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来源:工作汇报 时间:2017-07-03 编辑:肖 瑶 阅读: 手机版

  导语:进一步统一思想、增添措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欢迎大家阅读。

  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一

  2016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全省、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我县在产业扶贫、乡邻乡贤帮扶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先后被《河南日报》、《农村农业农民》、《信阳日报》、新浪网、腾讯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一、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其中召开300人的大型会议3次,发布了两个脱贫攻坚令,安排了脱贫攻坚六项任务,启动了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工作。

  (二)强化领导,集中攻坚。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县四大家领导任副指挥长,县直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高规格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就业创业等10个专项扶贫工作组,明确了各组职能职责、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并在林业局、公安局等19个单位,抽调了20名干部到指挥部办公室,做到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在指挥部单独考核。

  (三)锁定目标,精心谋划。2016年我县拟脱贫人口为5883户23712人,2017年全县贫困发生率降到2%以下,退出贫困县序列。面对目标任务,我们科学制定了《“十三五”整村推进项目实施规划》、《“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等10个规划,启动实施了2016年整村推进、产业化贴息、科技扶贫、到户增收等项目;发挥了社会扶贫、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的作用,特别是第一书记推动精准扶贫的作用,动员企业、社会组织、乡邻乡贤等积极参入爱心捐赠等社会扶贫活动。

  二、精准扶贫对象摸底筛选情况

  (一)全面识贫,精准到人。以精准识别“五清”核查为抓手,成立83个复查复核小组,对2015年底的贫困人口进行再核实、再澄清,对卡、册、帐、档逐一“拉网过筛”,共退出不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17011人。同时,对全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进行识别。目前全县扶贫系统中共有未脱贫人口51729人,其中非贫困村中14300人,贫困村中37429人,全部做到了识别精确、程序到位、信息真实。

  (二)加强整改,不落一人。对省、市督查反馈的问题和各乡镇自查的问题,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研究制定详细整改方案,对能立即整改的,立行立改;对需要中长期整改的,明确整改时限,强化整改责任,确保按期完成整改。特别是对扶贫对象确认实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帮扶责任人、贫困户“七签字”。

  (三)建立台账,扶到个人。按照“五清四有”的要求,建立县、乡、村三级联网精准扶贫台账,一村一网页、一户一方案,实现所有贫困人口信息动态监管、网上可查。逐乡逐村绘制脱贫攻坚“作战图”,标明每个扶贫对象分布状况、脱贫计划措施、产业发展规划、任务进度进展等内容,挂图作战,按图销号。

  三、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

  (一)因人施策,创新脱贫举措。落实“转、扶、搬、保、救”措施,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在“转”上,出台优惠措施,利用职业中专、职业学校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免费进行技能培训,引导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或经商,力争转移就业贫困人口30534人,达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效果。在“扶”上,通过发展华英鸭、花木、生猪等特色产业发展,让贫困户加入到产业链条,从事“种养加”等产业,以产业带动15994名贫困人口脱贫。在“搬”上,对来龙乡淮凤村、仁和镇连岗村、谈店乡大吕河村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力争解决290人脱贫。在“保”上,对鳏寡孤独痴者进行政策兜底,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两线并一”,对全县2585名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兜底。在“救”上,采取政府救助、应急救助、社会扶助、爱心捐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形式,对全县2326人进行救助救济。

  (二)彰显特色,发展脱贫产业。积极发展产业项目,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一是实施龙头企业扶贫。围绕华英鸭、生猪、花木、食用菌等六大特色产业,由县筹集资金,乡镇负责筛选确定带贫企业(合作社),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确保带动的每个贫困人口,年工资收入在1.5万以上,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带贫机制,扶持期限至少5年以上。对企业(合作社)每带动一户贫困户,向其拨付奖励资金3000元,并在项目支持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力争今年参与带贫的企业达83家以上,带动贫困户达3000户以上。二是推动食用菌产业扶贫。县政府选择九龙春天公司作为试点,与省国开行、县扶贫办、贫困户四方合作,国开行向以贫困户为主体成立的九龙春天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发放批发贷款,合作社将贷款以股份形式入股在九龙春天食用菌基地种植香菇,交由九龙春天公司租赁承包经营,九龙春天公司以每年不低于贷款金额10%的比例给予贫困户分红并对贫困户贷款进行担保,还本付息由九龙春天企业负责,贫困户优先在基地务工获得劳务收入。目前,我县已启动谈店乡万营村和来龙乡杨双楼村试点项目,将两个村428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其中,可以带动两个村整体脱贫。三是借助电商扶贫。发挥潢川阿里巴巴“村淘”优势,落实“互联网+贫困户+农产品”计划,降低鳖、鸭、花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成本,借助网络打开更大的市场,为贫困户就业和增收提供新路径。

