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时间:2021-01-27 14:24:24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1]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摘 要: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培养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其次,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要求;再次,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最后,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1998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管理学从经济学科大类中独立出来,成为与经济学并驾齐驱的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近年来迅速发展并相对成熟,业已成为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客观上要求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要富有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工商企业培养具有数理分析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江文奇,2008)。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计划、生产、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等管理与分析工作,实践性较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

  学生不仅要会经营管理,而且要懂工程技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练掌握沟通、交往、协调、组织、领导等多方面的实际管理和创新能力。

  2.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构成

  禹智潭、黄炳根(2008)提出工商管理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智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运用能力。

  基础知识包括外语知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创新意识包括思想能力、愿望能力、意志力和纠错能力;创新智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包括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演绎法和反问法的运用能力。

  3.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苏晓晋(2007)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

  内在因素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外在因素包括教育观念、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此外,教育教学体制、校内外教育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素质也被认为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育制度为大学生的创新提供体制保障、创造有利条件,而且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激励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教学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与考试制度。

  齐晶(2007)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社会传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教育环境三个方面。

  社会传统分为社会氛围和传统文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创新教育环境的影响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郑婧(2007)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素有:单一的教学方式、僵化的课程设置、落后的教育观念、薄弱的创新实践、传统的考核方式、亟待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

  曹颖颐(2008)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和创新环境。

  4.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思考

  4.1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类专业应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工商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在国内外各类公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4.2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要求

  专业的培养要求包括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

  ①知识结构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应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工商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了解工商管理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②能力结构要求,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熟悉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的业务工作,掌握从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程序、内容与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问题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的工具应用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以外语为沟通桥梁从事企业管理活动;具有熟练的电子计算机操作能力,能运用相关软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③素质要求,应该培养学生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取向,诚信务实为根本,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正确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4.3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

  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对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与调整。

  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合理搭配、课内与课外学习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思想,构建“两大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极大地提高其与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科学规划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素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工具方法性知识、相关学科拓展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知识结构体现在普通共同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四部分。

  应该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关键。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实训、分阶段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校企合作、社会调研与毕业论文等形式来完成。

  4.4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 应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与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革,突出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战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在课程内容改革中,一是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修订了课程的教学大纲;二是力求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在系统介绍现有教材基本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扩充了大量辅助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课堂授课的内容,提高单位课时的教学信息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及时引进最新研究成果,建立跟踪阅读制度,追踪前沿问题,将国际最新发展的管理理论引入教学,并在教学中融入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力求反映出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最高和最新水平;四是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各年级专业主干课程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分层次设计教学实践的内容。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园与社会相结合。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9),长春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长春市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团队组建及胜任能力问题研究”(11RY06)。

  参考文献:

  [1]江文奇.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8):17-19.

  [2]禹智潭、黄炳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157-159.

  [3]苏晓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14-16.

  [4]齐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7.

  [5]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6]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2]

  摘要:国内高校管理类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实践流于形式,学生创新、动手能力差,教学形式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

  应该从实践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实践创新培养力度,同时也应注意培养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个人潜能及人格培养等问题。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添砖加瓦”,让他们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创造更高价值。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能将这些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以后工作中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管理中遇到的困难。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如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普遍重视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管理类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主要缺陷有:不重视实践环节,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从属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偏少,存在“走过场”现象;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形式单一;考核学生成绩及教师教学的方法陈旧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应从实践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上加大力度。

  一、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要素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堂上,可以合理、有效加入商务模拟软件教学环节。

  商务模拟软件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习,学生可以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通过开“公司”、“应聘职位”,和同学、老师“做生意”,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物流管理、生产设计等,体验商务实践活动。

  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必须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难题,或查阅资料或咨询“高手”或与同行合作。

  另外,可以有选择地引入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信息和活动。

  比如在报栏张贴工商管理界的著名报刊文章,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组织企业家到学校举办讲座,鼓励学生们开办自己的管理论坛,举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辩论比赛、挑战杯、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

  积极鼓励创新实践,并对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的奖励。

  同时要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实践创新意识融入校园文化中。

  如重庆交通大学每年举办的“模拟面试”大赛,邀请著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做评委,设置奖励,吸引学生参加,在不知不觉中这种实践参与的意识已在学生心中。

  2.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谨的结论、科学的体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除了常用的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活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开放性实践活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知名企业参观学习,或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带着事先设计好的实习需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岗位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公司,为学生们提供实习机会。

  再如四川农业大学的“老板山亚热带灌草试验基地”、“技园区牧草资源圃试验基地”等校内实习基地,与“成都市区(城区)草坪实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完善,这完全改变了“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情况。

  3.组建特色的教师队伍。

  大多数高校教师毕业即上任,他们有着“高学历+高智慧+高水平+深理论”,但是一般实战管理经验缺乏,重理论,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最大“瓶颈”是“纸上谈兵”、“空对空”的教授形式。

  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出国、跨省,到企事业单位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实践知识,提高教师对专业前沿知识的把握。

  或是聘请企业界有丰富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知识的工商管理类专家担当名誉教授,不定时到学校授课,充分借用其实践特长。

  4.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考核还是“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模式,并且大多数高校课堂的平时成绩仅仅是体现在课上回答几个问题、做个PPT讲讲小案例之类,一个学期回答下几个问题,做次PPT,一学期就“解放”了,这导致学生普遍出现“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高分低能”的现象。

  考试制度不进行改革,以上改革也难以推进。

  因此,不应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业优劣的主要标准,而应该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来,有必要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积极鼓励倡导创新考试。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展示、问题调研、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竞赛结果等情况依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对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分,或加入小组制竞争进行“优胜劣汰”,有奖有罚,如胜方可制定题目负方再战等。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教师考核应更注重是否有创新、实践的方面,而不是偏重“讲课好”。

  二、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开展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情绪。

  相比理工科学生的沉稳,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探索、吃苦的耐心。

  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各类活动及实习的开展可能会使他们片面地认为实践重于理论,从而轻视或忽略理论的学习。

  这就需要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理论课程的质量,同时还要倡导“理论+实践创新”,对他们积极引导和鼓励,安抚可能出现的浮躁情绪。

  2.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环节要充分挖掘、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创新能力培养是面向全校学生,因此要公平公正,偏袒个别学生,很容易挫伤其他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为了使每名同学都有创新的热情、机会和动力,所以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环节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指导他们的创新想法,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实践并勇于创新。

  3.在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要做事,先做人,做人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入社会,踏入职场势必要常常面对各类人和事,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基础,能为毕业生们拓宽职业道路。

  另外,扎实的专业技能才是职场长久生存的基本保障,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因此,学校在提倡实践创新时也不能忽略专业技能的培养。

  总之,构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要融会贯通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营造开放的校园氛围,使教育教学及实践创新的活动或实习始终围绕目标进行。

  同时,还应注意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忽略的问题;其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也要与之相匹配。

  最后才能构建出科学、完善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钟莉.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高职教育研究,2015,(2):25-28.

  [2]于飞,张峰,袁仲慧.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组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61-65.

  [3]黄小荣,陈峰,赵洪明.工商管理专业面向ERP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1):81-84.

  [4]李静.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5):54-58.

  [5]朱晋伟,谢玉梅,王杨阳.中外协同培养国际化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9):32-33.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类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论文03-17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论文01-16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论文03-24

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0-30

工商管理类分流培养研究论文03-15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12-17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方案创新模式02-10

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10-25

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论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