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报社工作总结

时间:2022-09-30 22:53:53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报社工作总结

  报社工作总结【1】

报社工作总结

  来报社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从学生过渡到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是记者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让我更快地成长了。

  现在,可以说,我熟悉酉阳比熟悉黔江多。

  虽然在黔江生活了20年,但是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她知之甚少。

  但是,酉阳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个工作的地方那么简单。

  每天,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报道,需要关注。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一件事,关注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感情。

  这个职业,让我能够更快地熟悉酉阳、了解酉阳,关注着她的每一步成长,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刚来的时候,说的是“你们酉阳”,现在,已经习惯了说“我们酉阳”。

  一年时间以来,熟悉了这个城市,融入了她的生活。

  但是,因为努力不够,学习不够。

  一直对她了解得不深,不透。

  对工作,同样。

  以前,为了鞭策自己,所以告诉自己,“要将工作当作事业,将事业当作人生。

  ”可是,惭愧的是,我没有做到。

  记者这个称呼,有的时候,感觉是辜负了的。

  到目前为止,工作上,谈不上什么成绩。

  从一开始,就定位为时政记者。

  如何将时政新闻做好,一直在寻找,但是,一直也没做好。

  缺乏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缺乏对大局的判断力,把握不住“势“的走向,决定了我发现不了好新闻。

  记忆犹新的是那次开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会,回来之后,我只按照常规写了一篇会议报道,对会议中的许多新闻点却视而不见。

  最后,在熊老师的提点下,才将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机制和聘请100名安全生产信息员另写了两篇新闻。

  从那以后,每次开会的时候,总要先问自己,这次会议有没有别的新闻点。

  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逐渐让自己能够跳出会议写会议。

  下半年,希望能够多深入基层,希望报社策划的“青年记者住农家进园区上工地”中有我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直以来,没怎么下过乡,即使去,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的。

  再加上从小的农村生活经历比较少,对于下乡总有一点心理难关没过。

  但是,通过上个月下大溪、下板溪,虽然大溪是和小欧一块去的,板溪也比较近,但是,采访都转换了一种方式,绕过当地政府,直接和老百姓接触,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见过的东西。

  比如大溪,一直是和领导一起去看的,台地结构漂亮,现在老百姓的建房积极性表面看起来也很高,但是,和他们接触之后才发现,台地的问题很多,甚至会影响到移民的生命安全。

  这便是真正的基层。

  或者政府做事了,但是,老百姓始终是弱者。

  这一点,应该向欧道路学习。

  他以专业的态度报道了岩峰村的现状,又以悲悯的情怀为岩峰小学做了实事。

  这两次采访,让我对深入基层采访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不算真正地沉下去了,但是我相信,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不会走得那么畏首畏尾,会走的更远、更深层次一些。

  报社工作总结【2】

  20xx年x月x日至4月x日,我在江西南昌《江南都市报》新闻部进行了实习实践。

  在将近100天多天陆陆续续(寒假休假和考研事宜等原因间断过实习)的实习中,我不但对报社的采编业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之外的实践才作经验,这些收获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现在,我把实习的情况和实习中学到的一些实践经验简单的总结一下。

  11月x日我联系了实习单位。

  (之前在江南都市报实习过,并且因为勤奋好学采写能力还行,受到报社领导和记者老师的赞许)在事先准备好简历和在校园媒体的作品原件后,我如愿进入《江南都市报》新闻一部实习,该部记者邹晓华是我实习期间的指导老师。

  邹老师是《江南都市报》公安系统跑口记者,其采写的新闻包括公安、法制、交通、消防,铁路以及其他社会新闻。

  相对专业的采访领域,对我这个初涉新闻界的实习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

  进报社第一天,邹老师没有多说,闲来无事,我就是阅读报纸,了解报纸的风格和各班的内容,以及江南都市报的消息通讯体裁。

  借此机会,我找来邹老师发表的文章,仔细阅读,并借用其他记者的电脑,上网查阅相关新闻和资料,以熟悉和了解该领域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准则。

  实习第二天,大雨突袭。

  下雨时,我正与一起实习的同学从历下大润发购物出来,在省监狱局门口的人行天桥下,雨水汇集成河,流速很急。

  当时几个

  行人被困在了天桥上,我们淌着齐膝的雨水上了天桥。

  上去后,我借了一个路人的相机,对着湍急的流水按下了快门。

  一阵拍摄后,我和相机主人约定,要她及时将照片传给我。

  尽管最后因为她被困雨中,我也一直没有收到照片,但是我也切身体味到了一个记者要随身携带采访工具的必要性,并且时时准备作战直击新闻现场。

  只有真正贴近群众,才能有真正感人的新闻,这是我实习的又一个深切感悟。

  3月17号我们的报道《安义县朱贤度勇斗歹徒受伤》的新闻,报道一出感动了不少人。

  第二天有一名广西人罗永正千里迢迢来昌到医院主动看望受伤的朱贤度,最让人诧异的是罗永正曾经居然是一名小偷,并且曾因盗窃而入狱。

  看来新闻的力量是令人意外的,正面的有鼓舞力的报道能引导人们弃恶扬善,净化心灵。

  最令人感动的应该是“8旬老母数十年如一日捡废品照顾残疾女儿”的感人故事,还有“草根接力跨省献爱心”的人间大爱。

  这些作品虽然微不足道不能瞬间解决受访者穷困灾难的生活境地,但是,在爱心读者的号召下,这些新闻作品受到重视使得两个家庭得到了更多社会的关注和关爱,让我心里稍稍有些成就感。

