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德州电大农场见习生的考察工作报告书

时间:2021-01-14 20:10:54 工作报告 我要投稿

德州电大农场见习生的考察工作报告书

  篇一:德州电大农场见习考察工作的报告书

德州电大农场见习生的考察工作报告书

  光阴似箭,转眼间离开学校已有半年了。经过这半年来的实习,让我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井底之蛙”的涵意。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只是学习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那时感觉理论这么简单,想必操作起来也并不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当我们刚来到福州六和机械厂时,厂里按排了我们三个星期的厂规厂纪及安全问题的学习。于是,我们在这些初步的培训之后,终于迈进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实战”中。

  当我们踏入了厂线后,代班首先给我们讲的就是安全问题。听班长说就是在我们六和,因为工作不认真谨慎,乱动设备而造成的失明,手指夹断,腿脚压伤压残等等都有出现过。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心惊胆战的。的确,在现场如果忽视了安全问题就很容易发生公伤事故。当然承受痛苦的也是自己。因此,我们每天上班集合时都会一起喊口号:“安全第一”。为的就是要告诫我们自己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更不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做事。

  之后,带班才安排我们上线生产,刚开始上线时我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是很慢,对那些工夹量具的使用都是很生疏,甚至有些都是我们在学校所没见过的。所以,在实习期间总是感觉到在学校学习的那些东西真是太局限了。学习到的理论与实际很难结合在一起。但是经过代班,组长及其领导的培训,几个月下来,我终于对那些量具及机床上的一些基本操作,保养及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学习得差不多了。但是,对于车,铣,钻床等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因此,我怀着对那些未知知识的好奇和兴趣,一定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学习的机会和机遇,为自己在六和的发展开拓无限的空间。

  总之,经过这次的实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学校与社会及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身处异乡要懂得怎么去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也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桥梁。

  篇二:德州电大农场见习考察工作的报告书

  在20xx年这个火热的海南岛,被冠以国际旅游岛不久,海南大学09界新生中唯一的被批准出游实习的资源班在6月22日跟随着我们的游老师踏上了去考察海南岛的地质、地貌、气候、主要土壤与主要植被特征及其类型和分布规律的这条路。这次实习的目的性很强,各种设备仪器都很完备,57人的大班被分成了7个组,大家在考察中都互相帮助互相了解更多的在书本中学不到的自然地理知识,让我们以一种原生态的姿态去接触自然亲近自然而且也爱上这奇妙的自然地理环境。

  整个实习之路分为七站共有六天的时间,第一天在6月21日的动员大会,老师,教授,院长给了我们09资源班极大的鼓舞,让我们这群充满活力的孩子对接下来的考察充满了期待。第二天我们正式踏上了考察之路,第一站来到儋州热带雨林植物林,第二站是儋州石花水洞;23号是第三站昌江铁矿,第四站是三亚麻岭北高速公路桥,第五站是亚龙湾;24号是第六站万泉河和玉带滩;25号是第七站海口火山口公园;在26号的最后一天在整个总结大会中结束了整个实习之路。大家在这六天的相处考察之中都感触良多,在实践中学会了去探索去思考原来自然的蜕变是在历史中慢慢浮现的而不是孤立的。

  接下来来验收一下实习的成果,在6月22日8点30分踏上了旅行车,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是蛮疲惫的,一下车热带雨林植物林几个大字进入眼敛。稍等片刻讲解员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迷宫一样的热带雨林,从1958年创建以来,已从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进了数百种珍贵的经济植物,加上所保存的国内热带、亚热带植物种类,共有1500多种植物而植物园占地面积93公顷,已建成6个游览区:经济林木区、棕榈区、热带果树区、香料药材区、观赏花木区、木本油料区,各种珍奇植物荟萃一园,蔚为大观——植物园是人工与自然的结合,园内有许多国家珍惜保护及海南特色植物,这里种林丰富,全球热带种类都有,种群简单,群落单一,脆弱,人工的干预使得群落基本稳定(比较大的能量输入,才能稳定)。各种新奇植物在园林由大量的呈现,有特色的是在太多,但在我的日记本里还是记下了太多的足迹,海南的一大特色——植物见血封侯又名箭毒木,是园林的招牌树,只要身上有伤口的就会被秒杀掉,是在海南历史文化中用于攻击的一种毒物。海南的另一特色槟榔树,所谓高高树上接槟榔,谁先上去谁先尝,槟榔树果真是又细又长。还有著名的香料植物有“花中之王”依兰香,看似挂着像腊肠一样的腊肠树,可爱的面包树,和各式各样的令人目不暇接的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都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掠过我们的眼睛,太多的植物来不及记录,太多的美景来不及留住,只是匆匆的在拍完几张照片过后结束了我们的第一站,意犹未尽的植物园之旅,短暂而又美好。

