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时间:2021-02-09 19:53:54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首先,从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师资及毕业生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次,从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习基地建设及服务地方等方面阐述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的,熟悉和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1]。

  一、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含有实践课,但由于理论课学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安排学生实践,而大部分只能以集中实践课来安排,从而导致集中实践教学班级多,专业实验室座位有限,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很好地利用专业实验室。

  另外,大量集中实践教学也造成有些用于仿真模拟实践的软件利用率下降,造成资源的浪费,使专业实验室失去应有的作用。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地方高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尽管他们的学历较高,但是从学校走进课堂,没有在企业、公司参与实际经营与管理的经验,这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有些具体实践操作存在较含糊或逃避的现象,由这样的实践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学生会把教师存在的问题依然保留下来,再加上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对问题思考不多,这样实践教学就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并且达不到预期成果。

  3.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用人单位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

  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不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2]。

  学生虽然在校期间完成了规定的管理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学习,可到了单位对一些日常的管理工作比较茫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

  这种不适应与地方高校现行的实践教学密切相关。

  因此,要培养社会所需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由学校顺利过渡到社会的桥梁,应遵从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科学规律。

  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构建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有利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

  1.加强实验环节的建设。

  在实践教学计划安排上,确保实验的必要课时,在内容上多样化,增加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自主性实验,为学生增强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实验环境的同时,辅助实物教学。

  在实践教学软件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其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以保证实验的开出率。

  有条件的可采用现场实物教学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论的升华,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

  扩大自主性选修实验,在必修实验课程的基础上,教师可列出实验清单及每个实验的目标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使实验教学也能对学生因材施教。

  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持续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渠道。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科技活动内容及自身学习的不足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2.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强调应用性和创新性,企业人才需求的重点也是要求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

  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

  建立“实验、实习、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统一的实践教学平台[3]。

  形成由“课程实验、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三个环节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一是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数。

  对于专业理论课设置相应的专业实训周,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和课程设计;对于集中性实践环节安排在每学期和寒暑假,由专业教师带队到社会上的实习基地进行。

  二是聘请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做兼职教授或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到学校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和报告,结合企业实际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咨询项目,学生参与进来帮助教师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资料、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大实习基地建设。

  为更好地落实实践教学目标,地方高校应发挥其资源优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如生产企业、服务行业、政府,以及能提供实践教学的相关单位,形成一个稳定的、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群,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而言,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时每个部门只能安排几个学生进行实习。

  所以,实习基地越多越好,每个单位安排的`实习学生越少,学生越能学到东西,接触到实质性工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4.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

  一方面,地方高校的学术氛围和科学研究对地方的科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有些甚至处于中心位置,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求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特别是地方乡镇企业管理力量普遍薄弱,需要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研究成果。

  地方高校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树立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服务,从而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空间。

  为此,地方高校要全面了解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以多种灵活方式与地方企业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如此定位,是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教育获得竞争优势,特色教育水平提高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胡延松.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6):80-83.

  [2] 马云阔.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7,(3):18-21.

  [3] 朱柏青.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63-165.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

  [摘要]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专业特色、改革培养模式已成为全国各工商管理专业深化改革的重点。

  本文结合地方院校的特点,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特色定位、技能定位进行分析研究,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构建了能力素质模型,建立五个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框架。

  [关键词]地方高校 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能力素质模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定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工商管理学生踏入社会以后,从事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具体化、基层化,对人才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和目标定位存在着定位模糊,针对性差;共性趋同,特色不足;知识面宽,深度不够;理论性强,实践偏弱;教学方法单一,全面能力素质培养不够等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与时俱进,进行整体性流程再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人才培养类型定位

  根据用人单位、一些高校和毕业生去向的调查,显示对于地方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层次定位不宜过高,应以能够在工业生产管理、商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基层部门担任实际工作的应用性人才为主。

  而对于以能够在学术界、教育界以及政府部门、企业界担任教学科研人员、高层管理人才为主的层次定位,应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教育、MBA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二)培养特色定位

  不同高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目标市场不同,对于行业类的高校,毕业生很大比例是在行业内就业,因此,行业定位取决于高校的不同行业特色。