  新闻还应该起到监督社会,通达民情的作用。

  《帮忙抓小偷女车主遭报复》这篇稿子是在星期六和老师赶出来的,因为勇斗小偷被小偷连连报复,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报社虽不能和公安机关一样帮忙抓小偷,但是抨击黑暗,弘扬正气仍是我们要做的。

  这篇通讯与警方工作一起配合,使得事情局面有所改善。

  最令人醒目的要属《民心桥成了“担心桥”》近年来,国内大桥频发事故,南昌进贤县也有一座危桥。

  报道通过对大桥质量的质疑,反映民声,通达民情,同时给施工方敲响警钟,有关单位已经着手修复此桥。

  大多数的外出采访,我都是随邹老师一同前去现场的的。

  其中有一次,给我的印象较为深刻。

  事情是,九江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破获了一起非法集资案,案情特别重大,还有许多受害人没有登记举报,给警方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经侦支队,警方向我们介绍了案件的具体情况,并指出了需要媒体协助的方面。

  采访后,邹老师让我先把采访到的内容按要求写出来,并向我补充了一个事实:《江南都市报》曾刊发过对涉案企业集资方式质疑的新闻,并引起警方的注意,为案件侦破提供了一手资料。

  综合两方面的事实,我和邹老师分工负责,我负责写采访到的内容,老师负责整理以前的报道。

  稿件写好后,进行了

  综合。

  第二天,《江南都市报》以半个版的版面对该新闻进行了报道,和当天《信息日报》等其他媒体相比,《江南都市报》该新闻的信息量明显较丰富。

  实习期间,单独外出采访的机会也有不少。

  7月x日早上,邹老师告诉我青山湖一派出所刚刚破获一起案件,让我前去采访。

  接到消息后,我立即赶到了该派出所,据警方介绍,破获的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件,如果是发生在普通市民身上,可能没有多大新闻价值,但是这位小偷偷的是一位韩国留学生的手机,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当天前去采访的包括有电视、报纸等驻济主要媒体。

  对案件过程有了了解后,我和各位记者主要采访了当事人韩国留学生小朴,其中小朴的一句“xx警察,真好,我们很有安全感!”让我很有感触。

  回到报社后,我自己写了一片题为《一小时找回丢失手机,韩国留学生兴奋得说——(肩题)xx警察,真好!(主题)》的消息,消息以小朴的经历为主线,着重表现xx警察之好。

  第二天的报纸刊发了该条消息。

  让我兴奋得是,发的稿件与我写的稿件基本上没有改动。

  我又对照了《信息日报》的稿件,消息的主题大致相同,只是有几个我后来补充采访的新闻点其他报纸的消息没有体现。

  在与指导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认识到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不容易的。

  记得有一次申通快递公司召开稳定工作会议,会议在下午2:15开始,指导老师要求我必须在2:00之前到达会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冬季严寒使人由内到外都极其难受,但记者们丝毫没有中途退出的意思。

  散会时外面下起了冷雨,我们都没有带伞,也许是时间观念的“驱使”,记者老师毫不犹豫地冲进了雨林,我却躲在后边不走,等回到报社时,发现记者们已穿着湿透的衣服开始工作了。

  当我将这一次的新闻稿慎重地交给指导老师时,他一脸严肃地说:“开会时不是明确强调这次会议的内容不准让媒体报道吗?”我们为自己的不认真顿感惭愧。

  事后我才体会到:记者们在享着“无冕之王”的称誉背后还经历着多少辛酸,担负着多少社会责任。

  报社里有一位姓吴的前辈,七十多岁了,对报纸却还颇有研究,他时常对我传授新闻写作的经验,他说:“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文字活,一切奔波最终都要体现在字面上才算数。”他列举了一些因

  用词不当而闹出的笑话和差错的新闻案例,告诉我用词造句的重要性,并说:“现在的大学生啊,语言文字普遍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你们要多学多记,多理解,学一学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在走访陈

  前辈的办公室时,我发现陈老的办公桌上有好几本中文词典,陈旧的笔记本上

  记满了名人名言,成语解释和有问题的新闻例篇,对应的分析评论等。

  我由衷地感到博学的重要性。

  我想:“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作为这次暑期实践的结束语。

  报社也不是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记者们也会带我们去七楼打球,这给我 们的实践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报社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12-24

报社转正工作总结06-01

报社工作总结12-27

2023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02-20

报社员工工作总结10-12

报社新员工工作总结11-19

报社编辑工作总结07-16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精品)07-05

报社工作总结报告02-20

报社实习个人工作总结06-30