  (三)改善民生,办好脱贫实事。立足实际,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一是探索实施“五改一赠”活动。针对全县兜底对象,探索开展“五改一赠”活动,为贫困户选择性实施“改院、改厨、改厕、改地面、改照明灯、赠一件新电器或者新家具”。二是实施兜底扶贫。由县民政、救灾部门牵头,财政、残联、扶贫办等部门参与,优先对“鳏寡孤独痴残”等六类特殊困难群众实施政策兜底,建立《兜底档案》,实现扶贫标准线和低保标准“两线并一”,确保兜底到位。经初步排查“鳏、寡、孤、独、痴、残”六类兜底对象5969人。三是加强教育和健康扶贫。继续实施“两免一补”,完成2000人以上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加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探索实施大病补充保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把失去劳动能力家庭和发生事故家庭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四)完善机制,强化脱贫保障。加强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制度建设,完善“四大机制”:推进机制。坚持“五个一”:扶贫干部每月去一次扶贫对象家里走访,到贫困户家中看看吃穿和住房;驻村第一书记每月到所在村的贫困户走一遍,了解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进展;包村干部对所联系的贫困户至少定出一条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结对帮扶干部半年与贫困户算一次收入帐,力求让群众认可;县里每月召开一次精准脱贫推进会,及时掌握精准脱贫任务进展情况,确保各级干部在扶贫工作推进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投入机制。县财政对2016年、2017年实施整村推进的61个贫困村分别增加20万元和10万元,共计940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由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担保金与国开行合作,建立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提供帮助;由财政出资30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还贷续贷流动资金周转难问题。帮扶机制。落实好“四结对”、“四协同”脱贫行动计划,对全县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一并帮扶。实行县处级领导带头、各单位主动帮扶,采取扶贫照片入档进网等办法,做细做实工作台帐,完整记录贫困户的脱贫轨迹。县重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正式员工与若干个贫困人口结对帮扶。率先实行乡邻乡贤、社会成功人士与贫困户结对互助帮扶,得到省市扶贫办的认可。考评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扶贫开发任务在年度综合目标中的权重由60%提高到70%,并实行“三挂钩一否决”,脱贫工作与乡镇的年度考核挂钩,与县直单位的绩效挂钩,与责任领导奖惩挂钩,对完不成扶贫任务的部门和乡镇实行一票否决。严格落实问责制度,一年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降职处理,两年完不成任务的,给予免职处理,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情况

  2015年,中央和省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645万元,县财政配套1560万元,实施了22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1个贫困村奖补、7个贫困村彩票公益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12个科技产业化、9个到户增收、7个贫困村雨露计划培训等项目。其中,一期项目已全部完工验收,为23个贫困村修建道路149.6公里,整修硬化万方大塘10口,埋设灌排渠管涵6.8公里,所有项目均为优质工程。扶持6个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花木种植、机械化插秧、茶叶种植、反季节果蔬种植、食用菌种殖及生猪养殖等,带动460户发展特色产业,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2000余人脱贫。实施了6个产业化扶贫项目,就地就近带动14个贫困村种养殖业发展,实现2600余人增收脱贫。完成了7个贫困村实用技术培训1000人、完成了206名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网上申报直补工作。二期工程涉及9个省市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试验区建设项目和2个科技项目,目前工程已经完工,正在组织验收。

  2016年中央和省一期下达专项扶贫资金3550万元,县财政配套3700万元,占中央和省投入资金的104.2%,拟实施33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项目、8个产业化贴息项目、5个科技扶贫项目、1000名贫困户小额信贷项目、10个到户增收项目和4个促进产业发展项目等六大类扶贫项目,目前项目正在加紧实施中,年底前可完成任务。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虽然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人口基数大。截止目前,全县仍有51695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实现2017年退出贫困县的目标,我们每年还需脱贫2万人以上,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扶贫资金缺口大。据测算,按投入2万元大体解决1个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来算,我县累计需要投入扶贫资金超10亿元,到2017年退出贫困县每年大约要投入5亿元以上,目前各级财政每年累计投入的专项扶贫资金不到1亿元,缺口资金很大。三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要素制约明显,产业进村还不到位,部分贫困村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产业发展较慢。四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加之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生产经营受限,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

  六、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认真按照省市脱贫攻坚推进会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10个文件、市脱贫攻坚指挥部1号和2号令的要求,切实围绕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全年任务,为2017年退出贫困县奠定基础。

