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时间:2020-12-09 12:45:48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应该怎么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商管理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高管连锁网络对股东激励有效性调节效应研究【1】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最普遍的问题是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之间匹配的问题,当企业经营出现剩余时,如何进行分配,是分配给企业的所有者(股东)还是企业的控制人(高层管理团队),按照法律的原则倾向于分配给股东,但这种分配方式不符合高层管理者的意愿。

  因为股东拥有剰余索取权,可以按照股份进行分红。

  企业控制人的佣金有限,倾向于通过剩余控制权来解决此问题。

  按照"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窝层管理者倾向于把企业剩余不以股利分红的方式分配给股东,而是转化为硏发投入,通过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扩大再生产,使得企业资产増值,从而扩大其"掏空"的空间。

  上述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传统问题,考虑网络的外部因素时,情况可能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企业内部的纷争和格局,当网络结构出现时,不仅企业内部所有人与控制人之间博弈的代理成本问题,已经形成的契约关系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在网络视角下,可能会得出一些新的结论和建议。

  从董事网络到高管连锁网络,在目前的公司治理的研究中,网络的特征特别突出。

  遵从价值投资规律,股东的投资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回报,激励股东愿意做持续性的投入,这是资本市场的一个合理趋势,然而,在相对复杂的网络特征下,企业的现有股东政策是否实现了该目的,值得进一步探讨,所以本文从股东长期和短期激励有效性角度研究高管连锁网络的调节效应。

  单独的内外每个环节,现有的研究已经很普遍,在复杂社会网络结构下,网络的调节效应如何,这种网络对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产生怎样的冲击和影响,目前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研究的问题很突出。

  1.2硏究意义

  立足公司治理视角实证检验连锁网络产生效应将对现有公司治理制度的效率提升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TMT连锁网络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企业外部治理结构网络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还表现在公司治理机制动态影响网络结构,进而再次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动态演化过程。

  首先,本文定量识别、理解二元网络分析框架下的TMT连锁网络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的影响,将为深入理解中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行为的特殊性提供一个新的重要研究视角。

  可以从更深层次上解释中国公司治理转型过程中企业决策所面临的外部治理环境,突破只见"圈子"不见"网络"的研究困境。

  其化关于连锁董事网络与公司治理行为的研究,虽然文献中已有一些研究,但更多地是从网络结构、政治关联、资源依赖等视角展开,对连锁网络与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

  特别是微观的传导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严谨和系统理论与实证分析。

  更重要的是,本文并不是简单照搬国外的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然后套上中国的数据。

  具体而言,本篇文章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下;

  1.2.1理论意义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关系"与西方社会学的"网络"概念不同,并不是一个准确地社会学概念,而更多的屠隐性的甚至是不对等的文化体现。

  不像西方以平等互惠为原则形成的网络关系,在中国,不同的关系形成了远近亲疏不同的差序格局,TMT连锁网络理论为高管连锁网络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证检验依据。

  其次,传统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公司治理研究,主要关注连锁董事网络的治理效应,对于高管之间通过连锁高管形成的TMT连锁网络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揭露TMT连锁网络的股东激励有效性影响的两个方面,知识竞赛或财富攀比,为揭开TMT连锁网络的治理"黑箱’做出贡献。

  2理论回顾

  2.1社会网络理论

  理解社会网络的另一个视角来源于社会网络分析,这是19世纪70年代后在社会学领域产生的新话题。

  如果说社会资本的研究强调的是社会网络规模与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有关,社会网络分析则偏重于社会网络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立足于结构的角度。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网络"可视作行动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和关系,由行动者和社会关系组成的相对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

  关系强度的概念由Granovetter首次提出,在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间发展起来的是强关系,而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间发展起来的则是弱关系。

  异质性越大("弱关系"),社会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会越强。

  除了网络中成员的异质性以外,社会关系的结构性状也是社会网络的强度决定因素之一。

  比如个人在网络中的位置或个人拥有"结构洞"的数目。

  前者的"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网络理论是由美国华裔社会学家Lin于1982年提出的,他指出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于个人在网络中的位置。

  后者所述的"结构洞"概念及其理论是Burt于1992年在《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他指出社会网络中某些个体之间发生直接联系,而与其他个体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或出现关系中断,从整体网络来看好像网络中出现了洞穴,这种网络成员间的关系断裂或不均等称为"结构洞"。

  他认为,拥有"结构洞"的人,其角色类似于"中介或第三方",对信息和资源的获取、整合及控制都占据绝对优势。

  与Granovetter、Lin不同,Burt的创新之处在于他真正揭示了关系强弱的本质,他认为关系的强弱决定于人们建立的社会网络是非剩余的(网络结构不均等)还是重复的(直接联系的人较多)。

  2.2社会网络与公司治理研究

  不同领域的综述文献对于社会网络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己经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并且作为一种范式,已经拓展到了知识管理、市场营销、经济社会学、心理学、战略管理等领域。

  社会网络范式被引入到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相对较晚,近年来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是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研究,不同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通过社会网络理论而得到深化,并获得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董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在公司治理领域不可忽视的社会网络关系,现有的公司治理文献中对于董事会特征研究,董事治理效果的证据不统一,学术界对董事的具体治理行为也知之甚少。

  2.2.1董事网络的定义

  连锁董事在本文定义的董事网络中是上市公司董事网络相互联结的重要条件,因为每个董事会的网络将成为一个孤立的点集,当任何两个公司董事会之间都没有连锁董事时,而只存在单个董事会内部的由董事之间相互构成的关系集。

  所谓"股东利溢保护",就是指在接受股东投资形式的以营利为目的企业里,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通过保护股东的知情权、投票权等股东权利的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包括企业的当期价值和未来价值,

  从而提高股票价格,使股东在剔除通胀因素的影响下获得最大的实际投资回报,实现高于股东投资时所要求的报酬率的实际报酬率,最大化股东财富。

  ......................

  3高管连锁网络(TMT连锁网络)研究................26

  3.1连锁高管及TMT连锁网络相关概念.............26

  3.2TMT连锁网络形成的理论基础...............27

  4研究设计............37

  4.1研究假设...............37

  4.2变量设定与描述................40

  5实证研究..............44

  5.1描述性统计...............44

  5.2相关性分析................44

  5实证硏究

  5.1描述性统计

  5-1报告了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反映企业绩效的托宾Q值平均水平为3.396147,最大值与最小值么间相差101.16;反映企业绩效的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平均水平为0.0686197,最大值与最小值么间相差2.58,说明中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之间差异较大。

  股东长期激励方面的观测变量研发投入产出比(RD)的最大值为1.235232,但从均值来看,该值仅为0.0139673,说明目前A股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中用作研发投入的比重依然很小,企业应当增大研发投入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