  马不停蹄的在下午继续实习的意义,第二站我们来到位于儋州八一总场英岛山,距海口市150公里的海南石花水洞地质公园,据说石花水洞是1998年,八一农场进行石灰石采掘时,在英岛山意外发现了一个石花溶洞。随时意外发现的水洞,可是140万年的历史行迹却是赫然耸立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溶洞里,分成两批,我们的成员开始进入到水洞里,很潮湿的空气,在身边就飞过几只蝙蝠,导游说这样的地势是最适宜蝙蝠生存的,漆黑的石洞里,有这大大小小不一的洞穴,可是这并不算是水洞的特色要知道石花水洞是由下而上的蒸汽而形成的景色,而目前发现所有溶洞都是由上而下滴水形成的景色.由于形成原理不同,石花水洞才出现世界罕见的奇观。有最先在洞口就看到的惟妙惟肖的寿星祈福的景象,接着又有大象戏水,还有洞里随处都难看到的石花形似珊瑚,据说是每100年才会长一公分,非常具有历史的意义,想到140万年前的秃洞到现在近乎完美的“杰作”,又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这里不得不提石洞的三大镇洞之宝,第一位的是那如水晶钻石般璀璨般的聚宝盘是方解石的产物,化学成分含碳酸钙,生石灰,常含有锰和铁构成了溶洞中的重要单元,第二位的是文石花即是由地下水所沉淀的方解石和霰石矿物形成的文石在复杂的条件下结晶成的。文石属于斜方晶系,化學成份為CaCO3。第三位是卷曲石 又称洞穴堆积,是一种白玉棒状、卷曲状或豆芽状的方解石结晶体,色泽柔和,单体长度可达44厘米到66厘米。 由于毛细水表面张力大于重力,卷曲石可以向任意方向弯曲生长。洞里的一石二花就是这镇之宝的完美诠释。记得在整个洞中之旅时导游还提到了石洞的岩壁上有一处有八只龙,这都是天然形成的是在是太鬼斧神工了,不仅如此,在水洞的船上航行在地下水上我们也在水中看到一路的景观,比较遗憾的是因为大雨的关系,本来可以在出路口看看水月洞天的景象可是就这么因为安全问题而停滞了,回到岸边,一群人弥补了遗憾在岸边去看看在水洞外的岩石少了一些柔弱在大地之上挺立着就多了几分肃穆。听着来自老师的讲解,石花石洞是石灰岩地貌,在整个洞里就可以看作是喀斯特地貌,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而像在地面的石林和地下的溶洞和地下暗河就属于侵蚀地貌,而石笋和钟乳石就是属于堆积地貌。而要知道形成石灰岩的条件首先是要有物质准备即有石灰石,然后是岩石的构造条件要有岩石,纬度,岩层厚度最后是外部的气候,高温,多雨,植被丰富和植物酸。

  所以在海南有着这样的岩石也是有一定机遇和天时地利的,当然如果岩石层醇厚的话那发育条件就会更好了。在岸边逗留了十余分钟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实习,在儋州的一天告一段落,汽车奔向了下一站,疲惫而又憧憬。

  第二天我们来到第三站——在昌江的铁矿,一路上是盘曲蜿蜒的道路,仿佛来到山顶,往下看是一圈一圈的挖矿车队,开采在矿石,观景台上一望无疑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其实是各种矿石,这些都是海南矿产的一些典型代表,再看看海南矿产的背景,它又称石碌铁矿,是一个以铁矿为主,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共生的矿区,铁矿石表内储量3·02亿吨,平均品位51·15%,最好品位68·84%被誉为亚洲最大富铁矿,金属矿物主要为赤铁矿——Fe2O3.而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如此丰厚的矿产资源,高硫块矿,白云石,高炉低硫矿,高炉高硫矿,精粉矿,粉矿,高炉块矿,贫矿,钴铜矿······如此含铁量超高的矿石,在炼钢铁石,就会因杂质含量低而达到最大效用。而老师在总结里也提到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三种岩石是由矿物组成,它们富集又形成了矿床,开采形成了矿山,矿体,矿脉,露头。而对于昌江铁矿有着良好的富存条件,层状分布,露天开采,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它对海南第一条铁路有着贡献,也是在其周围有着海南第一个深水码头,有八所湾,现在开矿已接近尾声可是过去粗放型开采,对现在来说外围存在尾矿污染,和关于矿山的生态恢复,水污染问题都有待去研究和探讨。和作为资源环境专业的我们显然这就是我们要去追逐的,要怎样去合理调配资源,使每一片资源都物尽其用,个人认为矿渣应该输出别国而尾矿的处理是在开采处政府加大对矿产业的支持,修建尾矿处理厂,而经费的来源是从稍微调整产业结构而实现的。