  例如水利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主要适应水利行业,石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应主要适应石油行业,财经院校或综合类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广泛地适应工业和商业领域等。

  (三)专业技能定位

  工商管理专业是按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核心专业课价值优势不明显。

  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看,有核心技能类的专业学生容易就业,目前市场对技术经济评价、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将强化学生技术经济评价和工程概预算方面的技能。

  在教育观念上,明晰工商管理实践性专业特征,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拥有全面的管理学知识,更重要的要掌握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实践技能,由过去的以知识体系完整性、全面性为导向,向以社会需求、能力结构优化为导向的方向转变。

  二、能力素质模型指标的建立

  能力素质是个体的一种潜在特质,其与一个人在工作中或某一情境中所表现出的高绩效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体特征。

  能力素质模型是以提高组织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

  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BEI),辅之以问卷调查及专家小组讨论等方法。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一般工作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三、培养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体系是在以培养目标为中心,面向行业、突出专业技能和满足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构建起的培养框架,含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资源平台、培养途径、教学模式等5个方面。

  (一)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指培养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及具体要求。

  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和能力素质模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格应确定为面向某一行业,突出工程造价管理技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性工商管理人才。

  此种人才应具有三种结构。

  知识结构:包括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技术经济评价知识等。

  技能结构:包括专业技能(技术经济评价技能、概预算技能、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力等)、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应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

  素养结构:包括进取心、影响力、学习意识、意志力、情绪控制力、创新精神、诚信意识、团队精神、自信、决策力、原则纪律、服务意识等。

  (二)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培养方案应能够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培养方案制定是以目标定位为核心,以能力素质为基础,构建的体系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知识体系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基础知识模块,经济管理知识模块,电力行业知识模块,投资决策知识;能力体系分为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职业素养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等环节进行培养。

  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课程设置按照知识体系的四大模块分别为:公共基础知识模块,包括政治、外语、数学、体育、文化基础等知识;经济管理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管理、经济、会计、信息、工程数学等;行业知识模块,包括生产过程、市场、会计、设备、价格、绩效、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知识模块,该模块分为投资决策和管理模块,投资决策模块主要学习概预算和技术经济评价的相关知识;管理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包括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企业战略管理等。

  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

  (三)培养平台

  通过多元立体培养平台对学生进行培养: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基础平台;网站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自学、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以及教学管理等提供一个更大的培养平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校外基地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大学生校外实习是了解社会、提升管理能力、了解行业管理、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四)培养途径

  培养途径是指培养的路子。

  各专业大学生的培养途径都可分为教学途径、实践途径、竞赛途径等三大类。

  途径都是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这一目标服务的,但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教学途径包括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

  实践途径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侧面,也是同~教学活动周期的两个环节。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竞赛途径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竞赛活动应高度重视,创建多种竞赛平台,举办和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大学生竞赛活动。

  (五)培养模式

  完全靠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已经无法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提升的目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构建三层次递进的培养模式,即知识认知、能力转化和素质提升三个层次的教学模式。

  如图2所示。

  第一层次为知识认知层次,该层次是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阶段,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结构化课程教学,也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特点是知识传授的效率高,课堂信息量大,学生短时间内可学到较多知识;第二层次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层次,该阶段主要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使学生有效地达到知识和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采用案例分析,专题调查,讨论、讲演,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教学,增加教学的互动性。

  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深入地理解、掌握和应用,充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及推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有效地达到知识和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三层次为素质提升,这一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全面训练。

  学生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通过企业现场调研,专题研究,撰写专题论文,提高学生智慧潜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全面训练。

  对于这一层次的教学,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进行社会扫描,从社会实践中搜索、组织材料,撰写专题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工商管理专业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找准目标是核心,突出专业特色是重点,能力素质全面提高是目的,培养体系构建、资源平台建设、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运行机制的制定是实现改革的保障。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关文章: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论文01-08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进12-17

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论文12-26

高校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论文04-14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05-06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03-27

浅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论文03-18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探索论文03-18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研讨论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