  (一)坚持精准施策,提高脱贫成效。下一步,我们将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食用菌、花木等六大产业发展上,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合作经营,促进产业到户、增收到户。对脱贫愿望强烈、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结合我们在滑县学习考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扶持标准,结合产业扶贫,发展卫星工厂,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对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逐步改善基础设施,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产业脱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逐年增长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优先解决贫困村道路不畅、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保障不强、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华英鸭、生猪、食用菌等六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发展产业单打独斗的问题。

  (三)完善扶贫机制,促使措施落地。一是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资源整合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培育多元化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实行扶贫办、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两办融合,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完善驻村帮扶机制。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制订具体的帮扶规划,使资金、项目和政策集中使用,形成帮扶合力。三是完善奖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的奖补力度,对提前完成脱贫的乡镇和村加大财政和项目支持力度,确保脱贫不返贫。对按时间要求脱贫的,做到原有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

  (四)强化责任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夯实各级领导的责任,强化县处级领导包乡镇责任,强化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体责任,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确保领导亲自抓、亲自问、亲自上。夯实部门的责任,各帮扶责任单位,必须克服困难,把选派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和财力包到位。夯实村级党组织的责任,切实发挥好村两委领头雁作用,确保把头带好、把民带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通过电视、网络、微信、手机报等各类媒体宣传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形成浓厚工作氛围。

  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二

  师宗县作为要在2017年实现片区县脱贫摘帽的县,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上半年工作推进情况

  全县围绕“减贫6148户25560人,2个贫困乡镇和27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的年度目标任务,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定一公示三确认”要求,认真开展精准识别,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排查核实,目前,全县共清洗剔除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户5018户17297人,补充识别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贫困户5018户17297人,2个乡(镇)整乡推进项目均完成规划投资任务的85%以上,美丽宜居乡村、整存推进、革命老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扶贫到户贷款发放、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补助等工作有序开展。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强化宣传培训,转变理念抓脱贫。引导全县干部由重普惠式扶贫向精准式扶贫转变、由重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向重一户一策帮扶到户转变、由重单兵作战向中集体攻坚转变。

  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抓脱贫。最大限度优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精准施策,提高实效抓脱贫。全力做好产业脱贫,培育能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体系。

  强化机制保障,夯实责任抓脱贫。增加驻村工作队力量,专门安排一半的乡镇机关干部投入脱贫攻坚工作。

  目前存在问题:

  一、增收难度大

  二、投资压力大

  三、工作合力不够强

  今后将紧扣年度脱贫工作任务和到2017年贫困县摘帽的目标,抓扶贫资金整合,抓易地扶贫搬迁,抓产业扶贫开发,抓工作责任夯实,圆满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三

  徐望镇余湾村位于汉台区东北郊,地处丘陵,全村总面积 3.8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耕地3686.0亩、水田2369亩、旱地1316亩。全村常住人口1534人,其中农业人口1515人。

  上半年通过财政拨款35万元和帮扶单位汉台区人民检察院资助的13万元,进行了村基础设施和村“福苑”文化广场的修建。

  2016年度上半年,通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领导班子对全村逐户进行入户走访,多次筛选,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四次回头看,最终审核评定出120户贫困家庭,并对其制定贫困帮扶措施。其中区检察院帮扶70户266人,去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帮扶21户76人,徐望镇政府帮扶9户31人,余湾村村干部帮扶20户49人。计划2016年脱贫30户116人。全村主要通过发展产业,以助于帮扶贫困户脱贫。成立新型的种养殖业合作社,先期通过养殖对贫困户实行专业的技术指导,计划带动40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现已带动20户),并鼓励贫困户进行多样化的产业发展。竹柳合作社已经对50户贫困户的土地进行了流转,并解决了50户贫困户的闲余劳动力。通过产业专项资金补助、小额贷款等对贫困户进行资金上的扶持,对发展产业的78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统计,意向养殖牛49头、猪238头、羊20只、鸡12000多只、鹅1680只、鸭300只、食用菌近8万棒等,发展第三产业5户,实行专项补助(牛200元/头,猪100元/头,羊80元/头,鹅5元/只,鸡3元/只,鱼80元/亩,食用菌1元/棒,其余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进行200至5000元补助),并对不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进行了组织外出务工、医疗、教育、异地搬迁、兜底保障等其余帮扶措施,并组织社会爱心团体、协会等进行爱心活动。

  本村现存在的问题:村大、人口多、居住分散,贫困人口偏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资金需求量大。产业涉及问题居多,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脱贫攻坚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1.最新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2.

3.

4.

5.

6.

7.

8.

9.最新版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范文

10.

本文已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