脚步[3]。

  但是,在新形势下,公共管理理念中的不足之处显得越加明显,政府在发展过程中提出先带领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再逐渐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造成了部分人利用不正当的途径获取了社会的公共财物,使人民群众之间的贫富差异拉大。

  从另一方面讲,我国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价值观被部分人民群众误解或者变向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金钱至上的观点,不论什么事物都通过金钱进行衡量,使人民群众的心理逐渐变得冷漠。

  2.3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法力度仍需加强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部分人民群众已经懂得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但是,由于我国的部分法律法规过于缺少或者处理方法不够全面,导致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部分执法人员利用手中的权限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

  这都说明了政府还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执法力度。

  3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不断的在社会中加强了运用范围,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提高了执法效率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3.1政府授予企业经济权

  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背景下,政府通过授权或委托一些私人企业去经营公共领域的项目。

  例如:自来水供应项目、电话项目、供电项目、房产项目、食品生产项目等等,政府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对有关项目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从中起到监督的作用,缓和了人民群众和公共管理之间的矛盾,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2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为了确保我国的弱势群体的稳定生活,政府一方面大力宣传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普及了公益事业的相关知识,加强了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的培养,让人民群众对公益事业有了更多的认知[4]。

  另一方面,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吸引和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例如:成立贫困基金会,对我国有困难的人民群众给予及时的帮助;设立社会保险和退休保障,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稳定;建设平价住宅房,针对我国较为贫穷的人民群众给予物质上的保障;创办养老院、残疾人福利中心等这一系列公益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3.3加强监督力度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相关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中,部分相关人员通过法律法规的漏洞,对人民群众的自身权益造成了伤害,在公共管理新理念中,政府不仅完善了法律法规,还加强了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度,成立了单独的监督机构,加强了执法人员的品德培养,让执法人员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对于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不法分子,政府加强了处理措施。

  4总结

  综上所述,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的实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从政府授予企业经济权,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以及加强监督力度几个措施中可以看出,应该加大公共管理新理念在社会中的运用范围,从而更好的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1]姚引良,刘波,汪应洛.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人文杂志,2010(1):76-85.

  [2]鞠桂富.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在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中的运用———以江苏宗教工作实践为例[J].中国宗教,2011(9):56-59.

  [3]黎映桃.论当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取向、界说与评价途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716-724.

  [4]魏冰.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16-19.

  论文2: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公共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整个学科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实践教学体系是否完善会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家非常重视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工作,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2007年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强调要创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定位方向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基于此,本文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特点,尝试构建完善的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当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定位,进而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

  一、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公共管理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各要素相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现途径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它们各自发挥作用,又协调配合,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

  本文是指通过构建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和公共管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讲授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指导公共管理领域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位一体”中的“一体”是指整个公共管理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纯理论教学而言,是在公共管理给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活动形式。

  “三位”分别指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

  (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学

  所谓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是一种在任课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已被整理出的公共管理领域典型事件某一时段、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理解同类事物的一般原理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案例、思考问题、分析案例中体现出的矛盾和冲突、

  同学之间讨论和交流,提升其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前案例文本的准备;二是在课堂上案例文本的使用;三是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四是案例教学的过程管理。

  (二)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

  所谓公共管理实验教学指的是学校任课教师基于完善的实验室和电子模拟软件,构建与公共管理实践相仿的实验环境,让学生不用去真正的管理部门而能够体验实际管理部门操作流程的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模拟的管理实践情境中去体验管理过程,感受管理实践,进而培养其管理技能和素质。

  因此,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及专业技能的应用环境,决定了其实验实践环境的特殊性。

  高校无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真正的管理部门实践,真实的实验环境非常难以构建。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必须有一个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仿的实验实践环境。

  这一矛盾是目前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

  这一困难导致在进行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与现实的管理环境脱节。

  学生在这样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下,很难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多元化、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

  (三)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教育体系

  所谓社会实践教育,就是指在实践课程体系中,重新设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构建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框架结构,使各个实践环节之间做到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二、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重点

