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学分制的工商管理培养计划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8 07:26:49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分制的工商管理培养计划研究论文

  摘要:工商管理综合性的专业特点正好吻合学分制宽口径的培养特色。本文对本校上版培养计划按照培养分析、绩效反馈和方案调整三步动态优化流程,首先对人才培养特点进行分析,围绕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就业能力三方面展开绩效反馈调查,最后提出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下培养计划的优化设计建议,找到学分制与专业体系建设的契合点,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需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就业能力。

学分制的工商管理培养计划研究论文

  关键词:学分制;工商管理;培养计划

  0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社会对本科人才需求趋向多样化、专业化,越来越需要从事在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促使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变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培养计划服务于如何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方案,为专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制,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如以前,虽各行各业需要管理,但由于专业细分越来越窄,公司更倾向需要各项管理专才,以往培养计划只能培养出各项管理技能都拥有一点的综合管理人才,不利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就业。本文拟结合本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特点,提出在学分制下如何优化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1学分制在工商管理专业下的适用性

  1.1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现状

  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是涉及知识面广,具有综合管理特征,下设有多个二级学科:财务、人力资源、营销、战略管理等。然而就业时,综合管理的专业优势很难凸显,宽泛的知识面导致往往没有深度,各大学校培养计划为突出特色和提高就业水平,选择朝着某一个二级学科方向培养学生,如有的倾向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等,学校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培养学生,这种做法当然是可取的,但是有的学生很困惑,二级学科的方向或许不是其最初的选择。

  1.2学分制

  学分制,最早起源于美国,逐渐成为我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将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条件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按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少量必修课和大量的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毕业的最低学分[1]。而学分制并非完美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存在其客观的劣势,采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以兴趣为基础,而不是随意选择或延迟毕业;②学分制是为了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而不是选更多的课程;③学分制本身不是一定能培养创新型人才,仍需要依托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才能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目的;④学分制是按学分成本收费,不会因提前毕业而省下学费。

  1.3学分制在工商管理专业下的适用性

  实行学分制后,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大,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朝某个方向发展。学分制下培养计划可为工商管理专业提供更为丰富的课程体系,大一新生,在选择感兴趣的爱好方向上无从下手,学分制培养计划在最初的三个学期,主攻基础必修课,待学生逐渐理解本专业的实质内涵后,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培养计划在高年级提供了大量选修课,学生可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将有机会接触更多想学的课程,拓展知识面视野,增大就业时的成功率。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中,课程允许学生选择擅长的学科,因选修课程体系包含的范围之广,既有会计、营销等文科课程,也有类似工业工程的工科课程[2]。工商管理专业是文理兼收的专业,文科生学习理科悟性差,空间想象逻辑性较差,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可能一窍不通;理科生学习文科语言文学类的课程,语言组织能力较弱,沟通表达技能欠佳,结果重负不堪。

  2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现状调查

  2.1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分析

  培养计划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条服务纽带,输入口为学生,输出口通向用人单位,培养计划作为中间的管理过程,发挥着巨大的连接作用,所以培养计划需同时满足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要求,可通过先调查两者的需求,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访谈,而对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各种技能的具体需求,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的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培养方案应先做到了解知识结构层次,从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出发,注重教学计划的整体性[3]。

  2.2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绩效反馈调查

  学校通过培养计划提供教育服务“生产”用人单位所需人才,所以要反映学校服务质量,需要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调查研究。首先经过与多家用人单位的访谈,得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力期望需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沟通技能、决策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社会人文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为了全面、深入、客观地检测和评估本校工商管理专业2010版培养计划的功能,对毕业生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其特点在于:一是以覆盖本校毕业生各届的数据为依据,具有实证科学性;二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依据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学生本位、结果导向的高校管理;三是采用成熟的研究方法,对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就业等的跟踪评价,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辅助访谈,保障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此版培养计划培养的毕业生大致120名,以他们为调查对象,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就业能力三大方面展开调查:①考察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学分分配的均衡性;②分析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探索教学管理过程的完善性;③研究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逻辑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

  2.2.1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①专业课程:调查显示61%同学认为对找工作最有帮助的是专业课程,培养计划中的专业课程设置为四个模块: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71%的同学仍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岗位,岗位类型比例排序分别是:营销管理(20%)、人力资源管理(16%)、财务管理(11%)和行政管理(11%)。专业课程群对工作的帮助为人力资源管理(40%)、营销管理(28%)、财务管理(22%)和生产管理(10%)。②课时分配:各学期课时分配,大学期间学习任务,培养计划中安排的任务,50%同学认为大三学习任务最重,29%同学选择大二,结果显示大一和大四均比较轻松,表明同学们在大一期间的适应能力较好,通识类课程的学习较轻松。③英语课程:86%同学认为英语在找工作时比较重要,有50%同学在大二通过了英语4级,仍有近20%的同学大学期间始终未通过英语4级。④实习实践:在校参加社团的数量为1个和2个居多,占67%,实践类科技竞赛获奖证书越多对找工作越有帮助,实践能力与就业两者之间呈现较大的相关性。