  在做细细斟酌后,我们留下一些对未来矿产业的走向期待来到了我们的第四站——三亚天涯镇北两公里高速公路旁也就是三亚麻岭北高速公路桥旁,下了车后,在艳阳高照的中午我们一群人拿上了探测仪器,老师带领我们见识了花岗岩主要是什么样子,整个地质分为了三段,首先我们看了灰色细腻花岗岩(结晶程度较差,说明冷却很快),它是花岗岩的侵入岩体,用铁锤敲下一块新鲜的花岗岩再用微型显微镜我们看到了这种花岗岩有黑白两色,黑的主要是云母,白的是长石(60%~70%)和石英(10%~50%不等)。接着老师教我们用罗盘测产状,而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就是我们测得三个方向。再测出第一种岩石的三组数据时,我们又来到旁边第二种花岗岩,它的名字叫石英脉(矿物SIO2),是包裹体,捕虏体,和灰色细腻花岗岩比因为石英和长石的含量增多导致它白很多,结晶也小,而造成这样的景象是因为海南土沙多,高温多雨,而花岗岩的裂缝形成岩脉(白色条纹状),若干小的断层(不平行,发生上下移动)。最后来到第三种花岗岩也就是风化壳,从远处看好像泥石流后的场景,它摸起来很粗糙而且颗粒很不稳定稍微一用力就碎了,不像前两种花岗岩很厚实的触感,而它的形成是钱两种花岗岩的延伸,当前两种花岗岩风化的一定程度也就变成了风化壳,所以论形成的时间,风化壳这块花岗岩石年纪最大的。老师说由石英,长石,云母,以及它们的结晶程度不同比例都会决定花岗岩的性质。而作为跟本专业最相关的地质考察,很显然花岗岩只是一个延伸,而更多的学习还应在今后的时间去了解······

  那天的行程很满,在看完花岗岩后,我们紧接着去了第五站——亚龙湾,我们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海岸地貌,亚龙湾是中国第一湾,如此强大的名号,却被开发的已没有了很自然的天性,开发商把它占为私有,还有开发带来的破坏性,都使得这个原本很天然的湾,褪掉了一些颜色,尽管它依然美丽,可是它的前景并不乐观,我们应该好好反省,好好去保护爱护自然赋予给我们的这片美景······撇开这些不愉悦的因素,我们理性客观的进行了我们的考察,一大片泛起浪花的海岸,近处是细软的海湾沙,至于它的形成老师说是堆积产生的,夹角的侵蚀,湾内堆积,产生折射使海湾形成了沙粒。除此之外,海里还有很多珊瑚礁,可是这都因为污染而显得很令人担心,逗留了片刻我们就离开了,反省也在持续着······

  第三天任务就相对宽松了,我们来到玉带滩,它是由河海作用形成,淡水交互,泥沙容易沉下,形成岛屿,玉带滩不稳定,人类行为会影响其形状,它是最长河海交界的沙洲,有着三江两海的说法,三江即万泉河,九曲江和龙滚河,其中万泉河即是海南的第三大河,水量最大,它是在玉带滩的入海口处,而两海即外海和内海(咸淡水交互)。正是如此特殊的海域组合使得玉带滩的出现也很有意义,这边的沙粒跟之前的亚龙湾相比粗糙多了,这根风化也有一定原因,而在滩的对岸也有一种奇景,被称作圣公石,它其实也是一组花岗岩,所以海岸地貌跟风化都是有一定联系的,河流海滩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的。

  第四天,最后一站来到海口的马鞍岭火山口,这是典型的火山地貌,我们在此实习的目的了解火山地貌,火山岩气孔致密,它是因为玄武岩很快冷却形成的,而紧接着的火山锥有小火山,主火山,次火山,地质大循环的作用使火山口形成了如此的火山熔岩通道,可以说因为火上熔岩的作用产生了贵重矿石,我们首先来到一块看似是地下天坑的地方,老师说这儿如果积水那就会形成火山湖,而关于火山的历史也是有几百万年了,是个活火山,至于它的下一次爆发依然是个未知数但是呢,不必紧张,因为活火山与死火山的定义也只是因为年龄不够差那个几万年,而至今它还是安全占大多数的,看毕,一群人就往上走,石头路好陡,与其说是走还不如是在爬,好累总算还是到了火山口的制高点,220·8米的风景是在经历汗水洗礼后的最完美的整个实习的最后一个句点,在大家疲惫而又欣慰开心的旅途中结束了最后一站,返回了学校。

  这次实习在经历过7站的旅途中完美的落下了帷幕,虽然紧接着就是期末考,可是大家都觉得非常值得,在6天的接触中班里的同学更加融洽,整个气氛都很好,跟随着老师学到了很多灵活的知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地理这条道路的探索,大自然的美好远远不止这些,而老师带我们见到的也是冰山一角,我们还应在不断发现中不断的把自然的气息带进我们的城市,使这次实习真正的目的——亲近自然,了解地貌,地质,气候的各各方面,从而才能更好的去维护它。

【德州电大农场见习生的考察工作报告书】相关文章:

HR见习生工作汇报参考10-25

hr见习生工作简报范文01-20

见习生简历模板11-21

电大的论文07-12

公司员工考察团外出考察的工作汇报07-29

电大的研究论文12-13

见习生求职简历表格03-26

学习考察工作简报的模板01-22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01-15

农场创业计划书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