  公共管理实践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还很不成熟,因此,在构建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时需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重点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一是公共管理案例库建设,尤其是既具有区域特色,又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的案例建设,这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案例教学,仅仅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案例教学需要依托一定案例文本,而教学案例的开发与编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和时间资源,这一点往往很多院校不甚重视。

  二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及教师掌握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任课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观念,重新定位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并需要通过培训掌握案例教学方法。

  三是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设施建设及案例教学的过程管理也是需要加以重视。

  案例教学对于教学设施的要求较高,需要有配套的多媒体教室和移动桌椅,通过教学设施的布置创造一定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便于学生分组讨论、争论和思想碰撞;基于此,案例教学的过程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需要任课教师掌握过程管理的方法及时调动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

  (二)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重点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涉及到实验室的建设、电子实验软件的配置、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建立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基于此,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设。

  实验教学需要依托一定规模是的实验场地,这是必需的硬件设施,不可或缺。

  需按公共管理类各专业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方向和学校专业定位建设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实验室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按照公共管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征,加大相应的财政资源投入购置相关专业实验软件。

  在电子实验软件配置时,可考虑构建公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平台和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两个层次;公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平台是适用公共管理学科下的所有本科专业,可称之为“大平台”,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要体现各专业的特性和较强的专业性,可称之为“小平台”。

  三是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建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走出去”是指派出实验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实验课程培养和交流;“引进来”是指作为文科院系课效仿理工科院系的做法,可引进部分能够胜任实验交的人才。

  四是探索建立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实验教学涉及到实验室、实验软件、师资队伍、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没有一个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验教学无法有效开展。

  (三)公共管理社会实践教学的构建重点

  从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情况看,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是薄弱环节,也是难点。

  因此,在构建社会实践教育体系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是实习实践基地的功能、作用要切实发挥,并具可持续性,这是把专业实习落到实处的物质保证。

  切实做好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公共管理学科,需要与公共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

  将专业实习安排在各级各类公共部门,既解决专业实习问题,又可使学生从公共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了解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及方法,了解社会管理存在问题,了解公民对公共管理的需求。

  二是探索建立社会实践校外导师制。

  探索聘请公共管理实践部门管理者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

  三是借鉴和改造古代“修学旅行”的社会实践模式。

  让学生在假期把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结合起来,具体地去调研一个或几个地方,然后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进行定量或定性的研究。

  例如一个旗县区基础教育的调研、农村人力资源(劳动力、教育情况、人员结构)的调研、城市公共交通的调研等。

  三、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实施,需要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经费和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

  (一)确立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高等教育体制和观念约束,再加上可用于实践教学的物质保障不足,公共管理教学主要以课堂内教学为主,往往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时等方面安排的不合理或不充分。

  这一现状已经影响到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这就需要打破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的约束,确立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整个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理念。

  (二)打造适应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

  公共管理实践教学需要“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既具有实际经验又掌握基础理论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的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

  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方法、技术与规律,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需要了解熟悉公共部门运作流程。

  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创造条件和机会,选派一些年轻教师到公共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或兼职,增加教师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

  (三)优化公共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公共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性文件,是所有教学活动安排的依据。

  因此,需要优化公共管理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与公共管理类各专业的本科人才学培养方案进行有机结合,使实践教学融入到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程中,实现公共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与公共管理理论教学体系的良性互动。

  (四)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应有相应的经费保障

  经费保障是开展和实施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

  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文本的开发与编写、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软件的购置、社会实习基地的建立与维护、师资队伍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基于此,学校、学院应多方筹措经费,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

  (五)建立健全公共管理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

  健全、合理、有效的公共管理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和各类实践教学规范是实践教学有序、持续开展的制度保障。

  前面我们阐述过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打造和经费等都需要通过制度予以确认并确保落到实处;除此之外,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实施的程序与环节、实施过程中师生的权利与义务、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

  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的待遇等问题通过制度予以保障。

【公共管理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公共管理实践教学论文10-01

公共管理公共利益论文10-01

公共机房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10-02

高校公共管理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08

互联网思维的公共管理实践教学论文10-08

农村公共管理的论文10-08

公共管理困境论文10-01

公共管理教学论文10-01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