  2.2.2教学管理现状

  ①培养计划宣传不到位:学生刚入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教学管理制度和课程都不是非常清楚,大部分属于一般了解和不太清楚居多,后期主要通过班主任或辅导员介绍之后才有所了解,但有时学生表示得到信息时间较晚。②实践教学管理欠佳: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践活动由于组织和管理欠佳,60%同学认为效果一般,对同学们的帮助不大。

  2.2.3就业现状

  ①工作单位性质:学生工作在民营企业最多占41%,其次公务员事业单位占24%,然后是国有企业占16%和自由择业的占13%,在外企工作的比例仅占6%。性别与工作单位性质呈显著性区别,男性进入外企的比较多,女性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相对较多,而国企、私企、自由择业人数则无性别区分。②职业岗位:从事岗位按比例由多至少排序:营销管理(20%)、人力资源管理(16%)、财务管理(12%)、行政管理(12%)、升学(10%)、生产管理(2%)。调查还显示性别与职业岗位间相关性比较显著,相关性系数比较高,男性倾向从事财务管理,女生则倾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和升学的比较多,而其他岗位性别区分不明显。③职业技能:由用人单位提出的五种技能,毕业生认为各种技能对职业的帮助由大至小依次为沟通表达能力(28%)、社会人文(20%)、决策能力(19%)、创新能力(17%)和数理逻辑(15%)。调查还得到岗位与能力之间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岗位与决策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的相关性较大,决策能力相对需求较高的是财务管理、综合管理和生产管理等岗位,数理逻辑能力要求较高的是财务管理、升学读研和生产管理等岗位。

  3学分制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优化设置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非常适合工商管理这类综合性专业,涉及的专业内容较多,学分制可提供大量的选修课程,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选课空间以寻找感兴趣的课程。新版工商管理培养计划的制定,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就业等角度阐述工商管理专业适应学分制的改革思路。基于以上对工商管理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从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等角度阐述更好地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思路。

  3.1课程设置的优化

  ①课程分类: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设多个二级学科,综合性强,为防止专业面太宽的弊端,将培养计划大致分为以下四大部分:通识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任选课,而这些课程对学生将来工作最有帮助的是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尤其是专业核心课。②专业模块方向:专业课程作用巨大,由于男女生在岗位的选择上存在差异,男生干财务管理的偏多,女生则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综合管理,培养计划在这两类课程群中设置应结合学生就业倾向,专业核心课程中充分考虑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③学分均衡:学生反馈学习任务较重的是大三和大二阶段,所以培养计划可适当调整些任务转制大一阶段,同学们的高考过后学习热情尚存,增加一点任务对学生而言,均在承受范围内,适当加强英语的学习或其他技能的锻炼,提升薄弱环节。因为英语在找工作时86%的学生认为是很重要,尤其是对从事综合管理或进入外企的学生。④专业技能设置: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学生反馈,工作中技能要求顺序:沟通表达能力、社会人文、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这些技能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重点安排培养此类技能的课程,或者是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此类知识的传输和积累。

  3.2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

  ①培养计划调研:培养计划必须根据需求安排,尤其是学生和用人单位,有些内容并非我们想象,在本次的调查结果中,有些结论与最初的假想完全不同,保证实施具有科学依据。②培养计划制定:从整体上确定课程内容布置的合理性,平衡各门课程地位,开课学期和学分之间关系,培养计划重点考虑课程体系,就业等方面的衔接与融会贯通。③培养计划的宣传:学生入校时,及时讲解四年的培养计划以及介绍各门课程的大致内容,在计划中的功能,有助于学生在能准确地选择模块化专业课,帮助其快速规划学习计划。④培养计划的实施与监督:按照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学校应监督各学科的执行过程,如有偏差,及时纠正,尤其是班级学风管理有待加强。随时跟踪课程或实习实践活动的开展状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有效果,实习有成效,不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以致用。

  3.3就业能力的提升建议

  ①毕业生就业指导:很多学生对自己或当前社会形势把握不准确,出现自卑或自负等现象,首先,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形势,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身问题,防止手高眼低,错过机会。②加强就业技能的锻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把握每一次锻炼的机会,调查显示参加社团的数量对学生将来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与沟通表达能力呈正向强相关性,而沟通表达能力恰是对工作有帮助的众多能力中最重要的一条。③鼓励同学继续升学:研究生阶段为许多拥有学习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继续钻研专业技能,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④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往毕业生创业占13.73%,随着政府对毕业生创业的不断支持,这个比例将逐步加大。

  4结语

  学分制教学管理对工商管理专业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参考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结论,根据能力培养对培养计划中的专业模块和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优化,实施培养计划时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监督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学分制教学管理带来的弊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永强.完全学分制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4(12).

  [2]杨鸿燕.美国加州韦伯高中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6).

  [3]沈泽兰,张海康,陈进军.多科性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专业任选课运行现状与对策———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4(9).

【学分制的工商管理培养计划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的经济推动策略研究论文10-09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趋势论文10-09

高职旅游管理的素质培养研究论文10-09

工商管理培养方案革新形式论文10-09

交叉培养研究生新闻传播论文10-09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10-09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论文10-10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论文10-09

工商管理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0-12

茶文化素养培养与高师声乐教改研究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